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9年曾参观过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虽为一名水利人员,对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理解,却一直是在逐步深入。通过多年、多方面学习和研究,逐步明白她是天人合一、多元交融的伟大杰作!</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是无坝引水工程的经典,至今仍然正常使用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身就是个奇迹。她灌溉了成都平原千万亩土地,保证了“丰旱由人”的天府之国的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工程,大致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三部分组成。鱼嘴从分水位置的选择,初步做到枯水期“六四”分,丰水期“四六”的分水原则,保证了下游平原进水量的平稳;飞沙堰则利用弯道水流的巨大离心作用,可将沙石甩出内江,从而改善引水水质;宝瓶口则发挥出窄口进水,可起到控制进水量的目的;超大的洪水还能主动冲破部分防洪堤,泄入外江,调节水量。流体力学的原理和工程设计在这里实现完美结合,可谓“天人合一”。</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一个活着的工程,每年要“岁修”。“深淘滩、低作堰”是刻在都江堰二王庙石壁上的治水“三字经”。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人们需要每年根据治水经验挖填到相应高度,才能保证下一年度工程的正常运行。</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在建设和运行中,一直使用着先进的技术和正确的理念。火烧岩石冷水相加的办法,利用热胀冷缩,开山劈石。“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是河工治理的“八字诀”。都江堰使用的竹笼、杩槎之类的创造,也展现着古人高超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只有到达现场,才能最直观的了解都江堰,才能激发了解都江堰的愿望,凭吊古人 ,感悟心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