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肇永 <p class="ql-block">编者按:王肇永,我的恩师,在萍中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他的外号“萍中四大恶人”之首,但我现在觉得他就是我的慈父。记得第一次去爬武功山是跟着他,那时还没有金顶;第一次去孽龙洞是跟着他,乌黑一片在泥水里淌;第一次离开父母去武汉旅行是跟着他,登上亚洲最高的电视塔那个激动;第一次和一群同学去山口岩游野泳也是被他抓回来的,后来他说他在岸上看我们在那儿玩了半小时……我估计我那么贪玩和他有很大关系,好在英语成绩一直在班级和年级名列前矛,初中取得最高的奖项也是全市的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记得只有一个一名)😁现在初中的同学聚会,讲来讲去就会讲到他,当初恨他咬牙切齿的男生女生如今也是对他非常恭敬,好多同学都求着他把自己的孩子再送他那儿去,结果他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孩子的老师,当然我们的孩子还如我们当初一样“咬牙切齿”🤣他平常不太跟我联系,主动发信息给我印象中就两回,一次是一位女同学生病了而且生活困难,一次是一位男同学去世了……教书育人已经不是他的职业好像就是他来这个世界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老头到了寒暑假基本不在家,你想去看他也找不到人,他不是去自驾就是在去自驾的路上,今年暑假去了山西,回来才在朋友圈发了路书,在我的“批评”下,这段时间在交“游记”,我这么喜欢玩的人被生计所迫只有先留存老师的游记,等退休后,他走的路我也要走一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西路书</b></p><p class="ql-block"> 暑假想挑一条自驾线路,既要好看,又要人少,更要安全,有点费脑筋。一般都是好看的地方就人多,人少的地方就险多。朋友向我推荐山西游,说山西遍地是阳春白雪,光运城市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什么概念?北京全市国保单位都只有九十几个。阳春白雪我倒不赞同,由于宗教神权的影响,能留下来的国保单位基本都是庙宇,哪一个庙宇不是下里巴人盖的?但我坚信,好艺术应该都没有欣赏门槛,我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懂建筑、绘画,但我觉得这不会影响我欣赏,学习并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山西其实我经过好几次,但仅仅是经过,没想到要去,谣言那个地方脏,煤老板多,财大气粗,动不动就要把你装麻袋……</p><p class="ql-block"> 决定去山西后,我自己设计了一条自驾线路:从南往北贯穿山西,然后向西到宁夏看西夏王陵,再横穿贺兰山脉去内蒙看一下腾格里沙漠,然后回来。选择的这些点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评价较高,二是比较顺路。因为是新车,有点不放心,所以非铺装路面的景点就一律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山西没有白来,很多事令人印象深刻。山西国宝太多,游人太少,很多国保单位的管理员都是当地村民兼职的,打电话才会来开门让你进去参观。山西女孩胖,我以为“环肥燕瘦”是古代的审美标准,到山西,才知道错了,在南方,随便挑一个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女孩,到山西,都绝对是小巫见大巫,顺便剧透一下,杨玉环就是山西永济人,就是那个“西厢记”里的永济。山西人爱吃面食,刀削面,莜面,揪片,剔尖,猫耳朵,饸饹,栲栳栳,在我看来只是形状不同,吃遍了山西面食,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方便面。山西的国道不好走,灰尘大、运煤的车太多,咄咄逼人,经常一堵就是几十分钟。在高速,北方的服务区明显没有南方做得精细,不要说加油站餐厅超市,不少地方由原来的“服务区”改为停车区,甚至连卫生间都没有。在有卫生间的地方,很多人也豪放豁达,不在乎方便时关上隔断门,门敞着,大大咧咧地直面人生,这在南方就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西芮城城隍庙</b></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宋、元、明、清四代古建风貌于一处,是芮城城隍庙得天独厚的古建特色。大殿歇山部位的“二龙戏珠”悬板为明代制作,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琉璃鸱吻及琉璃脊饰色彩绚丽,精美绝伦,是古建中不可多见的精品。</p><p class="ql-block">城隍庙有一尊石狮,很是现代Q版卡通形象,憨态可掬,完全不像常见的石狮模样,张牙舞爪,气势威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寿圣寺舍利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国重点文保,也称寿圣寺舍利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p><p class="ql-block">寿圣寺砖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坐北朝南,残高约47米,寿圣寺砖塔的造型与结构具有北宋时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塔上吊着的大大小小的风铃,让风有了形象,有了颜色,有了声音。晚风吹来,铃铎响,自相语,仿佛在讲述着千年来一个个既苦涩又甜蜜的爱恨情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永乐宫</b></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为奉祀道教祖师吕洞宾而建,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这座建造周期几乎与元朝共始终的宏伟建筑,前后费时 110 多年才完工。