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观察日记

麻辣小龙虾

<h3>  我在语文课本当中,读过许地山先生写的《落花生》,很好奇,花生为什么又叫它落花生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了探究它的奥秘,我在暑假展开了一次花生种植观察之旅。</h3> 问题研究 <h3>问题一:花生开花吗?它有什么特点?<br>问题二:花生的花和果实有什么关系呢?<br>问题三:花生属于根还是茎?<br>问题四:花生是如何将果实埋进地下的?</h3> 花生习性 <h3>  为了更好地种植花生,我上网查找了花生的生长习性:<br>🥜土壤要求:花生的种子发芽需要松软、有机质丰富的沙质土壤。<br>🥜温度要求:花生的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温度,普通型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18℃。天生喜温暖、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左右。<br>🥜水分要求:花生的耐旱性较强,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浇水管理,但如果遇上干旱高温天气,特别是开花期与结荚期,需要充足的水分。<br>🥜光照要求:花生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要求不高,自然光照足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适宜花生生长的日照时数是每日平均8-10小时,在短日照下通过光照阶段,花生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h3> 种植准备 <h3>花盆、土壤、花生种子、适宜的温度和水。</h3> 观察记录 <h3>6月29日 星期四 晴 气温35℃</h3> <h3>  我去超市买了些花生种子,让妈妈帮我网购了营养土和花盆。开始种植了,因为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18℃,现在正值夏季,温度高达35℃,差异太大。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我准备了两个花盆,每个花盆十余粒种子,在土层上挖出二三厘米的小洞,盖上一层土壤,浇上水,等待花生种子发芽。</h3> <h3>7月2日 星期日 晴 气温35℃</h3> <h3>  第三天,从透明的花盆侧边看去,发现花生种子发芽了。白色的根调整好姿势,准备进一步的深入土壤。</h3> <h3>7月3日 星期一 晴 气温 35℃</h3> <h3>  今天,花生种子的根系愈发壮大,宛如一台小型钻地机,深入土壤之中,汲取更为丰富的养分。</h3> <h3>7月4日 星期二 晴 气温35℃</h3> <h3>  凝聚了几天的力量,花生苗一鼓作气冲破土壤,来到了泥土外的世界。泥土里白色的根,又长出几条须根来,像是要更好的稳定住冲出泥土外的身体,显然花生的根部属于直根系。</h3> <h3>7月7日 星期四 晴 气温37℃</h3> <h3>  花生苗都长到了食指那么长,在一根根茎上,长出了四片小小的叶子,它们微微闭拢着,宛如一把把小扇子,从花盆的侧面看去,两颗花生苗的根部已经到达花盆底部,速度之快另人惊奇。</h3> <h3>7月8日 星期六 晴 气温40℃</h3> <h3>  今天,我有了一个小小的发现:花生苗先长出主茎,又长出了左右两根侧茎,不仅如此,每一根茎上都长了四片叶子,左右对称。</h3> <h3>7月9日 星期日 晴 气温38℃</h3> <h3>  早上来一次,晚上来一次,竟又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早晨的花生苗,叶子向两边打开,昂首挺立。而到了夜幕降临,花生苗的叶子,便开始两两对拢闭合,叶柄也弯曲下垂。我在科学书上看过,这是植物的睡眠运动,花生的这种夜闭昼开现象,是一种自我保护动作,有利于贮水细胞减少水分的散发,保持水分,可以让花生抵御旱情。通过观察花生闭合也可以来判断花生的健康程度,花生如果病了,状态不佳,睡眠运动也会表现的迟钝。</h3> <h3>7月14日 星期五 晴 气温37℃ <br>   至此,花生苗的生命之源开始枯萎。子叶中蕴含的丰沛养分已被其吸收殆尽,仿佛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了孩子般无私奉献。 </h3> <h3>7月16日 星期日 晴 气温37℃ <br>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种了四批花生,约50粒种子,成功发芽的只有五颗。好在这五棵花生苗生长的很好,叶片茂密繁盛,层层叠叠,还不时有新叶冒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h3> <h3>7月22日 星期四 雷阵雨 气温36℃</h3> <h3>  时至今日,我已久未踏入花生苗的世界,今日这场大雨,交杂着轰隆隆的雷声,让我想起了它,雨滴洒落在花生苗的叶片上,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璀璨夺目。花生苗看起来更加灵动娇俏。此时的花生苗就像暴风雨中矫健飞翔的海燕,无畏地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h3> <h3>  倾盆大雨如注,众多茎蔓弯曲如同一位弯着腰的的长者。然而,植物的生命之力恰似神奇的魔术,仅仅过了一下午的时间,花生苗折断的地方已经重新挺拔起来,展现出它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此时,我取出尺子仔细测量,发现最高的绿豆苗已经悄然生长至29厘米的高度。这种生机勃勃的生长速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h3> <h3>7月25日 星期二 晴 气温 32℃</h3> <h3>  清晨,来看我的花生苗,眼前一片绿意盎然。在这浓郁的绿色之中,一抹明亮的黄色吸引了我的注意。仔细端详,发现一朵娇小的黄花在花盆的右上角静静地绽放。