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季大运河源头白福泉一日游记…

京哥

<p class="ql-block">白浮泉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又名龙泉。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白浮堰建成。白浮泉又名龙泉,当年建有水池,将水围起,流水出处有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取名九龙池。水自龙口喷出,有"九龙戏水"“九龙喷玉”之称。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巅,明洪武年间建,明清时是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庙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院内明、清碑刻5通,是研究当时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龙泉寺。《昌平州志》:“龙泉有二。一在州东都龙王祠下,一在州西神岭山下,亦有龙潭。”寺内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正殿内供奉着弥勒佛。</p><p class="ql-block">寺后有七十六级台阶,笔直,可达山顶,上有都龙王庙。都龙王庙建于元代。寺院不大,有50米见方。正殿配殿格局规整。东西两边建有钟楼鼓楼。正殿门口的楹联:九江八河天水总汇;五湖四海饮水思源。横批都龙王祠。寺内供的是人面龙王。大殿两侧的墙上绘有《东游巡踪》彩色壁画。现在,色彩暗淡,墨迹不清。</p> <p class="ql-block">北京白浮泉湿地公园是京北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398公顷。公园东临南丰公路,西接昌平城区,北依南环大桥,南接郊区村庄。公园既将自然风景与现代建筑、原始生态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又起到了衔接城乡、闹中取静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为何叫都龙王祠?当地人有两种说法:此庙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龙王庙,再是统管所有龙王。道教有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的说法;佛教也有无量诸大龙王,如毗楼博义龙王,婆竭罹龙王等记述。于此可知在元代,泉之重要,山之重要。</p> <p class="ql-block">神秘古山洞</p><p class="ql-block">此山常能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都龙王庙的意义进一步扩大,历朝都有修护。明代洪武八年曾重修</p> <p class="ql-block">惊世白浮堰</p><p class="ql-block">元代,大都的空气湿润,地下水非常丰沛。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派郭守敬巡察水利。他经过详细勘测,发现了白浮泉的利用价值,回来后,便把多年对水利调查研究的成果,归纳为11项建议,向朝廷禀报。第一条便是彻底改变大都地区的水源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而南,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经甕山泊至西水门入都城”。《元史·河渠志》:“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今崇文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最后“入于潞河,以便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高兴,对这一方案给以极高的评价,立即表示:“当速行之”,并下了一道特殊的命令:“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多大的领导也要带头干活;且“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一切还要听从郭守敬安排。这给郭守敬以极大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一分钟了解景点白浮泉</p><p class="ql-block">597 46"</p><p class="ql-block">白浮泉</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北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东麓的景点</p><p class="ql-block">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p><p class="ql-block">展开</p><p class="ql-block">白浮泉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又名龙泉。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白浮堰建成。</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2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1]</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白浮泉</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城北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东麓</p><p class="ql-block">气候条件</p><p class="ql-block">温带大陆性气候</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天生白浮泉</p><p class="ql-block">相关视频</p><p class="ql-block">9230播放 | 03:36</p><p class="ql-block">航拍.北京.白浮泉湿地秋色</p><p class="ql-block">6029播放 | 02:34</p><p class="ql-block">白浮泉,大运河的源头,也使它真正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p><p class="ql-block">相关星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境内河流</p><p class="ql-block">共76个词条1767阅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永定河</p><p class="ql-block">永定河,古称治水、㶟水、桑干河、卢沟、浑河、无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于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部分洪水由北运河入海河,大部分洪水经永定新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塘街道入渤海。