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的鼻祖——唐代医学家孟诜

东湖汀涛

<p class="ql-block">唐代医学家孟诜著《食疗本草》言:“下热气,多食胀人。若热气塞咽喉,煎汁饮之。此是海中之物,味犹有毒性。凡是海中菜,所以有损人矣。”</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位古代医学家,致力于研究和发现“厨房的秘密”,被人誉为“世界食疗学鼻祖”,他就是唐代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孟诜。</p><p class="ql-block"> 孟诜自年轻时就喜好钻研医药,40多岁时遇到孙思邈,然后拜师学艺,以师礼事之,精心研究食疗与养生术。孟诜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搜集了241种兼具治疗作用与营养价值的食品,编成了我国第一部食疗学的专著《食疗本草》。它的出现,把饮食疗法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谓集唐以前饮食疗法之大成,对后世食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孟诜重视食物禁忌,在《食疗本草》中记录得非常详细,总结了许多切合实际的食忌内容。比如,杨梅多食损人齿及筋;荔枝多食则发热,等等。孟诜还强调食药的地区性,比较了南方、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以及食用同一食物的不同效果。如“白粱米,此北人长食者是。”牡蛎北人不识,不能表其味尔。”“海藻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诸病,更不宜矣。”</p><p class="ql-block"> 《食疗本草》收有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如紫菜、海藻、木耳等。提出“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即中医学认为,海藻类植物性味咸、寒,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利水泻热的作用,能抵抗丹石类药物的毒性。</p><p class="ql-block"> 《食疗本草》还记载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以及它们的养生保健作用,至今仍有实用价值。比如鸡肉可补阳气,治冷气;鲫鱼能平胃气,调中,益五脏;羊奶能补肺肾气,和小肠,主消渴;枸杞能坚筋耐老,益人,去虚劳,等等。在孟诜的食疗食品中,日常生活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无所不包,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 药疗不如食疗。</p><p class="ql-block"> 五谷杂粮、大米白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无数食品中遴选出的性味最平和而营养最丰富的“良药”,它治的正是人类如何生存这个大“病”。</p><p class="ql-block"> 食疗学家孟诜从厨房发现了这个大秘密,善于用日常食品养生保健,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身体强健。</p><p class="ql-block"> 孟诜高寿,享年92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