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刀郎专辑《山歌寥哉》一经面世,其中一单曲《罗刹海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300亿的播放量。要知道,目前有记载的全世界最火爆的流行歌曲,最高播放量也就在70亿左右,还是多年累积而成。而《罗刹海市》在短短的20多天的播放量已经一骑绝尘,目前仍在持续暴增中。<br> 不仅如此,《罗刹海市》持续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处于霸屏状态。男女老幼翻唱、各种方言翻唱、各种地方戏翻唱、各种乐器弹奏、各个国家各个种族各种语言翻唱纷纷登场,好不热闹。<br> 不仅如此,随着《罗刹海市》的霸屏,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等人抖音账号粉丝反式增长,评论区纷纷沦陷,几乎变成一边倒的批评漫骂。仅那英评论区留言达千万之多。网评、网暴来的不是一般猛烈。与此同时,其几人的商演或出现公众视野的活动都无法继续,靠名气吸金就此终止,那肉痛来的也不是一般猛烈。<br> 不仅如此,在众人热捧之下,这首歌曲恍然变身为一件无所不能的武器,可以套用在任何对立面上,不仅国人用首歌来批评各行各业、各种丑陋的、黑白颠倒的社会现象,德国一位女政客还用这首歌来讽刺德国总理舒尔茨,然后是各种对号入座。也有网络大神用来讽刺美国,从民主党的驴旗,拜登演讲台上短暂迷失方向各种转腚来对标,居然也是严丝合缝。总之自己一方是美风姿,少倜傥华夏青年,正面形象,而对方就是马户、又鸟,黑白颠倒,尽干坏事,煤蛋一样的脏东西。这样一件武器,拿着顺手,用着舒心,效果开心。</h1> <h1> 《罗刹海市》所引起的连锁效应,已经超出了文艺作品本身影响,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反复揣摩,透过表象,找到一些隐藏在深处,触动事件发酵的本质,来共同探讨。可能对,也可能不对,认为对的,给个会心一笑。认为不对的可以批评我没有文化,这点我现在就承认,我初中没毕业,基本上就算是没文化吧。<br> 在谈本质之前首先必须面对一个问题,《罗刹海市》是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中11首歌曲之一,在这个专辑中,无论从作词、作曲、意境上来讲,绝不是最好的,比如《花妖》,无论从各方面都要比《罗刹海市》强得多。但为什么《罗刹海市》却首当其冲一骑绝尘?<br> 因为它从几个角度,精准的击中了人性,让接触过这首歌的,至少90%人,都经历了好奇、同感、共鸣、参与、推动几个阶段。比如我自己,向来喜欢独立思考,不会轻易从众,但这一次,还是在某个环节中主动添加了那英、高晓松等人的抖音,目的就是看看是否如平台作品所说,留言过千万,全是批评、讽刺和漫骂?虽非主观,却实实在在成了推波助澜的一份子。<br> 那么,我们就顺着“好奇、同感、共鸣、参与、推动”这条线,来捋一捋能看到的热闹,和隐藏着的本质。<br>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最初出现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的不是《山歌寥哉》专辑,而是单曲《罗刹海市》。各个视频的主题也不是这首歌有多好,而是诸如:刀郎20年磨一剑,挥刀砍不公,耳光响亮;等等激烈的说辞。而且事件双方皆是有名有姓,如雷贯耳的公众人物,一下就击中了人们的好奇心,跟踪啊、了解啊,热度就这样蹭蹭蹿升。接着是各种解读,说实在的,如果没有这些解读,还真的很难一下就从隐晦的跳跃的歌词中悟到真正意义,即便是有了解读,也要多听几遍,逐一对号,才能明白,噢,原来是这么回事!<br> 接着就是:同感和共鸣。讲到这就要多费一些笔墨了,因为,但凡能引起强烈同感和共鸣的都不是单纯的某一首歌、某一件事、或某一种说辞,而是诸多关联事件汇总、民族文化传承主导的认知、引入到自身的感同身受。这是同感,有了同感,就会不自觉的配合着事态发展去吆喝,去呐喊,这是共鸣。<br> 诸多事件的大家都知道,经历坎坷的刀郎在2002年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炮走红,连正版带盗版光碟大卖千万张,在当时的流行乐坛引起轰动。但是,却遭到了当时能够左右流行乐坛走向几位大佬的嫉妒,于是,被批评、被嘲讽、被打压、被排挤,甚至几次被无奈退隐。</h1> <h1> 我这里用到了“嫉妒”一词,应该是准确的,因为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刀郎和这几个人正面交锋事件。事实上也是如此,刀郎在推出《2022年第一场雪》之前,一直是靠在酒吧、歌肆唱歌为生,还是唱别人的歌。