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田

一叶扁舟

<h3>在帝制时代,人口与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为人口既是士兵的来源又是税收的来源,而土地更是农耕文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财富。帝制王朝之所以崩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h3></br><h3>因此历朝历代,建国之初因为刚刚经过残酷的战争,地多人少一般人地矛盾较小,承平日久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也随之尖锐,很对就进入了土地兼并期间。</h3></br><h3>很多农民为了少缴主动把田挂到官员与士绅名下,国家直接掌握的田亩就更好了。加上天灾,官员与士绅便会找机会压价兼并农民手中的土地。土地数量的总数虽然不变,按道理对朝廷来说只是换了一个缴税的人而已。</h3></br><h3>实际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在很多朝代官员与士绅可以合法地免税,因此土地越是集中到官员与士绅手中,朝廷收到的税就越少。朝廷收不上税,加上朝廷控制的人口也越来越少,无法维持庞大的朝廷开支,直接导致王朝崩溃。这就是中国帝制王朝基本上在300年左右的重要原因。</h3></br><h3>想要搞清楚田亩到底有多少,手段其实很简单度田。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度田必然遇到巨大的阻力,有时候连皇帝都要妥协。因此在历史上度田成功了,都是胆略非凡的杰出人物。</h3></br><h3>汉光武帝度田</h3></br><h3>东汉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王朝,东汉也自称大汉,实际东汉与西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王朝。所以光武帝刘秀只称得上是半个开国皇帝,但是刘秀依靠世家豪强的支持才建立了东汉,所以很多旧的利益依然还在,东汉王朝建立之初就有点先天底气不足。即便刘秀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因为他并不是在白纸上作画,冒然得罪世家豪强会动摇东汉的统治根基。</h3></br><h3>虽然有了世家豪强的支持,东汉政府才得以建立。土地与人口问题就是东汉政府与世家豪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世家豪强不仅继续占有历代积累的大片土地,还继续侵占农民田地并控制更多的农民。</h3></br><h3>政府如果不控制田亩与人口,国家财政就没有来源。因此东汉政府必须加强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必须要限制世家豪强继续兼并土地与隐匿人口。公元39年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刘秀颁布度田令,在全国丈量田亩、检查户口。</h3></br><h3>世家豪强可不是善茬,很多有自己的私兵相当于私人武装。而且这些人非常强硬,甚至敢于带人到官府动手。有些度田官吏与世家豪强勾结、收取贿赂,他们随便自报田亩就行,特别是在河南、南阳帝乡一代更是如此。</h3></br><h3><br></br>另一些度田官吏惧怕世家豪强的强大势力,根本不敢丈量世家豪强的田亩。只好把田亩数转嫁到无权无势的农民头上,对农民的田亩不仅要仔细丈量,连房舍、里落都算成了田亩,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农民被迫反抗。</h3></br><h3>第二年秋,刘秀收到举报度田不实,非常震怒,决定严惩贪官污吏与尸位素餐的官吏,处死了大司徒及十几名郡守,决心不可谓不大。但刘秀的强硬手段,并没能压服世家豪强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暴力抗争,同样也激起了农民的反抗。</h3></br><h3>度田与反度田斗争日趋激烈、复杂,本来东汉政府依靠世家豪强,现在连他们为了既得利益敢于反抗东汉朝廷,农民为了不被多算田亩被迫反抗,一时间天下震动,反度田斗争动摇了东汉政府的统治。刘秀被迫向世家豪强妥协,中止度田。</h3></br><h3>世家豪强从此更加无法无天、势力进一步膨胀,他们不仅少报了许多田亩,同时隐匿了大量依附的农民。庄园是世家豪强的私产,东汉政府掌控不了,已经埋下地方割据分裂的隐患。</h3></br><h3>朱元璋的两册</h3></br><h3>鱼鳞图册制度,是帝制时代最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为每块田地编号,并登记土地所有人、田亩、边界及土地等级。可以通过相邻关系来确认每块田地的具体地址,相当于当时的北斗定位。</h3></br><h3>按照每块田地的形状绘制成图、装订成册,每册最前面有整块田地的图画,形如鱼鳞,因此称“鱼鳞图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朱元璋是真正把鱼鳞图册推广到全国的第一人。