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2)、育才中学(1988.9-1994.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育才中学成立于1988年9月,停办于1994年9月。当时,为了让一部分家庭困难上不起高中,想考小中专的初三毕业生有个上学的地方,由县政协陈连元主席创意组办的一个初三补习学校。各科教师是从部分学校抽调的优秀教师。校址借用县武装部在东梁的训练基地。校长为师范毕业在县政协上班的张仪。常务校长为从小方城中学调来的吴绍周。教师有刘秀英、段守安、柴宪、刘建刚、刘九江、马文平、齐明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第一年招了一个班,开始才招了十八九人,中途又招了几个,到中考一共有二十多人参加了考试,由于领导重视和教师的努力,出人意料地考住小中专9人。县城唯一的初级示范中学才考了2人。当时有人调侃说:示范考了半个,那一个半还是在其他学校上在示范报名考住的,看看人家陈主席的学校,考了九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第二学年各乡学生慕名而来,一开学报名人数远远超出招生数,通过考试选拔招了两个班一百人。之后的的三年招生情况也非常好,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考入中专的人数也名列全县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1991年,陈连元主席退休,孙成当政协主席,他原来分管农业,对教育不感兴趣。决定92学年停止招生,育才中学停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停止招生,教师待分配。这一年,正好全县各学校施行末位淘汰制,被淘汰的教师和我们一起在进修校进行了一年培训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原陈连元主席非常关心我们教师的去向,经和教育局商量,所有教师和县城学校领导双向选择,双方同意后即可办理调入手续。我刘九江、段守安、武孝安调入示范中学,武绍州,刘秀英,齐明山刘建刚调入三小。调入三小的都给安排了领导职务。柴宪借调政协办公室(原来让我去,我不想从政,没有答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3)、小平房的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 88年暑假结束,我们准备搬在西坪住 ,学校不给安排宿舍,我们就准备租房住。我们托公路段上班的马武元为我们在西平村租了一间东下房,房东叫赫先。</p><p class="ql-block">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往往失去的都是快乐的,所以当我每每回忆起生活在小平房的场景:10余平米,低矮昏暗,夏天像蒸笼,冬天似冰窖,当时这样的居住环境却成了今天美好的记忆了。</p><p class="ql-block"> 小平房每天都充满了快乐,流淌着满满的幸福。小平房里的生活给我们家庭增加了不少幸福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小房子也放不了啥东西,我们就搬来了一对衣箱和一个写字台。上班的育才中学离租家大约有五里多地,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依然是早晨5点多上班,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那时候年轻体壮,也不觉得乏。一切都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p><p class="ql-block"> 刚搬到小房,女才5.6个月,昌珍每天在家抚养女儿,我忙忙碌碌上班。昌珍每天专职管孩子,家务活就落在了我身上。女是我们心爱的宝贝,昌珍每时每刻都守在身边。在土炕上逗玩,抱在怀里摇晃哄睡,举在头顶晃悠。我是每天下班一回家,就生火做饭,偶尔逗逗女儿, 每天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18日深夜和19日凌晨,发生了6.1级的大阳地震,震中距离县城西坪才20公里。18号22.50分左右 我们已经进入梦乡,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大地发出闷雷般的响声,赶快爬起来,抱着孩子跑到院子里。十月的深夜天气有点冷,人们都又回去换上厚一点的衣服,人们还没缓过神来。凌晨1点多再一次发生了6.1级的强震。看见房东的土窑洞在抖动,土从上边流下来,一股股土雾升向天空。人们也不敢回家睡了,我们抱着女就坐在院子里等着天亮。这是我们一次难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小平房里,我们怀的二女又出生了。