1952年在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时就引起轰动,震惊学术界。当时专家勘察后认为: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最精美的建筑,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是世界罕见的巨制,堪称国宝,我原来以为,道观都是建在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借山势取雄,据险而筑,突出显山显水,高壮险极,云飞雾绕的仙境,比如湖北的武当山,甘肃的崆峒山,甚至萍乡的武功山,哪想到永乐宫,还是号称道家祖庭,却建在黄河滩上,这与我心目中的道观印象,很是违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西芮城广仁王庙</b></p><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当地人又称五龙庙,中国现存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按照建筑年份排序,排名第一的是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第二名就是山西芮城的广仁王庙,建于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广仁王庙很小很小,真正的古建只有一间大殿,和一座年代稍浅的戏台。</p><p class="ql-block">大殿为唐代建筑,虽经历次修缮,仍保留了唐构的特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它也是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惟一的道教场所。</p><p class="ql-block">我去的时候,导航提示暂不开放,但仍耐不住好奇,驱车前往,果然是在维修,大门紧闭,呼唤半天,没人回应。我见围墙不高,于是顾不得斯文,爬上墙头,拍了几张。</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唐庙,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一般高挑向上翘起,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但广仁王庙没有想象中的气势恢宏,屋檐也较短,有点失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运城普救寺</b></p><p class="ql-block">严格来讲,除了庙的名字和塔,其他的都是新的。</p><p class="ql-block">“普救寺”始建于隋朝初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蒲州发生强烈地震,普救寺殿堂全部倾圮,无一幸免。嘉靖四十三年,寺庙才得以修复。到了上世纪,寺内原有的殿堂楼阁及大部分附属建筑,均毁于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经此浩劫,寺中仅存留下一对石狮、几通明清石碑和舍利塔(即“莺莺塔”)一座。名刹沦为废墟,令人怅然销魂。</p><p class="ql-block">这座庙现在之所以出名,完全得益于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他将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一部小说《莺莺传》加以改编,添枝加叶,并将故事结局改为大团圆。你没搞错,元稹就是写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p><p class="ql-block">历代文人对《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后附有一张中国邮政发行的西厢记邮票,可见影响之广。</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去普救寺,并不是为了拜菩萨,而是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怀。</p><p class="ql-block">寺庙本是一个清心寡欲之地,现在成了一个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的时髦打卡地,这恐怕是当初盖普救寺的人所没有料到的。</p><p class="ql-block">离普济寺不远就是鹳雀楼,王之涣“欲穷千里目”的鹳雀楼。号称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与黄鹤楼、滕王阁一样,已是崭新的钢筋混凝土仿作,四大名楼里只有重建于光绪年间的岳阳楼还算古建筑,但也与之前版本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我只是在远处望了望,觉得跑几千公里去看一个仿制品是在浪费生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运城解州关帝祖庙</b></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始建于陈末(南北朝) 隋初,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颇具皇家气派。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庙中的精华建筑“春秋楼”,属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停车场硕大无比,是我去过的景区最大的停车场,没有之一,停车场有专门的免费摆渡车,我问摆渡车司机,没有看见几位游客,怎么会建一个那么大的停车场?