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丹心照千古,号角震河山。昨天下午,辽宁省《共产党员》杂志社,编辑陈加友发来消息,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郑起同志病逝,享年92岁。消息传来,万分悲痛,深表哀悼!郑起老英雄,是我熟悉敬重的老领导。离休前,他曾任116师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战,志司发起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突破临津江,激战釜谷里,危急时刻,接替连长指挥战斗,用军号击退向阵地进犯的英军,为主力部队反击获取了宝贵的时间。志愿军司号员用一把军号击退英军的故事,成为全军和全国人民代代传颂脍炙人口的佳话。(图为辽宁省鞍山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干休所郑起。)</p> <p class="ql-block">英雄去远航,功名放光彩。资料记载:郑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黑龙江省海伦县人,1932年出生,1946年7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第7连司号员。1951年1月3日,第3次战役釜谷里战斗中,在连队干部都负伤或牺牲后,他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战斗,他组织全连轻重武器,粉碎敌人冲击,毙伤敌60余人。全连最后剩下7名战士时,他指挥战士们把仅有的1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向敌人,然后机智地吹起冲锋号,迫使敌人仓皇溃逃。战后,荣立特等功,荣获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中央台1套等着我导演组,早早就列出采访郑起宣传计划,宣传志愿军特等功臣郑起,让志愿军釜谷里发起冲锋的军号声,永远响彻在捍卫和平的山川、江河和保卫祖国的边防线上。志愿军司号员郑起用一把军号击退了英军的进攻,他只是1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他有胆识,他有思想,他有勇气,他知道自己怎样应对英军的进攻,虽然阵地上战士仅有7人,他们没有1个人退缩,没有1个人害怕,而是勇敢的与敌人战斗。抗美援朝的胜利,正是有成千上万个像郑起一样勇往直前的中国士兵,志愿军每1个指战员,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向披靡,英勇善战。新中国的人民军队知道为谁打仗,知道为谁流血牺牲,知道怎样捍卫和平,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标志,这也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夺取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源泉。让我们向郑起同志致敬!让我们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图为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郑起。)</p> <p class="ql-block">正气滋后人,传统耀千秋。一次到团里考核干部,遇到郑起老英雄来团讲传统,交谈中他说,我对347团有感情,我对钢铁7连有感情,我对116师有感情,这些单位都是我成长战斗过的集体,一生我都不能忘记。郑起说,347团是一个红军团队,这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领导的红26军部队的老底子,坚持正确的对敌斗争方针,西北红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发展成为正规的红军部队,为党中央和长征红军创建了可靠的立足点,这就是红军团闪光的荣耀。先烈和前辈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党忠诚,时刻都要把党的事业和利益放在首位,这个初衷说是大局观念,联系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就是要当先锋,打头阵,不怕流血和牺牲,甘于无私奉献,当好党的先锋队。从先烈和前辈身上学习,就是要关心同志讲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的源泉,团结就是战胜困难和歼灭敌人的重要因素,这是我们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坚定必胜信念,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多的敌人,我们都能战胜困难,消灭敌人,夺取胜利。突破临津江英雄连荣誉,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传承,我们要永远讲述牺牲烈士的英勇事迹。郑起说,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你曾经在116师这支部队工作、战斗、生活过,被这里的土壤滋养过,都要自觉宣讲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战功战将,经典战例,自觉辐射这支部队的战斗作风,自觉传承这支部队的红色基因。郑起说,步兵第116师是党的一支先锋部队,她以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打歼灭战而闻名。