我认识的张丽华老师

富贵竹

<h1 style="text-align:center;">我认识的张丽华老师</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莱芜苍龙峡“垂杨书院张丽华影视戏剧工作室”成立揭牌仪式上的致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亓希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9月2日)</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劝礼村的乡亲们:</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前,我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垂杨书院苍龙峡文化中心和书画院成立揭牌仪式”,上周六,参加了莱芜区作家协会苍龙峡创作基地成立揭牌仪式,都取得了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有幸随从各位老领导,参加“垂杨书院张丽华影视戏剧工作室成立揭牌仪式”。</p><p class="ql-block"> 首先,对垂杨书院张丽华影视戏剧工作室成立揭牌,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老师,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庞家庄村人,生于1952年,原莱芜市文化局文学戏剧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他创作的大型现代评剧《淀上人家》、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两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p><p class="ql-block"> 莱芜梆子小戏《推媳妇》、大型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大型现代戏《好儿好女》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个人多次获得优秀编剧奖。</p> <p class="ql-block">  我是2008年“五一”以后,到中共莱芜市委宣传部工作才认识张丽华老师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参加张丽华老师创作的《儿行千里》剧本座谈会,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莱芜日报社、文联、社科联等宣传文化系统部门来了很多领导,包括莱芜梆子剧团的演职人员,给本子谈意见。</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50多岁,清清瘦瘦,大高个子,略有一点驼背,戴一副近视镜,槙着个脸,五冬六夏喜欢戴一个太阳帽。</p><p class="ql-block"> 乍一看,有点不好接近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其实,参加座谈的有些人,比如像我这种学农业机械半路出家从事宣传工作的,是不怎么懂戏剧创作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既然来了,就要说两句。</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七嘴八舌谈完了,最后张丽华说,今天大家的意见,包括领导的意见,有的我改正,有的我也不一定改!</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张老师的意思,就是基本上不会改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见到座谈会这样总结发言的,立刻对个性彰显、张扬自信、“霸气”外露的张丽华刮目相看了。</p><p class="ql-block"> 谁不想有个性,咱实力不允许啊。张丽华为什么有个性,人家实力硬尅啊!</p> <p class="ql-block">  但凡一出好戏,一部好电影,观众谈论最多的是哪个演员演得怎么样,演得多么打动人,甚至按耐不住激动,走上舞台和演员合影,没有听说哪一个人满舞台去找编剧的。</p><p class="ql-block"> 只有极其专业的人才说本子的事,也就是经常听张老师说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p><p class="ql-block"> 他的本子改一个字都是动他的“心头肉”,他是舍不得的。</p> <p class="ql-block">  2008年6月的一个下午,作为莱芜市宣传文化干部的一员,我观看了莱芜梆子现代戏《儿行千里》的第一次正式彩排。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莱芜人民剧院还没有拆,在市政府广场南,老干部活动中心对面。</p><p class="ql-block"> 一开场,略带沙哑的女高音从幕后传来:“娘身上掉下一块肉,搓跟麻线拴心头。咱若往那正道上走哇,儿行千里也担忧。咱若往那邪道上走哇,牵得咱娘心血流。”</p><p class="ql-block"> 接近三个小时的节目,动情之处,整个剧场鸦雀无声。</p><p class="ql-block"> 随着剧中人物的表演,至少有五六次,我抑制不住泪流满面,现场观众30多次自发地给他们鼓掌。</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我和其他观众一样,都是眼睛哭得红红地走出剧院的。</p><p class="ql-block"> 新闻媒体报道说,莱芜梆子现代戏《儿行千里》获观众“泪水”好评。</p><p class="ql-block"> 也是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张丽华在全国文化界,是一个被称为“催泪弹”的编剧。</p><p class="ql-block"> 他的每一出戏剧,都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内心,让人们的心情自觉不自觉地跟着他设计的剧情,跌宕起伏。