司机告诉我说山西的庙宇都有一个共同点,除了有关庙宇的宗教日子人山人海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是门可罗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运城“池神庙”</b></p><p class="ql-block">运城的“运”,是运盐的运,而不是运煤的运。</p><p class="ql-block">运城池神庙是我国唯一的一座池神庙,也是历代帝王朝拜运城盐池池神必到之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建“池神庙”祀之。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重修池神庙,此后清代顺治、雍正年间均有补葺,池神庙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公元1535年)遗构。</p><p class="ql-block">我原来以为中国海岸线长,应该是主要产盐地,哪想到中国是以岩盐为主,到了运城才知道,原来运城盐池才是中国最大的官盐产地。运城盐池被誉为“中国盐文化的摇篮”,其历史之悠久,地位之重要,在中国盐业史上可谓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现在市场上担心日本核废料排海会污染盐,而疯狂囤积食盐,其实也是不知道我国不是以海盐为主,人们无需操这份闲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运城常平关帝庙 </b></p><p class="ql-block">又名关帝祖祠,坐落在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十一公里处的常平村,庙内两棵古柏已1800余年,国家一级保护树木。</p><p class="ql-block">常平是关公的祖居之地,乡人慕其德,于故居建祠奉祀。 关公家庙创建年代不详,金代始成庙宇。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p><p class="ql-block">关羽以一武将而被推崇,随着历史发展,关公的地位不断上升,到了明、清两代,关公被称为“忠义神武大帝”、“协天大帝”。关公庙也升格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关公的另一个称号是“山西关夫子”,作为孔子“山东孔夫子”的对应。关帝祖祠属于“家庙”,规模尚不能与解州关帝庙相比,更不能与曲阜“孔庙”相提并论,虽说曲阜孔庙也是家庙,虽说两人都被尊称为“夫子”,但孔子的历史地位要远远高于关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万荣东岳庙飞云楼</b></p><p class="ql-block">飞云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现建筑为清代重修,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中式榫卯体现到极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乐高积木,精巧繁复。飞云楼体量不大,楼木面不刷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 </p><p class="ql-block">香亭,为上香之所。端庄华丽,香亭望柱应为明正德年间遗存。望柱成八角形,典型的宋代风格,柱子上的蟠龙浮雕有着鲜明的祭祀建筑特征,雕刻生动,实属精品,可惜在特殊年代,龙头均被敲去,甚是可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万荣李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看了李家穷奢极欲的大院,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有钱。</p><p class="ql-block">我看见李家大院有一块碑刻,放在大门的右手边墙上,很有意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粒恒念物力维艰。主人敬录”,既然是敬录,必然有出处,我查了一下,此句出自清・朱柏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一字之差,原文是: “半丝半缕”,敬录的是“半丝半粒”,意思也相差不大。我搞不明白的是,如此政治正确的勤俭观,怎能造出如此奢华的大院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西洪洞县大槐树</b></p><p class="ql-block">洪洞县有个举世闻名的飞虹塔,顺便就来参观一下“大槐树”,坊间传闻中原百姓,都是来源于“大槐树”,因此“大槐树”也就成了寻根问祖的圣地。经专家从历史记载,地理人文、人类基因、人类自身繁殖的规律,都证明“大槐树”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人们总是需要有一点归宿感,让漂泊的灵魂有个依托之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地方,造也要造出一个这样的地方来容纳游离不定的灵魂,比如教堂,比如黄帝陵,也比如“大槐树”。</p><p class="ql-block">我总觉得洪洞大移民的传说很有画面感:官兵押着反绑双手的移民,飞沙扬砾、怆地呼天,像极了现在新疆的“转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b></p><p class="ql-block">中国现存四座古塔,分别是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看看你去过几座?</p><p class="ql-block">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飞虹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塔。它和曾在这里珍藏的《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p><p class="ql-block">1928年,广胜寺年久失修,颓败不堪。