本是草根,连和那些大佬们某面的机会都没有,怎么会有其他交集呢?就是因为他第一张唱片就大卖了过千万张,而那几个大佬最好的不过几十万张,于是,在他们口中,刀郎就成了没文化,就成了流行乐坛的悲哀,还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对这种无端的责难和打压,刀郎是沉默的。那个时候的刀郎太渺小了,根本无力和这些大佬们去抗争。但他的心情一定是压抑的,从他那个时期以致一直到很长时间都是戴着一顶帽子的形象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安全感极低,小心翼翼状态下生活的。但也就在那个时候,刀郎最优秀的品质也逐渐凸显出来,尽管压抑,尽管难受,依然保持倔强的坚持,你们叨叨你们的,我还是干我该干的。<br> 那么,问题来了,当那些大佬无端向刀郎发难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没在那个时候站出来为刀郎发声?<br> 首先有社交平台单一的因素,人们少有发声支援的平台。同时也有认同感不足的因素。那时的刀郎凭一首歌蹿红,是一匹突然斜刺冲出又突然消失的黑马,人们了解的不多,认同感不足。<br> 那么重点也来了,为什么刀郎现在能以一首歌一下就触发人们满满的认同感和共鸣?<br> 是其品质中宝贵的坚持,是其人格魅力中的包容亲和,是其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才华。</h1> <h1> 被打压排挤的刀郎,并没有就此隐入尘埃,而是在满满的压力下,倔强坚持自己的道,20余年来不断推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新歌,《冲动的惩罚》、《情人》、《西海情歌》、《爱是你我》、《我的楼兰》、《披着羊皮的狼》等等,等等。反观那几位当初打压排挤刀郎的大佬们,几乎没有新作品,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最早在乐坛闯下的名气,参加各种活动吸金。<br> “坚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非常宝贵的精华理念,但现实能做到的非常少。道理都懂,一旦遭遇挫折、非难,或无法忍受长期孤寂得时候,多数都中途幺折。但是,刀郎做到了,而且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br> “坚持”也锻造了刀郎在音乐方面无与伦比的才华。他唱的歌曲,都是由本人作词作曲,经典作品一件又一件陆续推出,他,是一名真正的音乐家。不像很多歌星,只是天生了一副好嗓子,靠唱别人的作品出名,这样的人,不能称为音乐家,只能称作为歌手,最多称为一名出色的歌手。<br> 在这20余年中,中国流行乐坛发生了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放在一起对比,更彰显了刀郎的人格魅力。一件是两个农民工唱红了汪峰的《春天里》,汪峰却把两个农民工告上法庭。虽然只要了1元的侵权费,但现在想想,满满的操作、炒作的痕迹,让人不舒服,让人恶心。反正在那两个农民工唱红《春天里》之前,我是不知道汪峰还有这样一首歌。一件是小沈阳夫妇唱红了刀郎的《爱是你我》,刀郎却向小沈阳夫妇致谢,并直言,没有小沈阳夫妇的翻唱,《爱是你我》这首歌根本就火爆不到这种程度。这不仅是真诚,更是格局,还凸显了刀郎包容、亲和的人格魅力。<br> 如果把刀郎几十年的经历连在一起,那就是一部妥妥的励志大片,少年坎坷,卖唱为生。心怀梦想,坚持不辍。遭遇坏人打压、欺辱,不低头,不妥协。就像陈奕迅所唱的孤勇者,孤身走暗巷,以最卑微的梦成就最大的梦想,几十年后终于迎来亿万人传唱,亿万人瞩目的高光时刻。</h1> <h1> 跟刀郎熟吗?不熟,很多人连面都没见过。不熟吗?也不对,几十年来,一直听着、唱着刀郎的歌曲长大,变老。一旦遇有和刀郎相关的敏感事件,会立刻在心中浮现出刀郎的形象。虽然90%的人没有认真的总结过刀郎的经历,但心中都隐隐有清晰的轮廓,共同的文化传承给予的认知不自觉的认为,刀郎是自己想要做到的人,至少是自己一类的人,总之是一个好人,这就是认同。再从《罗刹海市》歌词批判的黑白颠倒、美丑颠倒、善恶颠倒的不公平,自己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就是同感。自己人遇到事了,又有同感,当然要站在一个阵营,去发声,去呐喊,这就是共鸣、参与、推动。<br> 这就是《罗刹海市》爆火最根本的本质,说的很啰嗦,如果引用先祖的话,两句基本就能概括。一句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