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在北京安定门外的东土城边儿上,有一口样子特别的水井。井身比地面儿高,井水永远平着井口儿,大伙儿就管它叫“满井”。其实说到满井,不算什么稀奇,可是北京的这口满井却名气很大,并且是远近闻名。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明朝末年,那些吃饱了饭后,没事儿做的文人墨客,为它写了很多赞美的文章;第二是因为关于这口满井,有一则在老百姓口头儿上,广泛流传着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关于满井的水,为什么永远是满的呢?文人墨客的文章咱们就不说了,现在咱只来聊聊这个民间传说。 相传古时候,北京还是苦海幽州,自从刘伯温修建了北京城,高亮赶水之后,北京城里就特别的缺水。您想啊,那时高亮就只追回了一半儿的水,这偌大的并有着众多人口的都市,突然少了一半儿的水源,这能不缺水吗!当年虽说城里的井,又有了水,可大部分都是苦水。北京在没有自来水以前,甜水井很少,大部分是苦水井,也有半甜半苦的二性子水井。那时候,一般人家里,都预备三种水,即:苦水用于洗衣服;二性子水用于做饭;而喝茶才用甜水。至于甜水呢?甜水叫龙子给带到玉泉山海眼里去啦。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北京还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并且水质不好的原因。在这里再强调一下,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可千万别当真。说是当时的皇帝,要想喝到甜水,都要专门找人,到玉泉山那边儿去运水。也就是每天的,从皇宫里出水车,打西直门出来,走车道沟、大柳树、南坞等地,去玉泉山打水。而当时的很多大官儿们,也都喝不上甜水,那就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br><br>在那个时候,北京城里,有很多茶馆、茶庄,北京人吗,自古就爱喝茶。懂茶道的朋友,肯定都明白,这水对泡茶的重要性。但突然没了甜水,北京城里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茶馆,自然也就变的很没落,很不景气了。您想用苦水泡茶,那能是味儿吗!很多的,都干不下去了,它们不是纷纷关张,就是关门儿倒闭了。仅存的几家儿茶馆儿,掌柜的也都是愁的不成。在加上这会儿是夏天,天也热,正中午,红日当头。整个儿街上就没什么人。这地上被烤的,都能看到热气直往上冒。其中有家茶馆,掌柜的姓钱。他看着天儿,实在是太热了,并且也没人来喝茶,于是索性就关了门儿,找朋友聊天去了。这位朋友是他的发小儿,姓宋,是名瓦匠。这会儿正闲着呢,您想这么热的天儿,要是还上房干活儿去,用不了20分钟,就得十成熟了。他们二位一边儿喝着这苦水茶,一边儿就聊着天儿。聊来聊去的,肯定是离不开这水的事儿啊,因为那会儿的,北京这儿的人,为这个水都快愁死了。他们就聊着这个苦水,说是就是这样,这水也还是不够用的,人们都很着急。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府都在积极的四处打井,希望能再打出点儿水来。老宋接着说:这种情况,尤其是北城之外,就显得更为突出,那里可以说是特别的荒凉,简直就是一片荒凉的黄土地。当地的人们要想喝上一口水, 那是千难万难。干渴之中,人们也想到了挖井,可是不知道挖井的法子,挖了个像坑又像井的槽儿,没出水,就扔下了,再挖一个,还是没见出水,就又扔掉了,这么说吧啊,挖了很多的槽,也总是不见水。大伙这时就犯了愁,有的乞求老天爷下雨,有的哭了起来。每天只要天一亮,大伙就蹲在地上等着下雨,可是下雨哪儿有那么方便呢。这一天,鸡叫了三遍,人们凑在一块儿,都是愁眉苦脸的无话可说。这时,从西面儿来了一位黑胡子老人,气宇昂昂的迈着大步,嘴里还念念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大伙儿看了,都觉得很奇怪,大清早儿的,这老人是跟谁惹气了呢?有个爱说话的小伙子就上前问道:老大爷,您这么大的年纪,这是跟谁惹气了?还没等黑胡子老人答话,旁边儿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揪了小伙子一把,并叹了口气说,哎,你还问人家跟谁惹气,咱们自己都快愁死了。