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部占领总统府前后三十(父亲系列故事)

歪脖子老槐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篇前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共和国七十四周年来临之际,笔者有必要提前整理《奋斗》中部的,(暂定)第三十篇占领总统府前后的这篇拙章,以告慰革命先辈之灵,团结我辈,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党的革命史中,任何一支人民军队,就是没有编制番号的,即使存在时间很短,哪怕是刚成立就赴汤蹈火,英勇就义的,他也有其载入史册的历史功绩与意义。至少拖住了敌人,为其他部队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五军的后代们,让我们高举共和国的旗帜,高举鲁中南民族解放的大旗,踏着先辈的遗迹,前进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二三年八月三十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下本篇主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占领总统府前后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占领总统府前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九年四月,父亲任三十五军三科副科长,兼通信营营长。之前,就已担任司令部党委委员,兼营党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月,饮马长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委、总前委、三野司的作战地图中,东集团与中集团的结合部,也是八兵团与九兵团的结合部之中,有一个容易忽略掉的,很小的红箭头,那就是三十五军,算得上是一支奇兵。为什么这样表述,因为在地图正中,南京的江对面,人民解放军只有这一支部队摆在那里,是监视还是策应,是突袭还是助攻,玄机就摆在明面里,干扰敌军最高指挥部的判断,扰乱敌人的军心,就是胀眼睛的阳谋做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长江一千华里的战线上,万炮齐鸣,各路突破长江防线的战报,野司定时下发下来。作为野司总预备队,依据命令,二十三日马上过江。军长早已坐镇军部,反复强调,一定要侦察清楚才能过江。气魄确实不大,形象不够英勇,但还是与将士们一同过江。此时,其他兄弟部队早已打过江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大读者观众,大家看见影视媒体中解放军攻克南京,占领伪总统府,插红旗的画面,是后补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三野七兵团的三十五军暂归八兵团指挥,进攻总统府的是该军一O四师三一二团三营(原鲁中南纵队改编的),他们第一个占领总统府,该团是能征善战的,准备打攻坚战的。结果大门未上锁,冲进后一看,国民党各类人员并未持有武器,而且非常听从指挥,集合后开到指定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营把各个角落仔细搜索后,爬上楼顶,降下青天白日旗,大家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随军记者为了记录这光辉的历史时刻,拍下了这张珍贵照片。三营是进攻部队,红旗尺寸有限。后换上军部送来的大红旗,才是后人看见升起在伪总统府上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的红旗照片。它向世人昭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也暗喻,国民党大江东去,只要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人民政府一定会宽大处理,给予出路。该军的军长吴化文,就是起义将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震古烁今之举,不能不说是总前委的高招。原定我军著名将领过江以后,由西向东包抄南京,兜住预逃之敌的退路,做足了打攻坚战的充分准备与物资保障工作。同时,举行入城仪式的工作也准备妥当。但国民党上百万大军望风而逃,整个长江防御阵地一溃千里。东中西三个集团的各兵团,不仅要全力追击,更要大迂回大包抄,才能有效歼灭残敌。所以,机不可失,部队不能绕道过来,不允许回头来搞入城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个历史的辉煌时刻,进攻总统府的任务,顺理成章的交给了野司总预备队的头上,时势造英雄。此时,总统府的前面,国民党只剩一个团了,正好给三十五军去建功立业,扩大起义的宣传效果,也算是名垂青史。可事与愿违,战场态事瞬息万变,国民党的这一个团还是逃掉了。不过疵不掩玉,三十五军的主题就是直捣黄龙——在总统府插上旗子,昭示世界,人民军队包括起义的国民党官兵彻底推翻了蒋家王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五军占领总统府的政治意义,大大超过了军事上胜利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吴化文三十五军和鲁中南纵队,是父亲一生中最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多次岔开话题,甚至还故意把三十五军,说成是三十五师,是山东的农民师,战争没打完,就给撤销了,复员当农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想取得真经,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没有查到撤掉三十五师的材料,还讨论的十分热烈。父亲看见我们要磨铁杵的精神。才极不情愿的说出吴化文的罪行,愆戾山积。假如再过几个月,淮海战役之后,吴化文再想起义,是绝对不可能的,恐怕投降都没有门,只有绝对剿灭的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顽抗到底的不赦,抗战中死心投降日军,投降汪伪,当铁杆汉奸的的不赦。