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感叹

王跃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谨以此篇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千古第一感叹</span></p><p class="ql-block">——我为何痴迷并推崇毛体书法(十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 /王跃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978年,被称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在被赵匡胤抓到北宋都城汴京后,感慨当年作为帝王的荣华之尊,对比被俘后的屈辱凄凉,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浪淘沙》小令。词中最后一句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作为一名昔日帝王、今日阶下囚发出的一声感叹,也是一曲无可奈何的哀歌。</p><p class="ql-block"> 公元1954年,新中国刚刚五岁,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北戴河之滨,也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浪淘沙》,词中最后一句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胜利者的一声感叹,也是烧不死的凤凰——中华民族的涅磐之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泽东凝望着大海,思绪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声感叹,两种情怀,跨越千年。他们在感叹什么?为何感叹?</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看看李煜的《浪淘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帘外雨潺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春意阑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罗衾不耐五更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梦里不知身是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晌贪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独自莫凭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无限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别时容易见时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流水落花春去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天上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白话译文:</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门帘外的雨声滴滴答答,春意已凋残。即使身盖锦绸丝被,也挡不住五更之寒,只有在梦中才会忘掉自己已是他乡之客,还在贪婪地回味当年的欢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独自一人时,莫要凭栏远望,那会看到往日的无限江山。故国别时容易,再见就难了。春光像花瓣随着流水一样逝去。今昔对比,仿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表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以及深深的悔恨。</p> <p class="ql-block">  唐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80余年的“五代十国”之乱,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各地割据政权争斗杀伐,人民悲惨哀号。李煜所在的南唐,便是当时的“十国”之一。</p><p class="ql-block"> 李煜在艺术上才华横溢。他通音律,喜书法绘画,擅长诗词。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被软禁时期的词作,因而被称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如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垂泪对宫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等,皆成为千古绝唱与悲鸣。</p><p class="ql-block"> 李煜如果量才录用之,当个“文学院长”还是颇为称职的,可他偏偏阴差阳错当了割据政权的皇帝。清代学者郭麐评价他:“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作君王”。就是说,如果德才不配位,作君王更命薄。</p><p class="ql-block"> 李煜本不想当皇帝,他曾向往渔夫那样的自由自在。他写的两篇《渔夫》词,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追求:“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可是由于他哥哥早亡,他“被迫”继承了皇位,却又开始沉醉于安逸享乐的帝王生活,终日流连于诗词歌赋,美酒爱情,先是娶了美女大周,大周早逝后又娶了其妹小周。</p><p class="ql-block"> 这位南唐后主也曾想励精图治,改革旧制,也曾清理冤狱,减免刑罚,以及善待勋旧,重视人才等等,但这些理想挡不住纸醉金迷的诱惑,令他不可能在治国理政中有所建树。</p><p class="ql-block"> 当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由中原向江南进行兼并战争的时候,李煜十分惊恐软弱和摇摆。开始是主动向赵匡胤称臣示好,乃至废除南唐国号,自称“江南国主”,继而向宋朝敬奉大批钱物,以求一隅。但这些怎能感动赵匡胤?他有一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最终,南唐被灭,李煜被虏,由帝王成为囚臣。连他曾经向往的渔夫自由也不能够了。李后主面对从天堂到地狱的人生重大变故,此时恨也好,悲也好,悔也好,皆已晚矣。他只能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叹。准确的说,这是一声绝望的哀叹。足以令后人唏嘘,令后人警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流击水,搏击风浪,是毛泽东一生的喜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发出的是怎样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1954年夏,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休养,说是休养,实际上他要在这里完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也就是著名的“五四宪法”作最后的修改。