</h3></br><h3>朱元璋是一个好会计,总是想把天底下的账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h3></br><h3>当皇帝,治理天下,总得摸清家底才行。一个国家最大的家底就是田亩与人口。大明王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元代的户口、田亩图册荡然无存,侥幸有保留下来的,与实际也严重不符。</h3></br><h3>为了有效治理天下,必须要掌握户口与田亩资料,才能保证朝廷能够征发徭役与收取税赋。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发现土地隐匿会造成朝廷税赋流失、人口隐匿等严重问题,决定在全国普查人口,并编制了全国人口清册———黄册。</h3></br><h3>大明刚开国不久,国家久经战乱,相当于整个国家的田亩都成了无主之地,毕竟没有王朝中后期盘根错节的利益;加上朱元璋又是超级强势的开国皇帝,度田的难度小了很多。</h3></br><h3>朱元璋亲自兼了大明王朝的总会计师,同年为了管好天下人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按职业把老百姓主要分成三大类:民户、军户、匠户。</h3></br><h3>每个老百姓各司其职,民户缴纳赋役(与田地密切相关),军户世代服兵役,匠户就是现在讲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专业技术服务。各种户籍严格世袭,不得私自逃亡变籍,贬斥户籍是法律上的惩罚手段。</h3></br><h3> <h3>明朝时,可不像武侠片或电视剧上那样,可以自由出行。老百姓只有取得路引(就是政府颁发的通行证),才能离开住所百里之外。严格控制老百姓的流动,就是为了掌握人口与税赋。老百姓的一切变更都要登记在册,完全靠手工登记的时代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可见朱元璋摸清家底的决心。</h3></br><h3>登记户口的黄册与登记田亩的鱼鳞图册,两种册有机联系、互相印证。这样朝廷基本就是掌握了全国的人口和田亩,堪称明代的国家级大数据工程。朱元璋在严格清查的基础上确立了两册制度,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有来自民间,官员尚不敢在明面上糊弄。</h3></br><h3>但是他们会想各种办法阳奉阴违,比如使用劣质纸张制作黄册,在装订线上涂上蜂蜜,招惹蛀虫啃咬进而毁坏黄册。蛀虫啃咬黄册,腐败官员侵蚀国家根基。朱元璋死后,贪官污吏的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在黄册上大做手脚,豪强地主也隐瞒户口及土地。</h3></br><h3>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黄册登记全国的田亩总数为880万顷,而到了公元1502年明孝宗弘治十五年,登记全国的田亩总数为430万顷,短短一百年全国田亩缩水超过一半。田亩少了,同期人口从6054万减少到了5328万。经过了百年的和平岁月,还新增了部分边远地区的黄册,人口不增反减,可以想见人口隐匿不在少数。</h3></br><h3>张居正度田</h3></br><h3> <h3>张居正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朝廷税赋,朝廷制定的政策具体的官员执行。当时大明王朝的吏治已经败坏,推诿拖沓,效率低下。想要推行改革,必须有执行力强的官僚队伍才行,因此,张居正决定首先着手整顿吏治。帝制时代,土地是朝廷最大的税赋来源,而明朝从弘治年间田亩就大量减少,又过了80年到了万历年间,土地兼并与隐瞒更加严重。</h3></br><h3>权贵坐拥大片土地,却隐瞒不报或者勾结朝廷官员偷逃税赋,但是朝廷下令征收的税赋要一分不少地上交,那只好再苦苦百姓。农民税赋本已非常沉重,遇到天灾或欠收,不吃不喝也交不起朝廷的税赋,很多老百姓因此家破人亡。</h3></br><h3>仅有的立锥之地也被迫贱卖给权贵或者被权贵以各种办法掠夺走,为了活命只好四处流浪、乞讨,遭遇十分凄惨。朝廷的税赋征收不上来,国库严重亏空,影响到了朝廷正常运转。朝廷不仅征不到税收,还要拿钱出来赈灾,很多贪官污吏又能从中捞一笔。长此以往,国将不国。</h3></br><h3>张居正整顿吏治在先,就不怕官员们阳奉阴违,不执行朝廷政令的官员,一律严办。虽有考成法加持,加上张居正的超强的政治手腕,度田才勉强没有半途而废。如果朝廷不能增加税赋,张居正富国强兵的改革只能是镜花水月。度田损害最多的是权贵们的非法利益,遭到了极大的反抗。张居正没有丝毫动摇度田的决心,在数年基本完成了清丈。</h3></br><h3>比弘治年间多了270万顷,比洪武年间的田亩足足少了180万顷。这中间的巨大差额,只能是权贵隐瞒不报的田亩。虽然只清查出了270万顷田亩,已是难得。从弘治到万历初年的70多年间,老百姓每年至少多承担了多承担了270万顷田亩应承担的税赋,这些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h3></br><h3>就是这多出了270万顷田亩,为张居正改革打好了基础,基本实现了张居正富国强兵的初衷。大明王朝本已日薄西山,幸运地遇到了张居正这样的大改革家,才成功为大明王朝续命半个世纪。</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V63K3SrwrRGy8NCU8yNR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