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评论家李星一行来临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自从认识乡友王庆先生,友朋间相互结交了不少情谊新人。李星老师和霍有明教授便是其一。</p><p class="ql-block"> 受乡友王庆老师邀请,我们缘聚在王庆老师家里欣遇了他们,同时欣遇了临潼文艺界文人雅士。(临潼文艺界人士包括王嘉民老师、阮班鹤老师、黄伟兴老师,王根生老师、刘欢欢老师、王科老师、秦景侠老师等)。</p><p class="ql-block"> 李星,著名作家,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历任《陕西文艺》杂志编辑,《延河》杂志编辑,《小说评论》杂志编辑、主编,编审,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读书漫笔》《书海漫笔》,专著《路遥评传》(与人合著)等,另外发表《怀旧与招魂——〈读梅林心曲〉》《道德、理性、文化和人》《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男子汉的自省和自审》等论文、评论数十篇,部分作品选入各种专集。《王汶石短篇小说创作再认识》《农民命运的艺术思考》分别获第一、二届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奖,评论集《求索漫笔》获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读书漫笔》获陕西作协505文学奖,《路遥评传》(与人合著)获陕西第六届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与人合著)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并获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省政府炎黄优秀文学编辑称号。</p><p class="ql-block"> 霍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国学院院长,中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创作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王嘉民,秦俑故里人。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学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陕西诗词学会、三秦楹联学会会员,青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教育教学、诗词鉴赏类图书22本,长篇历史小说1部,有200多篇论文500多篇(首)文学作品发表。即将出版的《槐影阁诗文选粹》里包含诗词联语近500首(副),诗论文章60篇,约50万字。</p><p class="ql-block"> 阮班鹤,陕西省作协会员,1949年生于临潼西泉,首部长篇小说《西风怀仁》于2011年出版,省作协举办其作品研讨。《声闻于天》是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黄伟兴,临潼人。已在《北京文学》《黄河》《杂文选刊》《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逾百万字,出版小说散文合集《怦然心动》。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刘欢欢,《石榴花文艺》创办人,西安市作协会员。有散文散见于《美文》《青年与社会》《西安日报》《秦岭印象》《日月文学》《生态西部》等报刊杂志。《蜜蜂和我们的低碳生活》一文获得2010年全国“蜜蜂赞”散文征文优秀奖。《学做圣人》获得2011年第一届“散文世界杯”入围奖。《生命的孤独》获得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每个人都是春天的过客》一文获得2013年“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 </p><p class="ql-block"> 王根生,西安市临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曾在《光明日报》《中国报告文学》《四季歌文学季刊》《连环画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随笔、散文、文学评论等。</p><p class="ql-block"> 秦景侠,网名依依,陕西渭南合阳人。久居临潼。一位栖居于小城的文学发烧友,喜欢阅读和书写。偶尔在一些公号发表散文和诗歌。</p><p class="ql-block"> 王庆,临潼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宝鸡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西安商报艺术焦点》专职评论员,文化学者。有多篇文章见与国家级刋物。</p><p class="ql-block"> 王科,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兼诗词委员会主任,体育诗词倡导者,群众文化促进组织者,《女娲抟诗》总编。</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大家从四面八方云集渭河南岸王家庄王庆院落,这里邻水而居,风景优美,大家进行艺术交流,互送珍贵书画。交流创作心得体会,使得活动的初心有序进行。座谈会现场,王庆乡友为大家摆满了苹果、香蕉、冬枣、葡萄、奶茶、苞子、石子馍等等。 </p><p class="ql-block"> 互动中,王嘉民老师为李星老师和霍有明教授赠送了他的书法墨宝。康铁岭老师同时为临潼文友带来了他的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上下册,送给了在座的大家。他还计划写出长安三部曲,《书院门1991》,第二部《马道2001》已经付梓,第三部已写出了十多万字名为:民乐园。大家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开心有佳。有人说,以前相声、小品多有嘲讽社会的,而歌曲基本没有嘲讽社会的。最近这些年,相声、小品都是弘扬正能量的,让人觉得没意思了,突然刀郎的一首嘲讽社会的歌曲火得一塌糊涂。这个世界真是充满荒诞。老家村子的美丽景色。画面中刚出现房子后的半坡上,曾经是我家住过的地方。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人。</p><p class="ql-block"> 每年都回临潼作游,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令我珍爱,今年更是如此十分有意义,尤其看到座谈会现场艺术家的表演歌唱,增进友情,把宴会推向高潮。大美骊山真是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名人辈出,散布各处。</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庆先生在西泉街道谷里湘饭店为大家设宴联欢,气氛再掀高潮,直到大家酒足饭饱,欢乐到下午两点,才不得不散,主人夹道送我们上车,返程时大家还沉浸快乐时光中。