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远山无墨千秋画  浅谈国画尚虚在摄影中的运用

高卧东山

<p class="ql-block">二、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p><p class="ql-block"> 上面我们谈到国画追求的是诗心化境,境生象外,讲究气韵生动,是笔墨与所写物象的浑然天成,中国画是写意的,但如何表现意境是我们今天要讨论重要题目。笪重光在《画筌》中提到的“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说的是 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由此我们知道国画是通过严谨的构图、虚实对比、绝妙的留白来突显意境和神韵的。摄影也完全可以做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若要有心,总会触类旁通,各受彼益。下面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中国画的虚实在摄影表达意境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1、暗香。</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暗香是由视觉转换为嗅觉的升华,是触景生情的表现。首先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是一种自我表达,以香明心志,是诗歌中常见的形式,比如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比如“雪输梅花一段香”。香是高洁灵魂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内心品性的载体。所以,意境是一种拟人化的存在,画面的美不是普通的美,是代表着某种美好品性的美,这是意境很重要的一点,比如画梅花,更多的是表现梅花耐寒、清高、孤独的品性,通过画面来表达梅花的这种“暗香”,而不是一味地表现梅花色彩、形态等,更多的表现品格。所以即使再绚丽的色彩,也未必能表现出意境来,《画荃》上说:“丹青竟胜反失山水真容”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摄影来讲,拍摄一个对象,比如梅花,首先要理解梅花在中国审美中的人格意义,所有的拍摄的目的,包括构图、用光、用色以及后期都要围绕着这个人格意义,比如表达梅花的孤独,迎风傲雪,可以在构图上选取单枝梅花,同时形态上要能表现梅花的倔强等等。</p> <p class="ql-block">2、宁静;</p><p class="ql-block">       中国艺术的审美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的,道家强调虚静无为,静为噪君。哲学家讲的静,不是静止的静,更多的是指心灵的宁静、平和,甚至是无欲无求。中国画的审美,更是以静为美,个人感觉,中国画的基调是“静”,特别是中国水墨画,其本质上就是宁静的。对摄影来讲,怎样更容易表现“静”呢?一方面色彩成分要尽量少,不需要纷杂的色彩,这也是摄影的减法之一。构图中巧留白,多留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所谓宁静致远,这个远不是距离上的遥远,是让人想象的更广更远,这是个心理概念。最后,有时候静需要动来点缀和衬托,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落是动,这个动却能更加衬托作者表达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3.含蓄;</p><p class="ql-block">       含蓄是中国文化里最具特色的吧,我们总是很委婉,不喜欢直白,我们看苏州园林,一进门,要么设置屏风、假山,要么曲径通幽,总之不会让你一览无余,这就是含蓄之美。我们喜欢雾里看花,我们喜欢虚无缥缈,我们喜欢朦朦胧胧。你看中国山水画,基本都会有云雾相伴,画高山,只要山腰有云雾,山就能显得有灵感,更显得有仙气,这是含蓄朦胧的效果。含蓄让人捉摸不透、让人想入非非,从而达到深度审美的目的。摄影中表现含蓄朦胧的方式很多很多,我们可利用前后景虚化、雾天、雨天、雪天、朝夕中的雾霭,多重曝光等来表现含蓄朦胧。</p> <p class="ql-block">                            王文其</p><p class="ql-block">                         2023.8.30</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部分画作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