又顺势自然地对观众的灵魂深处猛地一击,让人控制不住地流下眼泪来。</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催泪弹”编剧张丽华!</p> <p class="ql-block">  莱芜梆子大型廉政戏《儿行千里》大获成功,在全省17个地市,和全省检察院、税务系统先后三次巡演。</p><p class="ql-block"> 十八大以后“八项规定”,领导下基层不允许警车引领,张老师和莱芜梆子剧团的同志们却着实风光了一回,享受了警车开道,走到哪里演出,高速路口接上,风风光光接进宾馆,管吃管住,用剧中人物李县长的一句台词“豪华套间,电脑是宽屏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开创了莱芜梆子剧团历史上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8日,我作为全省地市宣传部的唯一代表,参加省委宣传部群众路线教育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省直一个戏曲剧院抱怨不景气,是因为省里舍不得出重金找人写本子。</p><p class="ql-block"> 我汇报的题目是《宣传工作要接地气》,受到主持人的点名表扬。</p><p class="ql-block"> 我就说建国以来,莱芜梆子剧团曾经四次进京演出,《送猪记》《三定桩》《红柳绿柳》《儿行千里》。特别是2012年的《儿行千里》还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作者就是我们莱芜自己土生土长的剧作家张丽华。</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的作品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备受人民群众喜欢。</p><p class="ql-block"> 世上没有救世主,翻身只能靠自己。</p> <p class="ql-block">  《儿行千里》进京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还有后来进省委党校,为主题班次的学员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跟踪报道。进而一举获得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p>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直和大地市有那么多著名的戏曲院团,却仅仅莱芜这个小剧种获得了2012年9月这一届“五个一”。</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7日《大众日报》刊登了反映张丽华的文章《半生辛酸泪造就一部痛苦戏》,算是对张老师的一个肯定吧。</p> <p class="ql-block">  后来策划《儿行千里》到山西省巡演,莱芜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山西省纪委汇报对接。</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山东省委宣传部的前期沟通,对接非常顺利。</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海南省多次联系,人家出机票邀请莱芜梆子剧团去演出。</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成行,但是可见《儿行千里》在当时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5日,山西省介休市晋剧团团长梁建龙写了《一部戏救活了一个剧团》的文章,最近发表在山西太原日报文艺副刊上。</p><p class="ql-block"> 文中写到:戏剧界众所周知,浙江昆曲剧团于1956年进京演出《十五贯》,周总理看完戏后评价道“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隔半个世纪后,由山东省莱芜市(今济南市莱芜区)编剧张丽华原创的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则救活了我们介休市晋剧团。</p><p class="ql-block"> 仅2012年就在山西省吕梁、晋城地区23个县市区进行了巡演。</p> <p class="ql-block">  后来,《儿行千里》的视频和剧本被传播出去,全国大约有20多个文艺院团改编、排练、上演了《儿行千里》,还有的连张丽华的名字也不留,张老师大为恼火。</p><p class="ql-block"> 我笑虐地说,张老师,不怨人家,都怨咱啊,谁让咱的本子写得这么好呢,都是咱的错啊。</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张丽华老师已经是第二次荣获全国“五个一”了。</p><p class="ql-block"> 1997年张丽华创作的《淀上人家》被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一院搬上舞台,荣获了那一届的“五个一”。</p><p class="ql-block"> 并且那时候是只有一部的。不像现在,每一届荣获“五个一”的戏曲是有若干部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夸奖的?一个专业戏曲创作者,经过辛勤的努力,荣获国家最高奖,但凡一个名人不都是这个规律吗?虽然不容易,但也没有什么额外值得称道的吧?</p> <p class="ql-block">  殊不知,我是惊讶于张丽华老师的出身的。张老师的父亲是原来历城县委副书记,母亲是港沟区的区长,1959年张丽华才7岁,父母被打成右派回农村老家劳动改造,常常被游街批斗,一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来。