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探险日记

天涯浪子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2日—6月17日)</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一)</p><p class="ql-block"><b>穿越罗布泊,夜宿土窝棚。</b></p><p class="ql-block"> 从新疆喀什出发,经大海道进入罗布泊,在沙漠里经过一天的颠簸,下午4点进入罗布泊无人区腹地,这时天刮起了风,并且越刮越大,6点又下起了小雨,晚上要在沙漠里露营,天黑以前一定要找到露营地。因为风大不好扎帐篷,必须要找到一个背风的地方。在戈壁沙漠里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太难了,一路走一路找,找了2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如果再找不到,晚上就只能在车里凑合了。关键时刻,司机队长在奥维地图上发现了一个房子,但还不确定是不是,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决定过去看一看,罗布泊根本没有路,凭着离线地图上的方位,先是戈壁,后是盐碱滩,不长的一段路开了2个多小时,走近一看,是一个低矮的土窝棚,大家都很兴奋,晚上终于有着落了。但要去到这个地方,先要翻过一条沟,这里像是一个废弃很久的钾盐矿,地面看上去很硬,其实下边很软,第一辆车下去就陷进去了,第二辆车前去救援,结果也陷进去了,还好我们有四辆车。吸取前两个车的教训,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两个车都拖了上来,观察好地形后,绕到另外一个地方,终于到了对岸,走近一看,土窝棚大概有30多个平方,分析应该是当时开矿的时候放工具的一个地方,地面高低不平,屋顶还有几个大窟窿。用铁锹把地面简单平整了一下,先开火做饭,高压锅炖羊排,大家都饿了,不一会儿香味儿飘满了整个小屋,1个多小时羊排炖好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新疆大乌苏,啃着新疆烤馕,吃着炖羊排,一天的疲劳全都没有了。吃完饭,把炉灶桌椅收拾好,因为屋顶有几个窟窿,就把帐篷搭在屋子里,屋子小,本来一人睡一个帐篷,现在只能一个帐篷睡两个人。还剩下一顶帐篷屋里装不下,就紧挨着墙,搭在了屋门口,可以把风挡住,司机就睡在车上。凌晨1点总算躺下了,屋外风还在刮,小雨仍在下,但有了这个遮风挡雨的土窝棚,就能睡个安稳觉了。大家挤在这个小屋里,钻进睡袋,不一会儿功夫鼾声四起,此起彼伏,睡得很香。早晨起来,风小了,但小雨还没停,沙漠的天气就是这样,有太阳就非常热,太阳一下山,温度就会降下来。今天即阴天又下雨,温度骤降,从夏天一下过度到了冬天,大家都换上了冬天的衣服。吃过简单的早饭,把帐篷睡袋收拾好,我们把产生的所有垃圾用火烧掉,然后掩埋,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开始往彭加木同志失踪地的方向开去。走出去不远,发现一个小盐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像是镶嵌在沙漠中的一颗绿宝石,</span>一池碧绿的湖水在这个荒漠里格外显眼。</p> <p class="ql-block">当年开采钾盐矿时留下的土窝棚</p> <p class="ql-block">炖羊排</p> <p class="ql-block">把垃圾烧掉后掩埋</p> <p class="ql-block">小盐湖</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二)</p><p class="ql-block"><b>穿越罗布泊,祭拜彭加木。</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路况有点复杂,雨还一直下,先是盐碱滩,接着是雅丹群,穿过戈壁,再到库姆塔格沙漠,从上午10点到下午7点,走了整整9个小时。来到彭加木失踪地纪念碑,雨也停了。这次是我第三次穿越罗布泊了,三次穿越罗布泊,三次都来到彭加木同志失踪地纪念碑来祭拜 。每次祭拜之后都会在纪念碑前放一瓶水,彭加木当年就是因为找水而失踪的,来这里祭奠的人也都会放上一瓶水,现在纪念碑前已经放了好多瓶水。</p><p class="ql-block">彭加木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曾经三次去罗布泊考察。1980年5月第三次到罗布泊考察并担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留下一张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独自走向沙漠深处,不幸失踪。</p><p class="ql-block">1981年10月13日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革命烈士彭加木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98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距彭加木失踪地向东的方向,有个八一泉。这是当年解放军战士打出来的一眼自流井,不过八一泉早已干枯。紧挨着八一泉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地下泉眼一直常年不断的往外流着泉水,彭加木当年向东去找水井,应该就是找这个水源。