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14.又是蓝天白云!八里罕镇大集,想买点肉蘑、高粱米,雨水少,蘑菇未起,新高粱米还未下来,吃点油条豆腐脑,就着这好天气,去狍子坡! 穿过桦树、杨树搭起的林荫道。 道边的香果熟了,好诱人! 过三座店镇大金沟村。 村西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大金沟村.最美乡村.赤峰市”几个大字。度娘说,这里是赤峰市网络评选市级旅游重点第一村,全国首批革命老区村。<div> 抗日英雄贺仲一曾战斗牺牲在这里,空军烈士魏志尧为了保护村民放弃跳伞逃生机会也壮烈牺牲于此。</div> 还有块石头上刻着“将进酒 君莫停 听我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不知道是哪位“书法大师”的杰作,原作“杯莫停”被写成“君莫停”不说,“听我”二字如果不熟悉李白的将进酒,压根就猜不出来。 出了村便是弯弯曲曲的平顶山盘山道。这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各种树木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就连裸露的岩石上,油松也顽强地扎下根系,形成裸岩油松林,仿佛无数棵“迎客松”列队欢迎游客的到来。 平顶山海拔只有1650米,但坡、弯甚多,很多地带是坡连弯、弯连坡的,跑起来要特别注意。我们又不着急,边走边观景,优哉游哉。 公路当中用预制块铺成的那块,可不是给破损的公路打的补丁,而是防滑带,防止冰雪天气水泥地面轮胎打滑用的。 平顶山很有个性,放眼望去,山上的岩石千姿百态,危峰兀立,怪石磷峋,一块巨崖直立,另一块又横断其上。 那株青松,挺然于山峰之上,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风雨雷电,但它把根深深扎在岩缝中,迎风雪傲狂风,一枝独秀。 走惯了西藏、新疆烂路的小白龙,丝毫不怵这样的山路,尽管有些颠簸,它依然稳稳向前。 各种u型弯,发卡弯、廻型弯,一个连一个,车窗外风景一片连一片。 偶然间,一个小山村会出现在你面前,白墙红瓦砖房代替了过去的茅草房。 两匹跃起的骏马塑像挺立村头,告诉人们:大城子镇狍子坡村到了! 神松岭是 狍子坡村的主要景点,上次来问路耽误了不少时间,这次轻车熟路了。 这里有一棵黑松,生长在犬牙交错的石缝中,历经500多年的风雨依然苍翠挺拔,被人们誉为神松,神松岭因此而得名。 狍子坡村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全年积温低,只能种植马铃薯、莜麦等作物。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地靠天收,所以村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徘徊在贫困线以下。近几年,大力发展畜牧业、旅游业,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我们遇到一位村民,他家光种牛就养了200多头,每头种牛价值2-3W,是当地有名的富户。 马是村民养来供游客骑乘的,只是这里交通不便,旅游品种单一,除了油菜花盛开季节的“敖包节”,游客并不多。<div><br></div> 一顶顶蒙古包是供游客用餐的餐馆。 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黄灿灿的油菜花,山坡上的牛群,蜿蜒曲折的小路,构成一幅金色的画卷。 可惜我们来晚了,油菜花已进入收割季节。 但仍有未凋谢的油菜花怒放,汇在一起,仍是黄绿色的世界。 老同学刘雪珍有诗赞曰:<div> 满目黄花迓客开,风姿摇曳送香来。</div> 妖娆一季沁心醉,翁妪情怡乐满怀。<br><br> 油菜籽临近收割了,种牛们也开圈了,很惬意地在油菜花田里大快朵颐。问那位养牛大户:不怕牲口会祸害油菜花田吗?答曰:没关系,它们只吃叶子。 仔细看,它们果然在挑嫩叶吃。 湛蓝的天空下,油菜花海中,牛儿们和我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牛儿们享受着美味的油菜花叶,我们享受着和谐的大自然。 各种野花间或期间,更为黄绿天地点缀了绚丽的色彩。<div> 专业户告诉我们:这紫色的小花叫鸽子花。记得去坝上时,用花伴侣查过,这花叫翠雀。我感觉叫翠雀比较贴切。</div> 再往上走,山顶之上、松林之间是一片空中草原。 想必这里过去就是狍子出没的地方了吧?生态环境好了,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强了,狍子们也该回来了吧? 狍子回归之前,我们先在这里撒撒欢吧! 柔软的草坪,犹如绿色的地毯。 草坪上面打个滚,极目远眺。 山下是茫茫的草原... 一顶顶蒙古包卧在绿色的田野上,像飞落的大雁。 今年的蒙古包明显比去年增多了,据说7月30日油菜花海盛开的季节,这里举办了敖包大会(旅游节),那时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那位专业户说:敖包大会时,车都不容易开进来。(网络片) 拖拉机也成了娱乐工具。(网络片) 下山驶往油松林。 挺拔的人工油松林。如果雨水好,里面的蘑菇会采不完。今年天旱,蘑菇很少。 从山坡放眼望去,林海一片。侧耳倾听,松涛阵阵。遗憾的是那棵神松离这里不近,还有铁丝网围着,无缘得见。 神松岭下来,远处似有座敖包。虽然无路,我们还是闯了过去。 果然是一座敖包。敖包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敖包边是悬崖,郭老师夫妇俯瞰拍风景。真佩服他们的体力,这是他们长期南湖遛弯的成果。 