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p><p class="ql-block"> 位于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三大城市,也是伊朗伊斯法罕省的省会,人口约224万。在大漠连天、干旱少雨的伊朗,处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之间的伊斯法罕,却有一条大河从城中穿过,这条河就是有伊朗“母亲河”之称的扎因代河。换句话说,因为有扎因代河,才有了古城伊斯法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街头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汽车里的小姑娘发现我在拍照,这真诚的笑脸令我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这小伙的漂亮胡子吸引了我)</p> <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的伊斯法罕始建于阿契美尼亚王朝时期,已有2000年的历史,曾是古波斯帝国多个王朝的国都。其历史地位大约相当于我国的洛阳。伊斯法罕”一词源自波斯语“斯帕罕”,意思是“军队”,说明最初这里是屯兵的地方。但地处地理“中枢”又紧靠大河的伊斯法罕携“水陆交通”之利,成了古代“丝绸之路” 上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原来用于驻军的伊斯法罕一时间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宾客云集的伊斯法罕城迅速扩大,宫殿、园林、清真寺争奇斗艳,道路、桥梁四通八达。到十七世纪,伊斯法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故此,在伊朗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说法,意思是世界上有一半的财富在伊斯法罕,可以想见当时伊斯法罕“富甲一方”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 虽然在十八世纪因阿富汗人的入侵,伊斯法罕城市遭到破坏,人口锐减、风光不再。但到了二十世纪的巴列维王朝,“浓眉大眼”的伊斯法罕逐渐恢复了“元气”。历史积淀丰厚的伊斯法罕,以伊玛目广场为核心,诸多的王宫和遍布城乡的清真寺重放异彩。而横跨在扎因代河上,以三十三孔桥为代表的数座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古桥,更是成了伊斯法罕的一条条靓丽的“人间彩虹”。难怪当地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趋之若鹜,或观光游览、或休闲发呆、或拍照留念。桥上人们的欢歌笑语与桥下河水的轻吟低唱,共同混合成一首波斯风情奏鸣曲。伊斯法罕不愧是伊朗的“文化之都”、“旅游之都”和“浪漫之都”,是镶嵌在伊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好久桥上戏水休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伊玛姆广场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建于1612年波斯帝国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皇帝时期,有400多年的历史。广场长510米,宽165米,面积8万多平方米,是面积仅次于我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城市广场。</p><p class="ql-block"> 萨法维王朝国王阿巴斯在赶走了乌兹别克人之后,将国都从加兹温迁到伊斯法罕。他大兴土木,要建设一个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富丽堂皇的首都。这个设计用于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比赛的广场宽阔平坦,被命名为“美丹”王候广场,又称“美丹纳奇贾汗”,意为世界的写照。广场四周是伊斯兰风格的二层回廊,气势宏伟、精美绝伦的阿里·加普皇宫、伊玛姆清真寺、圣·罗图福拉清真寺和大巴扎雄居四周拱廊的中部,这些造型独特、装饰华丽的建筑让广场避免了线条单调的外观,尽显“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皇家气派。据说原来回廊的二层是贵族大臣看马球比赛时的包厢,现在也和一层一样成了大巴扎的一部分。而广场中心巨大的波斯风格喷泉水池,无疑在给宽阔的广场增加了“灵气”的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可谓一举两得。这个集波斯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大成的广场及其周围建筑群,被伊斯法汗人骄傲的称为“世界景象公园”,也是成千上万世界旅游爱好者所景仰的地方。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丹”王候广场改名为伊玛姆广场,并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从阿里·卡普宫看伊玛姆广场,最南边是伊玛姆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伊玛姆广场,对面是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伊玛姆广场上供游客游览观光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伊玛姆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当你来到伊玛姆广场,首先吸引你眼球的一定是位于广场南端的伊玛姆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原来叫国王清真寺,在伊斯兰革命后改为现在的名字伊玛目清真寺。