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3.6.25日</b></p><p class="ql-block">是我们三五九旅后代北疆行团员在乌鲁木齐集中的日子,团员们盼望已久的行程即将开启。早到了团员们也不蹉跎时间,去游览了 美丽的红山公园。</p> 红山是新疆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首先红山公园的驰名得益于红山的独特。红山海拔高910.8米,由干它是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得"红山"一名。红山的外形象一条巨龙东西横卧,高昂的龙头伸向乌鲁木齐河。建立于红山之上的红山公园是在我国不可多得的山体公园。 <p class="ql-block">红山嘴上的宝塔堪称乌鲁木齐一绝。为“镇山锁水”,清乾隆53年(1788),清都统尚安在红山之巅建造了一座九级青灰“镇龙宝塔”,至今完好无损。</p> 它与雅玛里克山的宝塔遥相呼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斜长,以其独特的风姿成为乌鲁木齐市永久的标志和象征。 <p class="ql-block"><b>6月25日晚 团队聚餐</b></p><p class="ql-block">全体团员聚集在乌鲁木齐银星大酒店,新老朋友们再次相聚,虽然许多朋友都是第一次见面,大家仍旧不感到陌生,因为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团聚在一起的,为了实现我们数年前的心愿:游览北疆美景、向三五九旅的老前辈、在新疆屯垦戍边几十载的老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吴持生大姐(吴德峰之女)及刘国良大哥是我们团队中年过八旬的旅行者,且是意志最坚强的团员。吴大姐在聚会中,引吭高歌,既活跃了气氛,又激励了我们的斗志。在今后了十五天活动中,大家一定会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标。</p> <h3>最后,大家合影一张,为这次的旅游活动开一个好头,全团人员共26名,看看大家的笑脸, 就知道大家信心满满,我们一定不负自己的誓言:继承艰苦奋斗传统 弘扬三五九旅精神。</h3> <h3></h3><h3><b>6月27 日</b><br>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成立,王震将军亲笔题写了馆名。1995年9月21日展厅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的其主要宗旨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在历时十年的时间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共征集军垦实物上千件。其中有29件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革命文物鉴定专家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h3> <div>博物馆占地约46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这里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br></div><div>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div><div>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共80余幅。</div><div>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br></div> <p class="ql-block">1949年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所属第一、第二、第七军,约8.3 万余人, 在今陕西省户县地区组成第一兵团,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后徐立清接任政治委员, 张希欦任第一参谋长,曾震五任第二参谋长......</p><p class="ql-block">照片上依次为:王震、徐立清、张希钦、郭鹏、王恩茂、罗元发、张贵钧。</p> <p class="ql-block">王震及王季青阿姨在延安的合影。王震是三五九旅的主心骨,部队的灵魂。为了保存红军实力,在党中央的安排下,于 1934年8年,开始了历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的西征。使红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3 日在贵州木黄胜利会师,最终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这支部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是一支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无比忠诚的铁军。</p> 1953年5月, 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 编入生产部队的单位有: 第二军第五师、第二军第六师、第五军第十四师、第五军第十五师、第六军第十六师、第六军第十七师、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六师、第二十二兵团第二十七师、第二十二兵团第七师、第二十二兵团第八师。整编后,生产部队人数达十五万人,专门从事生产建设。 这是王震将军捐献给72团的文物.他的一首著名的诗是他一生的写照, 流传至今:“ 生在井冈山 长在南泥湾 转战数万里 屯垦在天山 ”。 <h3></h3><h3><b>左齐(1911- 1998)(左) </b> <br></h3><h3>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938年秋,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参谋长,战斗中受伤,右臂截肢。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军副政治委员,南疆军区政治委员,南疆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h3><b>曾涤(1913-1971)(右)</b></h3><h3>湖南浏阳人,1934年8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政季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伊犁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1958年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1965年调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h3> <h3><b>张仲瀚</b><br></h3><h3>河北省沧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历任河北民军司令员、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一二O师津南自卫军司令员、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南下支队第三支队支队长、枣阳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h3><h3>时期,历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高级联络员、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旅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二十二兵团九军政治委员、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国家农垦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顾问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张仲瀚身心受到林彪、“四人帮”严重摧残。