它的花瓣轻薄如纸,花瓣将花心紧紧包裹,接近花心位置透着淡淡的红丝,宛如初升的太阳,温暖而耀眼。顺着花茎往下找,发现它是从茎与茎之间的花托中长出来的,我才发现,在花生苗的根茎部,已经长了很多这样的花托,原来这里就是长花的地方,确实低调了很多。这片根茎部成了我的重点观察对象,我要认真等待第二朵花的到来。</h3> <h3>  花开花落,只是转瞬即逝的瞬间。早上还在盛放的花朵,傍晚已经开始凋零。细细的花茎依旧紧紧地连结着花朵,轻轻地依附在花盆的边缘,花朵也已化作一团,失去了灿烂的光芒。凋零的花朵,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令人感到有些惋惜。凝视着它,我不禁涌起一阵忧伤。 </h3> <h3>7月30日 星期五 雨 气温34℃</h3> <h3>  这几日花生苗的盛花期到来了,从小小的花苞,慢慢长大,再到花朵盛开,再由花朵枯萎,也不过两三日时间,小黄花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h3> <h3>  我摘下一朵盛开的小黄花,两片大张的花瓣,如同蝴蝶的翅膀,还有两片小花瓣紧紧的包裹在一起,我轻轻拆开它,发现里面有一个小柱头,柱头边上有一些花蕊。我上网搜索了资料,发现花生花是蝶形花,花由旗瓣、翼瓣、龙骨瓣、雌蕊,雄蕊,花萼管、苞片等组成。没想到一朵小小的花,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 <br> 我对照花生的结构图,旗瓣,花蕊……都找到了,唯独分不清翼瓣和龙骨瓣,有谁知道呢?快来告诉我吧!</h3> <h3>8月5日 星期六 晴 气温37℃</h3> <h3>  转眼一周过去了,这周花生苗都没有什么变化,按照已往的经验,花谢的位置应该是果实生长的地方。然尔,在原先开花的地方,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同,也未曾见到花生荚的踪影,此时我不禁想,难不成花生夹结在根上?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拔出一颗花生苗,令我惊讶的是,花生苗的根上,也没有一点点花生荚的踪迹,我决定再等几天,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h3> <h3>8月7日 星期日 晴 气温37℃</h3> <h3>  今日探望它时,惊奇的发现,在谢花的花托处,长出了一个个小尖头!我不禁猜想到,难道是要长花生荚了吗?拭目以待!</h3> <h3>8月10日 星期二 晴 气温35℃</h3> <h3>  花生的小尖头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像一根针,细细的,尖尖的,它们向下生长,多数已插入土壤!这是什么东西?在做什么呀? <br> 我上网查了查,原来它叫果针,花生开花后3-5天即成为肉眼可见的针状物,就是子房柄和先端的子房。花生把果针扎到土里,在见不到光的土里才能发育壮大。 <br>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落花生的由来。</h3> <h3>8月15日 星期二 晴 气温36℃</h3> <h3>  花生苗下端的花都长出了果针,入土了。唯独长在花生苗上端这两朵花,枯萎快两周了,还没有长出果针,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不是因为离土太远了,不好下针,所以它不长果针了?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立马去问了问百度。原来单生在分枝上端的花,只开花不结果,是不孕花。生于分枝下端的是可孕花。这是不是很神奇。</h3> <h3>8月30日 星期三 多云 气温30℃</h3> <h3>  今日,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沿着果针向下挖,在果针的尽头,我瞧见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葫芦”和一个圆圆的“大珍珠”,这不就是花生吗?看着可爱的小花生,我忍不住用手轻轻摁一摁,外壳已经有一点硬了,仔细观察,还能看见外壳上的褶皱。在那一瞬间,期待转换成了惊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将土再次埋上,希望它继续生长。</h3> 观察结论 <h3>  通过这次观察,我终于解开了很多疑惑。<br> 原来花生是开花的,花一般开在植株的下端,少数在上端,上端多数为不孕花,下端一般为可孕花,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包裹花蕊的花瓣从未打开过,通过资料知道花生是雄雌同株,雄蕊和雌蕊在同一朵花上,因此它是自花授粉。 <br>  花生开花后,从枯萎的花管内长出一根果针,果针迅速向下伸长入土。当果针入土后达5~6厘米时,子房开始变大变白,体表长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种养分以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样一颗接一颗的种子相继形成,表皮逐渐皱缩,荚果逐渐成熟,形成了我们所见的花生果实。所以花生既不是根也不是茎。 <br> 那么,为什么花生那么费尽心思将果实埋进地里?其实,这是花生的遗传特征,也是长期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花生喜欢黑暗潮湿的生态环境。为了生存和繁衍,它只能将自己的果实埋在地下。因为它的这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现象,所以被称为落花生。 <br> 科学观察,让我发现了花生的许多知识,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妙。让我在科学的世界里畅快遨游! <br> 朋友们,你们对花生还有更多的了解吗?可以和我探讨一下吗?</h3>

花生

气温

种子

花盆

果针

发现

长出

落花生

开花

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