该寺建成于1630年,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达54米,整个建筑设计大气磅礴、装修精美绝伦。其正门两侧48米高的宣礼塔高耸入云、直刺青天,清真寺通体深蓝色的建筑装饰与蓝天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合一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走进清真寺30米高的宽敞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三个彼此相连、跨度极大的圆形穹顶,穹顶上用蓝色瓷砖、配上金色和银色的线条,镶嵌成极具想象力的花卉图案。抬头仰望,整个穹顶既高贵典雅又有些抽象虚幻。这蓝色的穹顶仿佛就是浩瀚宇宙,那朵朵花卉宛若璀璨星辰。如果你是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此时一定会觉得“安拉”已经降临到穹顶上给你赐福。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大厅的三个穹顶并不在一个轴线上,而是形成了一个夹角。原来,伊玛姆清真寺祈祷大厅的方向是按照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方向设计的。为了保证伊玛姆广场的完整性,设计师们巧妙的把清真寺大厅的朝向和广场正门之间转一个角度。既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信徒们的心理需求,又让整个建筑显得别致新颖,真是两全其美。</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伊玛姆清真寺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穿过这三个大厅,里面的巨大庭院才是清真寺的主体。庭院四周矗立着四座高大雄伟的“伊旺”(波斯语),就是“门楼”。这四座造型不同的“伊旺”堪称是伟大的建筑杰作:造型设计简洁大方、线条优美、装璜精致、色彩庄重。其见棱见角的外形与柔和唯美的半月形穹顶是波斯人外方内圆的民族性格的体现。更绝妙的是在最大的礼拜大殿拱顶中心正下方的地面上有几块黑色地砖,站在这个位置上发出声响,不需要借助任何扩音设备,整个伊玛姆清真寺里里外外都能声声入耳。伊玛姆清真寺不愧是世界上最华丽、最精美、最引人注目和令人称奇的伊斯兰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远眺伊玛姆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伊玛姆清真寺大门</p> <p class="ql-block"> 集高大、宏伟、精致于一体的清真寺大厅内景。</p> <p class="ql-block">大厅不同图案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 伊玛姆清真寺祈祷大厅的开口正对着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家。</p> <p class="ql-block"> 大厅外是伊玛姆清真寺的主体院落</p> <p class="ql-block">高达48米的主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主宣礼塔穹顶</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大厅穹顶</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色彩,同样的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在广场的西侧,坐落着阿里·卡普宫,名字意为“高高的大门”。这名字恰如其分、十分形象的描述了这座高达48米的漂亮宫殿。阿里·卡普宫共有7层,其设计特殊而别致,从不同的侧面看,你能看到不同的楼层数量。这主要是在宫殿正面三层是一个由18根柱子支撑的巨大阳台,当年这里是国王接待贵宾、阅兵和观看马球比赛的地方。正是这个阳台的存在,使这座王宫成为一座优美的庭阁式建筑,而在伊朗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当你站在这阳台上,遥想当年阿巴斯大帝在这里阅兵以及欣赏马球的场面,你也一定心潮澎湃,顿时有舍我其谁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仰视阿里·卡普宫。</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从平台上看伊玛姆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阿里·卡普宫大厅内景</p> <p class="ql-block">来这里参观的伊朗姑娘。</p> <p class="ql-block"> 在阿里·卡普宫对面,是位于伊玛目广场东面的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这座小巧而精致的宗教建筑建成于1619年,是专供皇室家眷礼拜祷告的场所,现在也通俗易懂的称为“妇女”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打破了以蓝色为基调的装饰传统,外观设计成柠檬黄色,呈现出皇室的高贵气派。走进这个既没有院子也没有宣礼塔,看似设计简单的清真寺,其实是一座做工考究、用料上乘、装璜精美的建筑艺术精品。它用深蓝色的墙饰配以柔和的伊斯兰图案,抬头仰望,巨大的穹顶被装饰成一幅孔雀开屏的图案,穹顶四周窗户花格中透过的光影恰似孔雀尾部的翎毛,在略显昏暗的环境中闪闪发光。这美轮美奂的图案会让你一直抬着头,贪得无厌、目不转睛的“扫描”整幅图案,生怕遗漏某一个细节。直到你脖子酸痛,才会在对设计者巧夺天工的艺术想象力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赞叹中,不得不结束你在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内景</p> <p class="ql-block">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穹顶图案</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宛若孔雀开屏。