住在小平房里,我们还建了自己的新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4)、建新房。</b></p><p class="ql-block"> 调到县城工作,租房子住,带来诸多不变,筹划着盖自己的房子。找在县委办同学温富斌想批房基地,说等找找土地局的领导,看看能不能批上。后碰到在乡镇上班的高中同学王焕,说他已经批了三间房基地,就把审批手续给了我,说只要到水头村交了地基款就能盖了。我非常高兴,没费多大周折就批下了地基,特别感谢老同学的慷慨相助。 </p><p class="ql-block"> 1988年暑假,开始筹备盖房,到北石山找瓜园教过的学生梁英平,领着到石料厂,买上石料。二弟给买了一吨水泥。在育才中学上班的几个教师都没有自己房子住,都在筹备盖房,为了省钱,几个准备盖房的商量,有地基的互相帮忙先把地基砌好。</p><p class="ql-block"> 段守安老师会瓦工(建筑工程),当技工,我们当小工。段守安帮我画好地基线,我抽时间挖,没用两天时间就把三间房的基础挖好了。我们几个人又用了三天时间就把三间地基砌了起来,由于劳动量大,又是搬大石头,大一点的石块有一百多斤,从此我腰肌劳损,得了腰间盘突出,在此后的日子里,病情多次复发,痛苦不堪。后来马文平,武绍州,刘建刚的地基也砌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地基砌好后,冬天开始备椽、檩、砖等盖房的料。买了4公分粗50根大兴安岭森林大火没有烧毁的椽(便宜),50跟6公分和50根8公分的椽,18根16—25公分的檩条。</p><p class="ql-block"> 1990年一开春就想开工盖房,想早早入住。1989年10份大阳地震后,人们都不敢盖房了,怕再有地震发生,都在等着。通过新闻了解大阳地震属于阵群型地震,能量已经消耗完,不会再发生超过6级的地震了。暑假到来,总觉得没事,想开工盖房。于是就找了一个姓刘师傅包干泥工活,在许堡找了会木工昌珍的同学张金明干木工活。期间同学靳瑞用四轮车给拉土等。经过一个假期白明黑夜的辛苦劳作,三间崭新的砖木结构房矗立在我们眼前,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于阴历八月十五前就搬进了新家。</p><p class="ql-block"> 搬住新房后二年,我们又把三间南房盖了起来,安了街门砌了院墙。后又在2000年装修了房子,安了土暖气,换了红瓦,厨房,正南房面贴了瓷砖。从此我们生活在崭新的房子里,生活更是锦上添花,芝麻开花节节高。</p><p class="ql-block"> 每当站在崭新的三间砖木结构的房子前,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们的工资一个人才80多元,盖三间正房一共花了近一万元。两个人刚进修回来,又拉扯女,没有存款,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勇气,敢把要花一万多元的房子盖起来。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后怕。看来,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是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我特别感谢三姨、舅舅、二弟,同学和同事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对我们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5)、儿子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992年3月3日(正月二十九)5点58分儿子在水头平房家中出生,取名白雪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92年计划生育非常紧,生下儿子也不敢申明。儿子的出生,虽有些忙碌,但乐在其中。满月后,刘昌珍就上了班。顾了个在同巷子住的张大娘照看。后又顾了后两排居住的丁跃明老师的母亲照看。儿子每天在丁老师家和同龄的孩子们嬉戏打闹,快乐成长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6)、下“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入住新房后,欠了不少外债。1990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下海”潮。为了尽快还清外债,脱贫致富,我也在“海潮”面前徘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一天在家等着调动工作的大妹夫对我说:“坐在家里没事干,做点啥买卖呢。”我也正想着“下海”,一拍即合。