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年府学火薪传,古韵今风文脉盛。江苏省苏州中学始于1035年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办的苏州府学,为江苏省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校20强之一。学校涌现出十几位正高级教师和45位省特级教师。学校本部占地150亩,拥有学生4100多人,班级数量为112个。此外,学校还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p> <p class="ql-block">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郡守范仲淹在老家治水中,看到家乡这块风水宝地后,有人劝他建自己的宅第,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初心未改,结合当地经济发达、重视教育的民风实际,创办起苏州府学,首次将文庙与州学(府学)相结合,是中国教育历史上的创举。</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上下两层,讲述了苏州中学的前世今生。苏州府学是宋代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官办地方学府,号称东南学宫之首。其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朝均有沿袭与发展。</p><p class="ql-block">自1904年改办新学以来,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钱穆,语言学大师吕叔湘,美术大师颜文樑,史学大师吕思勉,地理学家胡焕庸,教育家孙起孟等都曾在苏中执教,蔡元培、胡适等名家亦曾到苏中讲学、授课。</p><p class="ql-block">苏中百年新学培养了一大批牵动社会历史发展走向,构建人文、科学美好世界的时代精英。</p><p class="ql-block">他们中有秦邦宪等 早期中共领导人,有叶圣陶、顾颉刚、胡绳、匡亚明、吴作人、陆文夫等大师名家,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钱伟长等63位中外院士。</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中学培养的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也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环境优美,读书的好地方,走出了许许多多状元:明代有吴宽、申时行。清代有彭启丰、钱棨、石韫玉、吴宗骏、翁同龢、陆润庠。</p><p class="ql-block">这里还走出了励精图治之六宰辅:范仲淹1043年授枢密副使,主持新政变法;范仲淹之子范纯佑1049年进士及第,后拜为尚书仆射(副宰相);范仲淹之子范纯礼1100年任尚书右丞(副宰相),一门三宰辅,历史之罕见!王鏊(1450-1524),曾任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申时行(1535-1614),明万历中继张四维为首辅;翁心存(1781-1862),咸丰间为体仁阁大学士,管户部事。</p><p class="ql-block">这里还走出了江南四才子、书画家、诗人唐寅(唐伯虎1770-1523)。</p><p class="ql-block">这里还走出了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清代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顾炎武(1613-1682)。</p><p class="ql-block">这里还走出了文评奇才金圣叹(1608-1661)。</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为纪念钱棨“连中三元”而立的,民间因而惯称护龙街该路段为“三元坊”。后在学校校园,设立三门,号称德智之门。乾隆三十一年,钱棨考中生员(秀才)第一名;乾隆四十四年,钱棨在乡试中取得解元,接着在会试殿试中均拔得头筹,被乾隆钦定为状元,成为清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者,也是清朝唯一的“六首状元”。在科举制度1300多年历史中,连中三元者只有两个,另一个就是明太祖时期的黄观。</p> <p class="ql-block">清末,受西学东渐之影响,中国教育出现了历史性的裂变。维新改良派变西学为新学,废科举,兴学堂。1904年6月,苏州府学改为江苏师范学堂。全国各地也兴办了许多新学堂,百年新学由此发韧,促进了中西文化思想的空前交融。</p> <p class="ql-block">江苏师范学堂聘请了一大批大咖加入,如国学大师王国维为总教习,金石学家罗振玉为首任监督,日本史学家藤田丰八为总教习……这些大师加入,大大提高了江苏师范学堂的影响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p> <p class="ql-block">千年府学薪火传,古韵今风文脉盛。这里孕育出教育家叶圣陶、匡亚明;历史学家胡绳、顾颉刚;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钱伟长、冯端;数学家冯康;生物学家冯元桢;规划大师阮仪三;作家陆文夫、李善基(即还珠楼主);体育官员袁伟民;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等人先后在此就读。此外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博古、金人庆等人也是苏州中学校友。欧美教授中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教授庄小威等等也曾在此就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