抗战后,比如郝鹏举先投共,再投蒋,结果被剿灭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鲁中南纵队,决大多数是山东子弟,抗战时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吴化文投降日寇,在山东制造无人区,惨无人道的杀害一千多抗日军民,鲁中南纵队的全体将士无不愤怒。也可以这样说,吴化文在鲁中南纵队是人人得以诛之的死敌。做这个政治思想工作是艰难的,也是没有彻底做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毅的战略部署,渤海、鲁中南、江淮三个纵队不给军的番号改编,分别同张克侠、何基沣、吴化文的部队合编为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来也巧,鲁中南纵队的战斗力,尤其是老兵的军事素质、装备相对强一些。既然是合编掺沙子,肯定要强弱搭配。再加上,两支部队大都是山东汉子,知根知底,这样一来就搞到了一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这个知根知底,这两个老冤家似乎到了又要动武的地步。吴化文本人也准备被枪毙, 幸亏陈毅及时赶到,将斗争的批判大会,扭转为帮助批评教育的检讨大会。当时吴化文的内衣短裤全部都汗湿了,面对大家的责骂,老老实实承认罪行,唯唯诺诺,痛哭流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毅的到来,虽然化解了冲突,也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但是受到了中央电报严厉斥责。作为三十五军司令部党委委员,通信营党委书记的父亲,同军部政工干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提高思想觉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十五军之所以成为三野司的总预备队,不能不说是受上述事件的影响,或着说是重要因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层官兵的情绪,是靠各级干部,尤其是政工干部要加以引导的。对于各种思潮,必须压制在萌芽状态,不仅不能够听之任之,更不能声泪俱下,等同普通士兵,把两军合编的庆功会,开成批斗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的历史罪行,按上级定性,可以用推进全国解放的进程,加以将功折罪,这是有言在先,不能秋后算账的。鲁中南的做法是眢井瞽人,参辰卯酉,搞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战争胜利的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假若斗争吴化文的哪一个战士失控,开枪打死了军长,势必造成二个八路师与一个起义师火拼。打成击溃战,直接影响渡江战役,即使打胜,以后几百万的国民党部队就不会起义投诚了,这个政治帐就不划算。这个错误一旦酿成,将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也可以这样说,抗战中的英雄部队转瞬间就会成为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少鲁中南纵队的指战员,至始至终不愿认错,尤其到部队撤销更是牢骚满腹。试想,一个纵队所有的军师级干部的编制,一半的职位要让给起义军官,团营让出四分之一,最后还给彻底撤销,算是死不瞑目啊。毕竟人家是经过八年抗战的一支英雄集体,可歌可泣,而且还包含了著名的铁道游击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鲁中南纵队在淮海战役中,超常发挥,并发展为主力纵队,司令员傅秋涛,开国上将,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该部是秋风扫落叶的铁扫帚部队,一扫黄百韬,二扫黄维,可谓盖世奇功。与声名狼藉的起义部队合编,此乃奇耻大辱。狭隘的英雄主义害死人,由目中无人,发展到目无上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父亲讲故事,提疑问也是家常便饭。我们质疑上级也太狠了一点吧,完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裁撤国民党就算了,干嘛把人家鲁中南也一起裁掉。可父亲也不生气,慢条斯理接着讲,东线兵团时期,我就是兵团三科待提副科长、二区队区队长,司令部、敌工部的许多命令,直接下达给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济南战役后,山东兵团改七兵团,许司令调走,兵团副科长没份了,改提我到三十五军当科长,结果去了只能当副科长,我还不是有牢骚,只不过是忍而不发。不过党内职务排在前面,控制部队的实权由我掌管。不管怎么说,级别从此就掉了一坎。但从大的方面讲,只要是党的工作需要,个人就不够资格讲得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抗战到自卫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职务不停的变动,营到排,副营到排,准团到营变动多次。每次调动只能把工作干好,不能讲条件,讲条件就卷铺盖回家。即使遇到工作细致的首长,也许会关照一句,有什么困难可以先提出来。实际上这就是一句客套话。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军人的气概。提出反对意见没用,回答就是,意见可以保留,首先是服从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期同起义宫兵共事,还不是睁着一只眼睡觉,偶有老红军在岗,我就一天不吃不喝不撒,死睡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待起义官兵的态度,就是对待革命的态度。没有武昌首义,满清王朝就不会倒台这么快。没有南昌暴动,就没有人民军队的诞辰。没有秋收暴动,就没有后来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没有诸多的起义,就没有革命的大好形势。三十五军的批斗会,或多或少为日后裁撤埋下了伏笔,不少干部的政治前程难免不受到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插旗总统府,彪炳千秋,是树立的全国榜样,是给国军官兵看的,是指路明灯。