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农活</p><p class="ql-block"> 文/荷舞清风</p><p class="ql-block"> 读书归读书,农家的孩子少不得跟土地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后来跟很多师范的同学聊起,这也太平常了,但凡农村长大的孩子,谁没有下地劳动过呢?男孩子甚至可以挑担打麦什么的,比我们女生能干多了。女孩子力气小,总是做轻一点的农活,或者帮忙做做家务,那也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 小学时,最爱做的就是割猪草、打扫卫生这些农活,回忆起来倒不觉得辛苦,反倒是快乐有趣得多。</p><p class="ql-block"> 最快乐的当属春日。循着弯弯曲曲的麦田埂,细细寻找青草或者那些我至今也叫不出名的野花,待穿出田埂时,已是满满一篮青翠欲滴的鲜嫩嫩的好东西了,再看头发上身上可是沾了好多花粉哦,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花花相碰,在头上身上来了个花粉大杂烩。那时的我,不过七八岁,两个小辫一甩一甩的,这一甩,哗啦啦地就把小女孩的童年甩到了一边,再也回不去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下田干活了。</p><p class="ql-block"> 最开始就是割麦。放学回来,赶上父母还在田里收麦子,我和姐姐就下田去割麦。弯着腰,割倒一把麦秆就放一边。天气热的时候,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加上还有麦芒或粉尘,又热又痒,那滋味实在是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老家背后是一片田地,两百米的地方有我们家的一块田,面积约两亩,平常父母称呼家里的田地大都是以面积来称呼的,比如:一亩七、三分田、二亩田……那时候,我们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熟悉了,知道父母口中说的这些田各自分布于哪里。主要原因还是,这些田地,我们都去干过活。比如,跟着父母去“一亩七”那里打过谷子,跟着母亲去“七分田”割过稗子,跟着奶奶去“沟湾沓”捡过麦子。活虽然干得也不多,但总是亲自去做过。</p><p class="ql-block"> 我至今还记得跟着大人一起去沟湾湾那边的“六分田”里栽秧的情景。说起来,栽秧我大概只做过一次,割麦子、割秧子倒是好多回。</p><p class="ql-block"> 唯一的一次学栽秧就是去最远的那块“六分田”栽的。那时我大概在上四五年级。</p><p class="ql-block"> 收麦插秧的时节是乡村最忙的农时,抢收抢种,从早忙到深夜,每天都很辛苦。娃娃放学回来都要去帮忙。</p><p class="ql-block"> 天还没亮,父母就出早工去扯秧苗,捆成秧把子。六点钟,母亲回来做早饭,父亲留在田里继续干活。早饭过后,我们就跟着父母出去了。父亲负责挑秧把子,并把它们一个个甩到水田里。母亲负责插秧。我和姐姐跟在后面学习。</p><p class="ql-block"> 田里的水深至脚踝以上,被耘过的泥土很松软,学着母亲的样子,我左手捏着一小把秧苗,再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株苗直直地插到土里。有时候一次性栽不好,还得重来一次。父亲还给我们示范过怎么插秧,他和母亲插秧都是又快又好,我和姐姐无论怎么学都赶不上。还听姑妈说过,早些年,生产队还进行过插秧比赛,那应该是生产还没下户之前。</p><p class="ql-block"> 插秧也是个技术活。水平高的,田里秧苗横竖都是一条线,端端正正,不深不浅,看上去齐齐整整,很是美观。每一株苗之间要有比较固定的间距,为了栽得整齐些,父母在整个田里拉线先栽出几条标准的直线,每条直线之间有几米宽,就形成一块一块的长方形,这样,我们就在那一块长方形里慢慢栽秧。母亲总是先帮我们起好路子,我们就按这条路子跟着往下栽。毕竟第一次栽秧,栽了一会儿再看,七扭八歪的,横竖都对得不端正。看不过眼的,我就扯起来重新再栽一次。这样一来,速度又慢,栽得也难看。我才栽完小半个长方形,母亲已经都栽完两个了。干一会儿,我就觉得腰酸背痛,母亲却埋着头一直不停地做,偶尔才看到她直起腰来歇口气。</p><p class="ql-block"> 母亲后来给我们讲过,每次把“小春”“大春”一忙完,腰酸背痛,腿也痛得蹲不下去了。我干活才一会儿就觉得累。栽秧,光脚下田,我还很怕蚂蝗,还有这样那样的虫子。可是那些年,那些岁月,不知我们的父辈怎么就熬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农闲时还好,农忙时全家都得上阵,那个辛苦,回想起来都不轻松。</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三年,每一年五一和暑假快结束前的那几天,我都得参加田里的劳动,割麦、挖地、种红薯藤,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劳动,也是觉得最辛苦的劳动,甚至更让我坚定了一定好好读书的念想。虽然才几天的劳动,可是一双手总是被磨得通红,镰刀或者锄头在薄薄的手掌里留下通红的烙印,脸也晒得通红,父亲说你这样子哪里是做农活的料哦,担不起挑不动,才做几天活就受不了……必须考起,不能复读!这样一条紧箍咒是家长套在我头上的,也是我自个儿压在心里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如愿以偿,我逃离了农村,逃离了农活。后来我也慢慢发现,这种逃离,表面是因为惧怕农活,实际更是因为我对读书的喜欢。也许,我也是替父亲圆了当年的一个读书梦。</p><p class="ql-block"> 读书,改变了很多,包括气质、命运……</p><p class="ql-block"> 2023.8.27</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