这一天,狂风大作,骤雨滂沱,海面巨浪涌天,毛泽东却突然提出要下海游泳,这可把卫士们吓坏了。李银桥竭力劝阻,毛泽东却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于是他迎着风浪畅游了一个多小时。大雨,浪潮,搏击,激发了毛泽东的诗兴,随即一首《浪淘沙.北戴河》诞生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雨落幽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白浪滔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皇岛外打渔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片汪洋都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知向谁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往事越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魏武挥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东临碣石有遗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萧瑟秋风今又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换了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白话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滂沱大雨落在幽州和燕州之地,激起大海滔天白浪,秦皇岛外海上的打渔船颠簸在汪洋之中,一会儿都不见了,他们会漂到哪里去呢?(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群众深深的关切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回溯1700年前,魏武帝曹操就曾登过这里的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千百年来,曹操看到的山海景色、气象季节年年如此,没什么变化,但是如今中国的人间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泽东手书《浪淘沙.北戴河》</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这首词时,毛泽东显然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李煜,一个是曹操。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浪淘沙》。李煜的词,意境和语言都好,但是风格柔靡,情绪伤感,我不喜欢。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p><p class="ql-block"> 由于受小说三国演义和戏曲等文学作品影响,国人多对真实的曹操不甚了解,脸谱化地认为他是个“白脸奸臣”。但是毛泽东饱读史书,总能拨开历史的迷雾。他评价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p><p class="ql-block"> 英雄惜英雄。联想到共和国诞生仅仅五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毛泽东在海滩上朗诵起了《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为了统一全国,实行了先平定北方的战略,于公元207年率军远征东北的乌桓,胜利班师,途经北戴河,登上碣石山,所做的著名诗篇。他在秋风萧瑟的时节看到大海无边,洪波涌起,日月星辰都好像从大海中升起。面对如此壮阔景象,带着胜利的喜悦,他感到无比幸运,不能不以诗歌来抒发此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曹操在秦皇岛碣石山观沧海(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自己的词中自然地借用了“秋风萧瑟”一句,只是倒装为“萧瑟秋风”。当时正置盛夏,并无秋风,他只是在延续魏武帝的千年诗情,以表达自己当下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对李煜的词,虽不喜欢其柔靡之风,但对他的意境和语言以及艺术造诣是肯定的,所以也借用了,甚至韵律也颇相似,只是“反其意而用之”,就像毛泽东对陆游的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那样,写下了自己著名的《卜算子.咏梅》。李煜感慨的是“天上人间”,毛泽东感慨的是“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解读,再怎么解读也读不出伟人内心的深邃与情感。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给我们以最好的答案,才能令我们与伟人的思想脉搏产生共振。</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新中国刚刚诞生不到五年。这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在这“一瞬间”,毛泽东和他的人民、和他的战友们做了哪些事,令他如此感慨?我们不妨捋一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一、建立人民共和国</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几千年来古老中国的一个颠覆性的事件。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这个共和国,完全不同于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家天下,不同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不同于蒋介石执政22年的中华民国。在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会上,毛泽东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里,那么中国就会像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过去,中华民国是名不副实,有其名无其实。现在,我们要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毛泽东在这个国名中加了民主二字,这可能是他最初设想的国家名称。让人民当家做主,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最伟大的变革,标志着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二、废除100余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span></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百年中国颠覆性的事件。