</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也仅仅上了三年小学,完全是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成长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每每自豪于一家两辈四口人,除了家属不识字以外,包括他和儿子张弓长、女儿张艳燕三个都是正高级职称,这在莱芜是极少的。</p> <p class="ql-block">  张丽华老师外表粗拉,但是蕙质兰心,有时候更单纯的像个小孩子。</p><p class="ql-block"> 世事竟有惊人的相似。</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两个音乐学院大学生陈刚、何占豪的毕业实习作品;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流浪艺人瞎子阿炳创作的;我们都喜欢看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已经拍摄播放了上千集,它的作者张继,最初的工作是枣庄市峄城区金陵寺乡政府的通讯报道员。</p> <p class="ql-block">  张丽华自小经历了低人一头和艰苦的生活磨难。</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尝试着把大山里的花椒等土特产运出山外,走上了经商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在经商之余他凭着对文学的爱好,创作了散文、小说等小豆腐块频频见诸于报刊,才被选进了莱芜县文化局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戏剧创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化局创作室和莱芜梆子剧团因为财政体制改革,只给拨付30%的工资,当时戏曲也落到了最低谷。</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社会心理浮躁,都想大步快走挣大钱,少有人观看几分钟唱不完一句的戏曲。</p> <p class="ql-block">  但是家庭还要生活,张老师重操旧业,业余时间当上了花椒贩子,莱芜梆子剧团团长张克学在官寺市场当上了蔬菜贩子,李长生当上了汽车轮胎贩子,毕力军、亓西发当上了农村丧事“吹鼓手”,莱芜梆子剧团成立了“歌舞团”,为公司庆典等演唱流行歌曲......</p><p class="ql-block"> 两次荣获“五个一”的张丽华老师,主要的精力是贩卖花椒和开发房地产,剧本创作成了业余的。</p><p class="ql-block"> 只上了三年小学的张丽华和他们一样,是不能仅仅用“兰心蕙质”“锦鲤体质”来赞美的。</p> <p class="ql-block">  莱芜梆子剧团原团长周长学为张丽华老师题写的“苦吟成戏”,现在挂在“张丽华戏曲工作室”正对门的西墙上,是对他最为准确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  2012年下半年,当时的莱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总结表彰大会”,省委宣传部领导讲话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会议一结束,省委宣传部领导走下主席台,握住张丽华老师的手说,张老师我和你商量一个事,现在全省向农村派驻“第一书记”工作,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省委确定创作一部电影,一部电视连续剧(就是后来的《马向阳下乡记》),一出戏,用不同的形式反映“第一书记”的工作。这一部戏的本子你能不能担起来?还是让莱芜梆子剧团来演。</p> <p class="ql-block">  张丽华从来没有作过“命题作文”。张丽华老师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偶然受某一件事情的感染和启发,任由感情地流淌,自然而然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部长平易近人,把省委这么重要的戏曲创作任务交给他,他也是责无旁贷的。就愉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省委宣传部安排张老师到“第一书记”的发源地,济宁曲阜市和枣庄市山亭区,体验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协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同志,分管文艺文化工作。根据毕部长安排,受常务副部长张明同志委托,我去送张丽华和张克学两位老师,并和当地宣传部门对接采风事宜。</p><p class="ql-block"> 曲阜市工作完成了,我又陪同去枣庄市。送下他们,和枣庄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交代好,第二天一早我就要返回莱芜了。早上在宾馆我们一起吃早餐。张老师说“亓部长啊,这个戏又没办法了,昨天晚上,我写着写着,一行热泪啪得一声弹在了纸上......”</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了贾岛的诗句“两句三年得,—吟双泪流”。我知道,肯定行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根据毕玉惠部长安排,我在雪野旅游区主持召开了“《第一书记》剧本研讨会”,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同志带领省内的专家来,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不出所料,莱芜梆子《第一书记》又大获成功。后来因为是反映党建的作品,市领导提议改名为《种子》,又因为内容涵盖扶贫,也曾经改名为《心系大南山》。莱芜梆子剧团又一次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我给张丽华总结了三句话,“凡酒一滴不沾,香烟一霎不离,讲话口若悬河。”</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的《淀上人家》被河北省搬上舞台并被评为“五个一”以后,省文化厅领导来莱芜商量张丽华老师的作品。