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的美篇

云水禅心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4日,是我们游学启程的日子。虽不是什么黄道吉日,但对于我们读书行路、求知若渴的学书者来说,却是翘首以盼的日子。此游学是疫情结束后的首次,主要参观考察山东境内的汉碑、魏碑、摩崖石刻和博物馆等,内容丰富,令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怀着期待的心情,终于踏上朝圣孔孟,游学山东的旅程。途中,窗外秋雨连绵,车内欢声笑语。陈老师为大家介绍讲解了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我们这次主要看的碑帖:有《衡方碑》、《泰山刻石》、《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宙碑》、《张猛龙碑》,以及北朝摩崖石刻等。</p> <p class="ql-block">细心的贾老师怕大家寂寞,早就为大家准备了与书法有关的有奖问答,获奖者可得贾老师的墨宝团扇。美女杨霞以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主持,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后,苑文艳的女儿刘心悦小朋友,李士英、王洪梅、魏红玲、戴俊卿、李彬、张瑞娇都获奖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准时到达泰山脚下的岱庙。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岱庙保存了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的祭器、供品、工艺品。更为珍贵的是有184块历代碑刻和48块汉画像石,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p> <p class="ql-block">此次我们最想看到的,就是“汉魏碑刻陈列馆”了。平时我们在课堂上学过许多汉碑魏碑字帖,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感受还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我们从曲阜后作街,到达孔府后门,就找到了“汉魏碑刻陈列馆”。大门上方正中,悬挂着著名书家黄苗子所题的匾牌。这是一处免费对外开放的展馆,为我国第二大碑林~曲阜碑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散落于孔庙、孔林以及周边的地区重要的碑刻集中于此,方便于学习和参观。道是“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一带的汉代碑刻,占有我国现存汉碑的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碑廊里,矗立着著名的“孔庙三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这三通碑,记录了东汉时期鲁国三位不同的国相为祭祀孔子、修葺孔庙孔宅、照顾孔家后人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尊孔的社会大环境,是汉代庙堂隶书的代表作,其书其文,都对民众发挥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但必须明确,所谓“孔庙三碑”并不在孔庙,有些资料介绍在孔庙里是很不准确的,也从反面证明,我们学习书法,不仅要读书,还要行路才是。</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自己还有一个重点要看的就是《衡方碑》。</p><p class="ql-block"> 《衡方碑》在岱庙碑廊内,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衡方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翁方纲据碑文末行两行小字“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认为朱登即为书碑人。此碑自宋欧阳修以来皆有著录,为著名汉隶碑刻之一。碑高2.4米,宽1.1米,厚0.25米。碑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p> <p class="ql-block">此碑书法以体丰骨壮闻名,代表了壮美一路的汉隶风格。笔画丰润端正,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仪态敦厚稳重,笔意粗壮古拙,妩媚动人;结体方峻严整,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浑厚含蓄如《张迁碑》,而不似《礼器碑》锋芒毕露;章法紧凑,字间、行间留白少,却并不局促臃塞,反显浑朴古雅神貌。是汉隶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清代金石书家对《衡方碑》给予高度评价。如,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字体方正深朴,与《张迁碑》可以伯仲。”</p> <p class="ql-block">碑主人衡方,字兴祖。为商汤著名贤相伊尹之後。见碑文“則有伊尹,在殷之世,號稱阿衡,因而氏〔焉〕”。意即伊尹被尊为宰相阿衡,后代便以“衡”为姓。千字文“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也是此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现代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指出,“用笔多方,开魏晋楷书笔法的先河。惜此碑字迹多漫漶,笔道不清晰,初学者选临,似有困难。临写此碑要谨防流于古板僵木的弊端。”清代伊秉绶于此碑多有鉴习,既谨守汉隶正法又自出面目,终成一代隶书大家</p> <p class="ql-block">伊秉綬是清代隶书大家,他从《衡方碑》碑额汲取灵感,着重体现汉碑的博大气象。在用笔上,笔画平直,中锋圆浑,力在中行,舍弃了汉隶中常见的波磔,即便偶见,也是意到为止。其笔画减省到只剩直线、弧线、点三种,貌似简单线条,删除了浮华繁琐的动作,却具备了朴实敦厚、古拙率直的特点。我近几年对他的隶书很感兴趣,列为我的主攻书体,并以此类风格创作作品。</p> <p class="ql-block">四天的游学很快结束了,穿越千百年的历史,与古人进行交流,感受圣贤智慧,真是意犹未尽,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