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四)秘境囊谦(下)云中之城

吃茶汉

<p class="ql-block">  囊谦境内卤水盐储量丰富,开采历史达千年之久,曾沿茶马古道远销东南亚地区。不同于西南地区的盐场因位于峡谷之中而采用煎煮法,囊谦的盐场位于开阔的山前台地,普遍采用晒盐法。俯瞰白扎盐场,宛如一张硕大的棋盘,盐池四壁皆由石料所砌,底部用红土夯实,再铺上一层鹅卵石以防盐分下渗。</p> <p class="ql-block">  尕尔寺大峡谷位于白扎乡原始森林腹地,山体底部松树茂密苍郁,山腰处草场青翠如茵,高耸挺拔的塔松点缀其间,山巅奇石嵯峨。峡谷中巴曲浩浩汤汤,岩壁上摩崖石刻光彩夺目,岔路旁经幡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巴麦村</p> <p class="ql-block">  位于巴麦村的尕尔寺下寺为蓝色屋顶建筑是居士生活的地方,也是寺内举行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尕尔寺是一座镶嵌在海拔3700米高山悬崖上的寺院。山的北面奇峰怪崖、寒风料峭,南边却坡度和缓、温暖向阳。尕尔寺的数百间建筑就分布在山南的山坡上,一路绵延直至山顶。</p><p class="ql-block"> 尕尔寺由尕.頂增朋措始建于1158年。公元1200年左右,遵照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的旨意,噶尔当巴秋登对此进行扩建,并正式称之为尕尔寺。1960年前有一位少年僧侣在此汲水、吃糌粑、睡牛皮毡子、酥油灯下读藏教典籍,他就是藏教法王贡曲江才,也是100位健在活佛中的第十八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朝霞浸染、雾霭升腾,进入嵌在陡峭崖壁中的寺院,红墙金瓦、瑶台琼室、飞阁流丹。步入大殿,酥油灯的香味萦绕鼻间,供奉的佛陀菩萨宝相庄严。</p> <p class="ql-block">  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随身携带三件宝物:释迦牟尼等身像、自转经轮和吉祥璀璨佛塔。松赞干布将作为嫁妆的自转经轮赠予迎亲使者尕尔.东赞,几经辗转最后供奉在尕尔寺内,与莲花生大师的自显像、青梅多杰的脚印并称为“尕尔寺三大镇寺之宝”。自转经轮由寺内僧侣轮流用拉绳旋转,昼夜不停,千年不息。</p> <p class="ql-block">  步辇图中描绘吐蕃使者尕尔.东赞向唐王朝求亲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酥油花是以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酥油花制作周期长,工序繁复,从准备工作到正式展出历时三个月之久。</p><p class="ql-block"> 寺里专设两个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俗称“上下花院”,艺僧一般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设计与制作都是师徒口手相传,相互保密。制作时为了使酥油光滑细腻,便于操作,先要把酥油浸入冰水反复搓洗、揉合、去杂质、增韧性,揉搓成膏状备用。塑造前要先沐浴发愿,进行宗教仪式,然后选题、构图、布局、分配之后,师傅们带领徒弟在气温零度以下的阴凉房间分头工作。制作完成的酥油花画面要向前倾斜20度,一是便于观看的人能看到全貌,二是怕酥油花融化,弄花了下面的造型。制好的酥油花受气温影响,每隔一两年就要重塑一次。</p><p class="ql-block"> 由于酥油花融点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了防止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p> <p class="ql-block">本尊和护法们的食子</p> <p class="ql-block">仁波切的灵塔</p> <p class="ql-block">仁波切的千佛像</p> <p class="ql-block">仁波切的寝室</p> <p class="ql-block">  诸佛大护法阿企佛母护法殿:刚学会磕长头的小宝在此现学现卖,得到大师的青睐,获赠开光手环和经书两本。</p> <p class="ql-block">  一袭袭红衣在尘世中相遇又飘然还去,一代代信徒匍匐在此又世世轮回,三千红尘,娑婆世界,只不过是宇宙中一粒尘埃。尕尔寺是散发清新气息的甘露药域,是万物休养身心的柔暖栖所,是清净器情的世间圣境,是众生共享安乐的璀璨明光。</p> <p class="ql-block">麂子</p> <p class="ql-block">岩羊</p> <p class="ql-block">鼠兔</p> <p class="ql-block">高原山鹑</p> <p class="ql-block">黑鸢</p> <p class="ql-block">狐狸</p> <p class="ql-block">类乌齐寺</p> <p class="ql-block">  查杰玛大殿是类乌齐寺的主体建筑,共分花殿、红殿、白殿三层和大金顶。外观呈正方形,长51米,宽56米。底层绕寺一周设有无数个转经筒。大殿第一层为条花殿,墙厚1.6米,高13.5米,外墙用红、白、黑三色颜料涂抹竖型纹饰,每道竖条有一米多宽。第二层是红殿,外墙涂红色,楼高9米。第三层为白殿,墙体涂白色,楼高5米,珍藏着寺中的镇寺之宝。殿顶有金顶直指苍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毛岭乡养鹿场沿途溪水潺潺、炊烟袅袅,悬泉瀑布下漱,碧水幽潭遍布、河谷石臼处处。</p> <p class="ql-block">  西藏马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上一度认为西藏马鹿已经灭绝。40多年前,15岁的向秋拉姆从上山放牧的村民手中领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便失去母鹿庇护的野生马鹿,此后村民发现走失的小马鹿都会交给向秋拉姆喂养,从此她与马鹿结下了大半生的缘分。为了让小马鹿健康成长,除了让它们在自家牧场自由觅食外,她还从口粮中挤出糌粑、盐巴、芫根等来投喂,小马鹿长大后再把它们放归大自然。第二年冬天这些马鹿又会带上同伴回到牧场,久而久之,向秋拉姆家的牧场就成了马鹿过冬的聚集地。1975年,以向秋拉姆家牧场为核心的长毛岭乡马鹿养殖场成立。2016年向秋拉姆从管理员岗位退休,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还坚守在管理员岗位,继续守护马鹿。</p> <p class="ql-block">落落大方的小小向秋拉姆介绍起马鹿来头头是道</p> <p class="ql-block">  贡献出自己的早饭、中饭、晚饭后,马鹿母子和我们依依惜别。马鹿妈妈拦着不让我上车,她没有忘记作为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我还没有奉上食物,我只能落荒而逃,跑到大门外候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