撤销三十五军,是不是警示骄傲自满的我军指战员的呢?耐人寻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少的愚者认为,解放战争后期的起义,完全是国民党高官投机专营。但此话差矣,一万人的起义,至少要少死五千农民的儿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就成了人民。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不是杀戮的机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后,当问到某某是哪个军的,而回答变成某某纵队的话,那就是掺沙子部队。建国后,政治运动一波接着一波,审查调查比比皆是,沾上国民党的话,容易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些同志刻意厘清身份,淡化历史纠葛的做法,算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三姓家奴,当时无此说法,批判的内容,仅仅只是针对抗战中吴的罪行,没有翻其他时期的旧账。至于影视媒体中,校长嘴边词,娘嬉皮,三姓家奴,那只能见仁见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吴化文的劝降工作,要追溯到抗战结束后,山东分局地下党的同志就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其军师旅派遣了不少的兵运工作者。归华东局领导后,在九十六军军部、吴化文身边就蛰伏的更深,包括第三夫人林世英(时任中共地下工作者,建国后浙江省任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五军不仅仅占领了总统府,同时,还接收了南京伪政府的多个组织。在向南追击的途中,以右勾拳的标迹,由江苏攻击浙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其他兄弟部队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先一步出击,追的过猛,甚至追过了头。该军随后从南京出发,相当于以慢半拍的速度进行追击,但恰到好处,兜住了不少回窜的国民党残部,也算是大追击大迂回中的小迂回小追击。尽管如此,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二十年前,共产党兵少钻山沟。二十年后,成千上万的国民党军,漫无边际的逃亡大山,变了人间。敌变我变,三十五军随即以师、团为单位,进而转入肃残剿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长吴化文此时学着我军的优良传统,靠前一级指挥,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去住医院,不像有些文章所述,整编以后就交出了指挥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军的军政首长制,不能说成是分权制。更不能说,鲁中南的老部队啥事只向政委请示。即使出现这种情况,政委第一时间也要通报军长。鲁中南有思想转不过弯的同志,不足为奇,但军政委的政治水平,岂非普通官兵能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父亲任三十五军三科科长。根据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平的要求,旋即调华东海军司令部,五O年一月任其通信科副科长。这是父亲一生中,第三次跟随张爱萍将军征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五O年一月十六日,华东军区命令第三十五军番号撤销,三十五军军部和军直炮兵调入海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五军所辖三个师分别调归浙江军区,并兼衢州军分区、绍兴军分区和杭州警备区,五月三日吴任杭州警备司令。一部分部队转归公安森林总队,插红旗的一O四师转业,这在当时是美好的归宿。长期战争带来的伤老病,也到了安家的时候。指战员对部队依依不舍,难以割裂的革命感情,遗憾终身。下地方发牢骚,的确较为普遍,遗传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表面上看,是把部队(包括起义官兵)简单的撤销了,如果说三十五军插旗总统府是总前委的高招,然而,三野司把这支部队改编转业,彻底扎根在蒋总裁的家乡浙江省,就算得上是千古绝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委员长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把码头给玩丟了。这不是笑话,驻守浙江的部分衙门是起义部队改编,复转退的干部战士中不少也是起义官兵,也就是说,对当地老百姓也是一种掺沙子的做法,意义深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军长下地方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到杭州后,携四个夫人住西湖边的别墅里。当然,共产党的法律是不能搞三妻四妾的。所以,变通了一下,有文化的夫人,任命为吃小灶的秘书,会烹饪的夫人担任有级别专用厨师,种花种草的夫人当勤务兵,一号夫人有名有份,有头有脸,档案填写夫妻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不要懵圈,时代不同,另一个川军中将范绍增,在担任荊训军分区副司今员之前,将四十个夫人压缩成上述编制。还有一个川军上将杨森,夫人有一个加强排,子女一个营连。北京不批二野接受其起义,令其儿子带部队起义,劝杨森携带金银财宝和一部分妻妾子女赴港定居(限定了出境指标)这是结尾的题外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篇后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一九年,原南海舰队子弟学校一一海鹰小学在穗举行一个纪念活动,第七届毕业的同学畅谈自己的父亲是哪个哪个军的,突然有人问大姐孙洁梅,你爸爸是哪个军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大姐蒙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姐从小住校,后当兵,在家就没有待过多久,尤其是父亲工作忙,在家时间少,那个时候在家讲故事,犹如天方夜谭。