新中国收回了列强们的驻军权,领事裁判权,控制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的特权,内河航行权,垄断中国金融财政的特权,收回了所有27块租界,等等。这些不平等条约,100余年来榨干了中国人民的血脂血膏,令亿万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生不如死的境地,令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一贫如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三、展开大国外交</span></p><p class="ql-block"> 弱国除了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割地赔款,谈何外交?1903年,清朝驻美外交官谭锦镛,在美国旧金山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在前一天,他在街上被美国警察骂为“黄猪”。谭回应一句:“请先生自重,中国人也是人”。但美国警察伸手就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谭锦镰自小习武,哪能忍下这口气,直接一招放倒了对手,结果招来更多警察。尽管谭锦镛亮明了外交官身份,告知自己有外交豁免权,还是被痛打一顿。美国警察竟还把他的辫子拴在桥上,供美国人像耍猴一样戏弄他。接着又把他拉到警察局毒打,并说“凡是中国人就要挨打”。莫大的耻辱,破碎的尊严,他身为一名外交官,也想捍卫国家的尊严,可是他无能为力,国家也保护不了他,只能以死结束自己屈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国警察就是这样欺辱中国清朝时驻美外交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38年历史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站对了阵营,都是战胜国,但两次都被队友出卖。一战后的巴黎和约,列强们竟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移交”给日本。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美苏英三巨头背着中国,为了“补偿”苏联出兵东北,将中国的中长铁路,旅顺海军基地,大连港的权益“卖”给了苏联,并按照苏联要求,允许蒙古独立。这样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条约,老蒋竟然签了,还美其名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要改变它。</p><p class="ql-block"> 然而,尽管是新中国了,此时仍然是一个穷国弱国,仍不被人看得起,包括斯大林。但他们漏算了一点,那就是毛泽东的思想和毛泽东的血性,已经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新的、强大的“基因”,强盛指日可待。就如一句西方谚语说的那样,一头雄狮率领一群羊,胜过一头羊率领的一群雄狮。更何况,“睡醒”的中国人民本身就不是羊,而是令拿破仑们曾担忧的亿万“醒狮”。</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踏上了访苏的列车。毛泽东深知这次访苏是新中国外交的关键一环,是百结之结,解开了,则一解百解。当时,鉴于美西方扶蒋反共政策,鉴于中国废除了与美西方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拿回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利益,与他们平等外交已无可能。因此,毛泽东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尽管苏联与中国也存在不平等条约,尽管历史上沙俄割取了中国大片领土,加上斯大林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又有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他的脑子里国家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因此,要有尊严地实行“一边倒”外交并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虽然各种矛盾搅合在一起,问题十分棘手,但毛泽东更看到襁褓中的新中国不能没有朋友,况且我们的北方邻居是世界两强之一。再者,今日苏联已不是当年的沙俄,他们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算旧账不现实,但是“新账”可算,也一定要算,否则朋友也没得做。第三,正是苏联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们确是“老大哥”,中国要搞社会主义,必须先放下身段当好学生。这些都决定了,不能采取对待美西方的办法,直接一刀砍掉那些所谓条约,要谈,耐着性子谈,以谈为争。</p><p class="ql-block"> 果然,斯大林不愿放弃与蒋介石签的同盟条约,不愿按毛泽东意图签订新的条约,为此把毛泽东“晾”了很多天。毛泽东生气了,他对苏方陪同人员说:“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可能没有哪个兄弟国家的领导人敢冲斯大林发这样的脾气。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是了解的,对毛泽东的雄才伟略是清楚的。他是聪明人,在当时冷战大幕已开启的大战略下,他不能失去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最终经过反复谈判,1950年2月14日,两国终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基本实现了访苏初衷,此举宣告毛泽东访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要知道,毛泽东为达此目的,抛开了国内千头万绪的工作,与斯大林“耗”了两个多月。可见毛泽东的韧劲。苏联与老蒋的条约没有“互助”二字,周总理提出新条约要加上。毛泽东对此非常赞赏。在中方的坚持下,最终叫《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两个字非同小可。这是告诉老大哥,我们是互助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有力地维护了当时还很贫弱的新中国的尊严。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说:“尊严当然是国家的核心利益”。</p><p class="ql-block"> 有钢铁般意志的斯大林,遇到了同样有钢铁般意志的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第一次出访就展示了大国外交的风范,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东欧国家纷纷争先恐后与新中国交好,亚非拉越来越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令美西方孤立新中国的图谋宣告破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毛泽东与斯大林共同见证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四、迅速解决蒋军在大陆的残余势力</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之初,蒋介石主力基本被歼,但仍残存150余万人,主要是集中在西南和西北的白崇禧和胡宗南的势力。