她的特点就是学习战争、研究战争、总结战争、指导战争,夺取胜利。(图为志愿军第347团3营7连突破临津江战斗荣获的“突破临津江英雄连”荣誉锦旗。)</p> <p class="ql-block">情注红军团,高歌钢铁连。1992年7月,在39军鞍山汤岗子招待所召开的116师师史座谈会期间,老同志们踊跃发言,要求邀请一下鞍山海城地区居住的老同志参加师史座谈会。郑起来看忘老首长时,谈到釜谷里7连与英军的战斗情节时 ,他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具体情况。镜头回放:当郑起望着通信员背着连长的遗体下去,忽然感到肩上重担沉甸甸的,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现在全连只剩下17个人了,一个志愿军连队的司号员能指挥得了这场战斗吗?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像指导员那样,每当连队遇到困难和危机时都要组织党员骨干,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只要发挥党员骨干的作用,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根据阵地仅剩人员数量和能坚守战斗的实际情况,将部队分成3个战斗小组,形成3角配置,相互支援,有序打击敌人。当时郑起只有19岁。危急时刻司号员郑起主动担起了指挥责任。立即收缩阵地,集中使用弹药,重新配备武器装备,让坚守的阵地更加具有防御阻击能力。郑起说,7连坚守阵地与团部失去了联系,只要有党员在,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他像连长那样,部署部队,指挥部队,子弹打光,他就独自摸到阵地前沿留下的敌人尸体堆里收集弹药,敌人用火力企图封锁郑起回主阵地的道路,他就利用地形地貌隐蔽回撤。心想,哪怕只要剩下1个人,也要独守阵地坚持下去,打退英军的进攻。(图为郑起参加归国代表团,受邀参加与毛泽东主席前排中、朱德总司令左1、志愿军政治部杜平主任右1合影。第2排右2郑起。)</p> <p class="ql-block">勇敢担重任,胜利垂青史。战例记载:突破临津江战斗。1951年新年前夕,志愿军在朝鲜东起东海岸,西至临津江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了突破敌人“三八线”防线的第3次战役。就在志愿军某部向汉城突进时,“联合国军”命令曾经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英军精锐部队第29旅的皇家来复枪团占据釜谷里一线有利地形,企图迟滞我军行动,掩护其主力向南逃窜。第3次战役116师对所负责的临津江江段进行突破的一次战斗,该战为志愿军在运动战期间的江河突破战的成功范例,116师在临津江战斗所展现缜密、细致的战前准备,可以说代表了运动战期间志愿军师一级参谋工作的最高水准。116师受领任务后即派出师参谋长带领1个团从驻地出发先导侦察,沿路清剿溃兵和一切可能暴露目标的因素,构筑好出发阵地;派出部队进行佯攻,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攻击方向;师主力抵达后确定美军侦察机飞离到日落之间的23分钟作为战役发起时间。炮兵对火力点进行逐项标定,各部队组织官兵到现场对登陆场进行战前地形侦查,制定步炮协同战术要点,开展适应性训练,严格现场纪律,充分进行临战政治动员,后勤对物资进行充分分配。釜谷里是个距离南朝鲜首都汉城仅30公里的小镇,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1个重要的三岔口,对于英军来说,这个高地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因此,英军的炮火极其猛烈,高地上的1尺多厚的雪立即变成发烫的泥水。担负阻击南逃之敌任务的志愿军347团钢铁7连,由于在英军的轰炸下,已经没有办法修筑工事和掩体,7连的战士们就在泥水中抗击着英军士兵的一次次的进攻。经过一天的激战,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进攻,但伤亡也十分严重。很快,指导员张鼎先牺牲,接着,排长们也全部牺牲。当敌人再次进攻时,连长厉凤堂身负重伤,被通信员强行背离战场。临行前,他吃力地把压在身下的手枪掏出来给司号员郑起,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郑起明白连长的眼神,如今,阵地上已没有干部了,连长在对他说:去指挥战斗。郑起对奄奄一息的连长说:放心,阵地由我负责,坚决守住!(图为郑起在下部队过程中,宣讲釜谷里志愿军战斗的号声。)</p> <p class="ql-block">党员当尖兵,重拳战强敌。连史记载:战斗到黄昏,部队到了关键时刻。此时,阵地上只有7个人,大家又渴又饿,弹药再一次严重短缺。这种情况下,郑起立即开展战场鼓动工作。对大家说到,现在是战斗的关键时刻,我们已坚守了一整天,绝不能在最后的一刻让阵地丢失。就是拼刺刀,也要把敌人拼下去!郑起把干粮袋中的最后一点干粮分给了大家,然后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英军发起了最后1次进攻,6辆坦克参加了向高地上的最后冲击,英军投入兵力人数是前面数次进攻的几倍。等到已经能把英国人的钢盔看得很清楚了的时候,郑起发出了开火的命令。阵地上仅剩的7名中国士兵几乎是同时站起来开枪了,并扔出手榴弹。郑起一边打一边喊:阵地是同志们用血换来的!不能让敌人夺去!就是牺牲,也要让首长和战友们再听一听我的号声!敌人离前沿越来越近了,战士们的子弹全部打光,轻重机枪都不响了。英军士兵已经拥上阵地,所有的战士都端起了刺刀,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这时的郑起,多么希望能找到一件迎敌的武器呀!