黑胡子老人听后就是一愣,忙问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老哥,你们为什么凑在一起发愁啊?那位上了年纪的人一听就乐了,发愁哪儿还有凑到一起发的啊? 于是就站起身子,对着这位黑胡子老头儿说到,您是远方人,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事儿,说着,就把这怎么没有水吃,挖井又怎么挖不出来说了一遍。最后说到,您说我们怎么能不犯愁呢?黑胡子老人听完,哈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诸位乡亲,都别蹲着了,起来,我有话说。大伙儿听到后,都应声站了起来,想听听他究竟要说些什么?黑胡子老人说:诸位乡亲知道我跟谁在生气吗?大伙一起说,不知道。黑胡子老人又说:我呀,跟我那老哥哥生气来着。我们哥儿俩,都是祖辈家传给人置井的,我们听说离这里1000多里远的地方儿,干旱的很厉害,便一块儿要去给人家置井去。昨天晚上,我们就住在西边儿的一座小庙里,我对他说,咱们俩早点儿睡,明天早点儿起,趁早凉快儿,好赶路。不想到那庙里的道士爱下棋。偏偏我哥又是个棋迷,两个人杀了一盘儿又一盘儿,我一觉醒来,看见他们还在拱卒、跳马呢,我这一赌气,就先出来了。大伙儿一听,高兴极了,咱甭管他跟谁惹气了,先求他给大家置口井吧。于是大家就把心里的想法儿,跟黑胡子老人说了。黑胡子老人听后是满口答应,并且还说,我要是不是愿意给你们置井,我就不跟你们说我跟哥哥惹气的事儿了,你们先待我去瞧瞧你们挖过的井吧,我看看为什么不出水?大伙儿就带着黑胡子老人,转了这么一圈儿。黑胡子老人看完乡亲们挖的井,笑了笑说道:你们这儿啊,其实遍地都是水,只是挖到的功夫不到,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井淘三遍,好吃水;人受调教,武艺高吗?其实你们挖的井就差三铁锹,就能见到水了,快拿把铁锹来。于是就有那腿快的小伙子,飞跑着拿来一把铁锹。黑胡子老人接过铁锹,相了相地势,就在乡亲们挖过,但没出水的废井坑里,左边儿挖了一锹,右边儿挖了一锹,只见下面的土,突然就潮湿湿的了。大伙儿一瞧,都很高兴。再看那黑胡子老头儿,挖完两锹后,用力往中间儿又挖了一锹,这第三锹刚挑起土来,水就往上窜了出来。乡亲们异口同声的喊道:水上来了,真大呀!黑胡子老头儿站在旁边儿瞧着,没一会儿的功夫,水就平了井口儿,流出井沿儿了。但这水并没有停,还继续往外流着,不多时,就在平地上形成了大河。乡亲们没置过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只见黑胡子老头儿这时也是满头大汗,一跺脚说道:糟了,糟了,挖到海眼上了。周围的人一听,也都楞了。正在这时,就听见西边儿远远的有人喊:老二儿,你要捅娄子了。大伙儿顺着声音往西一看,只见一位白胡子老头儿,身上背着一个什么东西,飞也似的跑了过来,走进了才瞧明白,他背的是一口大铁锅。白胡子老人快步走上井台,瞪了他兄弟一眼,一句话也没说,就转手把铁锅拿了下来,锅底儿朝上,锅口朝下,一下子就扔进了井里。说也奇怪,铁锅扔到井里以后,水立刻平了下去,只剩下齐到井口儿的一井清水,不再往外流了。白胡子老人此时才对大家说道:乡亲们,打水吧,这口井可以用了,这水永远齐着井口儿,不会再溢出来了。接着又转身对黑胡子老人说:老二儿,你太性急了,差点儿惹出篓子来。我让你等我下完那盘棋,再一起走,你偏不干。要是你把这片土地变成汪洋大海可怎么办?黑胡子老头儿说:您不是说还有1000多里地呢,我这不是着急吗?白胡子老人说道:我说的是远在千里,近在眼前。两位老头儿,相互埋怨着,有说有笑的就走远了。打这儿起,这口井就有了个名字,叫做“满井”。一般来说,井里的水,都是在井底下,用的时候,都需要到水井里去打。但是这口井,它不是,这里的水,永远都是齐着井口儿,永远都是满的。所以叫“满井”。满井的井底下不是平的,而是凸出来的。人们都说,那是白胡子老人,扣在那里的大铁锅。其实这种井,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为什么会有这种井呢?其实这就是个水压的问题。<br><br>钱掌柜听完后,若有所思的说了声:哦,真巧。说了声“真巧”。老宋马上惊讶的问道:哎,怎么个巧法儿啊?那如果您也想知道这里面的缘故,敬请期待我下期将为您呈现的,老北京民间传说之“老北京的二十一口蜈蚣丼”。<br><br>那好了,今儿就先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