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何婶

壬子村民(李尚宪)

<p class="ql-block"> 护 工 何 婶 </p><p class="ql-block"> 认识何婶,是母亲病重住院两个多星期之后。当初,请了一名护工,干不到一周,就无法坚持,辞掉这份工。特别是母亲从重症室出来后,失去了呑咽功能,插上了胃管,生活更不能自理。经人介绍,又来了一名护工。她看过老人之后,对我们说,你们还是请何婶吧,只有她才能照顾得了你家的老奶奶。</p> <p class="ql-block">  何婶很快跟我们见了面,看过母亲后,用一种自信的语气说,她可以接这个活。接着便熟练地整理病床,打扫卫生。老人重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行为意识模糊。照顾这样的病人,付出的劳动倍加艰辛。尤其是老人从重症室出来后,身上长满了斑疹。何婶仔细地为她擦洗身体,敷药翻身,不出三天,身上的红斑全部消除,给我们留下了很好印象。</p> <p class="ql-block">  知情人都说,她干这一行,特别能吃苦。她说自己从农村来到城里,没了退路。只能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才能站稳脚跟。她还说,干这一行,尤其要凭良心做事。一定要遵照医生要求,对待病人,不但要细心和有耐心,还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有爱心。</p> <p class="ql-block">  陪护失能重症病人,不仅又脏又累,还得耗费很大的精力。我们请何婶照顾母亲,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陪护;老人病情一旦出现反复,何婶常常是整日整夜无法睡一回安稳觉。一次,老奶奶病情加重,遵照医生嘱咐,亲属不能离开。</p> <p class="ql-block">  何婶伴陪我们,密切监护,守在老人身旁。一连两天两夜,几乎没有合过双眼。体验到了这种工作的艰辛,我们担心何婶难以支持,建议她再找一个人,轮流着照顾老人。却被她婉拒了,她说换人轮流看护,新来的人不了解病情,不利于老奶奶病情好转,说她能坚持得住。</p> <p class="ql-block"> 针对母亲的病情,医生嘱咐我们,平时要跟她多说话多沟通交流,努力唤醒她的记忆,激活她的思维。每次,我们到病房之后,都会跟老人尽可能多地说话,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一天,我突发奇想,给母亲唱了几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老红歌,没料到母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邻床一位重症老太太的亲属,突然高声地欢叫起来,原来他们家的老太太,听到歌声,也同样地绽开了满脸笑纹。</p> <p class="ql-block">  目睹这情景后,何婶除每天跟老人说话聊天之外,坚持经常给老人唱歌。除了唱《东方红》《跨过鸭绿江》《社会主义好》《南泥湾》等那辈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外,何婶还唱了当年在生产队最爱唱的《李双双小唱》《江湖水浪打浪》和《公社是棵长青藤》等歌曲。何婶的歌唱得不算很好,偶而还有些跑调,但她说,只要母亲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地过了三个多月,我们对何婶的了解也不断加深。她说,她出来干护工,转眼已经过去十四五年了,七八年前,他们在市区落了户,买了房子。一双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工作,结婚生子。如今是全家三代同堂,房子不够住,今年又买下了一套140平米带电梯的新楼房,年底便可以搬进新居。</p> <p class="ql-block">  何婶说,当初她从农村出来,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有一双勤劳的手,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心,认准自己能打好这份工。实践证明,她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诺言,常年找她做护理的人从不间断。看得出,她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医院度过四个多月后,终因病情加重,经多方抢救无效,于八十二岁高龄之后,离开了我们。她是在我和何婶陪伴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的。何婶像过去陪伴过许多的老人一样,给予了老奶奶最后的临终关怀。她凭着自己的经验,在老人停止呼吸那天,给老人喂了最后一顿早餐。生老病死,于何婶而言,已经习以为常,她劝我们节哀。在照顾老人115个日日夜夜里,我们目睹了她付出的艰辛劳动,付出的那分爱心,并对她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和敬意。</p><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31日于贺州</p><p class="ql-block">《贺州日报》2016年09月05日3版《百姓周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