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妻子遭人调戏,林冲得知是高衙内所为,忍辱且让他一回,高太尉是他的顶头上司,得罪不起。奈何衙内贼心不死,伙同陆谦密谋,光天化日再次把林娘子调戏。面对昔日同窗的背叛和陷害,林冲忍无可忍,一连寻了三天,没寻着人。后在和鲁智深的日日饮酒中,把这件事慢慢淡忘了。</p><p class="ql-block"> 但陆谦、富安为衙内夺妻的行动并没有停止,林冲误入白虎堂是他们阴谋的一部分,天真单纯的林冲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p><p class="ql-blo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高俅一伙把林冲交给开封府滕府尹发落。林冲丈人张教头上下使用财帛,使事情有了转机,再之,府中公差孙定为人耿直好善,好周全人。最后合计的结果是免死,发配林冲去沧州。临行前,张教头又打点押解林冲的公差董超、薛霸,告诫林冲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有朝一日回来夫妻完聚。</p><p class="ql-block"> 张教头在府衙奔走多时,是一个深知府衙机深和规则的人,知道如何处事应事,更深知明哲、保身、避锋、忍耐、等待这些基本的官场处世伦理。在强大的官府势力面前,他明知硬杠不行,只能避其锋,撤其招,在夹缝中尽力护得周全,寻找转机。</p><p class="ql-block"> 奈何董超、薛霸是两个没什么底线的公差,他们固然被高俅势力裹挟,更多是人性的丑陋使然。吃了原告,吃被告,最后为钱财和权势站台,沦为资本的奴隶和封建黑恶势力的帮凶。在奔赴沧州的路途上,他们先是祭出沸水烫林冲的把戏,后又在野猪林加害林冲。幸得鲁智深拔刀相助,待鲁智深挥刀向两个公人,林冲转而替董超、薛霸求情,说二位情非得已,劝鲁智深不要滥杀无辜。</p><p class="ql-block"> 在官场奔走多时,林冲心有莲花,仍菩萨心肠,又懂得些官场规则、人情世故。来到沧州牢营,他找准时机,悄悄送五两银子给差拔,经差拔指点,免受了管营的一百杀威棒。</p><p class="ql-block"> 待林冲被发送至天王堂时,受了林冲好处的差拔,派了林冲一个终日只是烧香扫地的清闲差役。林冲的应时而为,让他的处境暂时转危为安。</p> <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陆谦、富安追至千里之外的沧州,买通了管营、差拔,只认钱不认人的公人换了嘴脸,很快加入了迫害林冲的阵营,形势急转直下,林冲又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沧州囚牢里的小小天地,原来活脱脱的北宋浮世绘!</p><p class="ql-block"> 好在李小二及时来告,林冲听后,先是大惊:一切如他始料未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忍辱求全,有朝一日重回京城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所不容,他们竟想赶尽杀绝,实在是没想到。继而大怒:高俅团伙已害得他有家难归,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追杀到沧州,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回想起这一路上的危机四伏,步步惊心,原来全拜贼人所赐,想到这里,他怒从中来,怒火中烧,恨不得将贼人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p><p class="ql-block"> 复仇的最好办法是行动。林冲买刀寻敌,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但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刚刚燃起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此时的他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曾经体面的差使,幸福的小家,得之何其不易?随后差拔派林冲去接管草料场,林冲对此有所怀疑,但还是应命前往,虽心中惶惶,仍企望相安无事。来到草料场后,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草屋,想着第二天去找泥水匠来修理,买酒途中还祈求神明保佑,此时他仍心存幻想,曾经沧海,哪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草料场被大雪压垮,他探半身去扑火盆,害怕自己不慎酿成大祸,浇灭了他返回京城的希望,到了这个时候,他心中复仇的念头越来越淡漠了。</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看巜水浒传》,都认为林冲窝囊,没有武松、李逵、鲁智深那样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因为他的阶级出身和地位决定了他的软弱和妥协。如果按照这样一种逻辑,好像是在说,假如林冲不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而是一个彻底的流氓无产者,那么面对高俅一伙的迫害,他就会毅然决然的奋起反抗,拼得个鱼死网破?可是现实中真如李逵、鲁智深者又有几人?与其说是李逵、鲁智深的草根出身无牵无挂决定了他们处事的行为方式,还不如说是他们自身鲁莽暴躁的性格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真正站在林冲的立场上,深入他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审度,恐怕,就算是来自底层,也不见得会果断采取行动。毕竟,在封建宗法伦理社会,忠孝节义信是普遍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秩序,道德对人的约束很多,选择做顺民的占绝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常态,“沉默”可怕的成了无往而不胜的宗法伦理、政治伦理、道德伦理。</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选择做顺民,我们也不能就此断定他怯懦,相反,可能还会觉得他持重。