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连城白鹜鸭药膳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传统医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蓝迷雾月 连城白鹜鸭药膳,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传统医药,龙岩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集药理膳食于一身的地方珍禽白鹜鸭原产于福建省,又叫“连城白鸭”。白鹜鸭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被列为珍品。白鹜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食用时只需加少许食盐和味精,不需再加放生姜和任何佐料。白鹜鸭饲养期越长,其药效越好,只有饲养4个月以上的才是具有药效的白鹜鸭。[4]2018年,“连城白鹜鸭药膳”被列入龙岩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序号:144。[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文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连城白鹜鸭药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批准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遗产级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市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遗产类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传统医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申报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历史渊源“连城白鸭”,原称“白骛鸭”“黑嘴鸭”,因黑色的脚丫和头部,连城当地又称“黑丫头”,是中国优良的地方鸭种,其原产地和主产区为连城县。系经连城当地鸭农不断选育而成的白羽、乌嘴、黑脚的一种地方珍禽。“白鹜鸭”是连城县政府2000年前的称呼,因为“鹜”与“鸭”的意思相同,2000年后统称“连城白鸭”。据《连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曾有“鹜有白黑之分,而白鹜为美”(鹜指鸭)等记述;在连城已繁衍栖息百年以上。清朝道光年间即为贡品。光绪年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十药神书》记载:连城白鸭对虚痨、咯血、多痰、发热等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连城白鸭主要分布在城关、北团、塘前等地。20世纪70年代被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和《福建省畜禽品种志》。1999年,被中国家禽业协会认定为“鸭类中的国粹,优秀、稀有的地方种质资源”、“全国唯一药用鸭”。[2]工艺特征营养成分连城白鸭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连城白鸭放养于山溪河畔,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脂率低,不腥不腻,汤味清醇。经厦门大学生物系、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福建省分析测定中心测定,连城白鸭富含18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谷氨酸每公斤含量达28.71克,营养价值高,而胆固醇含量低。[2]药膳药效连城白鸭药膳兼用,不仅可作膳用,还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滋阴降火、法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等药用价值,是治疗麻疹、肝炎、痢疾、肺结核等病的单方或优良配方。民间常用于小儿麻疹、肝炎、痢疾、肺结核、不明原因的低热、高烧、烦燥失眠等病的辅助食物疗法。该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饲养期越长、药效越高(饲养4个月以上方能食用)。[2]食用习俗在连城民间,大凡家中有人火气偏旺、烦燥、夜不安眠等不适症或患有多痰、发热、肝炎等疾病,往往以连城白鸭烹之,患者喝汤食肉(汤肉不可添加生姜等燥热配料),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宁心安神。[2]工艺流程烹饪及食用方法1、宰杀:将连城白鸭割喉放血,立毙;将鸭置于开水中,退尽鸭毛;破膛,取出内脏;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血水。2、焯水:进一步去除血水,以解腥味。3、清炖:将鸭置于瓷质容器内,加少许清水;置锅中炖煮。要点:先武火后文火;视鸭龄而掌握炖煮时间(6个月龄炖煮60分钟;1年龄炖煮120分钟;2年龄以上炖煮180分钟以上)。辅料:一般无需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在炖熟起锅后加适量食盐即可,以保持其本身清甜、醇香的自然风味;若为药膳,可适当添加茅根等清凉、解毒的天然草药,切不可添加中药,以免使鸭汤味重而失去其本味。4、食用:喝汤;吃肉——取出容器中的整鸭,切块,置于盘中;生姜捣碎,置碗中,放适量食盐、老酒,以作蘸料;鸭肉沾以蘸料食之即可。[2]传承保护传承人物罗炳江、罗伦涛、饶鑫程:2021年7月19日被评为连城县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连城白鹜鸭药膳”。[3]保护措施2000年,连城白鸭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2013年,连城白鸭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社会影响荣誉表彰2001年,连城获“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称号。[2]社会活动2020年6月13日,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的主题,由连城县文体旅游局主办、连城县文化馆承办的2020年连城非遗进景区宣传展演活动在石门湖景区举行。活动以连城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为主线,展示有连城白鸭药膳汤等非遗项目。[5]</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为什么将连城白鹜鸭称为"中国唯一药用鸭"呢?这个不是现代人说的,由来历史很悠久,第一个依据:1348年的《十药神书》(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是元代的葛可九编写的一部专门治疗肺痨的专著,里面记载一个药方叫"壬白凤膏",它的主要药材就是黑嘴的白鸭,为君药,配合平胃散,跟大枣制成的一个药方,具有治疗久咳发热,咳痰,咯血,不明真相的低热等症;白鸭主要起了滋阴清热润肺,宁心安神和有一定补肾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个依据:明代的中华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鹜)中记载:白凤膏:治久虚发热,咳嗽,吐痰,咳血,火乘金位者。用黑嘴白鸭一只,取血入温酒量饮,使直入肺经以润补之。将鸭干拭净,入大枣,用沙瓮一个,置鸭在内,以炭慢煨。将陈酒一瓶,作三次入之。酒干为度,取起,食鸭及枣。作取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个依据:经厦门大学生物系、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福建省分析测定中心测定,连城白鸭富含18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谷氨酸每公斤含量达28.71克,营养价值高,而胆固醇含量极低,不仅可作膳用,还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滋阴降火、法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等药用价值,是治疗麻疹、肝炎、痢疾、肺结核等病的单方或优良配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葛可久即葛乾孙。葛乾孙为元代医学家。字可久。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著有《经络十二论》,《十药神书》,《医学启蒙》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葛可久(1305-1353年)名乾孙。平江路(治今江苏吴县)人。世业医,父葛应雷为名医。承家学,其术益精,他医不能治者,往求治,多奇验,因而名重大江南北。其学熟谙刘河间、张从正之说,治劳损吐血诸证尤富经验,著有《十药神书》,载十个治疗虚劳吐血方,反映了他治痨瘵(肺结核)证治的丰富经验。此外尚著有《医学启蒙》等书,已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