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潞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初,有朋友相邀赴陵川县蒲水村采风。</p><p class="ql-block"> 陵川县秦家庄乡蒲水村,位于陵川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也即蒲水河上游地界;该村西距秦家庄乡约4.5公里,东与平城镇地面交界,距离平城镇镇中心也约在5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 蒲水旧村落</p> <p class="ql-block"> 据说蒲水原名“补水”,随着历史的变迁,沿续到现在改为“蒲水”。 </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蒲水?说是很早以前这里的村庄四处有活水,山上山下,沟里沟外全是蒲草 。</p><p class="ql-block"> 蒲草嫩茎可食,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陈蔡之地,兵荒马乱中和众多子弟被困淮阳绝粮七日,正是靠着采食湖中蒲根,才得以活命,并借以领悟了“弦歌不辍”的儒学真谛。</p><p class="ql-block"> 蒲棒、蒲根可入药,蒲叶、老茎可编织,蒲水村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将蒲草的茎干纫成条、编成蒲席、蒲团、蒲帽、蒲扇等利用。还有,蒲草在大自然中是最普通最朴素,也是最顽强最坚韧的植物之一,它素雅天然,不事妆饰,生命力却异常旺盛,即蕴含有乡野之气,却显得又很雅致,有一种清秀飘逸、气度自在的感觉。 因此,蒲水村的先人,取“蒲”和“水”两字组成村名,伴随着华夏文明的步履,从远古一直走来。</p><p class="ql-block"> 蒲水村坐落在蒲水河旁边,村民的房屋分布在河岸的两侧,村中一古老的石桥将南北两岸人家,世世代代联结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蒲水村为千年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风土人情淳朴。</p><p class="ql-block"> 蒲水村有一座“秦王点将台”,传说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王在此点过兵将。</p><p class="ql-block"> “长平之战”古战场不是在高平嘛,怎么跑到陵川县的蒲水来了?感到有些疑惑,急忙在网上查找资料。在网上查到一张《长平之战遗址古今对照图》上,陵川县蒲水村“秦王点将台”,竟赫然出现在地图上。</p><p class="ql-block"> 看来村里人讲的还不是空穴来风。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诡道奇兵”PK赵国黄口孺子赵括”纸上谈兵。</p> <p class="ql-block"> 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廉颇坚壁以待秦,赵兵不出。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赵军逐胜,追造秦壁。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上记载,秦军兵分3路,其中一路25000人,就是沿着蒲水河谷而上,攻破赵军百里石长城防线最东端——马鞍壑。</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文章中记载有“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p><p class="ql-block"> 古代河内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在战国时期,河内是魏国的领域土地,位置是在太行山东南方向与黄河以北。该文中提到有秦王亲自到河内,至于秦王是否到过蒲水点将,就说不清楚了。但在本地民间一直流传有“秦王点将台”之说。</p> <p class="ql-block"> 现村里所谓的“秦王点将台”遗址上,倒是有块石碑,或许早年这个石碑上曾记录有一些历史信息。只可惜因年代久远,风化剥蚀,石碑上碑文也早已斑驳难辨。</p><p class="ql-block"> 现“秦王点将台”还遗存有两根“盘龙柱”。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为众神兽之首,居九五尊位。龙腾四海,虎吟河山,盘龙柱象征着权威与尊贵。或许,“秦王点将台”遗留的“盘龙柱”上的石龙,似乎能说明些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蒲水村中的古石桥,人们称“蒲水桥”,被誉之为陵川县古代第二桥。据清·乾隆五年庚申(1740)年的《陵川县志》中的《津梁》部分里记载:“通文桥:在城外东南隅。金时有孔庙故名。墙侧有通文门,其迹尚存”。“蒲水桥:城北二十里蒲水河上”。另据 1963《陵川县志》上记载:“蒲水桥,在城北20里蒲水河上,位于蒲水通往平城之要道上。洞深八丈,高八尺有余。”古时蒲水这一带村庄曾经一度冶炼业兴盛,从古代流传下的一些村名地名便能证明这一点。如当地有称之为“冯家炉”“南炉河”村名的,蒲水村东就有一处地名叫作“炉河沟”。