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皇帝几百个,各治天下有其招。开国皇帝并不多,尽显其才战众雄。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领风骚数百年。</p><p class="ql-block"> 今年八月上旬,我随孩子到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他是商务,我以游玩为主,当返回厦门时,他直接飞回。我则南下经徐州稍游,再到蚌埠时,我侄郑建民陪我到风阳县(史称濠州)游览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与母親陈氏墓地和凤阳中都旅游管理处的鼓楼谯楼。父碑称:大明仁祖淳皇帝之位,母碑称:大明仁祖淳皇后之位。</p><p class="ql-block"> 自秦始皇始的皇帝,多为有贵族皇室爵位基因,唯草根农民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富有神秘和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其一;家贫不饱,据说幼小只读短暂私塾。但其超级聪慧,历经各途径,深入社会,自学成才,边学边思,胸怀大志,学以致用,借脑兼听,择优而为,迈向成熟。</p><p class="ql-block">其二;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1368~1398在位),字国瑞,按房族兄弟排名第八,所以原名朱重八,家中排名第四,后改名朱元璋。</p><p class="ql-block">其三;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p><p class="ql-block">其四;1344年初,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云游四方。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p><p class="ql-block">其五;当了行童不久,当地闹饥荒,寺庙里得不到所需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p><p class="ql-block">其六;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返回到皇觉寺。</p><p class="ql-block">其七;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县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不久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只好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是他人生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其八;朱元璋入伍后,在义军骁将崭露头角 娶妻更名朱元璋,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p><p class="ql-block">其九;自1353年左右,朱元璋从此走上了戎马生涯,以推翻元朝平天下为己任,运筹帷幄,自立门户,一步一个脚印,攻城略地,先南后北,待各个击破,削平南方各割据势力后,悄悄的做实做大做强自己的团队和固牢根据地时,再北伐北方各群雄。至1356年过江攻下集庆(即南京)后,朱元璋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而其它各路英雄都迫不及待地称王称霸一方。这九字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其十;在攻下诸多城池后,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坚决执行。公元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至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p><p class="ql-block">其十一; 鄱阳湖之战形势胶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集庆,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如今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惫,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导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p><p class="ql-block">其十二;1367年,与张士诚平江之战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直至公元1367年9月初8,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东吴灭亡。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接着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伐进入中原。</p><p class="ql-block">其十三;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朝最后一位无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1368年七月前,明军即将攻破大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出逃,自此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中国的统治结束。1370年,妥懽帖睦尔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一征北元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后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自此,朱元璋平定中国天下,成就了一朝帝业。</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开国帝王,其无论是军事能力亦或是政治水平,都处在历代开国皇帝的前列,包括毛主席都曾评价朱元璋为:“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给予了朱元璋极高的评价。所以,朱元璋虽然幼小家境贫寒,学业浅簿,但并非什么都没有学,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什么都学,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变为己用,方才成就帝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在凤阳中都鼓楼正厅座像</p><p class="ql-block"> 由于朱元璋的出身低微,从小他就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以及权贵的嘴脸,所以在他登基之后,他想方设法想要加强自己的统治,他废除了丞相制度,事无巨细,他都要进行过问。由于害怕当时一些残余势力想要推翻明朝的统治,所以此时朱元璋就设立了一些机构用于刺探情报和维护他的统治,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东厂、西厂、锦衣卫和六扇门。 朱元璋废除元制,设立三司,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全省的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全省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全省军政。全国共陆续设置十三个布政使司,分别是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云南。布政使司又下设府(直隶州)、县,最高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其中云南布政使司设立时间最晚。</p> <p class="ql-block">凤阳中都鼓楼介绍</p> <p class="ql-block">朱氏祖先介绍</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学业浅薄,但文化水平非同寻常,现分享他两首诗:</p><p class="ql-block"> 一首诗是《天地日月》: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p><p class="ql-block"> 另一首诗杀气冲天: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孙中山对朱元璋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从军濠梁</p> <p class="ql-block">攻占集庆介绍</p> <p class="ql-block">徐达介绍</p> <p class="ql-block">建立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经三次大战,消灭陈友谅</p> <p class="ql-block">洪都保卫战介绍</p> <p class="ql-block">凤阳中都鼓楼筒介</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家谱</p> <p class="ql-block">前言介绍</p> <p class="ql-block">化缘乞讨</p> <p class="ql-block">明祖陵</p> <p class="ql-block">从军濠梁,还俗从戎</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建立根据地介绍</p> <p class="ql-block">消灭陈友谅简介</p> <p class="ql-block">南征北战: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张两大強敌后,命令汤和、胡廷瑞南征,派遣徐达、常遇春北伐……</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后,东攻张士诚,他采取先除枝叶,后取根本的战略,于1367年9月攻克平江(今苏州),活捉张士诚。</p> <p class="ql-block">胡惟庸案简介</p><p class="ql-block">明史记载,朱元璋一共重点表彰了34个人,这34个人分别是6个公爵和28个侯爵。他们都跟着朱元璋打下了这偌大的江山,最后大家终于可以共享天下。</p><p class="ql-block"> 但可惜,这美好的盛况未持续多久,因为很快,众臣人就遭到了朱元璋的屠杀。正如民间传说,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34人之中,居然仅剩4人。</p><p class="ql-block"> 这34人中,地位最高的是6个公爵,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这六人可谓是战功赫赫,李善长号称萧何,徐达常遇春战神无双,李文忠当年号称敢死猛将,冯胜、邓愈更是蓝玉曾经的偶像。这些人享有最高的荣誉当之无愧。但这6个人中,却只有邓愈和李文忠安全老去。至于其他的人,李善长参与谋反,全家被抄没。常遇春暴病而死,关于他的是历史存疑,不少人认为他屠城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或有天灾或有人祸,但和朱元璋离不开关系。冯胜,号称功劳最多,结果和藩王沟通,受朱元璋猜忌,然后无罪赐死。徐达,民间传说,因烧鹅而死,但的确徐达因兵权受猜忌,多数可能是受打压而抑郁死去。由此可见,为了皇权稳定掌控在朱氏后代,任何手段层出不穷,朱元璋也是如此残酷,从一个低徽苦难的善人转变成了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残忍一面。这都源于对于自己政治需要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执法严明简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反腐肃贪简介</p><p class="ql-block">为固江山,惠民生息,削税减赋,亲政勤政,铁腕反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