1980年3月9日病逝,时年65岁。1983年8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h3> <p class="ql-block">十万雄师到天山 且守边疆且屯田</p><p class="ql-block">塞上江南一样好 何须争入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张仲翰《 塞上咏怀 》</p> <h3><b>王恩茂</b><br>江西省永新县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原军区三五九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新疆南疆区委书记、南疆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新疆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吉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和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1年4月12日病逝,享年88岁。<br></h3><h3>图示: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依次左起)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 副政委左齐、十三师师长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二军军长郭鹏、起义将领原国民党新疆警备副司令员兼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合影</h3> 照片中的伯伯们都是赴新疆第一兵团的历届负责人,是他们遵照中央的指示,带领广大指战员义无反顾地进驻新疆。为了守疆戍边迈出了第一步。 一张张农垦战士的生活、生产的照片,真实地反应出五十年代的革命军人,心中只有革命事业,听从党的指挥。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在新疆的各自岗位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就是我们的前辈们,在新疆农垦戍边的艰苦岁月中,穿着这样的衣服遮体御寒,看到这样的衣服,真的震惊,无言以对。她们怀着革命理想,用无私奉献的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他们的大无畏奉献境界何其高尚! 不仅要垦荒,还要扫盲,提高青年人的文化素质,没有正式的课桌,座椅,只要能坐下来,就是学习的场所。心中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简易、笨重的农具是当时最主要的农具。 曾经使用过的农具,基本上依赖人力为主,好像是播种机。 当年农垦战士使用过的卡车 曾经在广大农田使用过的拖拉机等农机设备 人民币正面图案采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 女拖拉机手为创作元素。图为1969年10月20日发行1960版人民币壹元人民币<br>正面。 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在新疆发挥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就是出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是当年兵团战士们及新婚夫妻居住的地窝子,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设备很简陋,但是他们不计较这些,满腔革命烈火,一颗赤诚红心支撑着他们, 一直战天斗地,硬是将贫瘠的荒地改造成麦浪滚滚的良田。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他们怀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默默无闻驻守祖国边陲,为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兴旺而不懈奋斗。 <b>周恩来纪念馆</b> 周总理塑像处在展厅面对出口的位置<div>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65年7月,周恩来曾去视察新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指挥兵团战士唱歌。</div> <p class="ql-block"><b>周恩来在新疆视察石河子垦区时的讲话摘要</b></p><p class="ql-block"><b> (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b></p><p class="ql-block"><b> 周恩来</b></p><p class="ql-block">你们新疆生产建设团的人来自五四海,哪里人都有。你们现在好像一个“小非洲”,慢慢就成了一个“大非洲”。你们还要多吸收一些民族,可以先搞一些民族生产队。你们的材料我看过了,没机会跟你们讲,我想了几句话提出来,请你们去开讨论。</p><p class="ql-block">总的口号是: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这一条讨论不讨论没什么,这是政治挂帅问题。谁要不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自己就要载跟头。</p><p class="ql-block">第一句话就是备战防边。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团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立即进行备战动员、防边动员。</p><p class="ql-block">第二句话是生产建设。你们要把生产搞好,还要扩大农垦面积。</p><p class="ql-block">第三句话是民族团结。你们这里少数民族还少了点,要增加一些。一百多万人中,少数民族太少。你们可以用生产队的形式吸收一些少数民族,慢慢培养,帮助他们。</p><p class="ql-block">第四句话是艰苦奋斗。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风。你们这里主要的是好的,十五年来主要是成绩。但我要提一点,要艰苦朴素,这一点你们要学大庆。大庆在祖国东北,你们在祖国大西北,西北要学东北。</p><p class="ql-block">第五句话是努力革命。</p><p class="ql-block">第六句话是奋勇前进。