彼时我国又内忧外患,国力实在羸弱,不足以保护任何古建筑。于是僧人忍痛将其壁画售予“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并筹得1600银洋重修寺庙。这段往事被当时的僧人们忠实地刻碑记载,留在了广胜寺中。他们说“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 这些壁画撑起了三个美国博物馆的“中国厅”(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现如今广胜寺四壁空空,四幅巨佛图倒是漂泊到了异国他乡“弘扬佛法”,心中总是有一些惆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西灵石县静升镇古街</b></p><p class="ql-block">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同年又被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2010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p><p class="ql-block">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又名“孝义坊”,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 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p><p class="ql-block">静升文庙占地面积为424平方米,兴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紧邻王家大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路边有古镇专门安排的民间艺人表演和歌手演唱,歌手演唱水平完全不输于北京后海的歌手,但在古镇,你想听多久听多久,不像在北京后海,完全要看老板当时的脸色和心情,要是老板心情不好,不好意思,你要么加钱买酒,要么起身走人。</p><p class="ql-block">图片中的塔是文庙六角四层魁星楼,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它经历了多次修缮,但依然保持着元代的建筑风格和特色。</p><p class="ql-block">在朝阳的照射下,魁星楼熠熠生辉,仿佛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环。</p> <p class="ql-block">山西平遥双林寺</p><p class="ql-block">原名中都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寺中现存最古的石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一O一一年)的“姑姑之碑”,碑文记载北齐武平二年(五七一年)曾重修,可见创建年代应早于此。宋代,因取佛经“双林入灭”之典,中都寺更名为“双林寺”。</p><p class="ql-block">双林寺的佛教塑像。一方面承袭了唐、宋、金、元雕塑的神髓,一方面突破宗教的局限,强调神像之人性面貌,每尊彩塑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神有人味,人具神韵,被誉为明代彩塑艺术的精华。</p><p class="ql-block">其中韦陀塑像,夸张的肢体造型,将一尊静止的塑像活灵活现地动了起来,被称为神来之笔。又如千手观音,如果没有后面那些手,是不是极像一位风韵柔媚,机巧聪明的少妇?</p><p class="ql-block">不可理喻的是,所有的塑像,都用铁笼子围了起来,我要小心翼翼地找个宽点的缝隙,将相机塞进去,抱着铁栏杆拍,完全顾不上什么拍摄角度、拍摄光线,管理员不解,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在笼子外面拍,他说其他游客都是在笼子外面拍,我说在笼子外面拍,好像这些菩萨做了什么坏事,被刑事拘留。管理员告诉我,盗窃猖獗,庙里也无钱做那么多安防,做铁笼子也是无奈之举。</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 灵石县静升镇</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这个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和 “山西的紫禁城”之称的东方古堡。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街,现开发的尚不足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说起王家其实最早是做豆腐起家,清朝初期王氏族人弃农经商,直到清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乱时,第十四代王谦受、王谦和正在山东河北内蒙一带做皮货和骡马生意,借助贩卖骡马的优势向朝廷捐献24匹军马,紧接着又为朝廷筹集军粮,康熙龙颜大悦给每人一个四品官,以此为契机,王家开始向官场迈进,整个清朝,王家从五品到二品的官员101位,年迈古稀的王谦受参加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并获御赐龙头拐仗,在清朝共举办的4次千叟宴中王家参加了二次,可见王家当时的政治、社会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于明代洪武三年重建、扩修城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大门门柱上有一副楹联,我觉得很接地气,录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p><p class="ql-block">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p><p class="ql-block">念起来佶屈聱牙,对仗也不算工整,但很有意思。