突然间他的手摸到自己心爱的军号。他立即振作起来,就是自己牺牲了,也要让战友们再听一听我的军号声。嘀嘀哒嘀嘀嘀……郑起跑向阵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举起了自己的小军号。站在被打塌了的堑壕上,挺起胸膛,忍着伤口疼痛,用尽力气,吹起了冲锋号。嘹亮的号声在釜谷里上空震荡。就在这时,稀奇的事情出现了:眼看就要到达山顶的敌人,一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军号声,疑惑了一下,突然停止了射击,急忙掉转过来,没命似的往山下跑。在347团指挥所一直紧张地观察7连高地动向的人也迷惑不解?这军号声是什么意思?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郑起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敌人吹到公路上。郑起站在山上一看,公路上已经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347团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只有一辆空车突出了火网,一大群英国鬼子在后面嚎叫狂奔。阵地上,郑起和战友们也从战壕冲杀出来追杀英军。(图为郑起到347团钢铁7连讲抗美援朝战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新年攻势出奇兵,乘胜追击过汉江。媒体报道:1950年12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后,败退到三八线及以南的“联合国军”,部署了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为粉碎“联合国军”利用三八线重整部队、准备再战的企图,志愿军司令部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发起第3次战役,歼灭临津江东岸到北汉江西岸布防的南朝鲜军。12月底的临津江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冰雪堆积深厚,其南岸又为天然峭壁、难于攀登。南朝鲜军第1师凭险据守,构筑了纵深约9公里的3道防御阵地,并在防线前沿布满铁丝网和地雷,号称“铜墙铁壁”,不可逾越。为确保突破成功,担任突破任务的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6团1连、4连和第347团5连、7连,于战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针对崖壁陡峭、江水冰冷、前沿雷障等实际情况,官兵制作了防滑梯、防水袜、扫雷杆等器材;通过勘察敌情、地形,制作出高精度大型沙盘,以此反复模拟推演;发起进攻前一晚,官兵通过挖雪壕的方式,秘密靠近江边的进攻出发阵地,确保进攻的突然性……12月30日24时,全师部队已进入各自的进攻出发阵地。潜伏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临津江北岸的战士们,静静地等待进攻时间。31日,临津江突降大雪,整个江岸一片雪白,为阵地覆盖了一层天然伪装。由于我军执行严格的战场纪律,敌派出侦察机在我阵地空域巡查,结果一无所获。31日16时40分,信号弹划破长空,上百门大炮同时怒吼,炮弹暴雨般砸向“联合国军”阵地。与此同时,各突击连障碍排除组利用炮火烟幕,迅速排除江北岸残存地雷。第346团4连3班班长张财书冒着炮火,连续排除4处集群地雷。在部队发起冲锋的紧要关头、自制扫雷杆又被炸碎的情况下,他冲入雷区,用手抓住拉火索,拉响最后一群地雷。17时3分,空中再次升起红色的信号弹,冰河山林里响起高亢嘹亮的军号声,这是步兵发起冲击的信号。作为突击部队的第346团1连、4连和第347团5连、7连从战壕里一跃而起,冒着猛烈的炮火率先冲向了敌军阵地。(图为志愿军第116师战旗报刊登的《钢铁连突破临津江事迹报道。)</p> <p class="ql-block">三险三奇见真章,经典战例打五分。师史记载:1951年1月6日,志司、志政通报表扬我师:“各军、九兵团、前勤、工指、炮八师并报军委、东司:我39军116师,此次战役前克服各种困难,进行了充分的攻击准备工作,严密的组织对敌阵地侦察,攻击发起后,仅10分钟即将敌防线突破,使该军后续部队顺利投入战斗。该师在突破敌阵地后,勇猛的向敌纵深攻击,击破敌人的抵抗,并于4日下午16时进占汉城。迅速的占领了汉江南岸的滩头阵地,并及时的报告了敌情及汉江情况,这种认真、负责、英勇果敢的积极的战斗作风,值得全军学习,特此通令表扬。志司、志政。”1951年1月25 日,我师副师长张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汇报我师突破临津江战斗经验,受到金日成首相、彭德怀司令员及其他与会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将我师的突破战斗总结为“三险三奇”:“一是突破口选得险,但很奇。即敢于把突破口选在临津江弯向敌方的地段,一反兵家的常规,出其不意而制胜﹔二是进攻出发阵地选得险,但很奇。即大胆地把近8000人的进攻部队和武器提前一天隐蔽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而没有被敌人发觉,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三是炮兵阵地选得险(近),但很奇。即大胆地把50余门火炮设置在距敌前洛300米处进行直瞄射击,准确地摧垮了敌人的工事。”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讲课时,特别例举了我师突破临津江防线的战例,并得到院长刘伯承元帅的肯定。