不革命就没有办法前进。支边青年一来就说新疆是好地方。这里确实是好地方,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是还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实际劳动深入一下,才行。</p><p class="ql-block">我把我想的都集中在这几句话里,请你们大家展开讨论。</p> 出于对周总理的崇敬,我们在总理的塑像前集体合影留念 <div>军垦博物馆的正面耸立着王震将军的雕像,使人精神振奋</div> 全体团员在王震将军的塑像前合影,这是我们九旅后代对老前辈的敬意,我们要继续弘扬三五九旅精神,将艰苦奋斗传统发扬光大。 在院子的另一端,看到周总理的一个坐像, 我和颜凡强与坐像合影一张,因为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是我们心中光辉的偶像。 <h3>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的丰碑耸立在广场上,令游人们敬仰, 上面镌刻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在碑的后面说明立碑的缘由如下:</h3><div>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于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来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石河子总场视查。在此处接见干部和上海知识青年代表。特立碑永作纪念。<br> 中共一四五团场委员会<br></div> 这座浮雕反应了当年石河子群众和支边青年欢迎周总理和陈副总理的热烈场面。 在展馆的院子里,还展示着诸多当年用过的汽车 当年使用过的农用飞机 <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纪念碑于2009年9月27日正式落成与市民见面。<br>纪念碑整体造型高大宏伟,屯垦戍边纪念碑整体三部分,突出地面的基座高1.3米、长约22米、碑宽约5米,设计耐久年限为100年。 碑的主体形状为一把宝剑,剑身笔直矗立直插云霄,是由不锈钢焊接而成的四棱锥形,耐雨雪侵蚀,保证纪念碑闪闪发光。宝剑的剑身和剑柄处有环绕的人物雕塑,分别是工、农、兵、知识分子,他们当中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代表着新疆各民族兄弟姐妹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疆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各民族和新疆各界人士的力量。剑柄则是用石料砌成,上面以形状优美古朴的花纹浮雕作为装饰。整个主体高35.9米,与1950年王震将军所率领来疆屯垦戍边的部队其中的一支部队——三五九旅的番号同。<br></p><p class="ql-block">这一组振奋人心的雕塑, 这把高耸入云的利剑,象征着三五九旅部队的勇士们在数十年的奋斗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人定胜天。<br></p> 纪念碑的东侧是一块大的象征着新疆版图的花岗岩及整体雕塑,花岗岩长8.5米,高7.2米,宽度为2米,上面写有“屯垦戍边,千秋伟业”八个金光闪闪大字。基座粘着印度红花岗岩饰面,内部是牢固的钢筋混凝土。屯垦戍边纪念碑以它的高大宏伟雄踞众雕塑和景点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交融。<div>岩石下面是9名军垦战士的群体雕塑,这些人物雕塑分别体现着屯垦戍边的兵团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他们有的奋力拉犁,有的手握步枪,也有的杠砍土曼、粮食、牵着羊羔和马匹的劳动场景,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传神逼真,他们胳膊和腿上的肌肉坚实,散发着保卫边疆的豪气。脸上的笑容淳厚朴实,展现了建设兵团的丰收硕果。西侧较小的花岗岩象征着石河子的地图,上写有纪念碑设计者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杨的名字。</div> 纪念碑所在位置独特瞩目,它的南侧有王震将军铜像、西侧有军垦第一犁青铜雕塑、东侧有边塞新乐章雕塑、北侧有军垦博物馆这些精美雕塑和红色旅游景点。 <b>军垦第一犁青铜雕塑</b><div>群雕“军垦第一犁”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张玉礼、杨美应所作,为锻铜。长7米,高2.7米,基座为灰色大理石贴面,其长9米,高1.4米。<br>三个裸露身体、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好似拼命向前用力的牛,那几乎达到极限的头胸手膝紧靠一起的弯曲、和背臀下肢连成一线的绷直,由黑花岗岩基座依次向上向前,造成了强劲的冲击力。深陷的双脚,勾起脚趾,凸凹不平的地面和几丝芦苇,唤起人们对创业年代的回忆,作品用粗犷、深厚的夸张手法,讴歌人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性和坚韧性,作者用基本赤裸的人体,来突出人的力量,以大的块面、猛烈起伏的筋肉,来表现人在特定状态下孕育的内在凝聚力。<br></div> <h3><b>6月29日(肖尔布拉克市-红军团博物馆)</b></h3><h3>今天要去新疆驰名的七十二团,参观“ 红军团博物馆”。七十二团前身是1927年诞生于湘赣苏区的一支农民自卫队,在五次反围剿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这支英雄部队先后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役、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以及保卫延安、南下北返、中原突围、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北上剿匪等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屯垦戍边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涌现出118位将军永彪史册。</h3><h3>1952年,部队北越天山赴伊犁剿匪,战士们集体转业,挺进肖尔布拉克,在亘古荒原拉开了屯垦戍边的帷幕。</h3> <h3>看到这个拱门,就知道离72团的驻地不远了。门上方是<七十二团(红军团)欢迎您再来>的大字标语, 左侧是驻军垦新镇 ;右侧为扬红军精神。仅看到这几个字就心潮彭拜,知道我们已经进入了老前辈们战天斗地的地区。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在这片土地上,把这片荒原改造成了米粮川!</h3><h3>七十二团地跨新源、巩留、尼勒克三县,位于巩乃斯河谷冲积扇地段,团域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人口1.16万人,团下辖10个连队,3个社区,学校、医院、幼儿园各一所,有13个少数民族。</h3> <h3><b>七十二团红军团博物馆</b></h3><h3>该处在新源县肖尔布拉克市,这是该博物馆的俯视图,可以看出该博物馆的整体结构,气势宏伟,里面的内容详实、感人至深,不仅介绍的七十二团的来路,几十年来,军垦前辈们传承三五九旅精神血脉,高擎红色火炬,把南泥湾的种子播撒在红军团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他们饮冰卧雪、筚路蓝缕、搭棚挖穴、开荒造田,通过艰苦卓绝的开发与建设,在人迹罕至的盐碱戈壁上谱写了人定胜天的神奇佳话。