毛泽东要求全军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迅速将其荡平。1949年11月,中共西南局发布命令,以二野为主,配属一野一部,四野一部,采用大迂回,大穿插,大包围的策略,只用了57天。即歼灭了93万敌军,总数超过了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的总和。如此胜仗,却没有与三大战役并列为第四大战役,主要是因为解放大西南并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性质,而是秋风扫落叶式的“清理”之战。</p><p class="ql-block"> 与二野横扫大西南一样,一野三野四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在大西北,东南方向,直至到广东沿海,齐头并进,拉网式追剿。半年左右时间,即在大陆取得了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五、解放海南岛</span></p><p class="ql-block"> 在大陆惨败后,蒋介石又想以大海为屏障,经营台湾和海南岛两大岛屿。当时,国民党把从大陆逃去的残部经补充整训共计10万人,特别是他们有军舰50余艘,战机20余架,组成了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而我方既无海军又无空军,只有木制渔船,这仗怎么打?</p><p class="ql-block"> 但是毛泽东手下的人民解放军,就是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征程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从1950年3月3日至5月1日止,历时56天,便用木帆船等简陋的渡海工具登岛成功,消灭了海南岛全部守敌。紧接着,5月18日,舟山群岛解放,敌机再不能利用定海机场轰炸上海等沿海城市了。6月15日,珠江口万山群岛一带全部解放。至此,除台湾等岛屿外,解放战争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战役意义重大,如果晚几个月,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就会像封锁台湾海峡那样封锁琼州海峡,如此,两大岛将成为扼住新中国东部和南部海域的两把大锁,两大方向几无出海口,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木船渡海作战的世界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六、彻底剿灭匪患</span></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从苏联回国不久,1950年3月,一封由邓小平,贺龙签署的紧急文件送到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60军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奉调准备进京出任驻外武官。不料,在途中被土匪残忍杀害。联想到其他各地上报的匪患报告,毛泽东震怒,当即下令要求动用百万大军剿匪,永绝后患。</p><p class="ql-block"> 动用百万大军剿匪,绝不是杀鸡用牛刀。由于解放战争推进很快,蒋军的残兵败将和当地土匪恶霸勾结,组成土匪武装,杀害土改干部,破坏基层人民政权,手段特别残忍,制造了许多惨案,气焰十分嚣张。蒋介石也学共产党,搞起了“游击训练班”,还给各地大大小小的土匪乱颁委任状。</p><p class="ql-block"> 东北地区在辽沈战役前已开展过大规模的剿匪,但西北,华北,中南,特别是大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地势复杂,加上清政府和民国时期匪患就十分猖獗,现在有“国军”加入,总人数达到260万人之多,如不剿灭,社会不能安定,人民没有安全,发展生产开展建设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为此,解放军抽调了10个兵团部,41个军部,144个师,共计150万人,历时四年,边土改,边建设,边剿匪,彻底消灭了260多万土匪。许多解放军没有倒在大战的正面战场,却牺牲在了剿匪战场。仅西南方向就有两万多官兵牺牲。他们倒在了黎明时刻。</p><p class="ql-block"> 这是共和国不能忘记的特殊战役。中国大地从此灭绝了匪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七、抗美援朝和抗法援越</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这是斯大林与金日成私下决定的,事先并未告知中国。但是当美国拼凑的16国联军杀向朝鲜,金日成节节败退时,斯大林却害怕了。他担心苏联出兵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已准备让金日成残部退入中国东北。</p><p class="ql-block">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危机时刻尽显出毛泽东的远见与胆识。</p><p class="ql-block"> 按毛泽东原来战略构想,他在访苏时已与斯大林达成共识,先解决台湾问题。现在风云突变,伟人肯定是不满的,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本来苏联答应出动空军支援,但临中国出兵的关键时刻,斯大林又反悔了。毛泽东立即令彭德怀暂停出兵。但经过权衡,毛泽东决定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也要打。他看到的是西方列强不甘心在中国失去的利益,打的是朝鲜,真实意图是对着新中国;他看到的是国家尊严是打出来的,和平是打出来的。他说:“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出兵参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对各方都不利”。</p><p class="ql-block"> 当斯大林接到中国最终出兵的报告,感动得掉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结果,经过三年的伟大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有人说,这一战双方打了个平手。试问,志愿军在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情况下,在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及其“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三八线,把战线向前推进了数百公里,逼迫美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是胜利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的意义怎么估量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让世界相信了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任何强权再也不能无视中华民族了。</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华人后裔。他说,朝鲜战争后,我在英国腰杆才直了些。