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参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由于时间匆忙,二天时间拍了千余张照片,只仅仅是它的冰山一角,我精心挑选了其中经典的部分,留住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在女婿的引导和解说下,我们目睹了稀世珍宝,最最有幸的是5件镇馆之宝,我们看到了4件。</p> <p class="ql-block">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870年,初是一座私人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拥有26个展馆和300万件展品,这里是容纳天堂和艺术的圣地。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p><p class="ql-block">大都会博物馆回顾了人类自身的文明史的发展,与中国北京的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世界上一流的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这个总面积200万平方英尺的展览馆,足以让你至少花上一周的时间去探索。但是如果你只有一天甚至半天的时间,你仍然可以大饱眼福,关键是找到那些最具标志性和时代象征性的作品及镇馆之宝。从埃及丹铎神庙和武器与盔甲展厅 ,到脍炙人口的世界名画如文森特·梵高的《麦田里的丝柏树》和《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以下是我挑选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几件最值得一看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不仅展出绘画和雕刻,还展出花毯、乐器、服装以及装饰品。五大展厅分别是: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p> <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排名第307。</p> <p class="ql-block">大都会的中国佛教雕塑是美国本土,甚至是整个西方最大、最全、最精的亚洲艺术品收藏地,位于亚洲艺术展厅。你可以看到由石头、青铜器、木头和粘土制成的雄伟的雕塑。两个的菩萨格外显眼,一个是观音Avalokiteshvara(Guanyin),是公元550-560年、高14英尺的砂岩雕塑,颜料和佛像的痕迹依然可见,另一个是7世纪初的阿弥陀佛(Amitabha)。尽管它们非常古老,但他们仍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将那个时代的风格原封不动的呈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药师经变图》</p><p class="ql-block">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这幅尺寸巨大的中国元代壁画其构图,设色,人物,用笔,都非常独特。壁画出自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内容是讲《药师经变》。</p><p class="ql-block">【关于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广胜寺是佛教东传中国最早的几座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汉,经历代重修,现基本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广胜寺的元代壁画。共有两处,一处原存下寺大佛殿,另一处现存水神庙明应王殿。明应王殿壁画计5幅,内容表现元代生活民俗。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则是从下寺的墙壁上剥离下来的。如今山墙上尚存16平方米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残卷。此外,广胜寺珍藏的佛教典籍《赵城金藏》是北宋《开宝大藏经》的复刻本,由于北宋刻本早已散佚,现存7000卷的《赵城金藏》成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具重要的文献及版本价值。现是北京图书馆镇馆之一宝。更重要的是,据唐朝名僧道世所撰《法苑珠林》载,广胜寺塔是全国19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之一。1990年以后,随着陕西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增加了广胜寺塔下埋有佛陀舍利的可信度。由此可见广胜寺具有非常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巨型壁画出自这里绝非偶然。 </p><p class="ql-block">【《药师经变》壁画是怎样流失的】 时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阀战乱,人民生活极为痛苦,僧人也不例外。广胜寺寺院破败,僧人便将下寺壁画卖给了两个美国人,以所收资金修庙。关于剥画出售的经过,《重修广胜下寺佛庙序》说得十分明白:“去岁(1929年),有客远至,言佛殿绘壁,博古晋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椽毁,同归于尽……”遂以1600块大洋作价,卖给文物贩子,最后辗转流传至美国。</p><p class="ql-block"> 巨型壁画《药师经变》绘于元代,即公元13—14世纪,(迄今已有700—800年)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物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这幅壁画继承了中国民间壁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中国佛像绘画的技法。佛像的造型沿袭了唐以丰满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药师佛及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脸庞,皆圆若满月,慈眉善目。由“法像”展示其慈善、宽容、智慧、禅定的内心世界。除端坐正中的药师佛身着袈裟,袒露前胸外,其余菩萨神将,都是穿着类似中国士大夫那样的长袍宽带,显得俊逸潇洒。衣服的皱褶自然生动;衣服的质感薄如蝉翼。</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看这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被掠夺的佛门珍宝。</p> <p class="ql-block">阿斯特中国🇨🇳庭院。</p><p class="ql-block">阿斯特庭院位于亚洲艺术展厅(Asian Art),虽然不大,却很精致,是专供人静思的地方。仿照17世纪中国庭院的风格,借以传统的工具和样式打造而成,假山、水池和稀有的楠木错落有致,相邻的接待室装饰有明朝的硬木家具。