吃饭的时候领导给张丽华敬酒,张丽华从来不喝酒,一度场面很尴尬。张丽华想起来就说,咱做得不对啊!</p><p class="ql-block"> 听张老师说过,有时候创作进入情景出不来了,一昼夜,曾抽完掐去过滤嘴的整条“大鸡烟”,烟灰缸竖尖竖尖儿。仅《儿行千里》前前后后就修改了8遍。</p><p class="ql-block">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道出了张老师的执着和辛劳。每一部戏都是张老师泣过血淌过泪的心肝宝贝啊。</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说话不留渣,直来直去,不管别人好不好接受。我在乡镇基层工作过若干年,也没有弯弯绕。虽然张老师大我一旬多,但是他认我这个“小朋友”。</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们一起开会,张老师就说“亓部长啊,哈哈,咱俩挨着抽烟吧”。</p><p class="ql-block"> 我不抽烟,宣传部具体操作创建文明城市也不提倡公共场合抽烟。但是搁不住张老师让得那个嘁,无计奈何地接过来点上。</p><p class="ql-block"> 一看我上了道,以后只要我俩挨着,他就掏出两盒。一包揣进我的兜里,一包放在桌子上我俩抽。“亓部长,我抽烟把控卖点花椒,过得比你好,抽我的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有些坏毛病可能都是与张老师有关系的。</p> <p class="ql-block">  长年不停地抽烟,延变成了慢阻肺,给张老师带来了很大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从我们第一次见面,他走路就是慢慢腾腾地,稳稳当当地。</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一走得快,或者是一爬高,他就憋地慌,气喘吁吁的。</p> <p class="ql-block">  然而,和张老师在一起,总是能够感受到他的“激情迸射”。</p><p class="ql-block"> 有句广告语好像说得就是他,“70岁的身体,20岁的心脏”。实际上,还有20多岁的精神和思想,有时候甚至还有点“童心未泯”。</p><p class="ql-block"> 我俩一啦起来,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张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起一件事,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如同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俩打起电话来,不知不觉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都是我把话题截住才罢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调到供销社工作,和张老师的外甥,山东万邦食品公司的亓宪瑞董事长有一些业务往来。有一次去万邦公司考察,见到大厅公告栏上有任务分工,总负责人是亓宪瑞,在施工队队长一栏,我看见了张丽华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亓宪瑞问你和俺舅认识吗?</p><p class="ql-block"> 哈哈,非常熟悉。</p><p class="ql-block"> 打电话张老师在野店水库钓鱼,收拾好渔具就来了,我俩胡吹乱侃一些相处的趣事,旁边的人光听着大笑。我们都忘了是来干什么的了。</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心甘情愿给外甥打工。万邦的所有工程,包括公司大门和旁边的小水库,都是张老师亲自规划设计,并带着施工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他们爷俩经常谈论工作到深夜,处成了好朋友。并且在很多场合,我经常见到他们爷俩“出双入对”的。</p> <p class="ql-block">  除了贩卖花椒,他还和别人合伙开发过房地产。</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说挣钱不挣钱的,最后是赚了凤城家园的一套别墅房子。</p><p class="ql-block"> 他对郝永贵老板极其尊重和崇拜,逢口必称“董事长”,说是人家帮了咱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和张丽华老师闲聊,得知他收集了一部分李条庄村(明朝进士亓诗教的家乡)亓家老林的残碑。</p><p class="ql-block"> 身为亓姓,我对莱芜亓氏文化有深厚感情,总想为弘扬亓氏文化做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下午,张丽华老师有空,我就去万邦公司工地去实地查看。张丽华老师详尽地介绍了当年李条庄村的牌坊和亓家老林的气派。时间、地点、什么人,详细过程都记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我写了《听张丽华聊亓诗教和李条庄村“亓氏宗莹”》的美篇,张期鹏先生看了以后,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那天,要不是领导找我有事,我们肯定是又要喝一壶的。<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极力为莱芜明朝进士亓诗教打抱不平。</p><p class="ql-block"> 说亓诗教任礼部给事中,第一个弹劾的就是顶头上司礼部侍郎翁正春,而翁正春后来又担任了翰林院编修,就像现在的党史史志办,历史是他们写的,亓诗教受到了不公正记载。</p><p class="ql-block"> 虽然亓诗教主修过《莱芜县志》,也没有把自己列入莱芜“乡贤”正册。</p> <p class="ql-block">  张丽华老师的家属也姓亓,论家族比我矮一辈。所以张丽华称亓诗教为“岳祖”。</p><p class="ql-block"> 连续十几个晚上,张丽华创作完成了《千字词》【赋词明代重臣亓诗教(亓老敬)所著《清闲词》】。