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我开始认真学习汉语。</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尊严与和平,打出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为新中国创造了延续几十年的安全环境。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这个安全红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不仅没有影响新中国恢复战争创伤和建设,反而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人民空前的团结,空前的自信,经济发展成倍数的增长。</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令不承认败在中国人之手的日本人服气了,让蒋介石对自己的失败也心里好受些了,让斯大林这位世界强人从此对中国、对毛泽东真正刮目相看了,从而促使他加快了归还从雅尔塔获取的在中国的利益,真心实意地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一战印证了毛泽东“参战利益极大”的判断。这一战是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也是结束中国百年屈辱的颠覆性之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不应忘记,几乎在抗美援朝的同时,我们还在进行抗法援越。</p><p class="ql-block"> 二战中曾投降德国的法国,又派兵重返当年殖民的越南,这是毛泽东所不能允许的。当时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共奋起抵抗,但力量弱小,游击战的水平很低。毛泽东先是派出陈赓前去顾问,在陈赓赴朝担任志愿军副司令之后,又派出以韦国清为首的军事顾问团,手把手指导帮助越南人民军,并支援给他们大批武器装备,甚至送去了我们自己都十分稀缺的高炮。到1953年3月,在中国的指导下,越军取得了奠边府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就在毛泽东写下《浪淘沙.北戴河》的同时间,1954年7月,法国撤出了越南。</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我们是大张旗鼓,抗法援越,我们很低调。但是不可小看后者,这也是毛泽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在他的大战略、“大棋盘”中的一步“先手棋”。毛泽东早就识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围堵战略:干涉朝鲜是要在中国的头上插一把刀,封锁台湾海峡是要在中国的肚子上插一把刀,搞越南是要在中国的屁股上插一把刀。</p><p class="ql-block"> 所以,毛泽东必须一一破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八、开启中国工业化大幕</span></p><p class="ql-block"> 百余年来,中国落后挨打,除了政治腐朽,思想愚昧等原因外,直接原因是工业落后,比西方工业革命晚了几百年。毛泽东深知,要富强,工业化是牛鼻子,由此可以带动科技教育,带动农业机械化,带动国防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可是建国初,国民党掳走了国家所有的黄金资产,留下的是一副烂摊子。农业减产,工业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民不聊生。这时,新生政权要发展工业,几乎是零资本。美联社一位记者说:“这个国家太大,又穷又乱,不会给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也对当时的现状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p><p class="ql-block"> 然而,面对烂摊子,毛泽东并不气馁,他豪迈地宣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气魄宏大,一出手就不凡。</p><p class="ql-block"> 从1950年至1953年初,经与苏联会商,先行确定了50个大项目,其中包括电力,钢铁,煤炭,制铝,机械,化工,造纸,化肥,染料等行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为此,中国前后邀请了几十批苏联专家设计组来华。</p><p class="ql-block"> 1953年5月15日,抗美援朝胜局已定,苏联援华更加积极主动起来。这一天,中苏双方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苏联再次援华91个项目。</p><p class="ql-block"> 笔者在查阅这一段历史时,不能不由衷的佩服开国领袖们的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 由于篇幅所限,项目太多,无法细数,只能捡主要的列举这91个行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的解放牌汽车下线,毛泽东亲自为解放牌汽车书写品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个钢铁联合企业。包括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等分厂。</p><p class="ql-block"> 八个有色冶金企业,包括锡,铝,钼,钨,钡钛等国家急需的稀缺金属。</p><p class="ql-block"> 一个炼油厂。</p><p class="ql-block"> 32个机器制造厂,其中包括五个重型机器厂,机床,轴承厂,汽车厂,拖拉机厂以及国防工业。</p><p class="ql-block"> 16个动力机器及电力机器厂,包括发电机,水银整流器,绝缘材料,自动电话交换机,电容器,高级无线电器材等。</p><p class="ql-block"> 七个化学厂,包括氮肥厂,合成橡胶厂。</p><p class="ql-block"> 十个火力电站。等等。</p><p class="ql-block"> 之后又将几家飞机修理厂改造升级为飞机制造厂,一步登天踏上了造飞机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加上其他一些项目,这就是开国之初著名的156个工业项目。我们今天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盖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项目开建之时,新中国正面临大规模剿匪,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肃清敌特反革命破坏分子等严酷的斗争,面临西方的封锁打压。特别是抗美援朝正在烽火连天之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p><p class="ql-block"> 对如此开创性的、高起点的、颠覆性的成果,伟人怎能不为他的国家和人民骄傲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本来笔者只是想写一篇小文,尽量写短一点,但是越探究越感慨。开国五年的历史是那样的短暂,又是那样的辉煌,那样的厚重。