</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彭加木墓碑前祭拜</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到彭加木墓碑前祭拜</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到彭加木墓碑前祭拜</p> <p class="ql-block">八一泉</p> <p class="ql-block">八一泉流出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彭加木出去找水时留下的字条,就再也没有回来。</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三)</p><p class="ql-block"><b>走进罗布泊,穿行大峡谷。</b></p><p class="ql-block">离开彭加木失踪地,进入库姆塔格沙漠,这段沙漠宽阔平坦,被称为沙漠高速。是罗布泊沙漠里最好开的一段路。下了一场小雨,没有一点扬尘,现在雨过天晴。司机们加大油门,追赶着落日,向着下一站罗布泊大峡谷飞驰而去。</p><p class="ql-block">临近罗布泊大峡谷,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路又开始难走起来。大风把沙漠吹成了一道道沙稜,颠的非常厉害,翻过一个又一个沙丘后,终于来到罗布泊大峡谷入口。看完地形,决定在峡谷上边的沙漠里扎帐篷。在峡谷底下虽然背风,怕有滚石落下。下了一天的小雨,沙漠被雨水浸透了一尺多深,好在帐篷下边有一层隔潮的塑料布,上边再铺上一层被子,钻进睡袋,在冰冷潮湿的沙漠里度过一夜。早晨醒来,天空晴朗,无风无雨,吃过早饭,烧掉垃圾,开始穿越罗布泊大峡谷。</p><p class="ql-block">罗布泊大峡谷,靠近罗布泊南岸,说是峡谷,实际上是由于洪水的冲刷,而在库姆塔格沙漠里形成的一条深沟,大峡谷的源头就是阿尔金山,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就会顺着这条沟流下来,久而久之便在沙石地上冲刷出了两边十七八米高,连绵60多公里长的深沟,迄今为止是已发现的国内最长的沙漠峡谷,在空中俯瞰,像是大地被撕开了一条裂缝,雄伟壮观,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峡谷里很少有车走过,黄沙乱石,崎岖难行,峡谷两侧沙石结构的岩壁,偶尔会有碎石从上边滑落,有的地方黄沙从石头的夹缝里倾泻而下,堵住了大半个峡谷,司机们凭借娴熟的开车技术,在峡谷里左右躲闪,辗转腾挪,自由穿行。经过将近一天的穿越,最后还是被滚下来的大块石头拦住了去路,无奈只好折返,找了一处稍缓一点的斜坡爬出峡谷,开始在盐碱滩的路面上,向着罗布泊镇的方向继续缓缓前行。</p> <p class="ql-block">帐篷</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四)</p><p class="ql-block"><b>穿越罗布泊,夜祭余纯顺。</b></p><p class="ql-block">走出罗布泊大峡谷,进入盐碱滩地貌,颠簸的越加厉害。本来2个多小时的车程,走了近5个小时。晚上10点,来到罗布泊镇上唯一的一个中石油加油站,给车加满油,继续赶往晚上的露营地。刚走出不远,我们这辆车的远光灯突然不亮了,线路接触出了问题。停下车修了几次,也没修好。后来干脆不修了,仅凭着近光灯一点微弱昏暗的灯光慢慢往前开,一个多小时后追上其他几辆车,这里离余纯顺墓不远,明天要走另外一条路了。所以深夜来到余纯顺墓,天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司机把车的大灯全部打亮,照在余纯顺的墓碑上。夜幕下我们在余纯顺遇难的墓碑前,短暂的祭拜后离开。也同样在墓碑前放了瓶水。</p><p class="ql-block">余纯顺, 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遇难。最后的医学鉴定结论是——高温缺水引起急性脱水,导致全身器官衰竭而死。又是因为缺水,又同样是6月,彭加木失踪也是在6月。6月的罗布泊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最高气温可达70多摄氏度,而且经常大风和沙尘暴天气,6月是最不适合穿越的季节。余纯顺终究没能打破6月不能进入罗布泊的魔咒。没有走出这片死亡之海。我们这次也是6月,祝我们顺利!</p><p class="ql-block"><b>对于大自然,我们要永远心存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b></p> <p class="ql-block">余纯顺墓</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五)</p><p class="ql-block"><b>穿越罗布泊,走进古楼兰。</b></p><p class="ql-block">为了探寻神秘消失千年的楼兰古国,曾经三次走进罗布泊。第一次是去年夏天,从敦煌出发,中午沙漠的地面温度高达70多度,就像被火烤着一样,晚上又遭遇沙尘暴,整整刮了一夜,刚扎好的帐篷被风吹翻了,只能卷缩在汽车的座位上待到天亮,等风小一点儿了,才又继续赶路,接近新疆地界,因新疆突发疫情,担心行程码变红后回去隔离,无奈只能半路折返,没能去到楼兰,相隔2个月疫情平稳后,又第二次走进罗布泊,还是从敦煌进入,走戈壁、翻沙漠、进雅丹、穿峡谷、过盐碱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罗布泊镇,这里离楼兰故城已经很近了,但因有临时管制,又没能去到楼兰。<b>不到楼兰誓不还</b>。 