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H.</p><p class="ql-block">美篇序号:3454755</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P50pr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人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对各类校园有种特殊的情感。不论是借工作之便还是旅行,每到一地只要有可能我都会选择去当地学校走走看看。前不久和千版的朋友在酷暑炎夏,风尘仆仆地走进了保定军校(全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p><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现代化军官学校,在短暂的办学历史中,军校共培养了一万多名军事领导人才,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600多人,然而,这座中国近代军事学堂的先驱,被誉为“上承天津北洋,下开黄埔军校”的著名军事学府,曾有近一个世纪被隐没于历史烟云之中,直到1993年,军校遗址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自此保定军校的重建和研究才开始为社会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1993年6月,保定军校纪念馆开始筹建。1995年,保定军校旧址上建成了仿原军校建筑风格的纪念馆一期工程。2002年纪念馆扩建,扩建后的纪念馆包括军校大门、东西耳房、东西配房、东西厢房、尚武堂及部分校舍等。主要建筑均仿照原军校式样,基本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同年9月,军校广场对外开放。2003年10月,纪念馆正式开馆。2005年9月定名为保定军校纪念馆。2006年5月保定军校旧址(1912~1923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军校公园划归军校纪念馆管理使用。2017年12月2日,保定军校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纪念馆:遗址上修复、扩建的军校纪念馆位于保定市东风东路上,坐北朝南,建筑重檐飞脊,气势恢宏,堪与直隶总督署相媲美。学校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护城河环绕,河道两岸种植着茂盛的垂柳。三开间的纪念馆大门,门前有一米多高石砌台阶,朱漆的大门上饰著铜钉铜环,门楣上方悬“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p> <p class="ql-block"> 🔽尚武堂:进入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是尚武堂。尚武堂早先是校长、教育长、副官长办公和居住的处所,是军校最具有权威和代表性的建筑(现在是保定军校文物史料展室)。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五开间,硬山建筑,两侧带有耳房,前廊后厦。厅门上方悬有黎元洪亲笔手书的“尚武堂”白底黑字的匾额,门前还有一幅工整对称的抱柱联:"尚父阴符简练揣摩传一派,武侯韬略鞠躬尽瘁法千秋"。这副对联把尚父姜子牙和武侯诸葛亮这两位中国古代的杰出军事家,作为后世军人学习的典范。门口两侧写有"军魂"两个鎏金大字。</p><p class="ql-block"> 1913年6月18日早晨,著名校长蒋百里(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因改革校务受阻,愤而自戕未遂事件就发生在尚武堂。</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尚武爱国,其校训是“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在1912年出任第二任校长时,全校学生每天上课前要背一遍这个训词。</p> <p class="ql-block"> 走进保定军校文物史料展室,认真研读发现,展览内容分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时期的保定军校生”、“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定军校生”、“解放战争时期的保定军校生”、“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保定军校生”等。</p> <p class="ql-block"> 军校文物史料用图片、图表、模型、雕塑等手段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了保定军校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保定军校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军校文物史料展的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出藏品240余件。</p> <p class="ql-block"> 军校纪念馆除了陈列有《保定军校文物史料展》外,还建有“保定军校将军墙”,用青铜雕塑的形式展示了从保定军校中走出的100位将军。</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在短暂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大量为反抗压迫和民族独立而战、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战的革命军人。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阶段,保定军校师生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为捍卫国家独立与民族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所保定军校,半部中国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 🔽军校公园:公园建在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的东侧,故名为保定军校公园。公园由露天音乐广场、文化休闲区、西侧风景林带、军校纪念馆、检阅台、地下商城等构成。公园广场于2001年4月开工建设,2002年9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五彩世纪门:公园主入口的“五彩世纪门”,宛若彩虹飞至,象征着新世纪的曙光。环绕彩虹门的地面用地砖铺成保定地区区域图,标识了保定22个县市的位置、地形及县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将军摇篮雕塑:矗立在公园尽头的雕塑,主体是一位身着戎装骑马驰骋的将军代表,象征着保定军校是诞生将军的摇篮;圆柱与雕塑的方形基座组成天圆地方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军校学员——胸怀报国理想而驰骋于天地之间的志士;圆柱体的外形还代表"1",表示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化的军事院校;雕塑总高19.02米,象征着保定军校始办于1902年。基座的台阶为9级代表着保定军校共培养了9期学员;中心圆柱以环形的浮雕进行装饰从而构成雕塑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浮雕正面是5位军官全身正像,是保定军校所设置的5科专业的军人代表,周边的图案则是对步兵、骑兵、工兵、炮兵、辎重兵形象化描述。</p> <p class="ql-block"> 🔽军校文化墙:公园文化休闲区,整齐的排列着10组城墙形状的文化墙,中间设有拱形门,左右两面雕着40幅浮雕故事,展示着保定军校历史、培训的各式学员和保定古今的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书院:位于军校广场东南角,军校纪念馆东行200米。书院共设有阅览室4间,藏书5000余册,书籍内容主要以保定军校和保定历史文化为主。</p> <p class="ql-block"> 走进军校阅览室,认真研读军校的今生前世。