河流全长74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85‰。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因此有“小黄河”“浑河”之称。下游河道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而且迁徙不定,故旧称“无定河”。1950~1960年代,先后在上游修建了册田、友谊、官厅三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9.6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3402平方公里,下游设置了永定河泛区、三角淀以蓄洪滞洪,开挖永定新河入海河道,基本解决了洪涝问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天堂河</p><p class="ql-block">“天堂河”北起念坛公园,自北向东南经北臧村、庞各庄、榆垡、礼贤四镇出大兴境。因原河道榆垡-礼贤段穿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行区,为配合新机场建设,该河段向北进行了改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新凤河</p><p class="ql-block">新凤河属凉水河支流,自大兴区芦城乡立堡分水闸流经该县5个乡镇,在烧饼庄汇入凉水河。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34.5平方公里,最大设计流量135立方米/秒。沿河建闸5座、桥17座。</p><p class="ql-block">查看更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1年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共7个词条2244阅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昆明湖</p><p class="ql-block">昆明湖,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湖泊,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古代源于玉泉山诸水,1966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后,水源多来自此渠。出水为南长河(京密引水渠下段)。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至清代形成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民国以后,成为公园。昆明湖是元代京城漕运航道通惠河、元明清帝王赴西山浏览的水道。清代京城用水的水源地。直到1956年永定河引水渠工程建成以前,昆明湖始终是北京城的唯一地表水源。1966年建成的京密引水渠也把昆明湖作为主要的调蓄水库,堪称为北京城的生命线。2021年10月22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北海</p><p class="ql-block">北海,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公园内湖泊,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面积583亩,折合约39万平方米。东邻故宫、景山,南濒中海、南海,西接兴圣宫、隆福宫,北连什刹海,是北京城中风景最优美的前“三海”之首。中南海与北海水系相连,统称三海。元至清三代,中南海与北海水域称太液池,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波”,北海是最北端的一部分。金代以后,在北海周边累建宫殿,逐步形成皇家园林。是现代中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完整的皇城宫苑。民国时开辟为公园,并定名“北海公园”。2021年10月22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白浮泉</p><p class="ql-block">白浮泉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又名龙泉。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白浮堰建成。2021年10月22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查看更多</p><p class="ql-block">快速</p><p class="ql-block">导航</p><p class="ql-block">白浮泉与白浮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地图信息 新</p><p class="ql-block">泉水介绍</p><p class="ql-block">白浮泉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县化庄村东龙山东麓,又名龙泉。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白浮堰建成。白浮泉又名龙泉,当年建有水池,将水围起,流水出处有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取名九龙池。水自龙口喷出,有"九龙戏水"“九龙喷玉”之称。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巅,明洪武年间建,明清时是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庙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院内明、清碑刻5通,是研究当时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共5张</p><p class="ql-block">白浮泉</p><p class="ql-block">白浮泉与白浮堰</p><p class="ql-block">天生白浮泉</p><p class="ql-block">昌平州的东南有一座孤山。此山不高,但名称就有多个:龙泉山、龙山、神山,还称凤凰山、白浮山、神岭山。《光绪顺天府志》引《明一统志》:“考神岭山,即神山也。”</p><p class="ql-block">共3张</p><p class="ql-block">白浮泉</p><p class="ql-block">此山引人,是这里源源不断的泉水。水量大,且稳定。村子叫白浮村,泉也称为白浮泉了。泉水发自龙泉山的东北麓,半山腰有一块盆地,清澈的泉水从山根处的碎石间奔涌而出,形成一潭清水。《日下旧闻考》载:“潭东有泉出乱石间,清湛可濯。”明初在泉上修建了九龙池,池壁用的花岗岩,龙头用汉白玉雕刻,嵌入石壁。