还有许多开国之事,都是划时代的,感觉不说不足以“平民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产拖拉机成批量输送到农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九、和平解放西藏,百万农奴从此开始挣脱中国最后一块土地上奴隶制的枷锁。</span></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沙俄与英国一直把西藏视为一块肥肉,阴谋鼓动西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也加入了捣乱的行列。加上西藏民族与宗教等特殊原因,使西藏的离心倾向严重。但在开国领袖们卓有成效的努力下,1951年5月23日,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当局签订了《17条协议》,18军排除万难,和平进驻西藏。</p><p class="ql-block"> 加上之前王震率十万将士挺进新疆,由此解决了旧中国一直头痛的民族问题。中国是当今世界民族问题解决的最好,各民族真正平等融洽的国家。盖源于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十、颁布婚姻法</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本法,在1950年5月1日正式实施,早于宪法。现今国人可能已体会不到这部法律的历史意义,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令妇女成为底层中的底层,毫无自由与尊严。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强迫婚姻,重婚,纳妾,童养媳,干涉寡妇再婚等,在今天不可想象,在旧中国却是名正言顺的。新婚姻法将其统统废除了!人民解放如果没有妇女的解放,还叫解放吗?所以这是新中国当务之急。从此,新中国的妇女真正成为“半边天”。毛泽东说:“婚姻法是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中国妇女能享受到今天真正的男女平等,盖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一、一夜关闭妓院,废除娼妓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 旧中国娼妓泛滥,袁世凯还把妓院作为税收的手段之一。如果说旧社会妇女是劳苦大众底层中的底层,妓女的命运则更加凄惨。1950年5月,毛泽东在北平就亲遇到打手追打逃跑妓女的事件,他愤怒地要求公安部长罗瑞卿立即彻查。经公安部几个月的调查取证,以雷霆手段实行了“12小时关闭妓院的计划”。仅在北京,一夜之间就关闭了224家妓院,逮捕老鸨等424人,收容妓女1268名,枪毙了七名罪大恶极的老鸨恶霸。紧接着全国各城市照此办理。当时妓女有50%以上患有性病,毛泽东要求拿出十分紧缺的外汇到香港购买特效药盘尼西林。政府还组织妓女学文化,学技能,安排工作,让她们成家生子。</p><p class="ql-block"> 从此,毛泽东时代再无娼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对妓女的教育改造使她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她们在学习课间进行联欢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二、扫盲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之初,全国文盲高达80%以上,小学入学率不到20%,但要很快办那么多学校来不及。凡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毛泽东说办就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从1952年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经过三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成功扫除了文盲3000多万。那时,识字班、夜校遍布全国,包括大姑娘,小媳妇在内的工人、农民,白天劳动,晚上像过节一样去夜校,兴高采烈。早日摘掉文盲帽子,成了众多人的目标,甚至成为人们相互问候的内容:“你摘帽了吗”?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如此大规模的、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而开展的扫盲运动,古今中外有过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妇女带着孩子上夜校学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十三、1.5亿人参与第一部宪法讨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span> 毛泽东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十分重视。1954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登载了中央政府通过的宪法草案,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当天,南京载有草案的报纸多售出8万份,福州用300个大喇叭向全市50万人播送,四川以宣传员的形式做了15万次宣传,听众达1800万人……当时,全国多处洪灾,许多地方群众在抗洪大坝上讨论,然后用油布、油纸把修改意见包好,空运到中南海。持续两个多月的讨论,参加人数达1.5亿之多。人民如此广泛地参予国家根本大法的讨论修订,古今中外有过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四、打响反腐第一枪</span></p><p class="ql-block"> 1952年2月10日,在毛泽东的亲自督办下,枪毙了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对全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腐教育。执政不久的共产党在昭示,不管你官多大,功多高,只要贪腐,必严惩不贷。人们至今还在感叹:“枪毙两个人,保了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回首毛泽东执政的27年,特别是开国五年,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最难啃的骨头,那一代人啃了;最难迈的第一步,那一代人迈了;最难打的基础,那一代人打了。而这些往往都是短期内没有回报,只有付出,没有享受,只有牺牲的基础性工作,却是造福子孙后代,关乎长治久安的必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十五、开建青藏、川藏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当时别说大型机械,连最基本的条件都十分困难。但正是这一年,同时开工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只用了四年,于1954年通车。川藏公路全长24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险的公路,是11万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用铁锤,钢钎,镐头修建的。只用了五年,于1954年12月通车。3000多名官兵和工人牺牲在这条公路上。这是一条用生命铺就的公路。