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拥挤的人群中待久了,不妨来这里小憩一下,给自己充充电。</p><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明轩》</p><p class="ql-block">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必须要打卡的当属亚洲馆里的“苏州园林”。据说是按照模仿苏州园林中的“殿春簃”打造而取名叫“明轩” 。明轩由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承建,所用的砖、瓦、木材、构件等,在中国备好后由20余名中国工程师和工匠,在美国组装。 “明轩”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个落户海外的苏式园林,建成后就成为了大都会里代表东方的神秘园林。中国古代很多浪漫文学作品 ,奇闻逸事, 神秘传说等,都和园林有关 。比如:陆游和唐婉离婚后偶遇的“沈园”也因为这次在沈园的偶遇 ,铸就了流传千古的“钗头凤”。比如:《上林赋》《阿旁宫赋》也都是最初描写园林的文学作品,正因为这些文学作品给中国园林平添了一份浪漫、神秘,“苏州园林”走进大都会也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大家来纽约一定要去看看哦!</p> <p class="ql-block">埃及展馆</p> <p class="ql-block">石棺</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一)</p><p class="ql-block">丹铎神庙:约建于公元前15年-公元前10年,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凯撒统治古埃及时期,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丹铎神庙除了祭祀功能,更是古埃及人对自然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外墙上雕刻着罗马皇帝向神明祭奉贡品的图景,现成为馆内最具怀古意境的景观。</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时无力抢救大量珍贵的文物。大笔一挥直接送给美国,美国如获至宝立马整体搬迁至大都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及原址图像</p> <p class="ql-block">《珀尔修斯与美杜莎之首》</p><p class="ql-block">欧洲雕塑馆展示了各种非凡的艺术品,而《珀尔修斯与美杜莎之首》(1804-1806)更是不可错过。这个雕塑的原版位于梵蒂冈,这一版是应波兰伯爵夫人的要求而创作的,虽然是复制品,但是据说线条比原版更加流畅,而身高8尺、手持美杜莎蛇头的裸体珀尔修斯同样引入注目。注:大理石雕塑的爱好者也不应错过由Jean-Baptiste Carpeaux(让-巴普蒂斯特·卡尔波)创作的《乌戈利诺和他的儿子们》(Ugolino and his Sons)。</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欧洲雕塑艺术。</p> <p class="ql-block">黑人画家认真临摹。</p><p class="ql-block">《乌戈利诺和他的子孙(Ugolino and His Sons)》由法国雕塑家让-巴蒂斯特·卡尔佩(Jean-Baptiste Carpeaux, 1827-2875)1860年代创作于巴黎,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作品描绘的是但丁的长诗《地狱》中第33章的一个情节。在故事中,因为背叛伯爵,乌戈利诺与他的子孙们被判处在塔楼监狱里饿死。卡尔佩富有浪漫色彩的呈现了乌戈利诺和子孙们濒临死亡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丽亚</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二)</p><p class="ql-block">《舞蹈教室》: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1874年创作的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十几少女中站着一个白发长者,正在审查一个少女的表演,描绘的是巴黎舞蹈教室芭蕾舞考核的场面。德加把舞者正在跳舞的瞬间动作摹写下来,赋予它一种如相片般的‘瞬间’感受。</p><p class="ql-block">1875年,德加将这幅画交给委托人福尔。后来这幅画辗转为纽约的佩因家族所收藏,并于1986年捐赠大都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德加芭蕾舞女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也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作。画面上的人物拥挤不堪,在众多的少女中站着一个白发长者。长者拄着拐杖,正在审查一个少女的表演。远处角落里还站着几个盛装的贵夫人,应该是少女们的妈妈吧。二十几个少女动作神态不一,但个个紧张的情绪一览无余。这是巴黎舞蹈教室芭蕾舞考核的场面,德加从来没有去过这样的考场,只是根据传说画出了这一紧张繁杂的场面。二十几个少女的动作全部来源于德加平常的数不清的舞女写生。</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三)</p><p class="ql-block">日本的展品,非常遗憾未见真容!</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四)</p><p class="ql-block">《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德国艺术家埃玛纽埃尔·洛伊茨185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p><p class="ql-block">描绘的是1776到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中的一场经典战役--特伦顿战役,华盛顿在横渡特拉华河的场景。</p><p class="ql-block">1851年10月在纽约展出时被马歇尔·罗伯茨以10,000美元天价买下,后几经易手,最后由约翰·斯图尔特·肯尼迪于1897年捐献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4年正式成为该馆永久收藏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在横渡特拉华河的场景。1776年圣诞节夜,乔治·华盛顿率2400名士兵强渡特拉华河,向驻扎在特伦顿的受大英帝国雇用的黑森兵发起进攻,大获全胜,极大地鼓舞了北军的士气,成为南北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洛伊茨在1849年画了他的第一个版本,但1850年的一场大火,该画毁于他的工作室;虽然后来经修复,并被布来梅美术馆所获,但它再次毁于1942年的一次突袭轰炸。