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山仰止,方知才疏学浅;三人同行,才觉左右为师。教育路上,一个人行走是孤独的,一群人同行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在这个全面加速的社会里,也许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能让浮燥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唯有静下心来思考才能让烦琐的工作转化为事业的升华。<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3年8月27日下午,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小学部语文学科组在小学部徐金科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暑期读书沙龙会,会上各位老师们畅所欲言有关暑假读书的体会,其中有思考,有争论,也有欢声笑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沙龙活动由徐金科主任主持召开,确保活动有序进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刘霞老师针对假期远赴西安学习提出自己的几点收获,刘老师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体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新的质量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三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刘老师提出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将“育人定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的双肩背负着两个责任,一个是孩子的现在,另一个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的教育最不缺少的就是“教书匠”,我们要转变角色,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人做人做事的过程。回归教育的本质,切实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飞飞老师提出,要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一学一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 “学” 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要注重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建桂老师,总结了西安学习中关于班级管理的经验妙招,刘老师用具体案例详细说明了励志教育的12个具体操作方法:课前一支歌;赏课间短视频;书写每日寄语;阅读励志书籍;观看名人演讲;评析新闻热点;研读学长来信;抓住突发情况;作活动后点评;召开主题班会;指导生涯规划;赠送毕业寄语……用一些小方法、小事件去建设班级文化、去构建谐师生关系、去凝聚集体力量,最终激发孩子的道德、智力情感。触动和塑造学生精神世界中最美好的东西,将新时代班级管理新策略阐述得淋漓尽致。这些细致入微的方法和指导贴地气,入人心,是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殷云丽老师阅读了《要相信孩子》后提出,“要相信孩子”告诉我们,问题的孩子并不怕,可怕的是我们没能找到正确的教育之道,看着孩子走入歧途渐渐堕落。当孩子犯错时,请不要把孩子的错误,摆上台面,无限放大,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改掉,多引导。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澄清的,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考虑孩子的问题,多给孩子机会,多些耐心,可喜的变化会发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伟老师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是为了生活和生命而存在的,并围绕生活而展开运行”,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是有意识的人,他们有个性的自我。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成长和绽放,而我们真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开始了漫漫应试教育的道路。课堂中,我们是知识传播的权威者,学生在课堂上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唯唯诺诺。不愿去主动探索,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把自己这个空水杯倒满。前行之路节奏很快,也从未得知这一倒水式的教育会磨平学生的棱角,使得学生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教育的路上,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回归初心,帮助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的特别的存在。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绣华老师阅读了《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她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把握他们每个人的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补救他们不足的同时发展他们的长处。特别是对待语文成绩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时,如何有效地采取措施使他们在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就显得极其重要。应该首先告诉他们,语文成绩的好坏并不等同于语文能力的高低。或许他们当中有的活泼好动极具表演天赋,有的胸中有墨擅长自我创作,有的聪明灵巧常有奇思妙想……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他们,多给他们自我展示与锻炼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雪松老师假期阅读了《大概念教学》这本书,周老师提出给她感受最大的一点是要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要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要从教授专家结论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专家思维,让学生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低通路”的迁移方式是无法创造高效能的,要引导和促成学生“具体—抽象—具体”的高通路迁移,学以致用,逐步发展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知识的学习不能背离现实世界,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联系真实生活来思考教学,将学科内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构建知识地图网络,实现学科与学科,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融会贯通,并在众多的具体案例中抽象出更加上位的大概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静老师阅读的也是《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这一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一章节,刘老师深感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受束缚地思考问题,并且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勇于冒险和创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海云老师读完《大概念教学》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自己执教过的一节课进行了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教学。苏老师提出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期中,邓老师阅读了《学记》这本书,邓老师提出虽然这本书语言艰涩难懂,看得不太明白。但是《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 《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父兴慧老师阅读了《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这一本书,主老师就如何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让我们都走进书的海洋,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让我们的生命因书籍而更加厚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摄影:刘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编辑:刘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审核:徐金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