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一篇《摄影范谈》说到AI对摄影的冲击,引起热议,很多摄影师开始反思在AI时代摄影师自身的定位。不少人也不以为然:我不担心,因为我有创意,AI永远不能替代人的创造力。这一篇我们就继续来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再次说明一下,《摄影范谈》的绝大多数讨论不是针对以照相作为个人经历的记录,而是以摄影作为供人欣赏的创作手段,前者可以飘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创造力?牛津词典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定义:“运用想象力或原创性的思想来创造某事物。” 创造力的确是区分人类与机器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从机器发明以来这个分界线一直没有模糊过,因为机器从来没有具备人类般的想象力和原创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如今,一代新的生成式AI应用正在让我们对这种人与机器的分界产生重大怀疑!像ChatGPT和Midjourney这样的工具给人一种能够执行创造性任务的表象,比如诗歌、音乐、绘画、摄影、视频。AI产生的貌似具有创造性的产物已经很难与我们自己的创作区分开来,甚至超过我们中大多数人的创造能力。以往的工业革命中最受冲击的是人工技能,这一次的AI革命恐怕首当其冲的是便是人的低级创造力呢。</p> <p class="ql-block">随便举一个例子。这两张图像是使用简单的提示:灯泡、花朵、粉彩、几何图形、简约、干净的线条和极简静物在Midjourney里生成的(摘自the MAGAZINE)。曾几何时这样的作品可以算得上不错的静物创意摄影,如果送到1x的话我恐怕会毫不犹豫地给与发表。今天的AI已经做得比我们绝大多数摄影师更好,如果一张摄影作品的目的只是为了纯影像的视觉享受,除了自娱自乐的价值外,恐怕要被AI淘汰了。如今仅Midjourney已经拥有一千五百万用户,其中三分之一是来自专业水平的用户,生成了三亿多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换张黑白作品?用简单的提示:马上的牛仔,黑白照片,Midjourney给你生成一张(作者:Paul DelSignore)。今天有多少摄影师的后期黑白影调比AI做得更好呢?这样的作品让人觉得是不是该拜AI为师。其实围棋选手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学习AI的棋路,而且取得很大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否意味着计算机真正具备创造力?其实不然。无论计算机生成的诗歌或者艺术品有多么令人印象深刻,它总是从用于训练它的数据中构建而成。换句话说,人类创造力是原始的,而机器创造力则是人类创造力的模拟,或者说是一种幻象,是我们表达自己、产生新想法、并激发情感反应的数字延伸。如果没有人类的创造用于训练,AI将无法比随机的文字汤或幼儿的涂鸦创造出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AI正在逐渐代替人类的许多创造性劳动呢?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类有一个独特的,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认为它是一种在我们头脑中凭空产生新想法和概念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但我们自己的“原创”思想有多少是源自我们之前看过、听过、读过、体验过或学到过的事物呢?而这过程也正是AI所经历的训练。不仅如此,计算机的速度比人类的神经元快十二万倍!今天最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之一OpenAI的GPT-4据信已经在约一万亿个参数上进行了训练。借用电影里张灵甫的一段戏词:不是我们无能,是AI太狡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摄影范谈》里曾经反复强调:同质化是摄影艺术的第一杀手。同质化其实就是缺乏创意的表现,尽管最终那个启动成像的快门还是自己按的。今天我们的摄影界俨然形成了一股风气:想按快门必须是别人带到景点,想学技能必须是别人喂到嘴边,想要创意必须是别人反复地传授,自己还要挑肥拣瘦。这在学习阶段完全无可厚非,这样获得的作品也会赢来一片掌声,但要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摄影师,我们很快会发现AI也是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不久会被淘汰。AI能很快地把全世界所有的图片都分析一遍,我们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有别于几乎所有艺术的门类。比如书法:哪怕老师再手把手地教,甚至有人给铺好纸研好墨,最后展现给读者的那几个字还是要自己去写的。没有常年刻苦的训练就会立刻露馅。摄影完全相反,图像的形成只需要简单地按一下快门,其他过程别人都可以代劳,尽管最终的产品可以美轮美奂。别人可以代劳的事情,AI也可以代劳,而且做得更好更快更多样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分析过大众摄影热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包括经济实力、个人经历、文化素养、商业运作等等。但有一条最得罪人的原因却讲得最少,既然是得罪人的大实话就我来说吧:摄影在所有艺术领域中最容易弯道超车。一位逢团必跟的初学者,三个月后的作品能够在世界顶级的摄影网站(比如1x)获奖,其中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常常告诉观赏者:评价一件作品要看它产生的过程,区分习作与创作。尽管学习过程非常重要,独立创作的成果才能代表一个摄影师的真实水平。一个有经验的评委常常会准确地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一张美轮美奂的作品不能发表或者获奖的最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尤其是数码摄影,发明之后,便成了避免苦练绘画技能的弯道超车;后期发明之后,便成了避免艰苦拍摄的弯道超车,尽管我们常常会给后期冠以艺术的光环。然而AI发明之后,却会成为避免以上全部努力的弯道超车,AI热最终会把大众摄影热给冷却了。也许这正是件好事,相机与后期会真正地成为艺术家手中严肃的创作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I时代摄影师的究竟出路何在?我认为只有一条出路:<b>要比AI更超前</b>。它还没有学到的东西当然就不会去做,它已经学会的东西我们去重复的话一定会处于逆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超前意识就是去走自己的道路,走在别人前面,而不是做一个人云亦云的追随者。去追随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它做出脚踏实地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夏摄于冰岛)</p><p class="ql-block">摄影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完全纪实的新闻摄影到天马行空的后期电子影像,今天还要加上AI影像。我们究竟想成为怎样的摄影师?有了明确的定位,再集中精力,为之付出努力。AI时代的摄影师多多少少会有点危机感,但也不要今天见到东海龙王便去东海寻宝,明天见到西天佛祖又往西天取经。人家勤勤恳恳专注一件自己想做的小事都成了大师,我们却永远在寻求弯道超车的秘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超前一定要有自信</b>,拥有自信心使我们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然而自信又是建立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之上,否则那叫自嗨。