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人民日报</p> <p class="ql-block"> 似乎全世界都在鼓吹“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或是羡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书读得太少,走过再多的路,看过再多的风景,也不会看到真实的世界,只会徒增一身疲惫!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意思的生活莫过于“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一边行路一边再读书!”</p> <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收获颇丰,前期和薇小宝每天有计划的阅读,我们在《西游记》里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悟空的神通广大,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的形象让她倾佩不已。我们在《小故事大道理》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在《唐诗三百首》中悟诗人的悲愁,鉴诗人的喜恶,品诗人的情怀;我们在《毛泽东诗词》里悟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也认真阅读了《给语文老师的建议》《新课程标准》等,还把《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翻了个遍。微小宝在我的影响下,每天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前,甚至上个厕所都得拿着她心心念念的《植物大战僵尸》《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津津有味地阅读。(有时候她的一些做法让人哭笑不得,记得有一次上厕所,都蹲下去了,可放卫生间凳子上的书没看见,他又提起裤子来书房找书,直到找到了心怡的那本书后又才去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日子里,我从不含糊。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内容阅读,阅读过程有记录,有评价。</p><p class="ql-block"> 这个暑假,我把历届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人民日报金句整理成了一本小书册,把部编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日积月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都整理成册,还有我特别喜欢的《毛泽东诗词》也分类整理了出来。孩子跟着我一起,背完了一——六年级所有古诗词、日积月累,书中出现的文言文也差不多全部背完;《唐诗三百首》每天背诵一首,《毛主席诗词》也长期坚持背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陪伴孩子阅读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她能把读背到的诗词活学活用到具体场景中,这是读书的最好状态。当我们在莲湖漫步,她看见池子中几只鸭子在游,她会兴致勃勃地说:“妈妈,这不就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吗?她看到满湖的荷花荷叶挤挤挨挨,她会脱口而出:“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夜晚抬头看到天空圆圆的月亮,她又情不自禁地吟出“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也许有的时候不是完全契合,但能跳出文本,灵活运用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我们的教育不正式需要这样鲜活灵动吗?所以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坚持就一定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阅读滋养心灵,书香润泽人生。我们都期望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能从书籍中汲取营养。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孩子去读?怎么读?</p><p class="ql-block"> 第一、有读书计划。日计划,周计划,短期的,长期的,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都要有计划;</p><p class="ql-block"> 第二、保证读书时间,要安排固定时间,短期要有固定的内容,如晨读时间安排读背古诗词、午默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如《植物大战僵尸》《神奇校车》等,晚省主要听读,让孩子在《凯叔讲故事》《喜马拉雅》《天猫精灵》的悦听中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第三、读书氛围(环境)很重要。给孩子创造舒适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一个能量场。父母做孩子的榜样,要相信榜样的力量,前期要坚持陪读;</p><p class="ql-block"> 第四、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生活处处有诗意。生活中要启发引导孩子将书本上学到东西运用到生活场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薇小宝的好朋友在我们家里玩,最后两个小朋友都难舍难分,我家薇小宝跑进房间拿出她心爱的水母相送:“水母值千金,分手托相赠,平生一片心。”其实读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用了。</p> <p class="ql-block">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一个语文老师,不读书,不看戏,不旅游,不交友,才是最大的不务正业。”所以,读书旅游,看戏交友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要做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阅读完《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张祖庆老师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的听课课史、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评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我们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听课史》让我知道:课堂好玩有趣、耐人寻味、行云流水、洒脱不羁、细节完美、诗意盎然就是好课,但课堂的“真”才是好课的魂!好课,要少点花拳绣腿,少一点形式创新;好课,要慢慢回到语文,回归真正的语文学习!</p><p class="ql-block"> 读《我的仿课史》让我明白:语文要教得简约而丰满。教学既要研究技法之“器”,又要研究技法背后的“道”——语文教学的规律,儿童成长的规律。让“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儿童的语文”等观念根植于心。</p> <p class="ql-block">《我的磨课史》让我明白:与其“磨你千遍不厌倦”不如“让自己成为一本教科书”,用心栽培自己,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才是一个老师最好的“磨砺”。一堂课磨五遍十遍,打磨得“花枝招展,光彩夺目”,最后成所谓的精品课,究竟有多大意义,有这等闲工夫,不如多啃一些专业书。</p><p class="ql-block"> 《我的裸课史》倡导边上课边打磨边完善,把展示课公开课上得贴近家常,让课堂返璞归真。倡导裸课不是不磨课,而是把功夫下在日常的细水长流——所谓的“功夫在课外”,教材系统梳理,对学生深入研究,对课堂精准把握,对学科深刻理解。裸课遇到预设与学情对路,师生很快融为一体,课也渐入佳境,师生醉在课中,其乐无穷。如若失败了,相当于在此地立了一个牌:此路不通,请往他途。“此路不通”不也是有价值的真经验吗?</p> <p class="ql-block"> 读《我的说课史》,让我明白了说课四个基本板块必不可少: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与方法——设计理念与教学特色。教师要根据不同文本、不同场合、不同研究主题灵活把握。比如统编教材开始关注到阅读策略,在说课过程中有机渗透阅读策略的教学则会令人印象深刻。要真懂,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 《我的评课史》</p> <p class="ql-block"> 值得记录的文字太多太多,唯有好好咀嚼消化,让这些好的思想经验,好的建议做法荡涤心灵,带着书本“上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阅读学习文本之道。</p> <p class="ql-block">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如果担心自己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陷入迷茫和平庸,就读书吧,你所不能经历的精彩人生书籍带你经历,你所不能相遇的伟大灵魂书籍带你邂逅。书籍永远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落寞迷茫时拥抱你,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内心;在平凡重复的日子,浇灌你的灵魂,给予你养料。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