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在金山集邮文化博物馆发挥着要作用

郭金山

<p class="ql-block"> 青铜峡市金山集邮文化博物馆〈以下博物馆),于2019年8月建成,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小坝镇先锋村国道109线东侧,博物馆距离宁夏首府银川 50公里,距离吴忠市19公里,距离青铜峡市6 公里。该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是吴忠市科普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4万1千多人次。</p> <p class="ql-block">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一枚邮票也可以反映我们国家在几十年间取得的科技巨大成就。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方寸之间,铭记历史,见证沧桑。博物馆里的科学普及主题邮票展,分为 “科学创新”系列邮票、‘’科学的春天”纪念邮票和“中国科学家‘’系列邮票等三个科普宣传专题,分别从创新成果展示、科学的春天、科学家精神三个维度,为您打开洞察科学世界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一、“科技创新”系列邮票故事</p><p class="ql-block">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果”专题系列邮票集中展示了中国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工程、民生科技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性质的成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发行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邮票首日封。该套邮票由于雪设计,邮票画面以“东方红一号”卫星和数字“50”为主体,采用写实手法创作。画面中卫星的刻画深入具体、色调明亮突出,在视觉上与深蓝色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配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蓝色地球的形象,表现主题明确突出,视觉效果大气、庄重。该套邮票由北京邮票厂胶版工艺印制,采用局部特种油墨和三维立体压凸工艺,使“东方红一号”卫星跃然纸面,凭借完美的立体感和明显的触感,成为吸睛焦点。借助紫外灯,可以欣赏到“50”创造的另一道风景。1990年7月21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通过验收,成为参与国家间科技力量顶级比拼的科学重器,这也是继“两弹一星”后中国高科技领域里的又一个重要成就。同年发行了北京正负电子计算机竣工纪念封。</p> <p class="ql-block">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与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系列纪念封(简称科技封)。此次展出的为首枚科技封《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实施纪念》,选用《同心结》专用邮票,副票选用八项科技成果图案的个性化邮票,以展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8项重要成果,分别是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分子簇集和自由基离域、纳米铜、顾氏小盗龙、龙芯芯片、神舟飞船有效载荷、风云二号多通道扫描辅射计、联想万亿次超级计算机。</p><p class="ql-block"> 自第一套科技封的面世,到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创新工程在发展》纪念封,共发行18套28枚。科技封的发行,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受到科学家们的很高评价,在科技界有着良好的反响。</p> <p class="ql-block">  《科技创新》纪念邮票自2017年开始发行,集中展示我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工程、民生科技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整套邮票使用了通俗有趣又简单明了的插画形式,把鲜艳活泼的红黄青等色彩与代表高科技的深蓝色调配合运用,构图上既保留科技实体的具象,也创新延展各项技术的特点,让全套邮票科技感和准确性俱佳。为了贴合科技主题,邮票印制强调了紫外线下观赏的特种效果,大大增加邮票的信息量和科普作用。《科技创新(一)》纪念邮票展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探索一号”科考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以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五项中国领先国际的重大成果。《科技创新(二)》纪念邮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五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嫦娥四号、体细胞克隆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GV-971、中国散裂中子源。《科技创新(三)》纪念邮票展示了“十三五”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的五项重要成果: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华龙一号、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科技发展引起了全球关注,中国的科技成果还登上了国外邮票。例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国际科学界认定的影响2016年的重大科学事件之一。几内亚、马里等国都发行了票幅较大的邮票,以纪念世界科技领域上的这一盛事。几内亚发行的邮票分两部分,既有小型张,又有小全张。小全张为套票,由4枚邮票组成,展现了不同时期望远镜的建设情景。专门发行的小型张1枚,则展示望远镜的全貌突出它的核心。特点各异的小型张、小全张组合,浓墨重彩互为补充,在邮票的布局、安排上,有独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二、科学的春天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1日,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个月之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一直承担着中国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科技研究与发展的重任,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产生了很好的效益。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大会闭幕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凸现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性意义。同年3月18日发行的《全国科学大会》邮票全套三枚,分别为科学的春天、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三种图案,描绘了原子模型、地球、外层空间和红旗等形象。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大会闭幕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凸现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性意义。同年3月18日发行的《全国科学大会》邮票全套三枚,分别为科学的春天、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三种图案,描绘了原子模型、地球、外层空间和红旗等形象。</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1月1日发行的《科技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为了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发行的特种邮票。《科技成果》邮票全套4枚,撷取了科学院数千个优秀成果中的4个片段,分别描绘了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的图片、6000米水下机器人的形象、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结果、2.16米天文望远镜的外观。4枚图案的底衬统一采用蔚蓝色,蓝色象征浩瀚和神秘,正符合科技发展的特点,喻示着人类不断探索科学空间的不屈力量,具有震撼力,既鲜明地衬托了每项科技成果的具象,使得那久远的史前遗存、缜密的思维成果、静谧的海底世界、神秘的太空宇宙给人以高深、神秘的感觉,也象征着科技成果涉及了整个自然领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展现了神舟七号飞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示范工程的热棒路基、曙光生物信息专用计算机的龙芯芯片、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嫦娥探月、上海光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天文光学望远镜、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测序、杂交水稻等十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p> <p class="ql-block">三、中国科学家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 通过在邮票这个国家名片上镌刻展示我国杰出科学家形象,对于推动科学大师走近社会公众,让科学文化融入中国发展,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展览了多种以科学家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为了展现中国古代科学家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55年8月2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分别绘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古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古代医学与药物学家李时珍的画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科学家为国家的经济、科技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8年4月28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至今已发行了九组。博物馆展示的邮品分别有:</p> <p class="ql-block"> 1988年4月28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全套4枚,分别采用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物理学家吴有训、数学家华罗庚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10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邮票,全套4枚,分别采用了医学科学家林巧稚、天文科学家张钰哲、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农业科学家丁颖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1992年11月20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全套4枚,分别描绘了数学家熊庆来、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医学家张孝骞、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13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林学家梁希”“桥梁学家茅以升”“物理学家严济慈”和“物理学家周培源”。</p> <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25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五)》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应用力学、航天与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 石油化工学家侯祥麟”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0月1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六)】纪念邮票一套6枚。分别为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和计算机科学家王选。</p> <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8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四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p> <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19日发行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八)》纪念邮票1套4枚。分别是应用光学家王大珩、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核物理学家于敏、数学家陈景润。</p>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7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1套4枚。分别是:地质学家刘东生,浙大校友、物理学家程开甲,浙大校友、数学家吴文俊,农学家袁隆平。2013年10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杂交水稻》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图名分别为《制种》和《丰收》。</p> <p class="ql-block"> 2013年10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杂交水稻》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图名分别为《制种》和《丰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