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 年代记忆:隐蔽在深山的军工企业----5107厂<br></div>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根据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计划对国民经济布局进行重新调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为响应号召当时全国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召唤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各地山区,建设“大、小三线”。其时,闽赣边区,由武夷山以南、鹰厦线以西,包括长汀、连城、清流、宁化、明溪、三元、建宁、泰宁、光泽、顺昌、建阳、松溪、政和等一带划为第三线。 从1964年8月开始,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五一工程指挥部”,由省国防工业办公室领导,开始在闽西北山区陆续建设一批省属“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清流县地属山区,山高林密,1930年毛主席在进军清流途中就对清流地形地貌有“路隘林深苔滑”的描述。 1967年1月位于清流县城关公社的大路口村境内的一条大山沟被省国防工办五一指挥部选定为建设军工企业5107厂。既是军工企业,就要有一定的军事保密性,为符合“靠山、分散、隐蔽、机动”的三线建设方针要求,该厂在莲花山下大山沟里建成了生产区,在厂区对面荒坡上建设家属区,清流往三明的公路经厂区门前路过,将生产和生活区一分为二。据老工人回忆,当年的建设者们面对一片荒山野岭,他们自己搭盖茅草竹棚,吃的是最简单的饭菜,洗澡就到小溪里。建设者们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肩挑手搬,挖山填沟,建设厂房,修筑道路,安装设备日夜奋斗在工地上。1970年如期完成了5107厂建设工程任务。 进入生产区路是一条灌木森萃通往大山沟的主大道,山沟两边建起了厂房,一、二、三车间顺沟纵向依次排列,厂区建有机加工、金工、铸造、热处理、滚镀、电镀、汽修、机修、检验等车间。一车间安装有20米长的大型龙门铇床、大型摇臂钻床、20吨行车等大型设备。在一车间周边有几条不知名的子沟,为保密起见就称为一沟、二沟、三沟。一沟是单身宿舍区.相连的主大道两边有供销科楼、培训楼、汽修车间、车队、大澡堂、厂办公大楼、医疗室、广播室、灯光篮球场、大食堂(内没讲台上还有一张乒乓球台)。二沟有一条热处理生产线,三沟有一条齿轮生产线,还有一条彩色冲印生产线。机器设备许多是前苏联和德国制造,三车间左侧盖有电镀车间。还有厂油库,锻工车间、钣金车间、木工车间。车间安装有大型冲压设备,加工冲压零件。主要机器设备有的是德国制造和当时全国最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生产设备的电源由5103厂嵩溪北坑变电站以10千伏等级电压提供。当时工人十分重视机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每天工作完毕要擦拭机器清洁设备加注润滑油。每年都获得全省军工系统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红旗单位称号。 为保障原材料供给和军工产品的配送,在汽车队边上建起了汽修车间,有职工40余人,其中有17人骨干先期到福建省运输公司和福建省汽车大修厂学习培训过的。汽修车间主要工种分为方向机、变速箱、发动机、前后桥、差速器、刹车装置、底盘轮胎、电工、喷漆工、钣金工等具备整车解体、安装、维修的能力。 5107厂建厂初期首任厂长戴炳熙。政委姓吴,是现役军人。1974年厂长是邢立彬,书记姓盖,属副师级干部,后任厂长是刘贵发,属正团级干部。每个车间按连编制,全连有200余人,车间领导称连长、指导员属营级干部。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各工种都有来自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例如八级钣金工余师傅是从河北石家庄调来的,他可以靠一把榔头手工敲出解放牌汽车的车头外壳。一连连长彭俱同是北京空军地勤部队转业的营级干部。指导员李安平是1946年淮海战役的战斗英雄。职工有河北石家庄老厂抽调来的一批技术老工人、全国各地海陆空转业军人占大部分、还有省机电学校、省五工业学校毕业的技术员,后期招收少数清流知青。1979年前5107厂主要产品有生产460火箭筒,坦克输送带,包装炸药纸筒机,“十字架”等产品,产品包装箱标明“国营九三七九厂”,产品主要靠厂车队的解放牌汽车运往外地和福州马尾港装船不知运往何方。生产区建有单身职工宿舍楼灯光球场、兵乓球室、医疗室、广播室、大澡堂、小卖部等建筑群。 家属区建有邮电所、供销商店、大礼堂、电影院、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理发店、双职工宿舍楼等建筑群。还有一部大客车专门接送职工家属往返清流县城医院和上街买菜,也有到周边公社等地休假、赶墟、办事。鼎盛时期全厂职工有700余人,连家属共计有1000余人。厂区职工各项文体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这里俨然像一个繁华一时的微缩小镇。这个当时属于保密的工厂,以致人们到现在也不知道该厂生产什么神秘产品。只知道建厂时通讯地址叫“福建5107厂”,生产的产品又打上“国营九三七九厂”的代号,对外厂区大门口挂的牌子又是“福建机修厂”,至今仍有不少人不知道厂址在何方。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后,1979年省国防工办下令停止生产一切军工产品,转为生产民用产品。如液压油缸、叉车平衡块、半轴、小机床、武夷牌铣床、钻床、工业脱水机、洗衣机、电风扇、仙女牌缝纫机等。1983年,根据国家小三线军工企业搬迁精神和省政府贯彻意见文件,省国防工办对福建省小三线军工企业进行布局调整。提出通过内引外联、联合开发,调整布局的指导思想,从1985年开始福建机修厂开始整体搬迁到福州市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省国防工办“以生产促搬迁,以搬迁促发展”的精神指导下,工厂采用边搬迁,边建厂房,边生产产品的方式开始搬迁,还要克服困难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在全厂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90年全厂搬迁完毕。新厂区建成后企业更名为“福建东方机械厂”。工厂搬迁完毕后,由清流县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工厂搬迁后遗址上的不动产交当地政府支配使用。遗留下来的厂房、车间、电影院、灯光球场、学校、食堂、职工宿舍楼、厂区道路等建筑群一度破旧不堪,杂草丛生。5107厂成为了一个时代标记留在许多人心中的记忆。十五年后,原5107厂生产区位置在2002年11月创办成立了“福建省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原5107厂生活区位置在2004年6月创办成立了“福建省展化化工有限公司”。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福建5107厂虽然已经远离曾经辉煌过的清流山水,但留下一段历史、一段激情,一段奋斗的故事,一段军工战士奉献青春的事迹,镶刻在清流的山山水水中,这段尘封的历史在老厂工人的心中仿佛就在昨天,永远不会被人遗忘。<br>(邓煌生、林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