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陈航《梦斋文辑》《子檀吟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益敦</span></p><p class="ql-block"><b> 陈航,学名国庆,湖北蕲春檀林人。论学识和仕杰,本应称他为先生,但他既是我同宗族弟,又是同学师弟,称他先生似乎不够亲热,或生疏见外了,于是直呼其名。</b></p><p class="ql-block"><b> 陈航的《梦斋文辑》(梦斋为作者自号)《子檀吟稿》(子檀为作者微信昵称)己付梓出版,我有幸阅读了两部著作。这位军转干部,京城机关公务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会员、蕲春文化研究会成员,房山作家协会会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算是对他的业余写作生涯作了一个小结。我不是诗人,也算不上文人,典型的农家出身,少读诗书,才疏学浅,职业只是一名乡镇干部,人称“八品乡官”,常年奔走乡间田野,习惯闻泥土芬芳,喜交农民朋友,故眼界低陋,孤闻寡见,虽然后调县直部门工作,时间短暂,人脉生疏。肤浅的思维定势与“相看童叟排新戏,驻足还闻绿草香”的意境相去甚远,但陈航的《梦斋文辑》里的家世、自传、书信、序记、散录等章节以及《子檀吟稿》中的诗作,我都用心阅读过,并为他的精彩笔墨所打动,为他的闲情逸致所感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b></p><p class="ql-block"><b> 前面说过,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文人,这里还得补充一句,我也不懂诗,对语言文学也只是一知半解。这里只是想讲讲陈航的文稿诗作对普通读者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读《梦斋文辑》,可以看出作者对陈氏宗族历史,文化底蕴研究透彻;对直系家世知之甚多,分析兴衰成因精准;对蕲春历史文化研究十分关切。读后便知作者是个“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的勤奋好学之士,越往里读,更显作者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识渊博之人。读《子檀吟稿》,正如林宗源先生在序中所言“不禁惊叹他是个资深的诗人,且有不俗才华”,我也有同感。</b></p><p class="ql-block"><b> 选择把他的诗作分为三类,并冠名为《出行杂记》《见闻感想》《抒情短歌》。我感觉是读《出行杂记》尤如走进了中药铺,读《见闻感想》《抒情短歌》如同在参观作者的心灵画廊。</b></p><p class="ql-block"><b> 大家想一想吧,在中药房里,我们自然都知道,装在一方方匣子中的那些根茎枝叶,皮毛骨爪是具有神奇疗效的,但要是在野外,我们恐怕只知道那只是野花野草,蛇蝎鸟兽,视惑不见,避恐不及。作者则不然,他如同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在山水间奔走着,采撷着,提炼着,编织着,为我们奉献出一味味慰藉心灵的良药,一束束赏心悦目的花絮。</b></p><p class="ql-block"><b> 他眼中的景,比如县城漕河、故乡檀林,还有我常常上下路过的细舟河,有的景我也看过,有的事我见过;他脚下的路,有些我也走过。但当时我用的只是眼睛,只是腿脚,看过了走过了也就过去了。作者则不同,看时走时,用了心思,动了笔墨,所以有了这些脍炙人口的诗作。读陈航的这些诗,可以勾起我们对往日良辰美景的回忆,领略当初未曾领略过的情趣。借陈航的诗反刍过去的一段美妙经历,无异于故地重游,旧情复燃,既可直接增添生活乐趣,也可间接延长艺术生命,下次出行时自然会多一份情愫,多一份收获。</b></p><p class="ql-block"><b> 《见闻感想》的创作始于 1981年,《抒情短歌》的创作应始于入伍提干之后。截止时间是2023年6月,时间跨度为42年,接近半个世纪。</b></p><p class="ql-block"><b> 从学生时代的《寒窗寄意》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文学少年时期沉吟的身影,在这短短的4行28字的小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被压抑的心情。从1985年到 1997年,经历了 12年的空白后,诗人的灵性开始复苏,心田里重新长出了几颗诗的灵芝,此后又经历了数十年间不间断的创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诗情才气有如江潮涌动,喷薄而发。</b></p><p class="ql-block"><b> 从“徒然弃笔又从戎,习武修文两落空”的感叹中,从“铁胆柔情萦梦里,丹心傲骨走城西”的高歌中,从“莫道穷通前世定,人生还得勇争先"的豪言壮语中,从“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空而萎琐”的品性中,从“问佛山前非入寺,心房坦荡即禅房”的见识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那颗与时俱进强烈跳动的赤子之心。</b></p><p class="ql-block"><b> 从《旧体诗》到《新体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诗人对历史的熟读,对时势的沉思,对真善的赞美,对祖国的讴歌,对歪风邪气的痛恨,对公平正义的支持。聆听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现实的点评,不得不对诗人的高尚情操、高洁品质、博大胸怀而钦佩。从《师生聚会有感》《步韵查旺春老师<子檀先生惠赐致谢》《蕲北山中访友》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投向乡村普通民众关切的目光。当然,从《周末偶兴》《五一郊舍消闲》《打乒乓球》中,我们还可以同诗人一起领略踏青大自然、打球健身的乐趣与闲适。</b></p><p class="ql-block"><b> 这里,还得说说《文辑》和《吟稿》序言的高大上,气宇昂,两位作序者可谓是京城名作家,大诗人,从序言的酌词酎句到点评赞颂,贴切精准,有理有节,体现了作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性情豪放,是文苑诗坛的行家里手,能与这样的名家结交,能让这样的才俊为书作序,也体现了陈航的人品和学识不一般。诗集和文稿的封面设计也独具特色,简洁大方。书名采用作者自号和微信昵称作定语,主题鲜明,一目了然,《文辑》扉页照片是作者在北京延庆区郊游时的自拍照,背景美丽,神眸深邃,展现了英俊潇洒的高大形象;《吟稿》扉页照片,是作者在北京东皇城根南街6号静雅小院留影,照片儒雅大方,和蔼慈祥,展现了一个学者的高雅风度。封面设计,版面策划与诗的意境、文的寓意相映成趣。总之,诗选是作者心灵画卷,是历史进步的画卷,文选是作者人生的写照,是时代变迁的记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运与作者诗运、写作运的相关系数。</b></p><p class="ql-block"><b> 我在办公室阅读诗集时,一名同事接过诗集浏览了一篇,他对我说,这本诗集里的诗写得很好,作者是个赋诗填词的高手,只是集子薄了点。其实诗集的份量并不在于厚薄,一首足以传世;诗的价值也不在于长短,一句足以成名。