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经历的特殊年代

兵友8729

<p class="ql-block"> 我们50后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耳闻目睹的几起大事件,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由于我是亲历者,一直想整理那段回忆,本着不触及敏感词汇,不涉及政治、个人立场观点,只部分说说个人经历和事件故事中的故事;可我却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 * * * *</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是一个令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也忘不掉的年份。</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的春天,报纸上大批判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先是批《海瑞罢官》,接着就是批“三家村”、"四家店"什么的,什么邓拓、吴晗、廖沫沙,反正我们小孩子也整不明白,可一个个就像是个小大人似的,好像什么都懂。</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6月初,《人民日报》发表了聂元梓的大字报以后,我们学校里的大字报也就铺天盖地贴满了教学楼的走廊,内容就已经不是批判“三家村”一类的了,都是针对校领导一些什么?批判校长中午午休时间去女生宿舍查铺,对漂亮女生好啦等莫名的“问题”。终于放暑假了,学校师生各自回到家里。我还是同往年一样操刀上山砍柴伙。</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教导我们:"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6年8月1日-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8月13日,首都革命群众打着横幅,抬着毛主席像,呼喊着口号游行到中南海西门,拥护公报和开展文革的《十六条》。8月18日,毛主席身着军装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检阅红卫兵大军。</p><p class="ql-block"> 9月1日,学校正常开学。我们回到学校,我们领到新书本并开始新学期的课程。十几天后的一天下午,班主任到各班说要按10%的名额选出在校革命师生代表;强调要选家庭出身好,学习及表现好的同学赴北京串联。最后我校选出学生代表23位(我在学校得票票数排第13位当选)教师代表2位;共25位师生代表。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兴奋。想想自己连县城都没到过的农村孩子,一下子要到大城市首都北京去,去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何等幸福和光荣的事。学校还通知我们立即回家取钱,我连走带跑来回四十里地从家里拿了五元钱来。到学校已天黑。心情激动啊,天黑在山间公路上走不知道怕。果然第二天,县里就派汽车把我们接到县城。</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一早,我们在宾馆食堂吃过早饭后,在一片锣鼓声中,在县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居民欢送下,崇安一中,二中的125名师生分乘五辆客车前往邵武火车站,第一次坐火车沿鹰厦线北上转京广线去北京。到了北京下火车后,接待站把我们安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住下(北京14路公交北郊市场站)。</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就买了一张《北京地图》,找到我们所住之处的地理位置,熟悉德胜门外大街,府右街,东西长安街等等街道,坐几路公交车,去天安门广场怎么走,在哪转车?乘车站,转车站搞清后,凭我们学生胸前所戴的《福建省南平专区革命师生赴京代表》证,免费乘坐城市的任何公交,有车来就上。所以我就经常独自一人出去游览,参观,到团中央机关去看大字报。</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批师生被安排在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去天安门广场,这天一早,我们很早出发,徒步去东长安街的指定地点等待。我们心情无比激动,我们等了很久很久,大概是等首都军民群众欢庆游行队伍过后,才是我们外地革命师生,红卫兵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当我们到天安门前的时候,我们都仰着脖子看城楼上站着的毛主席。当时真的是无比幸福。回到地质部住地后,我们还去看了电视重播。</p><p class="ql-block"> 十七天后,我们从北京回来,县里派汽车到江西上饶把我们接回来,到达县城时又受到县直机关,学校师生和居民的夹道欢迎。第二上午县里汽车把我们送回学校,当到达学校所在地——吴屯时,同样受到学校师生,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荣光。</p><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后,我们继续上课。十月中旬,我们全校师生去当地公社几个大队帮助秋收。我们班到海拔最高,最偏僻的麻坜大队。收割稻子结束后,大队杀猪,磨豆腐,打麻糍粿给我们吃,然后敲锣打鼓欢送我们下山回校。</p><p class="ql-block"> 课上着上着没几天,听说外面很热闹了,老师也没心思上课,学生也没心思学。各班纷纷三五人一组,七八人一群;搞个名称,战斗队什么的,离开学校出去串联。我也跟着二个闽南老师到了福州,泉州(上了老师的当,他们趁机回老家去了)。我们在泉州无聊地等着老师。回来路过福州时,刚好福州红卫兵在批斗省委书记叶飞(我们没有参加)。</p><p class="ql-block"> 从福州回到学校后,全国红卫兵徒步长征串联开始。老师、同学们推选我组织一个抗大长征队,自由组合,有老师,有高年级同学,也有低年级同学。我立即找学校开介绍信,进城刻公章,制队旗,做袖标;找财政局,有关部门领经费和粮票。那个时候红卫兵(组织)想要什么,想办什么,一路绿灯,县委、党委、部门不敢不支持,事情不敢不办。队里人员到齐后,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高举着长征队旗徒步出发,第一站在洋庄住宿,第二天沿公路经江西车盘、铅山、上饶,改沿铁路线过金华再走公路到鲁迅的家乡——浙江绍兴。沿途我们所到之处,有接待站接待我们,崭新的被褥,喷香的饭菜;一路欢笑一路歌,徒步走到浙江绍兴。在绍兴,我们参观了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等地方。有老师,同学说:1967年春节就要到了,建议我们坐车先去杭州?我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到接待站搞来火车票,大家坐了火车去杭州。杭州好玩的地方多,西湖,虎跑,六和塔,钱塘江大桥等等景点。不几天我们再坐火车去上海。在上海,我们被安排在西藏中路的一个接待点住宿,这里离南京路,大世界,外滩很近。</p><p class="ql-block"> 转眼就到了1967年春节,除夕夜我们每人交5分钱,接待点给我们加餐;算是给我们过年了。过完年,中央文革向全国发出了所有串联师生回校复课闹革命的号召,接待点给我们办了回程的火车票,有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自己交涉去了南京,数日后也回到学校。我们学校响应中央的号召,边上课边运动。这时候机关、工厂、企业,甚至农村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了。当时崇安县里的格局是:教育、卫生系统、机关工作人员,即脑力劳动者加入"红委会"组织;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即体力劳动者参加了"遵义公社"这个组织。在此期间,我也曾经代表崇安二中的红卫兵组织,坐上县礼堂的大会主席台,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学习外地文革斗争经验,把本地文化革命运动引向深入,推向高潮。随着文化革命运动的向前推进,县里两派组织观点也日趋白热化,什么"三、五行动"好得很,糟得很;由此形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直至发展到弄枪动武,在此不便赘述。我们因当地的农民群众组织一帮人要来抢学校的广播设备,学校怕我们受伤,就让我们躲在后面山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学校领导说你们还是暂时回家吧。</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后,我就不再回去学校,任凭外面风浪起,吾乃横心修地球。便跟着兄长下地干活,不会干慢慢学,技术活干不了就干粗活;每天干活的工分你们说了算,爱给多少就多少。</p><p class="ql-block"> 1968年春节一个月后,在家乡每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上,我看到一位解放军,解放军也看到我,他问我去不去当兵?我脱口而出:去啊!后来我就报名,体检,不久等来应征入伍通知书;就这样离开家乡到了部队。这里我要说的是,参军入伍纯粹是个偶然;如果不是文革停课,就我家的经济条件,我会坚持念到中专毕业出来工作,脱离农民身份吃商品粮,实现我的人生最初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