这两条公路必须是世界奇迹,人间奇迹,也是西藏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这两条生命线,哪有西藏的发展,哪有西藏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川藏公路雀儿山一段,平均每公里有1.5名官兵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六、大规模水利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水利建设不能不说,相信所有的外国人看到这一组数据都会瞠目结舌,不敢相信。有人做过统计,毛泽东时代修建的大中小水库达85635座,人工河渠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等河流上修建的各类堤防16.5万公里,基本把中国的自然江河修整了一遍。若参照目前水利建设土石方工程造价,简单折算,共计240万亿元,超过1980年到2008年历年GDP的总和。这些工程基本都是靠千百万群众用肩挑手挖等原始土办法建成的,且质量过硬,至今仍在沿用。由此,中国的土地灌溉面积从建国初的2.4亿亩,增长到70年代的7.1亿亩。不仅如此,这些水利工程在防灾灌溉,发电环保乃至今日的旅游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一宏大的工程,建国初就开始了,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的。1950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为之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就来到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2年3月,为解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问题,中央举全国之力兴建荊江分洪工程,毛泽东在开工前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荊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在题词的鼓舞下,30万人仅用75天就建成了一期主体工程,很快,该工程就发挥了效益。1954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由于及早建成了该工程,保住了荊江大堤,保住了人民财产安全和农田。毛泽东得知喜讯再次挥笔题词:“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洪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千军万马修水利,是那个年代常见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红旗渠是举世闻名的人间奇迹,林县人民就是这样干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不禁要问,开国领袖们是超人吗?曾经被列强看不起的“东亚病夫”,如今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是超人吗?在如此短的时间创造了如此多的人间奇迹。他们不是超人,胜似超人。他们以超人的勇气和毅力在拼搏,在追赶。周总理在洗脸池旁站着睡着的情景,令国人泪目,那就是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领袖们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总理常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工作,在洗脸的时候竟然站着睡着了,1976年总理逝世时,老百姓痛心地说:总理是累死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且听毛泽东那极其铿锵有力的湖南话是怎样说的:“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这一段话,是在1954年9月15日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作为政治家的宣言。他的《浪淘沙.北戴河》,则是他作为诗人,其澎湃而自豪的情感的迸发。真实的历史,已经帮我们解读了,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出那一声感叹——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笔者是一名毛体书法和毛泽东诗词爱好者,但首先是一名忠实的“毛粉”,而且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毛粉”。在多年学习毛体书法的实践中,笔者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不论练习毛泽东的诗词手书、题词,还是其他书法作品,总爱翻看当时的历史,探究当时发生的事情,体会书家当时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其书法的精神内涵,字里行间的精气神。反过来,又促进了对学习毛体书法的热情和动力,既用功,更用心。如今,酷爱毛体书法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把毛泽东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与他壮怀激烈的诗词,气势磅礴的书法融会贯通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再挥毫泼墨,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大多数诗词都是写在历史的节点上。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许多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诗史”。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道理。所以,对他的著作诗词乃至书法,我们都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读,去感受。如此品读《浪淘沙.北戴河》,我们将会更深切地领悟到,真正的好诗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叹,而毛泽东的这一声感叹,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厚重,可谓“千古第一感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临习毛体书法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跃生,男,祖籍安徽无为。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新闻系。历任济南军区前卫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系统编辑、记者、主任等职。崇敬并重点研究毛泽东思想、书法、诗词。出版的多部书籍报告文学等获得中央级奖项。投资并负责制片数部电影,其中电影故事片《海洋朋友》获得国家华表奖提名奖和奖金。毛体书法获得解放军报社主办的军队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兰亭四堂杯”书法大赛特等奖。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