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3年8月份,我们终于成功贯通了小坪隧道,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一步。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斗,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铺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争取到充裕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其中是挑战分水岭引流。隧道穿越分水岭时,需要处理分水问题,避免地表水进入隧道。我们选择了盲沟引水的方法,通过挖掘盲沟将地表水引导到指定地点,确保隧道的干燥和安全。在盲沟的设计和施工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水流情况和排水能力,确保了引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隧道分水岭的穿越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程任务。当隧道穿越地质构造线时,会遇到地质条件的突变和变化,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应对。在进行隧道分水岭的穿越前,必须进行详细核对工程设计图,并对地质勘察的情况进行复核,以了解隧道穿越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根据复核测量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营。</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面临了澎涨软层的问题。澎涨软层是指地下水渗透到隧道洞体中,导致地层软化膨胀的现象。这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还可能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p> <p class="ql-block">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技术主管李毅多次带上施工图子与技术员钟小春和测工们翻山越岭,实地探索及复核图子准确性,并根据实际数据资料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地下水的排泄和控制、采用上部扇形支护结构等,下导钢结构支护,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分水引流和澎涨软层的困扰。</p> <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的措施是在技术主管和施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主管李毅在现场的指导下,与技术员和测工们紧密协作,我则负责管控施工中人力、物力的就位,确保施工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在克服澎涨软层问题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首先,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勘测和分析,以准确了解地下水的渗透情况和软层的特性。基于这些数据,我们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地下水排泄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排水井和管道,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位,减少了软层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还运用了最新的地质工程技术,如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杆支护等。通过注浆加固,我们在软层周围形成了坚固的地质体,有效地增强了隧道的稳定性。同时,预应力锚杆的应用进一步加固了隧道结构,防止了地层的膨胀和变形。</p> <p class="ql-block">在分水岭引流方面,我们注重了整个引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我们精确计算了地表水的流量和水位,制定了合理的引水方案。同时,我们采用了高效的引水设备和排水系统,确保了地表水顺利引导到指定地点,避免了进入隧道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我们也注重了团队协作和沟通。我们与技术人员、测量员和施工人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大家相互支持和协助,共同克服了困难,推动了工程的进展。</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我们克服了澎涨软层和分水岭引流的困扰,成功地实现了小坪隧道的贯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