于是就到县城街上考察市场后,决定在街上摆摊卖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筹钱,到石家庄进货。和大妹夫宋根喜到石家庄批发市场进布料,回来就在县城南街摆摊卖布。正好小舅子初三毕业,没事干,由他站摊。我还在上班,大妹夫有时间也去看管布摊。平时一天也卖不了几米布,一个月也就是进上一次货。挣上点利润也就再增加布的品种,渐渐地布的品种由开始的五六种增加到十几种。每年八月的交流会卖的利润会高一些。就这样每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后来由于县城街上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卖布的由原来的三五家增加到了十几家,利润越来越不能维持开销,就退出了摆摊卖布的生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1993年育才中学停止招生,没事干。想着再下海游一游。听说收购农产品利润可观,就决定试一试。买了一辆建设60摩托车,骑上摩托车下乡考察,觉得收购小杂粮利润可以。绿豆村里边收购价1.5元,到收购市场能卖1.6到1.8元。一次收购五吨一万斤毛利最少也一千元。如果碰上好行情利润就更加可观。和昌珍表弟文文,开始收购绿豆。此时,向在阳高供销社上班的舅舅打听,那里小杂粮的市场行情,那里的行情优于大同县,决定把收购的绿豆卖到阳高的供销社收购点。每天舅舅打电话说定市场收购价,我们就按乡下行情收购,这样就更放心了。每天风尘仆仆,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里走,雨里来。虽然辛苦,但利润可观。第一次感到经商的好处,要想富,走经商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还清盖房所欠外债,稍有积蓄。觉得收购小杂粮有季节性,每年只能在秋收后收上一个月,不能长久。想着再干点啥。那时候煤炭交易市场火热。和同学梁景焕王焕商量,合伙做起了煤炭生意。由王焕租用养老哇许团煤站,我和梁景焕筹钱。决定在许团煤站开始收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我入住煤站,开始收煤。收煤一般是收混煤,为了提高卖煤利润,把混煤分类,用大小筛子通过过滤分成面煤,子煤,块煤三类。河北,山东等地的煤车根据他们所需拉煤。为了省工钱,我和小舅子王焕四弟自己把混煤进行分类,等到一车十来吨煤一下午时间筛完分完后,三个人就成了“黑人”,就是站在非常熟悉的人的面前也认不出来是个谁。连嘴里吐出的唾液也是黑的,特别是鼻子孔里吸入的黑煤尘,洗上三五次也洗不干净,可想而知肺里也应该是黑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养老哇的煤站大约有十几个,大部分是有关单位开的,私人的也没几个,许团煤站在最东边。这个煤站原来是许团乡修建的,由于利润不行,就倒闭了。我们接手后,利润也不好,梁王又都上班,开始我在育才中学上班,停止招生,我在进修校学校培训,好请假,由我长期驻守。93年的九月,学校开学,我调入示范中学,学校给我安排了代初三70班的语文课,就不能请假了。之后由小舅子和王焕四弟驻守,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晚上又好睡籁觉,生意越来越不好,我又于94年的11月在北京做了心脏手术,不能再经营了,三人决定煤站停办。</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7)、闯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994年8月,我调入示范中学。代初三70班语文课。一天上课期间,突然觉得天旋地转,还好扶着讲桌坐了下来。没过几分钟就又正常了,继续讲课。之后在家里又发生了几次,特别是在晚上起来到厕所,或翻身,就觉得天旋地转,有时候昏厥什么也不知道了。去县医院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毛病,记得王启大夫说,“可能是脑血管供血不足”,给我开了西比灵。可喝上药也不起作用,该眩晕的时候还是眩晕。觉得药不对症,到五医院神经内科找昌珍同学老公年永恒看,说可能是甲亢或心脏有问题,到铁路医院化验了T3T4没问题,不是甲亢。做心脏彩超,一下就查出了问题,当是是一个姓吕的大夫,边做边问我在哪上班,家庭经济情况怎样,我就觉得这病不轻。做完了,我问:啥病,吕大夫说,“严重的心脏瓣膜病,不过你这个病现在能治,得花好多钱,心脏外科做手术,换个主动脉瓣膜就行了。”我拿着彩超诊断结果,细看了一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风湿性心脏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病基本确诊了。但还是觉得不踏实,一家商量还是去北京再诊断一下。于是就调动一切资源,找熟人。