前一句是对草民说的,说不要听人忽悠,打官司成本高;后一句是对县太爷说的,说断官司要审时度势,不然要遭天报应,至今仍有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今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我去参观的时候大约是上午九点钟,正碰见一群小孩在大殿前进行尊孔仪式,带队的老师说小孩五点多起床,到现在还没有吃早饭,有点扛不住了。教育的形而上走到这个地步,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山西平遥镇国寺</p><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公里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被称为“千年瑰宝”,为唐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其中一尊菩萨侧身斜坐而屈腿搭臂之状,洒脱不凡,令我印象深刻,菩萨的坐姿完全违背小时候大人对我们的教诲:“坐如钟,站如松”。</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祁县乔家大院</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大家奔他去的,恐怕不是这些头衔,乔家大院是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取景地,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另外,电视剧“乔家大院”,也为这个景区争分不少。</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给予取消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处理,乔家大院闭馆十天后重新开馆:门票降价、景区内大部分商业店铺被拆除。我去参观时候,还能看出大量商铺的残迹。摘牌至今,仍留有官商做派,比如三十几度的大热天,景区外已排着长长的游客队伍,仍然要坚持八点半上班,不知何故。</p><p class="ql-block">因为前面已经参观王家大院,李家大院,看乔家大院的时候,让我想起毛姆的一句话:“完美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就是很容易乏味。”</p> <p class="ql-block">山西昔阳大寨</p><p class="ql-block">决定去一趟大寨,肯定不是大寨有什么古迹,而是“农业学大寨”对我们这一辈人来说,太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路程要弯近四百公里,大寨地处太行山腹地,就是那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地。</p><p class="ql-block">到大寨后,觉得大寨不是想象中的那种穷山恶水:离县城不远,山的相对高度不大,起码有路。</p><p class="ql-block">大寨人说他们过去有三穷、五多。三穷是:人穷,地穷,村子穷;五多是:当长工打短工的多,负债欠账的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寻死上吊的多。后来使大寨名闻天下的陈永贵,他的母亲和姐姐就被卖掉,而他的父亲在万般无奈的境况下,就是上吊寻死的。大寨穷也没有穷出名来,因为太行山深处的乡村普遍很穷,大寨并非特殊。</p><p class="ql-block">大寨出名,是在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对村民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日战大寨田夜战新农村”,花费了五年工夫,一个崭新的大寨,展现于人们面前。</p><p class="ql-block">党中央提出全国“农业学大寨”以后,各地理解偏差,走火入魔,我印象最深的、最荒腔走板的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把农民仅有的一点果腹用的自留地,养的几只鸭几只鸡收走,让原本商品匮乏的市场更是雪上加霜。那时我是“知青”,冬季农闲,几个人窝在一起,一人一茶缸农民自酿的“老冬酒”,就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如果还要想进一步腐败,就端出一个小菜碟,菜碟中央放一块霉豆腐,一人一支筷子,用筷子在霉豆腐上轻轻粘一下,放在嘴里舔一下,再喝一口酒,那就是人间莫大幸事。</p><p class="ql-block">大寨现在是山西省干部教育学院,山西省党校所在地,靠旅游为主,种庄稼只是点缀,游客来源主要是全国各地的机关工作人员,这点很像陕西的梁家河、湖南的十八洞、萍乡的莲花县沿背村。大寨人非常感谢陈永贵,说他是大寨的“贵人”。</p><p class="ql-block">我住的一户民宿就是村上统一盖的小别墅,村民自己只要出六万块钱。</p><p class="ql-block">向陈永贵致敬!</p> <p class="ql-block">太原崇善寺</p><p class="ql-block">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东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崇善寺初建于唐,明代时,才更名崇善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传承法系属净土宗。 </p><p class="ql-block">崇善寺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钟楼、东西厢房和主体建筑大悲殿。殿字塑像均为明朝遗物,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上具有代表性,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我去的时候正赶上维修,只能在外面看看,甚感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