他称赞部署及突破口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应该给五分!”(图为郑起到军营为新战士宣讲光荣传统。)</p> <p class="ql-block">革命分工党安排,牢记使命永向前。郑起对从事军史编写的同志非常关心。他常说,这个工作不好干,但是一定得干好。部队现状,基层从事军史编写工作的同志没有编制,大家都是临时抽调上来的,组成的临时单位,在社会大环境的干扰下,个人进步慢,肯定会受到影响,大家没有点想法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你们,从事军史工作的同志,要正确对待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不能讲价钱,不能提条件,工作中不能分心,而是要集中精力,要持续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军史编写工作才能出成绩。不然,人员老是变动,你干一会他干一段,最后没有统一的认知感,军史写出来也没有特色和灵气。写好单位的历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力量,她是单位的灵魂,是前人奋斗的历史轨迹,不重视单位历史总结宣传的人,他就不是一名好干部。把光荣历史梳理出来,把光荣传统总结出来,把战斗作风提炼出来,这才是一个单位的精气神,这才是一个单位的荣誉感。我要和先烈比,至少我们还活着,我们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有亲人,面对牺牲的烈士我们很知足。我离休后生活的主要精力就是管好家人,带好家庭,严格要求家中的每一个人,不给国家和组织上添麻烦。郑起抽出时间去给青少年讲传统,讲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教育后人珍惜今天获得的和平幸福生活。郑起每次来116师师史馆,都要到烈士名录展板前静思默哀,与牺牲的老领导、老战友倾诉一下心里话。他每次来老单位,从不赶饭点,生怕影响单位的工作,每每送走老英雄,大家都在后面向他行注目礼!(图为郑起在家中接受媒体采访。)</p> <p class="ql-block">英雄郑起司号员,赫赫军中一面旗。2020年,笔者采访:司号员郑起说,我对军号有着特殊的感情,号兵是一个特殊的兵种,军号声能代表首长的决心,军号声能指挥调动部队的千军万马,司号员熟悉军号号谱,号谱就是部队首长的作战意图。用军号声指挥部队作战,是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独有的作战样式。当团长李刚、政治委员任奇智两位团指挥员登上7连坚守的阵地时,看到的是7名军装被撕成碎片、身体鳞伤,眼中充满杀气,手中紧握上了刺刀钢枪的战士。谁在这里指挥战斗?司号员郑起!郑起前出敬礼。团长、政委立即迎上前去与亲爱的战士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战,英军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被击溃,造成英军受到重创。战后,郑起被选为志愿军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9月30日,郑起接到了一个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毛泽东宴请200多名各界来宾。毛泽东所坐的桌子是一百号,郑起坐的桌子是66号,由于排列的原因,郑起和毛泽东仅仅相隔一张桌子。19岁的郑起,出生于一个苦命人家,两岁时父亲去世,3岁时母亲改嫁。他要过饭,放过猪,要不是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他就不能走上革命道路。郑起端着一杯酒,走向毛泽东主联。他说:敬毛主席一杯酒。毛泽东问:是志愿军的代表?郑起说:是,从前线来。毛泽东放下酒杯,拉起了这个年轻士兵的手。郑起回到朝鲜前沿阵地后,对他的战友们说,毛主席温暖的大手,又大还有力。深切怀念郑起老英雄,祝愿家人节哀顺变!。我和郑起是在军史编写工作中相识的,他是一名捍卫和平的特等功臣;我和郑起是在军史座谈中熟悉的,他是一名英勇顽强的战斗英雄;我和郑起是在军史采访中向其请教的,他是一名对党忠诚的合格党员;我和郑起是在传播沟通中向其学习的,他是一名不忘初心的优秀干部;我和郑起是在讲述解说中加深印象的,他是一名牢记使命的先锋战士。郑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依然在传播;郑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优秀品德依然在闪光;郑起虽然离开了我们,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我们面前;郑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吹响的冲锋号声依然在回荡!让我们向郑起同志学习!让我们永远赞颂志愿军英雄!</p><p class="ql-block">郑起同志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郑起同志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稿:原步兵第116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杨永华。</p><p class="ql-block">写于沈阳2023年9月1日23时36分。</p><p class="ql-block">电话:185402889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