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p><p class="ql-block"> 回不去的良田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伫山巅欲望乡,</p><p class="ql-block">一闻雁叫客心伤。</p><p class="ql-block">几番痴梦归程远,</p><p class="ql-block">满眼秋光入暮凉。</p><p class="ql-block">总恨容衰处异地,</p><p class="ql-block">常思孝浅欠高堂。</p><p class="ql-block">已临秋末天将冷,</p><p class="ql-block">不肖难回伴老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把枯心客老先生的末句改成“游子难回良田庄”,这首诗写的就是我步入晚年之后思乡之心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出生地在北流平政六合村的良田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田庄,由心园公(炜然)创建,距今已有200多年。心园公为老屋超常祖(圣规)之裔孙巨川公(敬宗)之长子,因老屋人多房少,搬出另建新居。新居座落在当时称作山口村的地方。因新居在老屋的下方,故又称新屋或称为下屋。因屋地所在水田原名良田或称良田尾,新居建成后就命名为良田庄。”(《罗氏家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田庄从建成到现在,经历了两次重大的修缮。第二次修缮于2015年四月初十投建,八月十九完工并举行重大庆曲,我们迁移至天峨的罗昭娟的七个子女,修屋的集资榜均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修建前,良田庄原大门联为"良性恒存,左宜右有;田家风味,义种礼耕。"横批:“耕读持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修建,大门新联为罗劲教授所拟,罗安强所书。上联为"良宅诗书传世代”;下联为“田园俊杰耀中华”。对比之下,新联很有一股与时俱进的韵味。"良田庄"庄名三个雄劲浑厚的大字,则保留罗活中将的真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罗章藻,字文波,晚清秀才,拔贡生。我父亲罗昭鋗,排行十八,族内晚辈称其十八叔,十八公、十八祖。父亲5岁那年,祖父去世。我祖母名慈钦,岭垌陈姓人氏。我父亲还有2个同胞姐姐,大姐罗昭凤,嫁清湾李桂新,生李松柏李松茂二位表哥。二姐罗昭凰,嫁新丰金汀党肇英,生育有表弟党运统和三个表姐妹。原配祖母顾氏,生育有三姑妈(名不详),嫁岭垌,为原布柳河林场职工周章和之生母(周章和一家住原向阳街,育有周丽珍,周振荣,周振勇二子一女)。五姑妈罗昭端,嫁岭垌周民芳,生育有周章谷周章奕两位表哥和表姐周章全。伯父罗昭霖,我有至亲堂兄罗世瑜,罗世刚(罗劲)、罗世华、罗世民和大姐罗世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溯源寻根,我们源出良田庄,根在良田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背井离乡,于1963年举家迁居天峨向阳加朗。为什么耕读风气浓郁、宗族文化懔然的良田庄不住,而非要搬迁到交通闭塞近乎于荒山野岭的加朗定居呢?我家的搬迁和历史上的搬迁,或者是现代的移民有什么相似之处或有本质上的不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缓解人口与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主要手段是靠移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朱明王朝在洪武元年间实施的山西洪垌的10万众之移民。--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这样写道:“迁令初倾,民怨即沸,至于率吁众蹙。惧之以戒,胁之以割刑”。据史料记载,这十万百姓的大迁徙,是在诱骗、割鼻、断指、刀逼、棒喝下完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靓丽窗口深圳,40多年前还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邓小平在南巡地图上轻轻画了一个圈后,潮水般从祖国四面八方拥来了数十万计的新居民。于是,才有了深圳这个堪称奇迹的移民大都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移民搬迁,是和“安居乐业”连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峨县的异地扶贫的移民搬迁安置,是可歌可泣的人间壮举,充盈在搬迁问题上浓厚深切的关切之情,让贫民百姓们三生难忘--散居在天峨边远贫困地区和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山民,告别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舂墙盖草的泥墙房,被安置到天峨县三桥头的长安新区。长安新区中学、小学、幼一色的电梯房。电梯房“隶赖啰”(好多了)--那些认不全阿拉伯数字的大婶大妈,即使稍不留神在电梯里点错了楼层,最多也就自嘲地笑笑:“哎,弄摸备呐”(哎,又错了啦).…..那种开心,那种惬意,那种太满了而外溢的幸福感,让那些因不够“穷”而没条件进住进长安家园的亲戚好友们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我们家1963年的搬迁不属于政府行为,也不是逃荒逃难。我们家的搬迁属于"亲情"搬迁,五姑妈是促成我们这个小家搬迁的大恩人--</p><p class="ql-block">当年在良田庄,我阿婆被捧至“族长”式的位置是有缘由的:一是辈份长,人们都称其“四婆”或“四婆祖”;二是名声大--祖父文波公是晚清秀才、是拔贡生,是远远近近出入有轿抬的“绅士"。此外,我阿婆还有两个“看家”本领--接生和烧艾火(艾灸)。听世志七嫂说,我们良田庄、老屋、三江圩等周边的乡里乡亲,那些年出生的小孩都是我阿婆接生的。谁家的妈妈若是忘了孩子出生的时辰,问我阿婆保证一问一个准。阿婆的艾灸手艺相当了得。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诸如生疮肚子痛惊风之类的日常小病甚至是疑难杂症,我阿婆用艾灸"烧"几个穴位保准立即见效。我大约一岁左右犯了惊风,是阿婆用艾灸救回了我这条命,--也许是因为很有"派"加上还很有些能耐,阿婆对我母亲横看竖看都不顺眼,她甚至给我父亲下了死命令,非把我母亲扫地出门不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我爸妈的关系被逼进死胡同的时候,五姑妈从天峨回到了良田庄。五姑妈回娘家的目的,是为她的儿子、 我的章奕表哥订亲。她听良田庄的人说了我祖母的专横拔扈,很是同情我母亲所受的委屈。于是,这个比后妈小不到10岁的五姑妈就做我祖母的工作,说要把我母亲带到天峨去教育好了再送回来;还说大秀才的儿子离婚丢人现眼;说我们谁也没有权力糟蹋文波公的名誉等等。最后,才满怀真情地对我阿婆说:"你要是把我弟媳赶出门,你就一万个对不起我那死去的父亲!"五姑妈软硬兼施,终于说得我阿婆万般无奈:“去吧去吧!你心疼你细佬,你带她走人,训好了再给我送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家一溜儿七个兄弟姐妹,数我与五姑妈走得最近。在我面前,五姑妈不止一次如数家珍般地谈起当初做我祖母工作的情形。姑妈的真正目的,是先把我妈带到天峨,然后再把我爸"调"到天峨,待把我阿婆"腊"足日子之后(她离不开我爸),最后才把阿婆和我接到天峨。--唯有这样,才可以煞煞阿婆的骄横,才可以保全我们这个家。于是,按照老姑妈的导演,我们这个家分三次“登录”加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家人终于在1963年定居加朗。打那以后,父母亲用智慧和汗水,把加朗打造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加朗唯一一家罗氏家庭成员中,谁都没有想得到:加朗,竟成了吾辈“回不去的良田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转《重逢在良田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