</h3><h3>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军垦人在这里用生命丈量着祖国神圣领土的同时,也彰显着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忠诚。启迪现代青年不忘来时路,要缅怀先烈,饮水思源,更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贡献青春力量。</h3> <h3>一下车,看到了“欢迎三五九旅后代来红军团博物馆参观交流”的红色大字横幅悬挂在大门的正上方,我们十分感动。我们是来学习和纪念老前辈们的,他们生前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对党绝对忠诚和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革命军人,党指挥到哪里,就战斗在哪里的好战士......<div>该博物馆的展厅面积为1740平方米,分为序厅、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驻守南疆和移防北疆伊犁、屯垦肖尔布拉克、将军厅等8大部分。<br>博物馆内展出了历史照片900多张和实物400多件,通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伟大的精神力量。<br>馆内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现代化多媒体多种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了七十二团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驻守南疆三县、移防北疆伊犁、屯垦肖尔布拉克的战斗历程,生动记录了老一辈兵团创业者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br><h3>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军垦人在这里用生命丈量着祖国神圣领土的同时,也彰显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忠诚。1952年,这支英雄部队发扬红军精神,搭棚挖穴、铸剑为犁、屯垦戍边,揭开了肖尔布拉克光辉历史的新篇章。</h3></div></h3> 72团政委王立军(蓝衣者)、红军团博物馆馆长陈旭东(白衣者)已经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 并和颜凡强像老朋友一样交谈,倍感亲切。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就被一幅大型的铜铸版画所震撼。醒目的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的番号铸刻在大厅的正中间,依次是湘赣地区井冈山、巍巍延安宝塔山和新疆天山。我和吴持生大姐(吴德峰之女)合影一张。我很欣慰,因为我出生在延安,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与延安的命运休戚与共。是母亲和九旅的军人家属队队员们把我们年幼的孩子们带出延安,经过整整一年的长途跋涉,途径朝鲜,跨过图们江,才终于进入中国,于1947年7月到达了勃利 — 当时三五九旅南下二支队的驻地,与父亲团聚了......</p> 迎面是三座高大、庄重的人物塑像,站在正中的是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右边是团长萧克,左边是政治委员王震。他们是红六军团、三五九旅的领军人物,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领导。 在他们的身后可以看到王震将军一首脍炙人口、 流传至今的诗句:“ 生在井冈山 长在南泥湾 转战数万里 屯垦在天山 ”这是他本人, 也是三五九旅农垦战士们的写照。 <h3><b>井冈山 莲花一支枪</b></h3><h3>1927年马日事变后,湘赣边界各县的中共党组织全部被破坏。党所领导的衣民自卫军大部被击散。农民自卫军的枪支也被敌人缴去,莲花县共产党员贺国庆冒着生命危险将仅存的一支枪藏在石柏桥(毛泽东在《并网山的斗争》一文中讲到的“莲花保存一支”,指的就是这支枪)。1928年1月,以这支枪为基础,成立了以 陈竞进为队长的莲花工农赤卫队。后毛泽东又发给他们8支枪,扩编为莲花赤卫队,1930年10月与湖南浏北游击第一支队、江西万载游击第五大队合编为湘东独立第1师第1团,称为莲花赤卫大队。</h3> <h3><b>创建井风山革命根据地</b><br><b>一九二七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郡第一师 <br>至今尚存人约数十人 此为一部分 一九三七年五月于延安城 </b><br></h3><h3>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1937年在延安合影。前排左起: 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三;后排左起: 杨立三、陈伯钧、毛泽东、龙开富、周昆、谭希林、罗荣桓、谭政、刘型、杨梅生、胡友才及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贺子珍。</h3> <b>向井冈山进军路线示意图(1927年9月- 10月)</b> <b>左图:</b>1933年5月,中革军委命令由湘赣苏区红8军、湘鄂赣苏区的红16军和红18军组建中国 农红军第6军团,但未任命军团首长,也未成立军团领导机关。1934年8月,红6军团领导机关正式成立。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图为任弼时在红军时期的留影。<br><div><b>右图:</b>萧克(右)与王震(左)合影</div> <h3><b>图示</b></h3><h3><b>上:回旋乌蒙山 抢渡普渡河</b><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1936年2月,红2、6军团进占黔西后,深入各民族村寨,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建立革命政权和群众组织。图为王震(前排左1)在贵州省毕节县百花山福音堂与大定县八堡六寨群众代表合影。<br><b>中:</b>1936年4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军分局工作人员长征中摄于贵州省大定县。我的父亲自参加红军不久就在保卫局工作,照片中找到了父亲的身影。前排正中间戴眼镜的高个子人士就是当时政治保卫局最高领导吴德峰局长同志。<br><b>下: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北 </b><br>1936年10月18日,红6军团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与红一方面军一部<font color="#333333">在老君铺会师。21日红</font>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图为贺龙、任弼时和红二方面军部分同志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合影。</h3><h3>第一排右起: 李贞、颜金生、陈文彪、刘道生、罗志敏、李建良、陈文彬;二排右起:左权(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负责人之一)、任弼时、贺龙、陈伯钧、贺炳炎、 卢冬生、王震、成均、朱瑞、陈希云;三排右起: 李井泉、戴文彬、朱明、关向应、廖汉生、周士第、黄新廷、刘少文、张子意、朱绍田、王定一;四排: 鲁迅诚(右2)、王绍南(右3)、<font color="#333333">谷志标(右4)</font> </h3> 红六军团部分人员在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合影,不好意思,一位也不认识 。 <p class="ql-block"><b>抗日战争时期717团主要领导人名录</b></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937年10月</p><p class="ql-block">(原红六军团第49团、51团、52团、53团编成359旅717团)</p><p class="ql-block">团长:刘转连</p><p class="ql-block">副团长:陈冬尧 </p><p class="ql-block">参谋长:贺庆积</p><p class="ql-block">政训处主任:刘道生</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939年10月</p><p class="ql-block">团长:刘转连 </p><p class="ql-block">政委:刘礼年 晏福生</p><p class="ql-block">副团长: 陈外欧</p><p class="ql-block">参谋长:陈嵩岳 左齐</p><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刘理明 谭文邦 罗保连 廖明</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1945年8月,359旅留守陕北的部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一部组成南下第二梯队临时指挥部, 原717团1营和3营9连及特务团特务营编成南下第二梯队第1团,团长周俭廉; 政委 谭文邦。</p> 在抗战期间,各地群众积极支持部队的建设,踊跃参军,支前,在著名的百团大战期间,717团积极配合,进行了20余次战斗...... <h3><b>抗日战争中战斗和生</b></h3><h3>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br>的倡导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第120师359旅下辖717团、718团。717团由红六军团改编,718团由红32军及军部指挥部特务团1营改编。9月3日,第718团改为边区着备第8团。717团成为第359旅下属的唯一战斗建制团,担负了开辟和壮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938年1月,以717团为基础,抽调建制单位、干部和战斗骨干到新建单位工作。以平山独立团为基础组建第718团,以崞县独立团为基础组建第719团。通过整编,359旅增至3个团。之后,717团参加了忻口战役太原反击战、上、下细腰涧歼灭战、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1939年9月,第359旅奉命回师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政府。</h3><h3>1940年初,717团奉命开进南泥湾临镇镇,一边守黄河河防,一边开展大生产运动。1944年11月,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717团南下北返,横跨八省,行程10420公里,历时686天,历经艰险,返回延安,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 进入抗日战争和生产自救展区...... 一名抗日战士一手拿枪, 一手紧握麦穗的高大塑像震撼了我们,这就是三五九旅战士们的形象。在毛泽东主席“<b>自己动手,丰衣足食</b>”的号召下,首先开始了自己动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在日本侵略者将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八路军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了克服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9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动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第359旅奉命屯垦南泥湾。1940年12月,第717团先期抵达南泥湾临镇镇,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开展大生产运动,一边固守“黄河壶口”要塞。<div>图示:第359旅创造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南泥湾精神。图为王震和各团领导一起研究垦荒生产计划。<br></div> 我很高兴在这张照片上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正在认真开会记录,时任七一七团政治处主任。 <b>上图:</b>1940年12月,第359旅717团2000多名官兵奉命从绥德出发先期抵达南泥湾临镇镇,执行军事防务和开荒生产的任务。图为第717团在南泥湾举行垦荒誓师动员大会。<br><b>中图:</b>1941年,第717团在南泥湾开荒种地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蔬菜824万公斤,每100人饲养20头猪,粮食自给79.5%,经费自给78.5%(包括军服、油盐、津贴、杂支等)。图为第717团在南泥湾开荒造田的场景。<br><b>下图:</b>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召开边区生产展览会及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图为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大会上致开幕词。<br>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先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奖励王震等22位生产英雄和第359旅等3个单位。毛泽东为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 为第359旅题词“生产模范”。西北局为第359旅奖旗题词:“发展经济的先锋”。第717团政委晏福生被评为边区‘生产模范”。图为《解放日报》发表的消息和社论。 在博物馆内, 我们认真听馆长的介绍,对前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钦佩不已。 周晓萍、周晓明姐妹俩在展厅看到了父亲的身影。这是1944年,陕甘宁晉绥联防司令部首长与三五九旅干部会议合影。后排右三是周俭廉同志,时任717团副团长。 <b>717团在南泥湾开荒大生产</b><br>1938年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也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对陕甘宁边区执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了克服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9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动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开展大规规的生产运动。