应该说这本诗集中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吟诵的好诗为数不少,作者有理由感到欣慰。</b></p><p class="ql-block"><b> 好了,说了这么多,现在也该给作者一个评价,从文稿的字里行间,从诗词的赋笔吟笺中,我读懂了陈航的人生之旅、读懂了他的品性喜好、读懂了他的为人处事之道、也读懂了他的内心世界。概括地讲,他锻就了“梅兰竹菊”般为人之品格,之道义,之优雅。 </b></p><p class="ql-block"><b>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古往今来引无数文人墨客纵情咏颂。陈航就有梅的“临寒独自开”,兰的“幽香蔼空谷”,竹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有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b></p><p class="ql-block"><b> 陈航出身书香门第,是耳濡目染乡贤才俊、社会名流的谆谆教诲长大成人,后来在从军生涯中,读军校、处军营,更汲取“梅、兰、竹、菊”之精神,如“花中君子”般锻就傲、幽、坚、淡的品格,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b></p><p class="ql-block"><b> 锻梅之坚贞不屈,一身傲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军时,身为军营基层连队的政工干部与战士距离最近,是从严治军到达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捍卫者,是将煅造过硬本领责任压实到“基层末梢”的实践者。政工干部扎根在基层一线,涵养了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的气节,从畏难、畏责的机关温室里走出来,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是历练自己的机遇和挑战,从他的文稿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在部队做政治工作,还是转业在房山区直机关工委从事党建工作,他都养成了敢为的锐气,秉持不忘的初心。哪怕面对凛冬万物凋敝,风烈冰寒,也当如梅花,无畏恶劣的环境,与冰雪抗争,独自绽放,孤标傲世。纵然世间冷暖,依然执着地活出自我的风采,那怕简居陋室,也不肯向歪风邪气低头,不愿去讨好奸佞狡炸之徒,这种气节我亦如此。 </b></p><p class="ql-block"><b> 锻兰之品德高洁、慎独慎微。他涵养了兰花“纵使无人亦自芳”的君子品行。在面对鲜花和掌声,利益和诱惑时,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严以律己、洁身自好,远离官气俗气铜臭气,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不慕人世繁华,独享一盏清幽。能够“静心”学习各种知识,“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倾心”结交良师益友,把“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淸寒而萎琐”的高洁品质展现得淋璃尽致;把“风流倜傥不为金,物外超然自在吟”的超脱境界落到实处;常怀“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的心志,秉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定力。深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甘当“旷阔天地”里的一抹“空谷幽兰”。 </b></p><p class="ql-block"><b> 锻竹之永葆朝气,积极向上。他身为军转干部,始终保持军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在区直机关工委党建工作岗位,身处服务机关党建工作的第一线,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重任在身,坚持奋进向前。《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责任越重,壮志越远。作为机关从事党建工作的干部,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保持坚定毅力,立足忠诚、干净、担当,着力把自己煅造成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建队伍里的优秀一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学会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心浮气躁,不患得患失,在大是大非面前亦能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知道“不能将我击垮的磨难,都成为了我的养分,让我更强大”。 </b></p><p class="ql-block"><b> 锻菊之花香自来、浩然正气。屈子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吾自浩然独立,你有黄金千斛,吾自饮晨露秋菊。他不为外物所动,养一身浩然正气。这正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组织的信任不能代替个人的高度自律。深知党建工作岗位更应“洁身自好”,防止“灯下黑”,保持自我纯洁。在现今的社会发展阶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面对腐败分子和不法人员的“围猎”,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千古之恨。陈航就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求,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洁净,胸怀坦荡。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不为权所缚,注重小节,慎独慎微,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止温水煮青蛙,不因小问题铸成大错误。 </b></p><p class="ql-block"><b> 梅,傲而不俗;兰,幽而不病;竹,轻而不佻;菊,丽而不娇。作为军转干部,陈航就像梅之高洁傲岸、兰之幽雅空灵、竹之虚心直节、菊之冷艳清贞般,铸就了新时代军转干部忠诚、干净、担当之品格。 </b></p><p class="ql-block"><b> 情在笔下,意在文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写这篇读后感,意在激励作者还要有春的萌动、夏的奋斗,秋的成熟,冬的孕育,在新的人生旅程中,还为来年的春天催发新的芬芳,为来年的秋天再结新的硕果。</b></p> <p class="ql-block">今年与陈航在漕河相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陈航在漕河与同学相聚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