在左云的四姨夫的侄子在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是医学博士,正好是看心脏的。我在四姨夫和二妹夫三连襟的陪同下,到了北京。四姨夫不知道侄子顼志敏具体的工作科室,只知道在阜外医院上班。可去了阜外医院一问询,说没有这个人。四姨夫又打电话问了在左云工作顼志敏的妹妹,又说是在朝阳医院上班。到朝阳医院一打听是在心内科的心导管室。找见后,看了我在五医院的诊断结果,又听了听我的心脏,看了看手指甲,说,“诊断结果正确,做手术吧,没有其他办法。”我问:不做不行吗?他说,“目前没有其他办法,而且主动脉病变,是不能拖的,得近早手术,不换瓣膜,恐怕活不过五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病是确诊了,唯一的办法是手术治疗。就又开始寻找熟人,选择医院。二妹夫找了五医院胸外科的李连禄主任,他在301心外科进修过,联系找到了王冬青主任。通过打听,301的心外科,除了阜外安贞医院是最好的,王冬青主任又是全国出名的瓣膜病专家。决定就住301,准备手术。想住301特别难,得排队等候。我们找了在301普外科的老乡刘州绿,说给尽量联系早早住院。等了一个星期也没有住进去。正好我舅舅到山东出差路过北京,听说我病了准备住院,就到我们住的旅店看我们。舅舅说,“听说301有个当官的是阳高的,我回去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联系上。”回阳高后舅舅就给联系上了,联系到301的政治部主任李丙国的哥哥李丙江。我们在星期日的下午就接到了心外科的电话,说星期一办理住院手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入住后的第二天就决定星期三手术。住院交了三万压金。手术前主管医生赵忠谈话,说手术前要准备“氧合器(体外循环泵)”和“瓣膜”钱,用国产的氧合器三千多,瓣膜8千多,用进口的氧合器五千多,瓣膜一万五左右。商量用国产还是进口的,商量后,决定用进口的。原来筹的钱不够,还差好多,电话告知刘昌珍后,在家的爸妈和弟妹们又开始了紧张的筹款中,好在有他们的资助,款总算筹够了。整个筹款过程的艰辛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在此我特别感谢为我捐款出谋划策的同学曹中文,支持为我捐款的领导,还有捐款的同学,老师,和学生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刘昌珍和二弟带着又筹备的款在手术前的2号去了医院。等待我第二天手术。主刀大夫王冬青,星期二的晚上看了我,说,“放心吧,明天我给手术,晚上好好休息。”王主任那时候50岁左右,看上去很年轻,是教授级主任医生,还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心脏瓣膜专家。他给主刀,我们都非常放心。手术是在1994年11月3号上午做的,历时4个多小时,非常顺利,在主管医生赵忠,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我与11月11号出院回家。在此我特别感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王冬青主任。到北京我一定会再看望一下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回想起我的查病和住院手术过程,可以用提心吊胆,惊魂动魄来形容。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那时候我女才六岁,儿子三岁,他们什么也不懂,如果手术有个闪失不成功把两个孩子留给昌珍,怎么办呀!那时候我们工资才三百元左右,一年收入也就是个不到七千元,即使做完手术,欠的外债有三万多,公费医疗又不给报。也不知道驴年马月才能还完,我们盖房借的外债还没有还完,又欠了新的外债,真是雪上加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爸妈为我的病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弟妹亲戚们为我的病劳心费神,陪我一路治病的二妹夫三连襟还有姨弟钱生军妻表弟文文等都为我付出了好多。妻子昌珍更是每天以泪洗面,一边上班看管孩子,一边东奔西走为我筹款,你的坚强,你的辛苦,你的付出……我终生难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我在昌珍和亲朋好友们的呵护下,做完手术已经29年了,我的生命的延续,再一次感谢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在网上查到的王冬青主任。</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草成于2022年11月10日太原,于2023年8月30日在杭州修改后发于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