遥想当年这一带冶炼业发达,位于古道上的蒲水桥上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大路朝天,一直通往平城古镇,从而走出大山,走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蒲水桥整个看上去,桥体的工艺比较粗糙,桥口上方也没有文字书写的痕迹。仅以清乾隆年间记载,该桥也应有279年的历史了。现在看来该桥的桥孔石圈仍显得古朴沧桑,但桥身上方石块与石块之间错落垒砌的痕迹明显,或许是该桥后来曾又经过多次的修复。眼下蒲水桥河底堆积的垃圾都快要把桥孔堵塞了,一片荒凉。</p> <p class="ql-block"> 在蒲水桥的南端有一座观音庙,该观音庙是建在一处由低渐高的坡台上,庙房外墙根基就有丈余高,并且全是用碫成方方正正的大青石筑起,另有丈多高的墙体再加上高房檐,远远望去就像座城堡,高大宏伟,富丽堂皇。关于该观音庙,始建于什么年代不详,从其建筑风格上看,应该是属于明清时期建筑吧。</p><p class="ql-block"> 观音庙,又名观音堂、白衣庵,是古时人们为了向观音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等而修建的寺庙。观音庙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佛教认为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p><p class="ql-block"> 据说,观音菩萨原来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因唐代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名中的“世”字,去“世”字,略称“观音”。蒲水村观音庙旧时每年有三次大的庙会,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传说观音菩萨的生辰为农历二月十九,也即菩萨出生的日子;成道于农历六月十九,也即菩萨获得果位的日子;出家于农历九月十九,是为菩萨出家的日子。每年蒲水村观音庙庙会,附近村庄的妇女们结伴前往观音殿,烧香上供,顶礼膜拜,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 蒲水村一带冶炼业在明清发展的鼎盛时期,也自然拉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繁荣,从村子里保留下的一些老房子建筑,就可略见一斑。在蒲水河石桥旁边就有几处老宅院房子,全为青石根基,卧砖到顶,带阁楼的那种高大的瓦房。虽然现在看来是有些破旧,但从老房屋的构建主体,装饰形制,以及山墙墀头上的砖雕斗栱和精美图案上,仍可想象得出,当年老宅院里曾经富丽豪华的气派。</p><p class="ql-block"> 这里因与平城镇不远,村民自古以来赶集买卖东西一般都是去平城,有的家户富裕了,就到平城做买卖购置房屋财产。据说平城北街有很多人家其祖上是由蒲水迁过去的。</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一行领队的杨老师,祖籍就是这蒲水村的,他的父亲就出生在蒲水村。他们家的老宅院就位于石桥南岸,观音庙东侧不远处的坡下。</p><p class="ql-block"> 该宅院为农村常见的那种普通的四合院。因该房子已经长年无人居住失修,房屋破旧不堪,南房已经坍塌,院子里长满蒿草。其实说是他们家的老宅,并不确切,他们家的老宅早就没有了,这个所谓的老宅院应该是土改时村里分配给他们祖上的。</p><p class="ql-block"> 他父亲祖籍本姓牛,因家中贫寒,母亲又早亡,他父亲三岁时被卖与平城镇一杨家为子,所以他现在才为杨姓。</p><p class="ql-block"> 据说该村的牛家祖上是从河南逃荒到蒲水的。</p><p class="ql-block"> 陵川县地处太行山东南部,与河南中州平原相毗。在古时位于太行山下河南境内如遭旱灾、水灾或战乱,民不聊生,很多灾民会携家带口逃到陵川大山里来安家落户,开荒种地。</p><p class="ql-block"> 听当地的老人们讲,在陵川还有整个村是古时从河南逃荒搬迁上来的,因来了本地后怕被欺负,就聚在一块抱团取暖,世代居住在一起,历经百年,繁衍至今,村子里大人小孩说话到现在还全是河南口音没变。曾有外地人进了该村后,一听全说的是河南话,把来人都搞糊涂了,还以为是到了河南</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蒲水村,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街道上冷冷清清,蒲水桥上大半天还不见有个行人走过。好不容易才看到一对中老年人领着个孩子走过来,上前一打听,老俩也是刚从城里给儿子看孩子回来,回来办点事还得走,因不能耽误小孙子上学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蒲水之行,不由也勾起自已对遥远故乡的惦念。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三毛说,乡愁是梦中的橄榄树;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莫言说,乡愁是家乡的红高粱,风吹的时候不停摇晃。</p><p class="ql-block"> 那么,“乡愁”究竟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故乡的一缕炊烟,是挂在童年记忆中的亲情,藏在时光深处的眷恋,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外游子们回乡深情的顾盼。</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