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身体的原则

恒瑞飞星

<p class="ql-block">“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p><p class="ql-block">本篇的主旨是通过运用五行的道理来调整身体的五脏之气,让五脏之气达到平衡。其中,法时指的是取法与四时,即春夏秋冬代表的木火金水,土位于中央进行调制。因此,本篇文章重点阐述了五脏之气与时令之间的关系,以及五脏的生理和病理的症候、传变、转归、预后、治法和药食同源的五味所宜等内容。文章使用了五行生克的规律来阐述五脏之气与时令之间的关系,并取法于天地四时五行阴阳,因此被称为《脏气法时论》。文章的第一大部分重点讲述了合人行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的治疗方法,即与身体相合,同时取法于四时五行的自然规律来治疗疾病。</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前面的一大部分的内容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是像“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这种就是讲的先把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五行和四时的规律讲清楚,讲清楚了之后,前面提了一句叫做“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也就讲了五脏的用药或者食物进行调理的方法和大原则,原则讲好了之后,接下来讲五脏的病变,还有愈、甚、持、起,它的时间为什么会愈,为什么会甚,为什么会持,为什么会起,这个时间规律是什么,以及怎么用药食同源的取于五味相合的食材或者药物进行调治身体的法则。</p><p class="ql-block">我们比较熟知的“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持于冬,起于春”,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里边就有五行生克的规律。因为从春开始病到夏,夏天属于火,火能克金,火克金了之后,金就弱了,金不能克木,所以肝病愈于夏,之前我们都讲过很多次,甚于秋,为什么甚于秋呢?因为秋属金,金克木,所以肝病到了秋就会加重,持于冬,为什么到了冬天相持,病情就稳定呢?因为冬季属于水,水能生木,所以肝病到了冬天就比较稳定,就是病邪与正气相持。再到了春天,这时候肝气又足了,这时候又起于春,起于春的意思就是疾病恢复了,这个时候木气旺了,身体就痊愈了,叫做起于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来进行解释,解释五脏疾病,所以叫做“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也就是说接下来讲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用食疗或者是用中草药调理的时候,我们选择的药物的五味之性,中医讲的药物不是讲它的化学成分,是讲它的性和味,升降浮沉是性,当然还有辛散,还有酸收,这都是它的性,就是它的性格,中药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个性格一般来讲就是升降浮沉,是散还是收,是泻还是藏,总而言之,它是用药物的走向,就是它的让身体的气的走向来判断它的性。</p><p class="ql-block">还有味,味就是它的味道,如果是我们就是直译的话,就是它的味道,五味子就非常酸,所以说它五味当中发酸,《神农本草经》里边它就是味是酸的。《本草纲目》里边讲究比较细的,它是酸的,还有苦的,还有咸的这些味。甘草就是味甘,人参也是味甘,都有各自的这个味,中国的古人对中药进行了分析,偏重于植物的性和味。</p><p class="ql-block">古人没有分析化学的这种手段,分析不出它的成分,主要是用它的性和味来进行分析这个药物它的功用是什么,同样都是治肺的,但是治肺跟治肺的不一样,石膏也是治肺的,杏仁也是治肺,麻黄也入肺经,都不一样,再进行比较细节的分析的话,那就需要什么呢?需要一些临床上的经验,还有更细致的性味的这种分析方法,这就是中国的传统的中草药的这种认知方法,咱们学中医一定要把传统的认知中药的方法学会,你再看这些医书就看得非常清楚。你直接脑子里边就呈现出这种分析的方法。</p><p class="ql-block">黄帝养生的理念可以说是中医养生的基础,它强调了通过调整身体的五脏之气和与四时五行相和谐,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状态。而这种调理方法不仅仅限于中药治疗,还包括了药食同源的食疗调理。中医药和食疗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是将草本植物等天然物质进行制药而成的,而食疗则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健康。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通过身体吸收营养来调理身体健康。这种调理方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也被广泛应用。因此,黄帝养生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中华文化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