泉水便从九个龙口中流出了。</p><p class="ql-block">有了泉水,也就有了这座山上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离泉不远处有龙泉寺。《昌平州志》:“龙泉有二。一在州东都龙王祠下,一在州西神岭山下,亦有龙潭。”寺内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正殿内供奉着弥勒佛。</p><p class="ql-block">寺后有七十六级台阶,笔直,可达山顶,上有都龙王庙。都龙王庙建于元代。寺院不大,有50米见方。正殿配殿格局规整。东西两边建有钟楼鼓楼。正殿门口的楹联:九江八河天水总汇;五湖四海饮水思源。横批都龙王祠。寺内供的是人面龙王。大殿两侧的墙上绘有《东游巡踪》彩色壁画。现在,色彩暗淡,墨迹不清。</p><p class="ql-block">为何叫都龙王祠?当地人有两种说法:此庙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龙王庙,再是统管所有龙王。道教有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的说法;佛教也有无量诸大龙王,如毗楼博义龙王,婆竭罹龙王等记述。于此可知在元代,泉之重要,山之重要。</p><p class="ql-block">神秘古山洞</p><p class="ql-block">此山常能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都龙王庙的意义进一步扩大,历朝都有修护。明代洪武八年曾重修。</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也有记载。《光绪昌平州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李鸿章上书皇帝,奏章中说:据昌平知州吴履福禀称,“该州白浮村北凤凰山,旧有都龙王庙,每遇水旱祈祷辄应。”而今年春夏以来,天久不雨,庄稼都生了虫子。这里的人们“诣山虔祷,旬日间甘霖大霈”,被虫吃的庄稼也“得雨复生”。秋天收成很好,乡民共同庆贺。当地官民准备自筹资金,重修庙宇,希望能御赐匾额。臣李鸿章核实了此事,“早晚秋禾,皆得及时补种,实属御灾捍患,功德及民。”他也恳请皇上“天恩俯准”,能颁发匾额一方。</p><p class="ql-block">光绪皇帝看罢李鸿章的奏折,回复了《上谕》,并果真“恭书匾额一方,交李鸿章祗领,敬谨悬挂昌平州凤凰山都龙王庙。匾额四字为:祥徵时若。</p><p class="ql-block">因此,遇到干旱少雨,便由地方官绅或耆老率领,每户出一男丁,抬三牲厚礼,上香祈雨。每年农历六月十一至十三日,龙泉山还有庙会。内容丰富,不仅可看州官到都龙王庙上香的全过程,还有戏曲、花会表演、购物等。早年山脚下曾有戏楼。坐南朝北,10米见方,高5米,楼顶为单檐起脊。戏台5米见方,前面有木制护栏。</p><p class="ql-block">龙泉山神奇,也就有一些传奇故事。山半腰曾有一古洞,且载入志书。《日下旧闻考》引自《畿辅山川志》:“龙泉山在州东南五里,山顶有都龙王祠。山半一洞,尝有人附石而下,初狭渐广,行里许,水声砰訇,不敢前。洞北麓有潭,深不可测。”在《光绪昌平州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古洞自清末便没了记载。为何消失?这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和想像,也引出了一些故事:说是八国联军火烧颐和园后,和尚保护国宝,拉回三车藏在山洞里。后来慈禧张榜要杀死护保之人,于是和尚便把古洞堵上了。如今无人知道洞在何处。</p><p class="ql-block">按庙内乾隆十七年制的《都龙王庙置田碑记》载:龙泉山上有三个寺庙:“一白衣庵,一龙泉寺,其峰顶侧都龙王庙焉。”早年,人们来龙泉山游山玩水。白浮泉、上寺、下寺、戏楼和古洞,成为人们喜爱的景观,昌平州人游览的佳境。《光绪昌平州志》所载,时人评选的燕平八景,白浮泉名列其中,有《龙泉喷玉》诗为证:“凭虚■薄泻飞泉,矫矫翔龙出九渊。峭壁危崖愁绝倒,琼珠玉粒讶空悬。风定涧头声细细,雨余谷底水涓涓。怪来爽气清人骨,过客临流思欲仙。”</p><p class="ql-block">惊世白浮堰</p><p class="ql-block">元代,大都的空气湿润,地下水非常丰沛。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派郭守敬巡察水利。他经过详细勘测,发现了白浮泉的利用价值,回来后,便把多年对水利调查研究的成果,归纳为11项建议,向朝廷禀报。第一条便是彻底改变大都地区的水源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而南,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经甕山泊至西水门入都城”。《元史·河渠志》:“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今崇文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最后“入于潞河,以便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高兴,对这一方案给以极高的评价,立即表示:“当速行之”,并下了一道特殊的命令:“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多大的领导也要带头干活;且“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一切还要听从郭守敬安排。这给郭守敬以极大的支持。</p><p class="ql-block">引水方案有几个重大的技术问题:如直奔东南引向大都,有沙河、清河两条大河当道,且河谷低下,难以逾越;如向西行,那里是西山,京都西高东低。在一般人眼中,“神山、白浮皆在州之东南,地势西高东下”,水怎么会逆流而上呢!</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复杂的地形条件,郭守敬运用早年在治理黄河时总结出的理念:也就是今天的海拔高度理论。经过实地测量,他得出了白浮泉地势要高于西山山麓。按今天的测量,白浮泉的海拔为55米,瓮山泊的海拔为40米。时人不能知道海拔概念,而感叹:“守敬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p><p class="ql-block">这一结论强力支持着郭守敬的观点。他把泉水引向西山,然后大体沿50米等高线南下,避开河谷低地,再向东南注入瓮山泊。瓮山泊又名七里泊,清代向东南开拓,改名为昆明湖,用它作为河水涨落的调节水库。沿渠修筑堤堰——白浮堰。《天府广记》载:“郭守敬所筑堰,起白浮村至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河渠沿大都北部的山脚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沿途又拦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汇聚西山诸泉,使水量大增。河水再向东南流入高梁河,进入积水潭,并以此为停泊港。积水潭东侧开河引水,向东南流,再经金代的闸河故道向东至通州。“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又一百四步”,真乃北京水利史上的惊世杰作。从此,北京有了供水的命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