今天的微信群常常充斥着自嗨。过度的自信其实是失败的处方。成功者一定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检讨,知道自己是块怎样的料,然后再决定该怎么去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一张作品在1x获奖,我们立刻宣扬得路人皆知;一个月下来作品被连毙十张,1x便成了不懂艺术的街头小贩。更糟糕的是微信群里有取之不尽的大拇指,却没有一根愿意去戳破那层窗户纸,只有我这个傻瓜除外。真正的成功者胜不骄败不馁,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既不会总是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也不会总是找出一点成绩自吹自擂。他们关注的是自身素质提高,因为我们作品的欣赏者只关心眼前的一件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用片子来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在那些方面超前呢?<b>具有别人没有的思想,拍摄别人没有的内容</b>。路人皆知的东西AI早就比我们技高一筹,除了短暂的纯视觉欣赏与记录个人经历的价值之外,在艺术创作的层面已经毫无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夏摄于冰岛)</p><p class="ql-block">可是我每张作品都动了脑筋啊!我的机位比老师的也动了一点点!这一点点还远远不够,AI也把训练数据动了一点点。<b>思想首先要有意义</b>。无论我们创造什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重要性或价值。如果我们仅仅把美丽的词汇凑成一锅杂乱而华丽的文字汤,或者把美丽的元素叠加成一幅赏心悦目而毫无意义的图片,没有考虑我们要传达的思想,我们不是在创造,只是在制造美丽的混乱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b>思想必须具备原创性</b> - 仅仅复制别人的作品不能被称为创造力,除非我们进行自己的解释或添加自己独特的风格。非原创、同质化的作品在AI的数据库里不计其数。关于同质化《摄影范谈》里已经谈了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b>思想要人性化</b>。人性化是我们与机器的不同之处。我们的想法和想象力常常来自于建立一种联系:我们一生看到、听到、感受到或者学到东西是我们自己的“训练数据”,它让我们形成对当前事物的想法或观点。我们的“训练数据”与我们的新想法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与我们的人性有关,它经过我们自己的感知、感受、信仰和经验的过滤。换句话说,经过了我们的人性。毕竟,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生成式AI也会建立联系,但它们完全是以概率性的、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只是通过确定哪些单词或概念最常连接在一起而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夏摄于冰岛)</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通过创造某些能够代表这种联系的东西来表达一种情感,比如写一首诗歌或者作一幅图画来传达某个事件或情景的悲伤,我们正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创造。我们在按下快门或者做后期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作品将会传达怎样的人性化的情绪或者思想,而不仅仅是对显而易见的场景平铺直叙的描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局限于摄影的话题,可能会引发关于人类本质的全新思考,迫使我们重新评估关于艺术的构成、表达和创造力的理念。如果这样的结果使我们对于构成人性的因素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这本身可能会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超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b>拍摄别人没有的内容</b>。这比较容易理解,数据库里没有的内容,AI也无法创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又要谈到<b>摄影作品的真实性</b>。我们有一个荒谬的潜意识,认为艺术的东西一定是超现实的、计算机里做出来的。不错,超现实的东西让摄影师有更大的艺术发挥的自由度,可以摆脱真实世界的种种限制。但是艺术创作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见人之所不见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一张图片真实地拍摄要比后期制作出的难度高得太多,但是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一样,最容易得到的往往是最廉价的,今天我们还要考虑AI造成的创意贬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的定位问题,真实世界带给欣赏者的冲击更多来自另一个维度。如果超现实的后期作品是凭借摄影师自己的思想去打动读者的话,一件真实的作品恐怕更多是借助了上天之力呢。如果同样一张图片,读者会觉得假的更震撼还是真的更震撼呢?超现实并不是艺术创作上弯道超车的工具,它对创作思想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都具备吗?上一期《摄影范谈》已经讨论过这方面的话题,大家可以参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夏摄于冰岛)</p><p class="ql-block">为了这一张作品,我在疫情前花两星期走遍冰岛。疫情后再去,景色迥异。在两星期后发现一处溪流,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拍摄。它算不算艺术创作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b>一切的成功都要来自动力</b>,而动力来自于某种渴望。我们首先需要对目标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并为之努力。这种渴望一定不是低级的(比如想要中个彩票),或者是漫无天际的(比如想要在摄影史上的地位超越亚当斯)。成功者会专注于制定实现蓝图的具体步骤,而失败者并不缺少渴望,却是缺乏由渴望而产生的持之以恒的动力,沉迷于微信群中博取廉价的赞赏。同质化的产生也并不仅仅源于创造力的缺乏,它往往来自于一种惰性,思想的或者是行动的惰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现在。有没有一点容易点的出路?没有。<b>出类拔萃的事情一定是艰苦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范谈》目录:</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获李政道CUSPEA奖学金,旅美三十余载,涉足物理,医学和摄影等完全不同的领域。是物理学博士,放射医学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会院士,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四光圈摄影创作团队发起人之一,锐影工作室创始人。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John Fan Photography 个人网站</a></p>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著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