</p> <p class="ql-block">星光闪烁的李星先生</p><p class="ql-block">文/王新民 </p><p class="ql-block"> 日前,在文友聚会上见到久违的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先生,也许数十年间目睹多次前后印象不同,也许人之将老,其言也善,被称之为文坛“黑脸包公”的李星先生面带笑容,以新民老弟称呼我,并在他惠赠我的《李星文集》(三卷本)上签名,让我又一次受宠若惊继而受之有愧。</p><p class="ql-block"> 首次受宠若惊继而受之有愧是在2008年,我与时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的惠西平主编20卷本《贾平凹文集》,李星先生不仅应邀作为该文集的编委,而且将其写就不久的大作《巍然矗立的艺术山岳--再谈贾平凹的文学意义》作为文集的序,文章开始,他就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从当时尚未解禁的《废都》谈起:</p><p class="ql-block"> “1997年,针对《废都》事件所造成的对贾平凹及其创作的评价的巨大分歧,笔者曾写了《贾平凹的文学意义》一文,顶着巨大的压力,对贾平凹及其创作作出了至今看来并不过时,并且被近十年的中国文学实际和贾平凹自己的创作实践所证明的巨大肯定。为了论述2000 年以来贾平凹的主要创作成就和文学高度,我以为有必要重新将以下两段话介绍给本文的读者。</p><p class="ql-block"> 一是:</p><p class="ql-block"> 作家们用自己语言的泥土为人,为人生,为他的时代塑像,他们却也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形象烙印在自己的制作中,越是成熟的作家、伟大的作家,他个人的形象越突出、越完整。通观贾平凹的全部创作,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贾平凹,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的贾平凹,生活和时代之子的贾平凹。越到后来,他越享受到热爱祖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现实的痛苦,他用自己如椽的笔在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命名。</p><p class="ql-block"> 二是:</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当代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家中,贾平凹几乎是唯一旗帜鲜明地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的作家,并且将此主张、追求贯穿于自己创作实践的全过程,使自己的作品以浓烈的“东方的味”“民族的味”融入现代世界文学的潮流。……他是以自己为传统文化所陶冶了灵与肉的精神和创作,与当代世界做着深层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保守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又是先进的,因为他总是敏锐地感应着文化和人类情绪的新脉搏,提出生活的新课题。……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对自己民族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都有自己切入世界文化潮流的独特角度,都有自己在自己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贾平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找到了自己在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位置?是否已经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峙和冲撞中树立起自己独立的艺术山岳? 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是很显然,他是少有的自觉追求这个目标的作家,并朝此迫近。</p><p class="ql-block"> 谁都知道,将一个有着很大分歧的、健在的,年龄当时还不到五十岁的作家,称之为“时代之子”“祖国和人民的儿子”,并且在坚持并创造民族艺术,表现民族情绪的意义上,肯定他的创作在“民族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并与“伟大作家”这样几乎顶尖级的称谓联系起来,这实在是一个批评家信誉和名誉的冒险。但是,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最新发展,中国国内乃至华语文学界对贾平凹及其创作的高度评价,却让笔者获得了批评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一种批评自信,也是一种真真正正的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受宠若惊继而受之有愧是在8年前,拙著《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即将出版,按照出版社的意思请名家写推荐语印在书的封底上以便发行销售。于是到陕西省政府1号小区找到李星先生府上,李星先生二话不说,就提起笔写道:</p><p class="ql-block"> 为人低调,谦和恭谨,笑颜永远如花般灿烂,甚至对我这样的老弟,也不忍直呼其名,而惟嗜歌如命,视众如亲。不论大舞台、小广场、会间、宴席,凡有人鼓掌邀请,即引亢高歌,投情之深,几至忘我……这就是相识四十多年来,贠恩凤大姐留给我的深刻印象,被视为大众歌神。感谢王新民先生,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珍贵图片,亲切生动的叙述,深度再现了人民歌唱家贠恩凤的歌唱人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远的学习榜样。</p><p class="ql-block"> ——李星 2016年3月22日敬书</p><p class="ql-block"> 写完,李星先生客气地说,我的字不好。我说这就是作家求之不得的李星体。</p><p class="ql-block">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我带着散发着油墨香的《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和水果到医院看望患病治疗的李星先生,邀请他出席拙著新书发布会,由于治疗需要静养,遵医嘱,李星先生抱歉地说就不参加了,他预祝新书发布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4日早上8点与孙建民(送他一册《最美奋斗者》)到咸阳殡仪馆送别书友赵坤,雪中送炭。