今年又第三次穿越罗布泊,这次有幸和科考探险团队一起,终于来到了楼兰故城遗址,见到了这个持续了800年,消失了1600年,沉睡在荒漠中的神秘古国。望着眼前只剩下一片废墟的楼兰遗址,三间房、佛塔、烽火台,依然能想像到当年的繁华景象。如今却静静地躺在这片荒漠之中,显得格外的苍凉、悲壮。</p><p class="ql-block">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176年建国,到公元630年突然神秘地消失。只留下了一片废墟孤独地矗立在沙漠之中。引发了后人无尽的猜测和遐想。有说是因为外族入侵,有说是因为瘟疫流行,还有说是因为河水改道,导致干旱缺水,还有说是盲目滥砍乱伐,造成风沙侵袭,水土流失,盐碱日增……总之,楼兰这座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商贸重镇,辉煌了近500年之后,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漠之中。</p><p class="ql-block"><b>楼兰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军事禁区,不经允许严禁进入。</b></p><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三间房</p> <p class="ql-block">去楼兰故城的路</p> <p class="ql-block">去楼兰故城的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楼兰故城的路</p> <p class="ql-block">去楼兰故城的路</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罗布泊探险日记(六)</p><p class="ql-block"><b>穿越罗布泊,探秘小河墓。</b></p><p class="ql-block">去小河墓地,先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和罗布泊连成一片,是罗布泊里最难走的一段路,其实根本没有路,都是流动的沙丘,这里常年风沙,汽车开过去,车辙瞬间就会被黄沙覆盖。探险队长说这段路最多一次抛锚70多回,我们也不例外,同样遇到了车轴断裂、爆胎、陷车,沙尘暴,不过还算幸运,只抛锚十几次,好在司机都有经验,几辆车相互配合,每次都有惊无险,在日落之前赶到了小河墓地。晚上就在小河墓地扎下帐篷。星空当被,沙漠当床,古墓为邻,在4000年前的小河墓地,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毕生难忘。</p><p class="ql-block">早晨起来在帐篷周围发现了动物的脚印,开始大家都认为是狼的脚印,因为保护站的人曾经在这里见到过狼,后经仔细辨认,又像是胡狼的脚印,大概有3—5只,经过我们的帐篷后,消失在了荒漠之中。不管是狼还是胡狼,值得庆幸的是,没有给大家造成伤害。晚上水喝多了,睡到半夜三点醒了,多亏忍着没有走出帐篷,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p><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这里有埋在沙漠里1000口棺材的古墓葬群,在墓葬群中出土的小河公主,打开棺木时,肉身不腐,面带微笑。棺木外边用牛皮包裹,棺木里一粒沙子都没有。据考证她在这片沙漠中已经沉睡了3800年。小河墓地的外观是一个椭圆形的沙山。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140多根桨形、棱形的胡杨木柱。女性棺前立的基本是呈多棱形上粗下细的木柱,男性棺前则立着外形似木桨的木柱,考古专家说:多棱形的上粗下细的木柱象征男根,桨形木柱则象征女阴。人类早期文化中对生殖的崇拜在很多民族的遗存中都有发现,但像小河墓地这样极度的崇拜方式却举世罕见。他们至死不忘“生殖崇拜”而希望血脉延续,可见生存感是多么强烈。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世界考古史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p> <p class="ql-block">胡杨</p> <p class="ql-block">胡杨</p> <p class="ql-block">胡杨</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 <p class="ql-block">胡狼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b>走出罗布泊,来到楼兰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从小河墓地出来,来到若羌县城(别名:楼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2个江苏3个宁夏,这里有中国首家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集中展示了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墓地等历史文物,是人们深入了解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镇馆之宝是3800年前的楼兰美女古尸,历经几千年,睫毛还栩栩如生,头发丝丝呈现,皮肤仍有弹性,衣帽裤子纺织品如新。)以下图片只是为了呈现一段历史,如给大家带来不适,请略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