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日是每个新学年的开学日,这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1963年9月1日我和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本溪市十二中学,走进一年十班教室,从此我们成了相识、相知的同学,开启了我们美好、难忘的中学时代。</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开学那天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站在新生分班大榜前寻找自己的名字。我从头看到尾,发现有两个我的名字,我想可能是重名吧,但我是哪个班呢?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一位女老师从旁边经过,我连忙问,老师,这上面有两个我的名字,我应该去哪个班啊?老师说哪两个班有你的名?我说,一班和十班,老师说那就去十班吧!就这样我成了一年十班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走进一年十班宽敞明亮的教室,听老师一个个的点名,心中有一些小激动,啊,从今天起我就是初中生了,这是人生的崭新阶段,我一定好好学习当个好学生。校领导对我们班很重视,安排本溪市人民代表、曾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刘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安排各教研组长做我们班任课老师。我们非常幸运地享受了优秀的教育资源。三年的学习生涯,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全部初中课程,在党和学校及老师们的教导下初步树立了比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了健康的体魄。1968年10月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学校,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活。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能留下一张毕业照。</p><p class="ql-block"> 进入社会后,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那时侯的我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一脸稚气,远没有现在的初一新生壮实、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同学们逐渐熟悉起来,我发现我们班同学都很聪明,学习都很努力,同时又各具特性和爱好。</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班里,同学们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堂上气氛热烈、发言涌跃,思维活跃,不满足课本知识常提出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所以任科老师都比较喜欢给我们班上课,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如果不是后来的上山下乡,相信大多数同学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上一级学校。</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班里,同学们最喜欢上的是体育课。那时的我们活泼好动,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打乒乓球,下课铃响,飞也似的跑出教室去抢球桌(水泥球桌),打上几分钟也很高兴。没有球拍用黑板擦对着黑板也要练上几个球。篮球是男同学的最爱,他们经常组队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赛,还经常受邀到一中、十三中、十四中等学校进行友谊比赛,并且成绩也很不错,即增进了友谊又提高了球技。还有一些同学非常喜欢游泳、体操、自行车、铅球等运动,有几个同学进入了市少年队进行专业训练。</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班里,同学们兴趣爱好特别广泛,阅读、音乐、歌唱、乐器、戏曲、绘画、诗词、摄影、钩织等都有涉猎。一些同学在校文娱汇演和体育比赛及绘画展览中取得了很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班里,团结友爱蔚然成风,学习上互相帮助,有难题集思广议研究解决,共同进步;哪个同学得到一本好书会在同学中尽情传阅;建校劳动中互相照顾,抢挑重担;男同学篮球比赛时女同学组成拉拉队站脚助威;几个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征得家长同意默默的帮助几个生活困难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也和同龄少年一样,有着童年的纯真,也有着少年的叛逆。我们也曾淘气、调皮,做一些家长和老师不让做的事情,但只是调皮而己,并没有出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上山下乡的那段日子里,青年点的艰苦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进了我们的友谊,昔日的同学此时如同兄弟姐妹,团结一致,互相照顾,共同克服困难。至于锅铲碰了勺子般的小磨擦在同学情谊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昨天发生的事,一觉睡醒今天已翻过。一桩桩一件件的细微小事体现的都是深深的同窗之谊,成为我们友谊天长地久的保鲜剂。</p> <p class="ql-block"> 这几棵高大的杨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那是1964年的春天,我们到十多里外的苗圃,俩个人抬一棵,累得汗流浃背地抬回来树苗,在校园周围亲手栽种了几十棵杨树。如今六十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挺拔地屹立在校园内。</p> <p class="ql-block"> 本溪市十二中学成立于1962年7月。我们1963年入校时学校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操场,每到开学季都要进行二周的建校劳动,同学们从家里拿来铁锹、土筐、扁担等工具,削去高处填平低洼,平整了土地,在周围栽上了树木,才有了今天校园操场的规模。如今的校园操场实现了标准化,似绿苗如茵,改变了雨天一脚泥的状况,学弟学妹们可以尽情活动。每每想起我们曾在这里挥洒过汗水,总有那么一点小小的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65年9月。江丽丽和尚雅萍同学因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到外省市,二年的同窗共学,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拍下这小小的2吋照片留作纪念。在今天纪念我们相识六十年的日子里,大家分外想念这两位老同学,如果有缘通过此篇能找到这两位同学,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啊!</p> <p class="ql-block">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98年9月,这一年是我们下乡三十周年。自从离开校园,同学们分别奔赴凌原和本溪县,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活,后来相继回城参加工作,大家工作在不同岗位,又分别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天忙于工作和学习,所以同学们很难聚在一起。在班里热心同学的召集下,有了这次爱河度假村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2008年10月8日,这是我们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日。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暢谈当年知青生活的趣人趣事,总结那段经历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迪,尤其珍视同学间在那种艰苦环璄中结成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2018年10月,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同学们暢谈退休后的美好生活,交流过好晚年生活的打算,探讨健康过好每一天的学问,感到年龄越大越爱回忆青少年时代的那些记忆犹新的事情,越发珍惜同学情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2023年9月6日,26名同学齐聚本溪,纪念我们成为同学六十周年和下乡五十五周年,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和知青生活,感慨青春流逝,感慨岁月沧桑。过往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令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走过了六十个春夏秋冬,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浮沉之后,才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最难以割舍的依旧是那份浓浓的同学情。共同学习的五年时光,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打乒乓球、打篮球,一起做游戏,一起阅读,一起学雷锋做好事……,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在我的心中却无比重要,无比珍贵,真可谓“同窗数载,少年情长”。从童音朗朗到白发苍苍,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难舍难分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只有经历了春天,才能领略到百花的芳香,只有体验过同窗的情谊,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妙!回首同学生涯,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还收获了友谊,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