</p> <p class="ql-block"> 身后是将军强</p> <p class="ql-block"> 书院大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 1923年保定陆军军校停办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至军校旧址,曹锟倒台后,讲武堂也停办了。</p> <p class="ql-block"> 🔽直隶尚书房:军校广场西侧,融合了书店、公共图书馆、文化客厅、休闲餐厅、小剧场、艺术品展厅、多媒体教室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旧址原是一座占地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隶省城保定府遭劫难,位于东关的关帝庙被侵略者夷为废墟。1901年11月,袁世凯到保定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辛丑条约》所限,不得不将原在天津小站练兵的教官和学员迁至保定(1895年起,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随后,选定在原关帝庙废墟上兴建军校,先是建了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6年8月停办),1906~1911年,清政府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了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开启了我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篇章。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同年7月保定的陆军预备大学堂迁至北京,更名为陆军大学。</p><p class="ql-block"> 1912年年10月,保定军校正式开办,到1923年,办学历时11年,培养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5个科目学员共6574人。1923年8月,随着第9期学员毕业离校,囿于军阀混战、校舍被毁,经费紧张、生源枯竭、无法复课等原因,保定军校黯然停办。如果自1902年开始算,保定军校前后延续了21年的辉煌办学历程(如果从1912年算,校史只有11年),就此宣告终结。此后,军校先后成为曹锟的讲武堂、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保定军校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保定军校校舍被拆毁。1948年7月,军校校舍被当时的国民党驻军拆毁修筑工事。保定解放后,保定军校改建为农场,畜牧场等。在新中国初期,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保定军校旧址上的大校场被执行死刑的。</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原占地3000多亩,由校本部、分校、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组成,建筑格局工整对称。(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校本部高大的围墙外四周还有护卫河环绕校部。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共占地200余亩。北院是生活区,南院又分东、中、西三路,为军校的枢纽和教学区。中路有大门、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东西两路备有10排带走廊的青砖瓦房,小式硬山建筑。各排之间互有定廊相通,每两排为一独院,建有月亮门,每院约住一连学员,称“一连道子”,是学生上课学习生活的场所。尚武堂之后为内操场。北侧并列着两株古柏。二树间悬挂一口铜钟,这里是发号施令的地方,成为全校活动的中心。尚武堂后是学校开会时的主席台、两边有台阶上下。尚武堂两侧有四套院落与尚武堂回廊贯通,是教官办公生活的场所。大操场位于校本部西侧,占地1000余亩,建有演武厅、检阅台。演武厅包括:室内运动场、休息室。检阅台上建有8间前面带抱厦的硬山建筑,东南角有一旗杆。演武厅的东边还建有:单杠、双杠、浪桥、平台、天桥、木马、秋千等,是军校习武练兵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分校在校本部的东侧,建有十几排对称的青砖瓦房,占地100余亩,是军校新学员训练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靶场分南、北两靶场,共占地700余亩。</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军校的校长、教育长大部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很多教官也来自于日本和德国,基本是效仿日本、德国等西方列强的军事教育。军校办学历时11年(1912年~1923年),学员大部分是各个省市的优秀学生,经历了严苛的考核才能入学,他们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自我意识。在那个动荡年代,军校毕业生广泛参与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许多雄踞一方的军阀,都有在保定军校读书、培训、工作的经历。例如官至国军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的陈诚是保定军校第八期学员。张治中,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等。抗战后期,在国军将领中,保定军校培养的战区正、副司令长官共18人,占同级别将领总数50%,集团军正副司令36人,占38%,在所有军校中独占鳌头。20世纪上半叶,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们面对着不同的人生抉择,秉承着不同的理想信念,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们当中也有很大一批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叶挺、赵博生、董振堂、张克侠、何基沣等。此外,还有一大批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国军将领,在解放战争中或起义,或投诚,比较有名的有张治中、陶峙岳、傅作义等。保定军校何以走出这么多著名将领,以至于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军事史?学者研究认为:其一是除了达官贵人之外,普通学员的入学考试极为严格,保证了生源质量;其二是借鉴了外国先进办学思想,课程丰富,教学严谨,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其三是崇尚尚武精神,锻造了学员过硬的战斗意志;其四是中央政府办学的举国体制,保证了优厚的办学条件和保障水平;其五是保定军校毕业学员遍布当时的军队,很多发展成为当时独霸一方的军政要员,为后来毕业的师弟们成长进步给予了极大帮衬。</p> <p class="ql-block"> ⏩百年沧桑瞬间流逝,从关帝庙到兵营到军校,再到兵营,再到废墟,再到农场,再到今日的广场和纪念馆,还有曾经的刑场。保定军校在历史长河中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地位和影响是巨大的。走进保定军校,在复建的的军校建筑上,已经看不到一点点的历史沧桑,通过参观游览,使我们对保定军校和军校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冥冥之中能感受到当年军校生学习和操练的热闹场面。历史中的军校画面和百年后的现实场景交织,在脑海中渐渐重叠,清晰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模板来自美篇(音乐自选);</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华为P50pro手机;</p><p class="ql-block"> 👉文字部分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在美篇点赞 评论🙏🙏🙏</p><p class="ql-block"> 👉请留下您宝贵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