</p> <p class="ql-block">四十柱宫</p><p class="ql-block"> 四十柱宫始建于阿巴斯一世时期,1629年阿巴斯一世去世,其继任者阿巴斯二世继续建设,于1647年建成。这座由花园、水池和宫殿组成的皇宫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宫殿面积1113平方米,是伊朗16~17世纪最富有波斯风格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阿巴斯二世把这里用于接待贵宾和外国使节。</p><p class="ql-block"> 这座宫殿前半部分是一个三面开放、由二十根14.6米高的悬铃木柱子支撑着平台的屋顶,距地面约1米高的宽敞平台。这个设计让整个宫殿显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在平台的正前方是一个16米宽、110米长的大水池。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明明只有二十根柱子为什么叫四十柱宫?有一种说法是在古波斯文化中,“四十”这个词并不是代表“四十个”这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代表“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十”在波斯语中只是个“虚数”。对于这个说法,最好的例证就是在经典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短篇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个故事里这个“四十”并不是指只有四十个强盗,而是用“四十”这个虚数代表有很多强盗。就如同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三千尺也是一个“虚数”,来形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而并非说庐山瀑布真的只有“三千尺”长。而另外一种说法是说,当你站在水池边向对面的宫殿望去,水池里宫殿上二十根柱子的倒影清晰可见、浑然一体。于是,二十根柱子神奇的“变成了”四十根,这座伟大的宫殿在人们浪漫的想象中有了“四十柱宫”的鼎鼎大名。无论这两种说法哪一个准确、哪一个谬误,都不影响这座独树一帜的波斯建筑的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因为当你沉浸在这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双重世界的无尽遐想中的时候,也许你不会想到,在这座宫殿的大厅里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你。那些来自16世纪、铺天盖地的精美壁画定会让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水池边有特色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运气不好,水池里的波浪影响了“四十柱”宫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二十柱宫”也美丽。</p> <p class="ql-block">四十柱宫内景</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 走进宫殿你就会觉得,与其说它是一座皇宫到不如说它更像一家博物馆。用镜子和彩色玻璃镶嵌的镜厅流光溢彩,代表了400年前波斯风格镶嵌艺术的最高水准。</p> <p class="ql-block">镜厅玻璃镶嵌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 而墙壁和穹顶上画满壁画的壁画厅更是一个艺术品的世界。这些壁画或者描写了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画面;或者描写国王接见外国使臣,人们在庞大乐队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的隆重场面。这些出自400年前艺术家之手的壁画工笔细腻、线条柔美,人物表情生动活泼。虽历经岁月,仍然色泽鲜艳、历久弥新,这里仿佛成了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拿起相机记录这宏伟的穹顶和精细的画作的时候,透过目镜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在神交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壁画厅实景。</p> <p class="ql-block">(国王接见外国使臣,人们在庞大乐队的伴奏下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乐队</p> <p class="ql-block">从气质上看,右边端着酒碗的应该是国王。</p> <p class="ql-block">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婀娜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描写战争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统帅和他的兵团。