</p><p class="ql-block"> 他写到“老敬还乡真潇洒,隐居雷鸣苍龙峡。门纳西北一岳画,窗含东南七级塔。漱石山房茅庵,胜于华府堂衙。柳编竹织大栏栅,赛过红墙涂朱砂。远离了仕途险恶尔虞我诈,抽身于党争斗法口诛笔伐。再不用颤抖抖早朝备马,也无需战兢兢銮殿跪趴。更不讲官话套话违心话,休谋算加法减法乘除法......”</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最后写道“他若不为国尽忠,皇赐恩封表明啥?他若不为民作主,百姓何必共赞夸。就凭国民同爱戴,大乡贤,真清官,居功至伟就是他!”</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认事非常较真。</p><p class="ql-block"> 对第一部《莱芜县志》的编修、莱芜县令陈甘雨给苍龙峡写的诗有看法。认为前两句的顺序应该颠倒过来,才符合诗词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应该是“一水中分石璧开,两山对峙势崔嵬。谁遣老龙行雨去,悬崖丹峡尚鸣雷。”押得是“ei”韵。</p><p class="ql-block"> 不一定是陈甘雨的失误,可能是印错了。</p><p class="ql-block"> 可见他是一个敢于向400年前文化挑战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p><p class="ql-block"> 文化学者张期鹏先生认为,张丽华创作的两个戏曲都荣获全国“五个一”,就凭这一点,张丽华应该就是莱芜的一个文化符号,或者是文化的高地。</p><p class="ql-block"> 我给张老师打电话,邀请他到劝礼村苍龙峡看看。</p><p class="ql-block"> 电话里,张老师又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想起他小时候从苍龙峡翻过蟒道山,回牛泉公社庞家庄大队老家的情形。唏嘘塔子村名字的由来(没有了宝塔,塔子村怎么立名?),元代七级镇蛇宝塔的命运,苍龙峡簸箕岩遭毁坏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听到让他在苍龙峡这个多少年文人荟萃的地方,建立“张丽华戏剧工作室”的邀请,张老师一口答应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反复感谢文化学者张期鹏先生、劝礼村党支部书记亓堂瑞和我,能够给他这么一个机会,来展示大半生的成果。并谦虚地把工作室挂在垂杨书院名下。</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时间就设计制作完成,从老家拉来了陪伴他创作34年的写字台和座椅,连夜写出了《老友伏枥》的文章,饱含深情地称“高桌子矮板凳”为“高姐矮弟”,张贴在写字台对面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张丽华非常谦虚地询问张期鹏先生和我,工作室展板需要什么素材,版面怎么安排?</p><p class="ql-block"> 我也当真给他找了一些当年保存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当“张丽华戏剧工作室”准备就绪,我和期鹏先生去看的时候,见到设计安排得如此完美,我们不禁由衷地称赞。</p><p class="ql-block"> 原来张老师早就成竹在胸了。</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张丽华还计划在苍龙峡工作室举办他的《张丽华剧作选》出版座谈会。真正让他的工作室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  和亓堂瑞书记说了以后,张老师在工作室安装上空调。</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前垂杨书院苍龙峡文化中心和书画院创作基地揭牌的时候,看到来宾大汗淋漓坐在会议室里,张老师心里又老大不忍。隔了一天又拉来了一台大空调装上,72岁的老人了,忙到下午三点了还没有吃上中午饭。就是为了以后开会搞活动能够坐得住。</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和亓堂瑞书记说,给垂杨书院安上块电表,垂杨书院的电费由他负责,不能给村里增加负担。</p><p class="ql-block"> 张期鹏先生说,太让人感动了,张老师来劝礼村建“戏剧工作室”是劝礼村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给了村里一把工作室的钥匙,村里来了上边出发的人,可以让他们在垂杨书院里面喝个茶,吹吹空调冬暖夏凉,看看他和莱芜梆子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  张丽华戏剧工作室和垂杨书院一样,秉承“民间、公益、纯粹”原则,服务社会公益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 张丽华老师说,下一步村里如果同意,他花钱把苍龙峡的簸箕岩恢复起来,让“苍峡雷鸣,声震十里”的情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  垂杨书院既然叫书院,就具有写书、编书、印书、藏书、祭书和教书的六大功能,咱先把《张丽华剧作选》印出来。</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个公益性的社团组织,以后哪里有个难有个灾的,咱们也捐两个,表示表示咱们的爱心。</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认识的张丽华老师。</p>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这种学理工科的,写个记人记事的文字材料是很困难的,特别写张丽华老师这样的国宝级人物。</p><p class="ql-block"> 但是,因为是我把张期鹏先生、张丽华老师介绍到劝礼村苍龙峡来的,他们的工作室揭牌仪式,不说两句是对不住朋友的。只能是勉为其难了。不管说得对不对,算是完成了一个“作业”。</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