<br>1940年12月,717团2000多名官兵奉命抵达南泥湾临镇镇,一边守卫黄河壶口河防,一边开荒生产,1941年、717团在南泥湾开荒种地1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蔬菜824万公斤,每100人饲养20头猪, 粮食自给79.5% ,经费自给78.5%。 1944年,717团在南泥湾开荒种地41361.64亩,除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水稻、棉花、油菜以外,还养猪、养羊,种植各种蔬菜,做到粮、油 肉、菜全部自给有余。<br> <b>南下北返 转战中原</b><br>1944年9月,为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决定派八路军第359旅组织“南下”,717团两个营为南下第1支队第1大队。南下第1支队于1944年11月10日从延安出发穿越同蒲铁路封锁线,渡过黄河,通过鲁山,到达黄淮平原,并于1945年1月在湖北礼山县与新四军第5师胜利会师。尔后,第1支队继续南下,渡过长江,建立鄂南抗日根据地。1945年3月,南下第1支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并分左右两纵队继续南进。在粤北地区八面山遭国民党军围困后,为避开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阻击,迅速摆脱不利局面,部队北返中原。1945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胜利。1945年9月28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与新四军第5师胜利会师。第717团组建的第1大队,南下时为前卫,北返时为后卫,多次承担了急难险重战斗任务,付出了重大牺牲。从1944年11月10日出发,至1946年9月27日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历时686天,途径8省百余县,行程10420公里,冲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经历大小战斗300余次,平均两天打一次仗,其中较大的战斗就有74次。全旅南下时5060人,成建制返回延安时1893人,加上以后零星归队的人员共计2200余人。717团1944年11月从延安出发时全团共有754人,1945年9月28日与新四军第5师会师时,全团总人数减至509人,其中战斗人员287人,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八路军干部战士529人长眠于南下北返的征途上,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贡献。<div><div><b>左上图:</b>1944年10月,为了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中央决定抽调第359主力5000余人组成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其中由717国两个营754人组成第一大队大队长陈外欧,政委李栓:配各步马轮260支、轻重机枪34挺、驳壳枪47支。图为毛泽东(右)与南下支队团以上干部合影。<br><b>右上图:</b>南下的359旅部队分列式通过阅兵台接受检闽<br><b>中 图:</b>1944年12月,南下支队跨越多年不遇的黄河冰桥。冲破汤思伯的“黄河防线”,向陇海铁路进发。前排右起:王震、王首道、王恩茂、陈康白<br><b>左下图:</b>1945年1月27日,王震率领南下支队与新四军第5师在湖北省大悟山胜利会师<br><b>右下图:</b> 南下文队行动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和军事行动,真接支援了中原的新四军:沟通了八精军与新四军联系,声援了华南抗目游击队,建立了湘鄂赣边区根橱地,沉重打街了日伪军,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图为1944年,南下支队行军路线图。<br></div></div> 这是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解放战争(1947年)曾经使用过的军旗和武器装备。就是用这么简陋的武器, 战士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并且响应中央的安排, 不远万里,从内地,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荒山大漠,进军中国的大西北,解放、并扎根在新疆,成为中国第一代农垦人...... <h3><b>屯垦肖尔布拉克</b><br></h3><h3>72团垦区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分布在新源、巩留和尼勒克3县境内,最大垦区片为肖尔布拉克主体片区,团机关就设在该片区内肖尔布拉克自然镇。从1952年3月,2军5师13团选址肖尔布拉克、屯垦肖尔布拉克,至今已经六十余年。13团的番号先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4师第10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4师第10团、105团、72团。六十多年来,72团广大干部职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兵团党委、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辱使命,充分发挥“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作用,把肖尔布拉克这片亘古荒原建设成为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工、交、建、商、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营农场。改革开放以来,72团经济迅猛发展,原团所辖的伊犁酒厂,道循市场需求于1999年9月上市,成为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成为新疆人民、兵团人民的骄做。近来年,72团又加大“三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一座美丽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公路成网,林区成片,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配套发展。</h3> 汉族解放军战士和维族弟兄们亲如一家 <h3><b>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b></h3><p class="ql-block"> <b>一九五二年二月一日于北京</b></p><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勝利地完成了解放中國大陸的偉大事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挫敗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計劃‘把它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錢。