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影视武打片的兴起,让中国的老百姓饱览了中国功夫的神武,同时也知道了河南有个少林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公出到河南,带着仰慕少林武功的心理,来到登封县少室山北麓王乳峰下的少林寺。原来以为少林寺是一个殿堂林立,气势宏伟的大寺院,然而眼前的少林寺确是一个规模不很大的寺院,随后又去了黄盖峰下的中岳庙,才知道电影《少林寺》里的许多大场景都是取自中岳庙。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少林寺正门是个红砖绿瓦的门楼,有七八步石阶,两扇红漆大门敦实厚重,门楣上挂着一块1米多长的黑扁,上书金字“少林寺″。大门左边围墙上也写着很大的少林寺字样,立在门前一对高大石狮,为并不十分抢眼的寺门增添几许威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了寺门,同别处的寺院相差无几,殿堂上供着大小佛像,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没见到弄拳舞棍的武僧,只有面善的和尚静静地守立在佛龛旁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来山野寺院应该清净幽然,那才会使人感到这是避世脱俗之地。但是仰慕少林寺的人太多,殿堂内外到处都是游人。人们身着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服饰。操着不同味道的南腔北调,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再加上寺外众多商贩的叫卖声,让人觉得少林寺倒像个繁闹的集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有趣的是,寺院中的林荫下放着一台20寸黑白电视机,屏幕上正播放中美女排在世锦赛决赛的实况。这现代的传播媒介竟与佛门唪经法事融为一体,甚为新奇。那时的中国女排正处鼎盛时期,小小排球牵动着中国几亿人的心,没有谁会对此漠不关心,所以游人路经此地都不免驻足观看,把个电视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过大家看女排比赛并不耽误游览少林寺,看一会电视,再去寺院殿堂里兜一圈。转回到电视机旁再撩上一眼。顾此不失彼,有走有停,秩序倒也井然。我同大多游人一样,一边游览少林寺,一边惦记着女排的胜负,顾盼左右、仓仓促促,后来去了寺外的塔林才聊以小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塔林的游客主要活动是拍照,相机的快门声迭迭四起,男男女女们在式样不同、造型各异的砖石墓塔前,有神情肃然做着虔诚状的;有兴致勃勃做着怡然状的。有手搭墓塔歪脖扭体做着天真状的。自以为留下美哉倩影,大家却似乎都忘记了,这是和尚们的墓地。我在想,倘若睡在石塔下的历代众多德高望重的长老们有知,对眼前情景不知抱有什么样的感想。也许会欣然宽慰,众多善男信女前来瞻仰,是表明少林寺依然名震天下,先辈苦心主持的少林寺没有衰落,香火不息,佛门之大幸也。也许会赫然而怒,不肖弟子们不守清规,把个佛门禁地沾上铜臭之气,人杂马乱的,睡在地下也不得安宁,阿弥陀佛,罪过,罪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论怎样,少林终归是少林,多少年来,禅宗在这里赓续,武学在这里光大。尽管如今的少林有落俗尘,但少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仍然德厚流光。我忽然发现在少林寺里,跌宕着一种精贯白日的忠贞情怀,一种亿兆一心的凝聚之力,像一股炽盛的热流,感染和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少林寺的威名和女排的煊赫令人不胜骄傲,也令游人不由自主产生戮力同心的铮铮气概,这或许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在欣幸中又生出某种郁结。千百年来,中国人并不乏踔厉风发的气概和同心同德的精诚,然而当今的中国人身上却难得瞰见这种精神,少林寺让人激动的一幕并不是常常可以看到的,生活中所经常看到的却是缺少人性的虚伪。 奸诈和利令智昏,多少人已经陷入罪孽的泥潭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精神既是大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此,我默默地呼唤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