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我们

牛汉

<p class="ql-block">2015年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梧州一中初62级学生扫描</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八年前拍的这些照片拿不出手。梧州一中初中62级学生聚会时的场所光线实在太差,老同字们怕太阳晒把整个大厅的窗帘拉紧,没人注意到拍摄者的苦。这些劣质照片现在看看,顿觉有点意思,起码能看看当年自己的尊容。</p> <p class="ql-block">上图摄自上世纪,1965年8月4日。主人翁是梧州一中初中626班的学生。你是否注意到顶端上书写的四个字:“毕业留影”。换言之,这些学生已经初中毕业了,除了第一排正中的两位老师外,他们的实际年龄已经16岁了。天啊!那一张张幼稚脸庞,那一副副嫩弱身枢,与其说16岁,不如说11-12岁。</p><p class="ql-block"> 户口本为证: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大都出生在1949年,长得这副尊容实属无奈: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有个样。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饿得"三根筋挑着一个头"。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我们进入梧州一中初中读书时,全国人民都处在饿肚子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50年后,我们已经66岁(见上图)。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过了花甲之年。我们不再有年轻时的蓬勃朝气,也不再有年少时的青春浪漫,几十载岁月的沉淀,我们那饱经风霜脸上和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还有的人已经白发苍苍。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到了这年龄相互见一次是少一次。据悉,这批62届学生中已经有一些人走了,提前到马克思处报到。活着的人如果不珍惜眼前,说不准哪天就“船到码头车到站”。这50年里,许多曾经的同学却从未见过面,即便在大街上碰到,也不知道他就是同桌的你。于是,“见见面”成了大家共同的企盼。</p><p class="ql-block"> 热心人树辉、泽安、桂卿、业开等人了却同学们的心愿,他们精心组织、筹备了这次聚会。选择在我们初中毕业50周年之际,将梧州一中62届六个班的学生,梧州本地的及外地的同学召集回来。此善举得到众人的响应,能走动的,能脱离家务的都来了,连坐着轮椅的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28日,梧州一中62届6个班120名学生在母校旁边的顺风酒店终于欢聚一堂。“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或许是形容聚会时的最好词语,同窗相聚,感人生之苦短,叹时事之艰难,论创业之艰辛,道友情之珍重,感从离中生,喜从聚中来。</p><p class="ql-block"> 8时40分,梧州一中原副校长朱法明开始给同学们“上课”。他一本正经地“训导”大家坐好上课,犹如50年前那样高声问候大家“同学们好!”,120名老学生齐声回应:“老师好!”</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朱副校长一席话将我们带回到50多年前,梧州一中初中学习生活点点滴滴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一排六个平房组成的教室,我们在这里受到良好教育。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条件,20-30人住一大房间,睡上下铺架床,尽管宿舍没有自来水,每天得从半山腰下来到水井洗刷,但同学们感到这就是天堂了,很多人即便是在家里也没有一个可安睡的地方呵。学校食堂离教室大约200米,每天中午和下午下课铃一响,数百人便以百米冲刺速度奔向食堂,争取早点吃上饭。</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我们的老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都不辞劳苦地为我们服务,那时候从未听说“加班费”一词。晚自修,老师都到现场指导、辅导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一句话,同学竭尽全力学习,老师也卖力为我们服务。学校对62届同学寄予很大希望,希望这批学生毕业后能考进自己的母校高中,再读三年后与梧高决雌雄--升学率超过享有优先择生源的对手。果然,在我们毕业时一中向上级申请争取到了自主择生权利,从62届6个班中选出部分学生进入本校高中部深造,即后来的33班、34班。可惜,一场大动乱,高考取消。我们这批人的大学梦破碎,错失了大好机会。当然有些同学后来跨进了大学之门,但廖若晨星。</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座简陋的礼堂,只有一个舞台,没什么椅子,下雨天还漏水,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在这里举行文艺晚会、讲座、红歌比赛、普通话比赛的热情。梧州人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但全国普通话比赛优胜奖获得者却藏在我们这一届学生当中,鲁西、泽安、国成等。他们的成功固然与个人奋斗有关,但离不开四周环境特别是老师指导。</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拥有400米跑道外加6个篮球场的大操场。当年的一中操场是梧州最大的体育活动场所,想踢一场正规的足球赛,这里是惟一的选择。曾记否,当年一中与三中连战五场足球赛,争夺代表梧州参加全区中学生足球赛的资格。印象中前几场双方都打平,打到第五场才分出胜负。连续数场足球赛,让同学们有了欣赏体育竞技的珍贵机会。比赛都在下午5时左右开始,到了晚饭时间谁到不去饭堂,男男女女围绕赛场站着为自己一中的球队助威呐喊,不时敲打着碗盆,其鼎沸之音两公里外都能听到。比赛的最终结果记不清了,但同学记住我们一中足球队的队员,犹如当今粉丝们追星那样。他们是:桐荣、超略、泽权、“黑珍珠”、汉华等等。这个大操场还造就了一批篮球好手,经常在市里举行的比赛为学校争光,我们这一届的篮球明星有里凌、槛华、铁夫、昌南、纸厂、业开、国成。还有,闻名遐迩的田径跳高选手,曾被选送自治区体校集训的何冰亦是我们这一届学生。</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聚会期间,不少同学还抽空到母校走走,拍照。毕竟, 这里一切的一切在岁月的长河里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纯情,它不仅早已融入了我们青春的成长记忆,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画册中最可珍视的一页,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珍惜、品位。</p><p class="ql-block"> 不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情景却不尽如人意。我们以前读书的平排六个平房教室不见了,早已拆除;我们曾经住宿的三舍人去楼空,一片荒漠,二舍不知什么时候起出租给社会人员做小卖店;更令人愤愤然的是那个大操场,竟被那个什么“旺城广场”取代。本来,学生们锻炼的场所就不够,这么好的地方挪作他用,可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