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大革命運動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物價保持了穩定‘工農業生產獲得了很大的恢復。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正在全國範圍內‘以空前巨大的規模開展着。全國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道之下英勇奮鬥所獲得的這一切勝利‘為我們祖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鋪平了道路‘為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但是我們從來不滿足于已得的勝利,我們總是在鞏固勝利‘發展勝利。同志們,我們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從創建之日起,就具有高度的愛國主要知道‘中國民族和人民要徹底解放‘必須實現國家工業化‘而我們已作了的工作‘還衹是向這個方向剛才開步走。同志們要知道‘在新民主主義建設中以及將來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國內外的敵人會千方百計地進行破壞和抵抗。我們還必須大力加強國防建設‘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鞏固國防“來保障祖國的建設而發展工農業生產。又是加強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同志們還要知道‘勝利了的中國對東方和世界和平的國際責任‘而要更好地擔承偉大的保衛東方和世界和平的責任这要依靠我們對祖國建設的努力。</p><p class="ql-block">我們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從創建之日起,就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本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英勇奮鬥‘艱苦奮鬥。今天‘我們人民解放軍‘將在已有的勝利基礎上站在國防的最前綾‘經濟建設的最前絨‘協同全國人民‘為獨立、自由、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繼續奮鬥</p><p class="ql-block">為此目的‘除各特種兵和大部分陸軍“應繼續加強正規化、現代化的訓練,警惕地站在自己的戰鬥崗位‘保衛祖國國防外‘我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 军 师 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師的改編計劃,將光榮的祖國經濟建設任務賦予你們。你們過去曾是久經鍛煉的有高度組織性紀律性的戰鬥隊‘我相信你們將在生產建設的戰錢上,成為有熟練技術的建設突擊隊。你們將以英雄的榜樣。你們將以英雄的榜樣。為全國人民的‘也就是你們自己的未來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戰錢上奮鬥‘並取得輝煌的勝利。你們現在可以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鬥的武器‘捍衛祖國。</p><p class="ql-block"> 此令 主席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部首長‘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x軍X師轉為工程建築、農業建建设、水利建设军师的命令,我新疆军区军队改编计划与番号尚未公布前,即将主席命令词印发给全体军人咏读讨论,忠诚奉行主席号召,僧里地完成主席赋予我们祖国经济建设的光荣任务。 王震</p> <h3><b>北上伊犁路线图</b>(1952年2月9日,13团北上伊犁路线图)</h3><h3>图例:<br>1) 1951年9月29日至10 月26日一营乘车进驻巩留县剿匪<br>2) 1952年2月9日至24日团部及团直单位和驻阿克苏的二 营乘车进驻巩留、特克斯和昭苏3县<br>3) 1952年2月9日至24日团直骡马大队经新源进驻巩留县</h3><div><h3>4) 1952年2月10日至17日二营骡马大队经夏塔古道进驻昭苏 县 </h3><h3> (1952年2月9日,13团北上伊犁路线图)</h3></div> <h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奖状</h3><h3> (1956年11月26日)<br>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部 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报功书</h3><h3> (1956年)</h3> <h3>在展厅内看了伊力王酒,这是他们的品牌产品,值得骄傲的产业。</h3><h3>团里要围绕“酒”字做好文章。将团场红色文化、酒乡文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围绕伊力特酒文化发展工业旅游,打造“酒一厂红色手工班”,形成工业旅游特色园区、特色产品;优化构建以“酒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服务功能,建设酒文化特色商业旅游区,推动工业旅游向纵深发展。</h3> 总之, 肖尔布拉克被誉为新疆第一酒镇。 <h3>中国共产党农四师十团第九届代表大会会场现状</h3><h3>农垦战士们的心愿是:誓守农业大丰收 祖国边疆似江南</h3> <p class="ql-block">最后,72团政委王立军在现场举行了捐赠仪式, 对我们给博物馆捐献文物, 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团员来自祖国各地,尽量给博物馆捐献更多的纪念品,表达我们的崇敬之心。许多红六军团的后人,没有机会来新疆,也将自己父辈的回忆录,日记等托我们带来了,总计有16件之多。</p> 我捐献了根据父亲的回忆录编辑的书籍《何宣泰画传》。 颜凡强代表郭离南捐赠其父亲的书籍《郭鹏将军》。 总之, 博物馆对我们的捐赠非常重视,不仅给捐赠人发了捐赠证书, 还在博物馆大门口合影留念, 让我们终生难忘。 <b>6月30日 格登碑</b><br>临近傍晚的时候, 我们还没有完成当天的既定任务, 一直在沿路找寻格登碑的位置,因为这不是寻常的游览路线, 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历史景点,是一处极具有历史意义的墓碑,尽管它孤立在一处高坡上,它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值得国人去纪念和敬仰。 终于看到了这个格登碑的面貌,在雨过天晴的余光中,看到一座孤零零的寺庙状的建筑耸立在远处,巍峨挺拔,是用皇家惯用的黄色琉璃瓦盖顶,宛如皇家所有。 走到近处才看清楚该建筑的真面目, 果然是建筑正规,气派非凡,颇有皇家风范,房檐上还有数个神兽,看不清是什么,但是既然在此处有乾隆亲自题写的纪念碑,级别一定不低。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州国防教育基地、昭苏县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可克达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全名为《平定准葛尔勒铭格登山之碑》,碑石为青砂石质,由清官兵1000余人从南疆叶城县运进,整个立碑事宜由伊犁参赞大臣督办。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保存基本完好。