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恼包村又名恼包馨村,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大青山南麓,隶属于新城区保合少镇辖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庄。恼包村北与敕勒川草原旅游区、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相邻,距离市区大约18公里,G6、G7高速、呼和浩特绕城高速以及旧110国道交汇于此。是远近闻名的避暑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也对它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为什么说它是“塞外小江南”?为什么它能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将慢慢敲开恼包村的历史大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图为路过的敕勒川草原</span></p> 恼包村概况 <p class="ql-block">恼包村全村959户3100人,由汉、蒙、维、满、回共五个民族组成,辖区面积大约9.6平方公里。“恼包”一词源自蒙语“敖包”的音译,意思为“石头堆积的小山”,是古代蒙古族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进入恼包村文化大院的村史展览馆,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恼包村的历史。恼包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由当时来此地垦荒谋生的山西籍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的村落之一,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据传是先由归化城李姓晋商在这里购买土地,之后又将族人从山西迁于此处定居。之又有山西的刘姓、崔姓、柴姓等家族,来此定居落户。由于村落附近有一个敖包,故得此村名。</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李姓家族一直是村里的大族,清末秀才李怀谦性格刚直,在1920年,他与绥远进步人士张霞明、李致方,创立了旨在教学育人的桑梓学社。1930,他在恼包村创办了篑山小学,亲任第一任校长,后赴美留学定居美国,成为华人知名教授。</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村风民俗多体现为蒙晋文化,而且山西乡土气息更浓。恼包村居民以山西籍移民后裔为主,他们勤劳节俭、民风淳朴,具有着深厚的山西风俗传统习惯,并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与当地蒙古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浓郁的蒙晋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篑山小学改名为恼包村小学,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1975年恼包村属于先进集体村,60年代恼包村文艺宣传队还进行了戏剧演出,据讲解员介绍,参加演出的老一辈演员仍然对当时演出场景历历在目。我想那一定是他们人生中难以割舍的珍贵回忆!</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恼包村先后荣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殊荣,并入围“全球最佳旅游乡村”候选名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恒彪当选“2021年度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p> “塞外园林小江南” <p class="ql-block">从大院出来,便能看到恼包村的整个游览地图,使游客可以直接简明的掌握大致景点。</p> <p class="ql-block">恼包村背靠大青山、临近敕勒川草原,距市区仅20公里,交通便利。依托这一区位优势,针对北方人对江南水乡的向往之情,打造了古典建筑风格的文化旅游区。恼包村楼阁长廊遍布,雕梁画栋,一步一景,极大满足了游客的审美需求。各种树木花草葱葱绒绒,渠渠清水环绕其中,在炎炎夏日给予游客们丝丝凉爽。</p> <p class="ql-block">顺着路走,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仿古建筑矗立在马路两侧,潺潺的泉水从假山上流下,置身其间,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从傍晚的照片中更加可以感受到静谧的氛围。</p><p class="ql-block">游客还可以顺着河流划船。坐上古色古香的乌篷船,感受着清风拂过脸庞的凉爽,夏日焦躁的心在一瞬间便平静下来。大家泛小舟于湖上,鱼鸟相随,烟雾飘渺,兰舟轻泛醉和风,十里桃花一望中,如临仙境,恍若梦里水乡,诗意江南。</p> <p class="ql-block">“塞外”“塞外”到了吃饭的点儿,游客们大多入乡随俗,品味内蒙的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不用远走,餐饮区就在位于恼包村北端的恼包北街,该街区由小吃街、美食街和小北巷三条主街组成,街区建筑风格以中国明清古典建筑为主,处处古香古色,栋栋端庄典雅。小吃街你可以尝到全国各地特色小吃。而美食街有经营闽粤菜系和晋陕名菜为主的壹号院饭店,有经营蒙古族六耳火锅精品涮肉的贰号院饭店,有经营本土传统菜系的小北巷连锁饭店,还有本地的家常特色莜面鱼鱼、莜面窝窝店。美食街汇聚全国各地特色菜品、大草原民族特色火锅、各类烧烤以及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游客身临其境,品尝各种美食的同时,可以领略来自大草原的民族特色风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图是特色美食冷汤莜面</span></p> <p class="ql-block">与冷汤味道截然相反的是热汤莜面,加入内蒙特产羊肉片,加几勺辣椒,是本地人的冬天首选。</p> “致富新路网红村” <p class="ql-block">恼包村以前是个水患之地,当地的农民收入并不理想。</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恼包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通过发展文旅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产业兴村之路。</p><p class="ql-block">2013年,恼包村按照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的整体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采取整村迁建的方式,规划开工建设了新村住宅和配套服务设施。新建项目共有45栋住宅、商业街、接待中心、餐饮、物业、幼儿园、卫生院、生态养老院区、文化大院、农家院、文体活动中心、便民超市等。项目建成,恼包村一跃变成为塞外江南园林村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恼包村在新村西侧建成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主导的颐和生态农业,有标准蔬菜大棚66座,60亩智能连栋温室1座,主要进行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以达到旅游功能的目的。新村东侧建有占地1179亩的呼和浩特市城发(恼包)仓储物流园区,北侧落地实施民新城牧歌等项目,共为恼包村及周围村庄提供大约1500人的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0万余元。</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7日-8日,习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恼包村的村民们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人民的殷殷嘱托,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打造北疆乡村靓丽风景线,和前几年来到这里游玩相比村子里的年轻面孔明显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恼包村工作,为家乡建设付出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地区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观景轮“青城之眼”也在恼包村诞生,恼包村开始成为一个又一个“最”。</p> <p class="ql-block">2023年在刚过去不久的7月28-30,恼包村还举办了三天三场的大型“新城区敕勒川文化旅游节暨生态恼包音乐节”音乐节,音乐节邀请了薛之谦、赵雷、许巍、丢火车乐队、旅行团乐队等流行乐队明星为观众们倾情献唱。吸引了当地乃至周边城市的大批人流,现场烟花璀璨,粉丝们晃动着手中的周边和旗帜,跟着音乐大声合唱,旋律响彻脑包村上空。</p><p class="ql-block">仅三日就吸引了将近50万游客,总收益过亿。不仅本村GDP上涨,还拉动整个呼和浩特市文旅市场的消费热情,强力拉动酒店、餐饮、住宿、交通等业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魅力恼包”,这片宜居美丽的农村大地,到处是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人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在结束这趟小小的旅程启程返回市区时,从车窗望着逐渐变小的恼包村,仍然有意犹未尽之感。</p><p class="ql-block">在这城市喧嚣中,这一方恬静的塞外江南着实是回归本真的好去处,也希望展现了我的家乡内蒙古的恼包村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