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的《沙卜台》

scy

<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 <p class="ql-block">黄菇茑</p>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酷热难耐。始终拿不下我的假期作业一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贯通琶音演奏法,但我觉得自己的脑子还不能闲着。于是,我捧起了文学小组里了解到的胥作家的《沙卜台》,谁知拿起了便放不下。</p><p class="ql-block"> 从《沙卜台》一书中我读到了下面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贾英莲是一位一辈子没有结过婚的女人,但沙卜台没人嫌弃她,大家都尊重她和他的孩子,她会穿着自制军装挨家挨户给乡邻送来红菇茑品尝(这我还真不曾见到过),她会时不时犯病,一生独守着自已的爱情和村民们对她及儿子的同情与包容;老曹家,人口众多,却是单一色的儿子们。每逢下雪天,老曹会扫岀一条三里多长的山路,这习惯承载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担忧,他培养起五个儿子,含辛茹苦,一辈子操碎了心;林万有是一位赤脚医生,那年月,在贫穷落后山村,医生仅用止痛片和扑热息痛管住了沙卜台老少所有的小病小灾!他能扎针,会注射,他就是孩子眼里的李时珍,全心全意守护着村民;吕忠孝家的瓦盆的典故丶小宽家三嫂缝制铜钱的门帘丶林木匠家蝎子蛰疼了不能叫妈的种种习俗都让我印象颇深;我觉得王民为何强势,那绝对是家里亲人给惯的,还有大奶去世后的哭灵留给作者的感动,作者吃了淑兰二姐家留种的西红柿,引发其家庭矛盾,还有二姐教作者善待燕子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最后淑兰二姐的横死,沙卜台人对王民一家的不幸遭遇給予了极大的谅解与同情;王为新家出了村里第一位经商人水灵,吃海带最终引发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作者活灵活现地描述吕凤祥家坟地的旋风丶撕自已作业纸给大哥卷烟时不舍的小心思,活成沙卜台最像男人的男人及他还守着的一沟没有密秘的过往;接下来跟随作者的描述我又迈入了杀猪人吕化新家,全村人参与的杀猪菜热闹场景丶猪死之前的尖叫犹如身临其境,杀猪人自已没孩子却抱养了个好孩子,给他养了老;林延明家养在水缸里的鲇鱼奇事,沙卜台人会用鱼喂猪,冲蜂蜜用最凉的山泉水最甜,打了农药会致蜜蜂死去;还有胥积发(也是作者的父亲)凭穿着军装的身份娶了有文化的妻子付秀荣(也是作者的母亲),复员后在煤矿曾住在雨布做的帐篷里,后来用借来的驴车拉上边上有许多豁口的缸,一床被子,一口柜子三个外人来到了沙卜台定居下来,爸爸聪明能干,打了沙卜台第一口“洋井”改变了沙卜台人的生活环境,妈妈用做月子省下的小米给来帮干活的乡亲们做饭,用蒙族人特有的真诚善待每一个人,给作者内心种下了最崇高优良的种子,也使我更有了想看看《这里是教室》这篇小说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二姨家是作者最带情感描述的一家人,在这一章节里我第一次知道了“顶脚”的含义。而当读到作者描述他为家里丶为妈妈发奋打柴割破手指的情景,我还真的有了带入感,情不自禁看了看自已上学时因为三夏劳动中比赛割麦子留在左手指上的伤疤,似乎觉得找到了贯通琶音总弹不利索的原因,看到作者在二姨夫坟墓前哭泣的地方,我的眼泪终于没忍住掉了下来。看到二姨给作者做手工鞋时,不由又想起我小时候非央求崔鸿珍大妈也给我做一双和同学一样的花格布的扣袢鞋的事,当时崔大妈说纳鞋底可费劲了,我便说我能帮你纳,其实我只纳了几针,手就破了,针脚还纳歪了,崔大妈便立即叫停了我。现在我依旧还念着我那双唯一穿过的丶崔大妈辛辛苦苦为我做好的格尼布鞋,只不过仅仅一个星期就让我跳皮筋给穿飞了,自那以后再也没敢要过自已家做的鞋了…… </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的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沙卜台》真是一本可读的好书!我能从中感受到的东西很多。沙卜台真实生活着一群善良勤劳的乡亲,他们一定会对苟苟营的苟苟事嗤之以鼻的。我相信您若也读一读,定会得到与我不同的感受的。(顺便告之,熟人若想借阅,请微我哈)</p><p class="ql-block"> 总之,开卷有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暑假</p> <p class="ql-block">插图摘自《沙卜台》一书</p> <p class="ql-block">插图摘自《沙卜台》一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