他们拍到的山谷风情。 回到狍子坡村,去村民老张家买蘑菇。 老张新捡回的榛蘑焙干了几十斤,质量不错,且榛蘑口感远胜肉蘑,每斤仅售100元,记得建昌营肉蘑己卖到160,没说的,买买买! 驰往葫芦峪风景区。<div> 狍子坡村头的大树在这里显得格外高大,鹤立鸡群一般。</div> 我们的歌声,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笑语,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白龙又扎进生气勃勃的人工林中。 一走进预制块铺就的路面,就知道是坡道了。 松涛阵阵如海啸,好一派雄伟气象! 驶往葫芦峪,有段路正在修路,堆起的土挡不住小白龙。 行至小城子镇,一片洪水过后的狼藉,尽管听农家乐老板娘说了7月份葫芦峪发水了,还是没想到这么严重。洪水冲下来的杂物挂在树木、电杆近一人高的地方,道路毁损严重。大片苞谷被冰雹砸的叶子垂落,只剩下秸秆,苞谷正值授粉期,砸成这样,基本上是绝收了,靠天吃饭的农民太难了。 路边的旅游指示牌上标着不少景区,现在大家眼睛都盯着旅游这块蛋糕,是凡有点姿色或传说的地方都辟成旅游区了。 下店村,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基本上只剩老弱妇孺了,一些房屋甚至被遗弃了。 一位妇女正在晾晒角瓜丝作为冬季菜品,三十公分长的角瓜能旋出两米长的瓜絲,也算是个小绝活了。 小城子镇新开发的集吃、住、休闲、娱乐一体的农家乐,本想解决肚子问题,空无一人,看来还没营业。 “山顶凉亭休闲,山间瀑布银帘,山下苹果满川,山脚农家美餐。”这是小城子镇领导的美好愿景。 路边有座水泥路标,写着“距高桥牺牲地三百二十六米”。 高桥,原名高明海,共产党人。黑龙江省密山市人。八路军承、平、宁(承德、平泉、宁城)地区最高军事领导,1944年3月29日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老西沟战斗中壮烈牺牲。<br> 高桥牺牲地看起来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山坡下砌了一面水泥墙。 一块石头上刻着“高桥革命广场”,左边有水泥墙上刻着几幅画。 葫芦峪的鸿图园,是个较大型农家乐,除了餐饮、住宿,里面还有些小动物。 鸿图园入口处用水泥抹了个大葫芦。 是村民焦友投资500万元建设的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水车瀑布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民宿。 门票30元,老年人也没有优惠。70多岁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免门票,没进去。 路边有座新建的高桥七烈士雕像,高桥曾任八路军团参谋长、三区区队长(相当于团的建制),历经战斗数十次,歼灭日伪军警大批有生力量,为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开辟者与领导者。 1944年3月29日,高桥等人在宁城西部老西沟村修整时被前来围剿的伪讨伐队探听到了行踪。敌人重兵包围了老西沟。由于大雪封山,加之高桥身患疟疾行动不便,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div> 高桥牺牲后,对他恨之入骨的日伪当局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宁城八里罕、承德等地悬挂示众。</div><div> 1991年,中共宁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巴林南山山麓重修了高桥烈士陵园(不知道这里为什么又建了一座坟墓)。</div><div> 为了纪念高桥烈士把高桥牺牲的西沟村改为高桥村。</div> 这墓志铭写的错误百出,连七烈士还是八烈士都没说清楚。 烈士墓后面青山魏巍、劲松挺立,人民不会忘记为抵抗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这个山洞曾经是高桥秘密办公的地方,现在已被政府列为重点保护遗址。<div> 玉芬趴在洞口看了看,里面很窄,仅容1人爬行,应该是高桥烈士休息过的地方。</div> 塑像有点可笑,八路军军装和石台子明显是主管臆想。 葫芦峪有山有水有树林,小溪旁树荫下是游客们野炊的好地方。今年这里遭遇了水灾,游客寥寥。 葫芦山庄,一个很火的农家乐。 面积很大,老板说有十亩。 葫芦山庄,总得种点葫芦应应景。 老板在唐山当过兵,自称是文艺青年,写过几首歌(没唱红),挺有本事,居然娶了个贵州西江苗寨的苗家妹子做老婆。我们在他家午餐,吃的是久违的荞面饸饹,8元/碗,倒是不贵,让老板娘切了根黄瓜当菜码,算账时一根黄瓜竟收了10元(苗妹子也变坏了!)。 葫芦峪景区大门(北门),是小城子镇大打旅游牌的重点。估计资金不足,除了这座大门,景区没搞什么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也好,留给人们的是原生态的葫芦峪。<div>一区即葫芦峪景区;两馆即宁城苹果博物馆、清格尔泰纪念馆;三地即自驾宿营地、采摘观光地、摄影写生基地;四园即普祥寺文冠果古树园、长皋陪嫁牡丹园、宁城苹果主题公园、鹰嘴山苹果观光采摘园。</div> 刘窝铺村苹果观光采摘园,也是小城子镇打的旅游牌之一。摘苹果也就二十多天,下这么大力量搞面子工程,实属糟钱! 苹果快熟了。 有的已经上色。这里的苹果确实好吃,价格很低。 公路边的大型苹果模型。 回到热水,猪肉茴香、猪肉大葱馅饺子,味道真不错。后来我们又去这家吃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