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又称鬼戏,发源于远古时期黄河流域中部,是黄河文化发祥地极为古老和原始的民间舞蹈形式。它的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有关。 在那个生产力水平高度不发达的时代,群居在洞穴与树巢中的古人们,只能舞弄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木棒、动物骨头来谋取生活资源。他们对他们那个赖以生存的、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蒙昧无知、充满敬畏。 于是,他们便结合他们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形成的破碎的经验,无限放大他们的想象力,创造了鼓舞他们生存下去的图腾、巫术、鬼神,把所有不能认知、不能左右的东西都交给它们,无私地将他们狩猎或获取来的、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献祭给那些他们创造出来的巫师、鬼神,以血缘为纽带,动员全部族给他们唱歌、跳舞,以博取鬼神们有个好心情。 当然,古人也是识得好坏的。鬼毕竟是邪祟的东西,所以,对于鬼,他们也是厌恶的,但无可奈何,只能以舞驱之,跳而避之。如果说是崇拜,那也一定是一种不得不尔的崇拜。毕竟它们拿捏着古人们的命运。 后来,古人们学会了稼穑,脚下的土地也开始参与决定古人们的命运。社者,土也。在古人朴素的理念里,土地一定有人管,管的那个人一定是土地神。是神就得祭祀。古人们心思简单,便把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一并叫做社。同理,管火的就叫火神,火神也得祭祀,也得博取人家的欢心,也得给人家唱歌跳舞,所以便有了社火。 但不管有多少神,总有神管不到或管不了的地方,所以鬼是万万得罪不得的,即使万般不喜,也得给人家磕头、上供、唱歌、跳舞,得有仪式感,而这种驱疫逐鬼的仪式就叫“傩”。既然是曾经在周代被列入国家礼制的仪式,想来一定枯燥又古板。对于那些整天被大自然整蛊得手忙脚乱、五迷三道的古人们来说,实在不堪其苦。但又不得不做,所以便动了些手脚,慢慢演变成一种舞蹈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傩舞。 既然傩舞被古人们寄寓了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的希望,所以流传极广,不但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甚至还传到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这些汉文化圈的边缘地带。而且从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记载传承至今,虽然坎坷,但也因此更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且也逐渐摆脱了礼制的桎梏,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傩舞、傩戏中的角色也由单纯的鬼、神扩展到世俗百姓和历史名人。名称也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譬如“跳傩”、“鬼舞”、“玩喜”、“耍鬼”等。 寿阳傩舞《爱社》,俗称耍鬼,就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古傩一脉,因其地域属古艾之地,所以称作“艾社”,艾者,别意乂也,想来太不吉利,便改称“爱社”。它借助于鬼傩的形式表现了轩辕大战蚩尤的创世传说,表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斗争、勤劳勇敢的古老民族精神。表演时由24人组成,6名大鬼戴鬼脸面具主要表演,18名小鬼站成城郭形两边助阵,表演程序分武势、倒上墙、直墙、小场、过关、耍桌等,整个演出约50分钟。 或许是寿阳地处古傩发源地,没经过太多的颠沛流离,所以没有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的赣傩那么形式多样、内容丰杂、喧嚣闹腾。也没有“开口”和“旁白”一说,而是一板一眼、庄严肃穆。有点儿“推云手”、打太极的意思。即便高潮环节,也中规中矩、波澜不惊,把易经八卦演绎得出神入化、密不透风。 可惜,如此原汁原味、角色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傩舞《爱社》,现今仅流传于太行山西麓的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韩沟村。幽默风趣、乐天敬人的当地人把这种严肃表演称作“耍鬼”。 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韩富林、村民小组组长韩增光和村民们的努力下,到今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日启幕,韩沟村已举办了十四届傩舞“爱社”艺术节。在这个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新时代,傩舞《爱社》早已脱离了敬鬼拜神的原始崇拜,而是借助轩辕大战蚩尤的创世传说,把今人对先祖的思念、敬仰,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通过“古傩”这种独有的艺术形式,穿越时空,与先祖们交流、分享。 <p class="ql-block">唯其如此,才能更加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让我们对这个伟大的时代倍加珍惜,才能不被时光磨掉了棱角、消磨了斗志,而是在安逸的生活里奋斗起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唯其如此,才能告慰创造并丰富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英雄和先人们! <p class="ql-block">在第十四届傩舞“爱社”艺术节开幕式上,轩辕傩舞爱社艺术团的《武势》、省级非遗项目高跷竹马戏和耍叉、李家山圪揽社和威风锣鼓等节目轮番上演,剪纸、布艺、傅山黄金针法、手工制匾技艺、篆刻技艺等非遗项目也进行了现场展示,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寿阳非遗的独特魅力。</p> 近年来活跃在寿阳县街头村寨、工厂矿山的寿阳县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更是到傩舞“爱社”传承地韩沟村,进行了精彩绝伦的专场表演,表演现场群情振奋、掌声如潮。 这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今人与先人的交流,是时代与历史的交融。 <p class="ql-block">我不会歌舞,也没有别的才艺,只能以一支秃笔,写一篇短文,以表达我对艺术节,对傩舞“爱社”、对傩舞“爱社”传承人的崇敬和祝贺之情。愿寿阳人民永远幸福!愿寿阳傩舞“爱社”永久传承!愿穿越时空的交流绵延庚续、丰富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