10点到西安建大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参加李星先生八十大寿庆贺会暨当代文学磨刀石——评论家李星的时代见证展览,锦上添花。李星先生是以自己卓越的文艺评论成就赢得鲜花的。</p><p class="ql-block"> 李星先生,1944年出生于陕西兴平市。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李星先生曾用名刘春,他就像报春鸟一样一直为新时期中国文学不顾疲倦地鸣唱。他历任《陕西文艺》杂志编辑,《延河》杂志编辑,《小说评论》杂志编辑、主编,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身兼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生态文学研究会会长、陕西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影视评论学会常务理事、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评论集《读书漫笔》《书海漫笔》《李星文集》(三卷本),专著《路遥评传》《贾平凹评传》(与孙见喜合著)等,另外发表《怀旧与招魂——〈读梅村心曲〉》《道德、理性、文化和人》《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男子汉的自省和自审》等论文、评论数十篇,部分作品选入各种专集。其中《王汶石短篇小说创作再认识》《农民命运的艺术思考》分别获第一、二届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奖,评论集《求索漫笔》获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读书漫笔》获陕西作协505文学奖,《路遥评传》(与人合著)获陕西第六届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与人合著)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并获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陕西省政府炎黄优秀文学编辑称号、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基金会资深编辑大奖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作为当代文学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李星被大家认为是陕西作家幕后的推手和助力者,他始终躬耕于当代文学的前沿,持论公允,品读了数千万的文学作品,用最平实的阅读感觉发现作品价值,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发表自己独到的真知灼见,撰写了300多万字的文学评论,在文学界有着独特的影响和地位。这个影响力和地位至今几乎无人代替。</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先生以陕西作协主席身份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在中国文学思潮每个风起云涌的阶段,可以说都有李星的身影。几十年交往中,他为人正大、才学广博,文学评论既传统又现代,时代特色鲜明,文学观念新颖,思维敏捷,在不同时期总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识和主张,为中国文学作出了贡献,更对文学陕军的建立、发展、壮大影响巨大。”</p><p class="ql-block"> 记得本世纪初,在西安高新区的新世纪宾馆举办的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研讨会上,李星先生拿出一厚沓文稿说:时间有限,我写了一万字的评论就不念了,回头换平凹的一幅字。一侧坐着的贾平凹笑而不语。日前,我提起这件事,李星先生也是笑而不语。</p><p class="ql-block"> 2005年,到处流传贾平凹要封笔,《秦腔》是其封笔之作。写于2006年的题为《巍然矗立的艺术山岳--再谈贾平凹的文学意义》的文末,李星先生却十分自信地写道:他才五十四岁,还能写,《秦腔》不可能成为他写作生涯的“终结”,也不可能是他最后一部长篇。但一个高度在这里,一块碑子在这里,他和他的文学之路将更为艰难。这里仅祝贾平凹放松心态,将后面的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不久不仅《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等大奖,而且贾平凹先生陆续创作出长篇小说《高兴》《古炉》《带灯》《老生》《极花》《山本》《暂坐》《酱豆》《青蛙》《秦岭记》《河山传》等11部长篇小说,总计其长篇小说已多达20部。贾平凹先生没有辜负李星先生和广大读者的殷切期望,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证明了李星先生的预见的英明和导航的精准。</p><p class="ql-block"> 2023,10,12于上林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美篇有感言:黄梅戏《牛郎织女》有唱段::“架上累累悬瓜果,……到底人间欢乐多”。</p><p class="ql-block">临潼这雅会巧遇七夕节,天上相会只二人,地上聚会一二十人,有瓜果,有座谈,有送书,有赠墨,有雅乐,有饭局,比鹊桥相会热闹,到底人间人气多呀!文艺雅集难得,敲个口溜拙诗赞赞。</p><p class="ql-block">赞临潼七夕文艺雅集</p><p class="ql-block"> 文/鹤栖波</p><p class="ql-block">鹊桥仙侣会佳夕,临潼韵士开雅集。</p><p class="ql-block">石榴结子高贤至,萱草披荣志友齐。</p><p class="ql-block">桃李成林尊硕宿,琼琚荟典赞鸿辑。</p><p class="ql-block">忆故冰心明肺腑,抒新翠墨映埙笛。</p><p class="ql-block">金谷兰亭归史迹,红楼易社有薪旗。</p><p class="ql-block">魁彩龙光千古烈,赠于骊马照文蹊。</p><p class="ql-block">注:“红楼易社”,“红楼”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策源地“北京大学红楼”;“易社”是西安“易俗社”。1924年7月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先生,率教授学者来西安讲学,游沐于临潼华清池,在西北大学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在易俗社五看秦腔戏并赞“社会教育、移风易俗”社旨。这里喻当代代文艺工作者传承先贤旗帜,创作五四以来关怀国族,放眼世界、启迪社会、移风易俗之佳作。 2023.8.26.</p> <p class="ql-block">致《女娲抟诗》君:</p><p class="ql-block">文/皮开荣</p><p class="ql-block">此帖大大妙哉.宛同《枫桥夜泊》响亮无衰.善者善赢:痛快.真格恰到好处爽歪歪…经久耐长.赞不绝口吼声起一一嗨!嗨!嗨中不言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