1850年,洛伊茨开始了现在这幅画的创作,并于1851年10月在纽约展出,超过5万人参观了这幅作品。1853年,马歇尔·罗伯茨(Marshall O. Roberts)以当时的天价10000美元买下了它,几经易手后,最后由约翰·斯图尔特·肯尼迪(John Stewart kennedy)于1897年捐献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今。这幅巨作被视作为美国人民不畏挫折的象征,它占据了展厅的整个墙面,堪称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五)</p><p class="ql-block">隋唐彩绘漆金夹纻佛:公元7世纪上叶(唐朝),原属正定隆兴寺。</p><p class="ql-block">采用中国传统的“夹纻”手工技艺,可以说是干漆夹苎佛像的代表。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礼,表面装饰的损耗剥落却没能掩盖漆的色泽光亮沉稳,佛的深沉内敛越发突出。</p><p class="ql-block">1917年,日本山中商会的经营者山中定次郎在中国购得四尊夹纻佛像,自己留存下一尊,其余3尊则运往美国纽约分店出售,后被收购进馆。</p> <p class="ql-block">五官生动细腻,宛如真人,面相温婉祥和。</p> <p class="ql-block">刚巧赶上专业学校的学生,听导师授课,讲解过程中让我们也看到了佛像背后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享利八世的盔甲》</p><p class="ql-block">在武器与盔甲展厅,陈列了很多剑,长矛和盔甲,收藏着全美最多的16和17世纪欧洲盔甲,其中包括两套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盔甲——一套是在他健康时期参战时候穿的,另一套则是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盔甲和兵器展馆:</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该部分包含来自世界各国的约一万五千多件藏品,以古代欧洲为主。</p><p class="ql-block">展馆大厅迎面而来的四个中世纪欧洲顶盔掼甲的骑士,气势磅礴,犹如面对钢铁洪流。最前面这套人和马盔甲,是德国纽伦堡的著名盔甲工匠昆茨·洛克纳于1548年制作的。</p><p class="ql-block">整套盔甲由刻蚀钢板、铜合金、皮革和织物组成,其中骑士盔甲重25公斤,坐骑盔甲重42公斤。</p> <p class="ql-block">《乡村贵族小姐》</p><p class="ql-block">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p><p class="ql-block">法国大名鼎鼎的画家,现实主义大师</p> <p class="ql-block">《暴风雨》</p><p class="ql-block">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p><p class="ql-block">(Pierre Auguste Cot,1837年至1883年)</p><p class="ql-block">法国“学院派”或“新古典派”艺术的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光线和色彩的对比和互相衬托的美感力量,这是19世纪美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作品画面里,背景是暗的,前景是亮的;男角色彩是暗的,女角色彩是亮的。男体力量的粗旷线条,女体力量的柔细线条,在光线和色彩中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和彼此衬托。在考特之前,也有不少取材于《达夫尼斯和克洛伊》的美术作品,大都是歌颂爱情性爱的。而考特的作品《暴风雨》抓住了达夫尼斯和克洛伊在暴风雨中逃跑的一瞬间,表达了男女不同的性感力量之美、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无论是艺术境界还是艺术手段方面,与前人作品相比,都是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母子观展。</p> <p class="ql-block">尽管19世纪的艺术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生前饱受折磨,但他那些引人入胜的画作却历经时代的考验,不朽于世。梵高的画,有一种让人挪不开眼睛的魔力,《麦田里的丝柏树》(1889年)那些卷曲的线条,仿佛旋涡一般让人无法自拔。据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系列画作中的其中一幅。同样在必看画作名单上的还有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拿水壶的年轻女子》(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Pitcher)。</p> <p class="ql-block">《麦田里的丝柏树》梵高荷兰 1889年9月布面油画 73x93cm</p><p class="ql-block">这幅《麦田里的丝柏树》(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是梵高在普罗旺斯的圣雷米时期创作的,同这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这幅画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喷吐着。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画家梵高一直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梵高曾这样写道:“脑子里始终浮现着柏树,很想把它画成像向日葵那样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没有人画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名作。</p> <p class="ql-block">莫奈的睡莲</p> <p class="ql-block">《圣阿德雷斯的阳台》莫奈法国1866-1867年布面油画98.1x129.9cm</p><p class="ql-block">在1866至1867年之间,莫奈画了一幅相当著名的画作《圣阿德雷斯的露台》,这是他在勒阿弗尔的海边创作的。在这幅画中,丽日蓝天下阔大的海边平台上姹紫嫣红开遍,几位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享受着海风和阳光。远处海面上船帆点点,平台上旗帜飘扬,美丽的景色给庸俗而平常的世俗生活增添了些许诗意。一切看上去都那么舒服。</p> <p class="ql-block">同志们分头仔细寻觅,认真观看,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顶楼天台休息区。</p><p class="ql-block">二天只观赏到点点,我们中国的展品太多太多,最最顶级,绝世无双的宝藏,可惜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