</p> <p class="ql-block">激烈战斗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喷火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弓箭手与盾牌手</p> <p class="ql-block">直刺敌人心脏</p> <p class="ql-block">肉搏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大象兵进攻</p> <p class="ql-block">这好像是敌人战败逃跑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孔桥</p><p class="ql-block"> 横跨扎因代河的三十三孔桥是伊斯法罕十一座桥梁中最漂亮的一座石桥,也是伊朗七大桥梁之一。这座双层石拱桥全长297.76米、宽13.75米,因有三十三个桥孔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大桥1599年开始建造、1602年完工,是萨非王朝波斯风格大桥的杰出代表。设计者根据扎因代河的水文特点,巧妙的将大桥设计成一座既是桥梁、又是水坝的“多功能”建筑。让大桥在沟通两岸交通的同时,在雨季能够起到控制河水流量,保证下游安全的作用,这无疑是人类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桥面设计中间可以让马车通行,外侧则有1米宽的“人行道”,做到了人车分离,这设计理念放在今天也不落后。在满足了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大桥的33个桥拱没有采取普通的圆弧拱,而是设计成伊斯兰建筑典型的桃形拱,为这座大桥注入了伊斯兰的文化基因。在近300米的河面上,三十三个结构雷同的桥拱没有给人重复枯燥的感觉。那由近及远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反而像一段轻快的音符,每个人看后耳边都会响起自己喜欢的乐章。白天,明媚的阳光勾勒出大桥美丽的轮廓和精巧的结构,来这里观光游览、休闲散步和喝茶野餐的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入夜,橘红色的灯光渲染出大桥温柔的性格和浪漫的灵魂,到这里谈情说爱、弹琴唱歌、跳舞狂欢的人们激情四射、通宵达旦。这座大桥已经成为伊斯法罕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也是伊朗人展示自己热情奔放性格的“窗口”和通向世界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孔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 白天顶着烈日来三十三孔桥上游览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坐在河边的祖孙俩,</p> <p class="ql-block">大桥桥拱结构,在桥墩上横向开孔的大桥并不多见。这样做大概在旺水期能降低水流速度,以减少洪水对大桥的冲击。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外行的猜想。</p> <p class="ql-block"> 用长焦镜头拍摄,有点像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 大桥二层的拱廊,时时上演着伊斯法罕的风情画。</p> <p class="ql-block"> 大桥夜景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孔桥是一座桥,又不仅仅是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三十三孔桥成了欢乐的海洋,心情激动的我竟口误把三十三孔桥说成了“三十六”孔桥。</p> <p class="ql-block"> 在扎因代河上,还有一座与三十三孔桥结构和功能相近的大桥。这座建设时间稍晚的大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好久”桥。不过这不是在形容它的年代久远,而只是波斯语的发音而已。与三十三孔桥不同的是,好久桥只有105米长, 也就是说它建在河面比较狭窄的地方。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好久桥的桥梁中部比三十三孔桥多了一个“桥墩”,这说明在“旺水期”这里的河水会更加湍急。为了增加桥体的抗冲击能力,设计者增加了中间的桥墩。好久桥在显得更加结实健壮的同时,也在明白的告诉人们,它能坚持“好久”。注重细节,也许会让你的旅行更有乐趣。</p> <p class="ql-block">好久桥拱廊的装饰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 阿巴斯酒店建于1723年。有400多年历史,这座以阿巴斯大帝的名字命名的酒店是伊斯法罕最古老的酒店之一。这里起初是一家商旅驿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翻新改建成了伊斯法罕最豪华的酒店。这座室内像宫殿、室外是花园、充满波斯风情的酒店是伊朗又一个酒店变“景点”的典范。每天都会有无数的当地人来这里用餐、喝茶、聊天,度过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酒店夜景</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门上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华丽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不同造型的蓝色水池把酒店的庭院打扮得娇艳可人。</p> <p class="ql-block">鲜花衬托下的酒店夜景色彩柔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酒店伊斯兰风格的庭院成了人们宵夜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伊朗小伙在伊玛姆清真寺唱诵古兰经,那空灵飘逸的声音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他唱经所站的位置正是清真寺大厅中央那几块黑色地砖上。伊斯法罕也随着这声音永远留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