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谷觅春——徽州行之三

老宝马

我们走进黄山芙蓉谷,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br> 芙蓉谷,又名春谷,位于黄山北麓芙蓉峰脚下,纵深4公里。这是一道神奇的大峡谷,两边群峰高耸,原始森林茂密,谷中怪石嶙峋,四季溪水长流。水源出自黄山芙蓉峰下,芙蓉谷也因贯穿芙蓉峰下的芙蓉岭而得名。<br> 但为何又名“春谷”?“春“在何处”?这倒令人费思。<br> 进门沿山道上行,右手是高耸入云的峭岩石壁,左手是溪水奔流的山涧。郁郁葱葱的竹木,潺潺湲湲的水声,伴你走进大自然的深处。<br> 行不多远,水声突然增大,远处,一道数十米宽的白色瀑布从高耸的石壁上凌空而下,跌落在谷底的岩石上,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走近细看,这石壁其实是一道人工大坝,溪水平铺着从坝上漫过,又齐刷刷地跃入深涧,形成这壮观的瀑布。<br> 瀑布一侧,有一巨石高矗,上书“黄山芙蓉谷”。这就是芙蓉谷的题名石了。<br> 沿着石径而上,转过瀑布,眼前忽然一亮:一片碧柔明净跃入眼帘。原来瀑布的上面竟是汪汪一碧的小湖。湖如明镜,清澈透亮,五彩锦鲤嬉戏水中。人至水边,鱼儿竟立刻汇聚脚下,驱之不去。四周群峰环抱,山峰绿树倒影水中,宛若画卷。流连湖边,久久不舍离去。<br> 此湖据说名叫黄碧潭。“碧”如其实,但“黄”字何来,不得其解。黄山,总是能出其不意地给你惊喜和疑问。<br> 离开黄碧潭,有栈道缘溪而上。峰回路转之际,溪中一块巨石跃入眼帘,石上大书“觅春”两字——游芙蓉谷,不仅只是观山赏景,也是寻春、探春之旅。<br> 漫步谷中,一路迂回曲折,岩石交错,竹木掩映,处处是景,应接不暇。但无论走到哪里,溪水总是陪伴着我们。水本无奇,但芙蓉谷的水却奇趣横生。一奇在流:水自山间流出,或宽或窄,或急或缓;刚隐没于林中,又忽涌出于岩下;刚用哗哗的声响吸引了你,却又无声地从石床上漾过。他就像个顽皮的孩子,雀跃于山石之间。二奇在潭:芙蓉谷池潭众多,据说大大小小的池潭有一百多个,如繁星点点,镶嵌在绿色的山谷中。池潭大小深浅不一,大的横卧山谷之中,深不可测;小的憩息在巨石之间,清澈见底。池潭因山石、林木而呈现不同的色彩,斑斓纷呈,娇艳如盛开的芙蓉。三奇在瀑:溪水依山而下,遇有巨石、崖壁,便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远的,遥挂前川,如细线悬垂山腰;近的,水花飞溅,似天女散花,一不小心,飞珠碎玉就溅湿了衣衫。<br> 山水相依。山有了水,山的刚毅便增添了温柔,石的干涸便得到了润泽,林的寂静便奏起了音乐。没水的山,只是一堆土石;山有了水,才充盈了生命。<br> 春谷之“春“,是因为水的温润和奇趣吗?<br> 芙蓉谷中奇石遍布,琳琅满目。大的或如峭峰擎天,中分二水;或如巨兽横卧,清泉漫背。小的五彩斑斓,静静地躺在山溪中,任由岁月的流水将自己打磨得圆润光滑。据说这些石块是几百万年前冰川世纪留下的遗物。真正永葆青春的应该是它们。<br> 一路沿着栈道悠然前行,山不陡峭,路不崎岖,正适合我们慢步细赏。<br> 山外,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谷中,山朗气清,微风舒爽。茂密的林木遮住艳阳,潺潺的溪水送来清凉,夏日的炎热被隔绝在山外。水声淙淙,鸟鸣啾啾,水流洗去了心躁,寂静浸透了着安详。<br> 春谷之“春“,是因为山的浓荫和清凉吗?<br> 走进山谷深处,有一巨石半露水面,上书一大大的“春“字,笔力苍劲,不知何人所镌。据说这字是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选取的。这就是著名的”春之石“。但凭此一石,便断定这是谷名由来,似乎有些牵强。何况怎知谁先谁后呢?<br> 过了“春之石”不远,行到一开阔处。溪边有一平台,树下有桌椅石凳,可以供游人休息。右侧有层层石阶向上,指示牌上写着向上便是原始人部落,还有原始人的表演。这当然是景点招揽游客的噱头。<br> 从原始人部落下来,跨过一道多孔水坝,就到了溪流对岸。对岸一样是林木茂密,依山临水有一座小小的庙宇,门匾上写着“轩辕居”,里面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在黄山中供奉黄帝的地方很多,传说中,黄帝就是在黄山升天的,因此这座山便由原名黟山改名为黄山。了解了黄山名称的由来,对在此地出现黄帝的祠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br> 导游介绍说轩辕帝与浮丘公、荣成子采药炼丹,经常会在这里休憩聊天。丹成,黄帝服后,毛发润黑,皱皮尽脱,重得青春。<br> 看来这就是芙蓉谷又名“春谷”的原因了?<br> 但我只是摇头微笑。野史传说,本不可信。何况现在的旅游景点,多半附会些穿凿之说,以此增加景点的神奇,提高知名度。芙蓉谷并不是太知名的山谷,更需要以此扬名立万。<br> 我以为谷以“春”名,或许还有他因。<br> 再沿着溪谷向上,有一座石拱桥横跨两岸,名曰“藏春桥”。桥后还有一座天女散花的汉白玉雕像,这当然也是后人雕刻的。<br> 将至谷顶,有一凉亭。坐在亭中木椅上小憩,俯视湍急的水流奔泻而下,击打着岩石,迸溅出雪白的水花;仰看两岸山峰矗立,郁郁葱葱。忽然觉得“藏春桥”这名称倒是名副其实:这样的美景,这样的绿色,何尝不是四季如春?山水把春景藏在怀中,又怎肯轻易示人?<br> 下山途中,依然是沿溪而下。同行的伙伴虽都是60以上的老人,可也禁不住清澈溪水的诱惑,纷纷脱下鞋袜,走进彩石铺底、水清如玉的小溪中。或坐在岩石边上,任溪水拂过脚面,感受一下溪水的温润与清凉;或掬起一捧清泉,洗去脸上的汗水和一身的征尘;或相互泼洒嬉戏,让笑声洒满溪涧;或摆个造型,在手机里留下生命的剪影。<br> 大自然有一种魔力:当人走进了自然,便忘记了年龄,焕发了青春。<br> 我突然醒悟:<div> 山水之美,处处皆春。</div><div> 无需觅春,春在心中!<br> 心不老,春常在!<br></div> 山道通幽,春谷觅春。 大坝雄峙,飞流直下。 山中小湖,碧映蓝天。 水中锦鲤,空游无依。 春归无觅,有石指引。 山间清溪,飞珠泄玉。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栈道连山,翠林映日。 石上凿春,春笼四野 水皆缥碧,清澈见底。 藏春桥畔,仙女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