一个人“真正不到走投无路,谁能鼓起勇气和这个主流社会真正决裂?“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此以后,你将浪迹江湖,你将亡命天涯,你将不再拥有光明、温暖、幸福,你的心中将永远充塞着黑暗、寒冷、孤独,你将一天天在憎恨、恐惧与悲伤中度过。”(林冲:《水浒传》中唯一的孤独者,雨灯,搜狐读书社区)这样一种非人的生活,无疑是我们无法去面对的,害怕去选择的。更何况,那时的林冲还并不来自底层,还拥有小康的生活和完满的爱情。所以,从人性的角度去看,林冲的性格名副其实的具有“中国国民的代表性“(石昌渝语)。从林冲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百姓普遍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情感,看到了他们的生存思维和生存哲学。</p> <p class="ql-block"> 林冲这个人物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中华民族“忍”文化的缩影。“和”、“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早在二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就警示世人“小不忍则乱大谋”;老子也曾说过“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佛语有言:“六度万行,忍为第一”;我们的俗语也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儒家、道家、佛家都教人忍让。在西方,也有类似于中国的忍文化,救世主耶稣曾告诫他的信徒:当别人打了你的左脸,请伸出你的右脸。“忍”在中西文化概念中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策略、一种人格修养。韩信的胯下之忍,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之忍,都是忍常人所不能忍,而终于成就了一代伟业,彪炳千秋,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而林冲,面对夺妻之恨,仇人迫害,也把忍发挥到了极致。忍在林冲身上还表现为一种内在的人格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内心的善良使然。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又与武术世家联姻,在那样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免不了武术精神的熏陶渐染,中国武术的忍让和贵的精髓,早已深植于心。所以,面对高俅一伙的迫害,林冲处处忍让,他总觉得人心不至于那般险恶,高俅不至于要置他于死地。林冲的善良冲昏了他原本理智的头脑,而非一味的简单的政治上的糊涂,自身阶级固有的软弱、妥协让自己一再陷入被动,谁都不会也不敢相信,曾经宦海浮沉多年的,在官场上奔走多时的林冲会缺乏起码的政治敏感、政治智慧。</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任何忍让都有它的极限,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永远是生活的辩证法。林冲的步步忍让换来的却是仇人的得寸进尺,赶尽杀绝。</p> <p class="ql-block"> 当草料场被雪压垮,林冲夜宿山神庙,偶然听得贼人惊天阴谋,妻子两次受辱,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野猪林遇险,陆虞侯密谋,草料场熊熊燃烧的大火有如一幅幅惨烈的画图,在他眼前浮现。这时,如果他还继续退让,坐以待毙,那他确是胆小、懦弱,是真正的窝囊废;可林冲不是,在最紧要的关头,他终于“幡然醒悟”了,忍的尽头是大不忍,林冲爆发出了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手刃了仇人,毅然奔赴梁山。</p><p class="ql-block"> 林冲由忍到不忍的变化过程,本身就是“情”与“理”不断冲突斗争的过程。一方面,儒家的宗法伦理道德观像无形的“紧箍咒”让林冲时刻保持冷静,保持克制;另一方面,林冲内心善良美好的情感一再遭到无情打击而幻灭,还有他家破人亡无可奈何、无路可退的绝望处境以及忠贞不辨、黑白不分、正义不显的社会现实又让林冲陷入愤怒,这种愤怒之情与克制之心交织在一起,让林冲内心处于激烈的挣扎。像程婴、似杜丽娘,又似哈姆雷特。在挣扎中,终于走向了坚定。</p><p class="ql-block"> 林冲刺配沧州道,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悲壮突围,一场与命运殊死博斗的残酷突围,一场与高俅为代表的官场黑暗势力玉石俱焚般惨烈的突围,只是突围的代价太大,林冲终于连囚徒也做不成。沧州一梦,梦已破碎,林冲终于成为了千百年来为庙堂唾弃、百姓不耻的“贼”。</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结局是林冲不敢想象的,他不该是高俅得力的部下吗,不该是朝廷倚重的栋梁吗?不该好人有好报吗?林冲原想与残酷的命运和解,却被命运斗得千疮百孔,半生流离。</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起,当殷寿杀父毁庙,赵构处死岳飞,朱由检凌迟袁崇焕,一个个本应活下去,也最有理由活下去的圣君贤臣身首异处、投荒街头,一个王朝的昏乱与残暴己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杨林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鄂州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巜散文诗世界》巜长江丛刊》《西部散文选刊》《贵州文学》《渤海风》《上海散文》《名作欣赏》《江南风》等刊物,有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或收入各种选本。文字原创,侵权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