所以,大姐对父亲早期的革命生涯知之甚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姐打电话问我,爸是哪个军的?面对出乎意外的提问,我急中生智,爸是海军的。大姐说不是这个军,是那个军,我说到底是哪个军?大姐说是陆军的那个军。大姐被我一调侃,一着急,就不问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在这里,向大姐表示由衷的歉意!不是不告诉你,当初告诉了,就违背了爸的意志,违反了爸的纪律,就违反了保守秘密,永不叛变的誓词。老妈作为抗战时期入党的老党员,在世的时候,也是反复叮咛,不要把老爸的经历写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一八年以来,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不加快整理爸的汗马功劳,恐怕就要封存于世。现今违背老爸的意愿,纯属不得以而为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于说几年前,大姐的提问,我也不好回答,因为不是一句话说的清楚的。爸战斗过的部队,有九支发展为正军级以上的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鄂豫游击队,逐步发展成为老湖北军区,后并入武汉军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四总队,老一团,四纵、四师发展为二十一集团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三支队期间上级部队五纵之大部,发展为三十九集团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宿东游击支队并入十二旅,发展为十八军改西藏军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东线兵团先改山东兵团,后改七兵团并兼浙江军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三十五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华东海军改东海舰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舟山基地,(大姐姐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南海舰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它革命轨迹,陕公,通校社高特训班,渑池兵站,中原局,鄂北省委,游击支队,豫皖苏省委,特委工委,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六抗,苏纵。苏中七分区。渤海三分军、渤纵、九纵联合指挥部(三十三军、二十七军之一部)。青岛通校。援越抗美二支队(二万人的诸军兵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各大小单位,各支部队,留下了老爸火热的奋斗经历,每一篇故事,讲述的都是老爸的灵魂所在,智慧所在,非凡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革命战争年代,党政军经常为一体,时常分不开,首长通常身兼数职。在与老爸无数次的交谈中,从来就没有彻底捋顺分清过。不是父亲分不清楚,而是在紧张的斗争中,没有时间分,不知道哪一天哪个人就牺牲了,没有证明人,档案中填写了就是麻烦。几天、十几天、二三十天短时期的工作变动,只能忽略不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多工作是司令员临时指派,没有别人参与,也就没有同部队同单位同部门的人知道。出发前,通常反复交待苛刻的死规定,假如失去首长信任,政治前程也就完结。特殊工作,也不能填写档案,只能按规定向指定首长单独汇报,而且要有掩人耳目的充足理由。一旦单线管理联系的首长有故,上级的上级又不能证明的话,等待的就是无情隔离审查。反之,就是坚强的可靠的核心堡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时期的一些日期,往往是若干年后,几个首长一拍板就定的。过去日期的记载,有古历,公历,俄历,民国纪年,日本纪年,伪满纪年,可谓五花八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方监听敌台的情报,紧张战场态势情况下,破译人员抢先口头报告了指挥员,同时遇到转移或者败战大撤退,队伍打散,失散,部队重组等。后来由他人补记的档案,单靠责任心,哪就叫心有余而力不足。军以下司令部,没有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影视媒体展现的是建国后的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人事档案机要档案,打丟炸烂雨淋沉河,时有发生。经常整训的时候,重新再登记,再填表,屡见不鲜。时间不准也是常事,通常以多数人的记忆为准,哪怕是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鲁中南包含抗战时期的鲁中、鲁南、滨海三个军区,解放战争初期的鲁中南军区,淮海战役期间的鲁中南纵队,解放战争后期的三十五军,包括三十五军暨改编单位的鲁中南地区的新兵,及建国前当地的我党政府人员和民众。不是说要大家共同来担待,而是相见一笑泯恩仇,只能在理想社会中回荡,难以在这个空间里存在,三代人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二三年九月三日</span></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O年一月五日,父亲孙藻勋(前排左一)与原新四军四师三科老战友,在南京重逢合影留念,此时刚调海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使用音乐:暂用美篇提供音乐《宫崎骏的秋天》 </p><p class="ql-block">部分历史照片: 笔者翻拍 </p><p class="ql-block">故事情节: 来自父亲早年口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八月三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