碑额两面均刻二龙戏珠图案,正面中部刻竖书“皇清”二字,背面中部刻 “万古”二字。碑座两面雕刻万里碧波烘托出一轮朝日的图景。<br>碑身正面和背面阴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碑文,正面用满、汉文字阴刻,竖行,其中汉文碑文共计8行240字,用四言叶韵体写成。碑文由乾隆皇帝亲撰,记述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在格登山平定准噶尔部叛众,叛军首领达瓦齐逃窜南疆,终被乌什回部阿奇木堆集斯伯克擒获并押交清廷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赞颂格登山之战中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240多年来,格登山因此石碑而声名远播,虽经风蚀雨剥,碑文漫漶斑驳,但整体碑石完整无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格登之崔嵬,贼固其垒。我师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嶻壀,贼营其穴。我师洸洸,其营若缀。师行如流,度伊犁川。粤有前导,为我具船。渡河八日,遂抵格登。面淖背崖,藉一昏冥。曰捣厥虚,曰歼厥旅。岂不易易,将韬我武!将韬我武,讵曰养寇?曰有后谋,大功近就。彼众我臣,已有成辞;“火炙昆冈”,惧乖皇慈。三巴图鲁,二十二卒,夜斫贼营,万众股栗。人各一心,孰为汝守?汝顽不灵,尚窜以走。汝窜以走,谁其纳之?缚献军门,追悔其迟!于恒有言:曰杀宁育。受俘赦之,光我扩度。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 <b>碑文释意</b><br>高大的格登山,叛贼固守在这里筑起了堡垒,我平叛大军正正堂堂,那堡再固也不过是一触即溃: 险峻的格登山,叛贼安营扎<br>赛在这里修建了巢穴,我平叛大军浩浩荡荡,那小小的匪穴不过是一星点缀! 伊犁大众作前导引路,且备了渡河的船只。我平叛大军像流水一样,八天就全部渡过了伊犁河,于是来到格登山下。格登山前是沼泽地,后面是高大的山岩。叛贼想要借此顽抗,真是昏庸愚味! 要说捣毁你虚弱的阵营,要说消灭你一蹶不振的人马,那岂不是太容易了! 富有课略的将领统帅着我的兵马,怎么能姑息叛贼? 他们商议着破敌之计。准噶尔之众和群臣都认为, 大功告成就在眼前。《尚书一胤征》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而我愿普天下都承受皇上的恩慈。三名勇士率领二十二名士兵,夜晚冲杀叛贼的大营,万余叛匪心惊胆颤。一人一条心,谁还为你(达瓦齐)在山头固守? 你再顽抗也是无济于事,只有仓惶逃窜。可是被人(霍集斯)捉住献给了平叛大军,你后悔已经晚了。朝廷历来有言: 少杀伤,多抚慰,于是我赦免了达瓦齐。此番西师,光复统一了我大清天朝广阔的国度:追溯那古往今来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汉朝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唐朝也设置安西、北庭大都护府。这次平叛,兴师动众,花费了大量的财物。谁不服从大清,谁就不是我的臣民。既是我的大臣,就要知道我的恩德: 既是我的属民,就要体会我的仁义。我要把这件事刻碑立在格登山上,让它永远告诉后世的人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平定准格尔勒铭碑</b><b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年6 月25日公布<br>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9年5 月25日立 <b><u>简 介</u></b><div>平定准噶尔勒铭碑,亦名"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立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该石碑高2.59米,宽083米,厚0.27米。<br>“格登”是蒙古语”凸起的后脑骨”之意,格登山之役是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上层贵族叛乱活动的最后决胜地。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进军伊犁,讨伐达瓦奇,达瓦奇退守格登山负隅顽抗。清军派出阿玉锡等“三巴图鲁”率二十二位勇士夜袭达瓦奇大营,达瓦奇南越天山逃到乌什,被乌什阿奇木伯克霍吉斯擒献清军。为纪念这次战功 ,乾降皇帝亲撰碑文并勒石格登山。<br>平定准噶尔勒铭碑迄今已二百余年,经过百余年的风雪侵蚀,风云变幻,格登碑仍昂然挺立,昭示着祖国版图的完整统一<br>保护范围:<br>北延伸从碑石往北军哨楼围栏为界,西100米处为西界,东边坡路为界,南坡200米为南界。</div>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获胜后,格登山及特克斯河以北、伊犁河以南的大片国土(今新疆昭苏、特克斯、巩留三县)仍被沙俄强占。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事威慑下,外交官曾纪泽、大臣长顺等据《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抗词力争“格登山是我国镇山,上有高宗纯皇帝勒铭格登山之方碑”,终于使中国在光绪八年(1882年)将上述地区收复。 不远处就有我们的边防站,守护这国家的边陲。 远远就能看到雷达站的设备,尽管离国防线极近, 我们能看到工作中的雷达, 但是心中很踏实,因为没有人......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西南五十多公里边境线上的格登山上。山脚下蜿蜒流淌的苏木拜河是中哈两国边境界河,远处哈萨克斯坦的村庄依稀可见。<br>这座铭碑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是一颗格外璀璨的草原明珠。这座静静矗立的石碑,不仅见证了清朝时期平定准噶尔的历史,更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昭示着祖国的完整和统一。 <p class="ql-block"><b>7月2日 (四师 -可克达拉市 )</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要去可克达拉市,去四师,要和四师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捐赠红色文物。</p><p class="ql-block">四师副政委汪祥在门口等待我们,并和颜凡强、侯兵合影留念。</p> <b>A. 交流座谈会及文物捐赠活动</b><div>会议室内悬挂着一个大型的红色会标:<div>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三五九旅精神</div><div> 三五六旅后代代表座谈会</div><div>主办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div></div> 按照主办方做的名签, 我们都顺利入座,对他们的尽心安排表示十二分的满意。 主办方出席人员和我们代表团人员相对而坐,更加便于交流沟通。 座谈会开始时,文旅局温海霞局长首先介绍了双方的出席人员...... <div> -待续-</div> <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div><br></div></div> <h3><p><br></p></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