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岳麓书院 人才辈出

怡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岳麓山,坐落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东面山脚下,一座古老的学堂便立在湘水之上,名为岳麓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岳麓书院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以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思想而著称,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岳麓书院了,每次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暑假期间的书院看似人很多,但还是有一种自然的宁静渗入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中轴线来到岳麓书院的大门,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就是宋真宗御赐的。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唯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这一幅对联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达数千人,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span></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书院中心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真迹。</span></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纪念时务学堂的建筑——时务轩,在麓山寺碑亭北侧岳麓书院园林内,与百泉轩隔池相望。时务学堂是清末维新运动期间,湖南所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它标志着湖南教育由旧式书院制度向新式学堂制度的转变,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熊希龄为提调(即校长),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务轩看着简陋,它却因其中三位最重要人物梁启超.杨济昌.毛泽东更加让人景仰。</span></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爱晚亭,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初期,毛泽东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常与同学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携游爱晚亭.清风峡等处探讨救国救民真理,在这个亭子周围,这群青年,书生意气,或看江流帆转,指点江山;或品秋岭枫丹,激扬文字。最后不仅走出了安邦定国之才,更有毛泽东这种开创一个时代的领袖。爱晚亭重建时,毛泽东亲笔题写“爱晚亭”三字,如今悬挂的匾额,是根据毛泽东手书手迹而制。</span></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也曾经历过七毁七建的血色宿命,但犹如其周遭的枫林一样,始终保持着勃发的生机,文脉不断,是唯一“活着”的古老书院,产生了一连串珍珠般的思想精神,照亮了一代代灿若繁星的人才集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麓山脚下,一座庭院矗立千年。这里相沿办学,弦歌不绝。教育家和文学哲学大师张栻、朱熹、王阳明在此讲学;经学大师王文清、王先谦在此从事教育及文化学术活动;近代名人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郭嵩焘、刘坤一、唐才常在此就读;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走出。卓绝的历史背后,是无数读书人千年相继的文化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斯为胜境,亦为时代。千年岳麓书院,有多少名人伟人从这里出发,不同时代走出的青年俊杰,恰同学少年,感染千年风华,胸怀时代担负和历史使命,为民族复兴而殚精竭力,在中华大地上勇毅激越,蔚然壮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