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国联老师的微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老师的文章:</p><p class="ql-block">《唐庄之行能否揭开小冢/古井之谜》</p> <p class="ql-block">滑县:辛丑6月23日的唐庄之行,能否揭开“小冢、古井”之谜?</p><p class="ql-block">我这是第二次去唐庄了。第一次准确来说是路过。这一次则是想去参观一下正在建设中的滑县铁路专线唐庄站,同时也想考察一下郭守军先生编纂的《文化唐庄》中所描述的村中古迹——“小冢和古井”。</p><p class="ql-block">《文化唐庄》是我早年的学生郭守军先生编纂的一部唐庄村志。该书以丰富的资料从多个方面展示唐庄的历史以及在乡村振兴中所取得的成绩。守军嘱我给书把把文字关,我虽才疏学浅,但受人所托,也就权且充一回行家。书中关于唐庄的起源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冢、古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打电话问守军“小冢和古井”有何来历,现状如何?他告诉我说,关于小冢和古井的故事也只是听村里的老人讲过,现在“冢”也平了,“井”也填了。目前准确地说只知道小冢和古井的大概位置,至于来历自己也说不清楚,书中介绍只好采用网络配图。</p><p class="ql-block">“怎么能说不清楚呢?”我决定亲自去现场看一看。</p><p class="ql-block">夏至过后,下午五点太阳依然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城里的温度似乎也总是比农村高,刚一出屋我便通身是汗。出门时我看了看手机,发现守军已经在“催”我了。于是我骑上电动车,开启导航向唐庄出发。沿滑兴路南行至南环五路,右转进入创业大道,短距离穿快速通道,继续沿215省道南行不到一公里,便来到了唐庄。</p><p class="ql-block">唐庄紧靠快速通道,位于城关街道东南约五里。在唐庄站的建筑现场,守军和士桥说明来意,亮明身份开门师傅才答应让我们进去看一看滑县铁路专线站房的建设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三人走出铁路专线建筑工地,来到村西北的一块农田。守军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说:“那里大概就是当年小冢的位置。小冢并不小,南北长138米,东西宽87米,高大约3米。古井在紧靠小冢东不远处。村中的人只知道那是古代一位大将军的墓地,具体是哪朝哪代葬的何人说不清楚。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改造农田,老支书带领村民就把小冢给平了。平冢前还举行了一些仪式,说明村人对小冢的敬畏。村里围绕小冢、古井的一些传说都是小冢如何灵验,古井如何叫人讲信用之类的故事。这也是今天我们建设诚信唐庄的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这块土地西临军旅庄,北隔快速通道东北便是宣武村。并且此处的东北方向距离宣武村只有一里多地,这令我不禁想到宣武村关于“宣武冢”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宣武村西一里处原有一大冢,据传此处为某朝代“宣武将军”的墓冢,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因村庄原址紧靠墓冢,村名遂叫“宣武冢”。后村人觉得此处地势低洼,离大冢太近,阴气太重,东迁至离大冢一里处。又嫌村名不吉利,遂改为“宣武庄”,后改为“宣武村”,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当地人还流传着“转转冢,不生病”的说法。关于这座冢还有更离奇的传说。方圆十里八村谁家有红白事了,前一天都会到这里烧香磕头,然后许个愿。当然是事成以后要上供拉火鞭。第二天,过事家的主人再来冢上,大冢旁边就会摆满办理红白事的桌子,板凳,锅碗瓢勺。主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用多少取多少。过完事如数奉还,再在大冢前上个供,拉把火鞭,算是把许的愿还了。多少年传下来的规矩,附近村民此类愿望从来没落过空。但是有一年,附近有个村民家中过喜事。主人家到冢上取回五十套桌椅板凳,三百个碗碟。在婚宴中客人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碟子。主人家也是粗心没有仔细数。结果在还的时候就差了一个碟子。虽然他也上了供,拉了火鞭,还了愿,可能是墓冢主人觉得过事这家人不讲诚信。再后来有人家过红白事,到大冢上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p><p class="ql-block">村里人说,具体有没有这回事也是上辈人们口口相传,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不过故事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诚信”这个做人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庄、宣武两个村流传的故事类似,该冢又位于宣武村西南一里,唐庄村西北一里。从位置上看,他们说的会不会是同一墓冢呢?如果不是同一墓冢,两则之间又是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重修滑县志》“元宣武将军李宥墓,在城东南五里宣武冢村西。毗邻如此之近的“宣武冢”“小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至于紧靠小冢东侧的“古井”,因为有城东北“韩淳墓”被称之为“古井”或“圣井”,白道口王庄村的汉墓被称之为“十二眼井”的先例,能否就此推测“古井”也应为小冢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鄙人的一种主观推测。不过当此乡村振兴之际,如能确定宣武冢与小冢的关系,那么合作开发文化资源,协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也不失为一种双赢的选择。</p><p class="ql-block">附:李宥,元白马人(今滑县人)。以勇武才力选用。巡镇边隅有功,授镇抚,累立战功,历转武义将军,武节将军,迁本州军事判官,治声甚美。寻以破除邳,沛邑功加宣武将军,又晋本郡节度同知。有孙斌者得心疾,持刃伤宥臂,宥问状释之。以侄英袭爵。</p><p class="ql-block">李英,元白马人。居城东北晁大吴村。袭叔宥爵。以宣武将军知本州,立条教,敦孝让。巡行田亩,旌别勤懒。会岁饥,率州民见世祖,请蠲其赋。滑隶大名,远二百里,转响不便,请储本州。政通民信,为当时重。卒,赠朝议大夫,同知大名路,总管府事骑都事,追封陇西郡伯。(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