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走勃朗峰(三)

郑言

<p class="ql-block">Jenny摄影</p> <p class="ql-block"><b>TMB上的小镇</b></p><p class="ql-block"><b><i>霞慕尼(Chamonix)</i></b>,前面已谈了不少有关霞慕尼的情况。对我来说,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勃朗峰和它旁边的波松冰川。到霞慕尼的第一天就看到这两个了。那天勃朗峰被云雾遮挡,大家的关注点在这个冰川上。一下车就听到惊叹声不断,众人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我那时无知,以为这些是霞慕尼当地的景色,完全没有跟TMB联系起来。谁想到走完TMB,回到霞慕尼,抬头看到的还是它们,此时我对它们已熟烂于心。恍然大悟这一路上最想看到勃朗峰,不用走远,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我是舍近求远了😊</p> <p class="ql-block">不同时间拍摄的勃朗峰和波松冰川:上图是初到霞慕尼,下图是走完TMB回到霞慕尼。围着勃朗峰兜兜转转一圈,只因初来时不识其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相比TMB上的其它小镇,霞慕尼的确更大更有名更有历史。对成千上万的游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吸引力。霞慕尼是一个美丽的小镇,在很多地方跟其它旅游重镇一样,在此无需多述。只及提及一点的是霞慕尼的冰海冰川(Mer De Glace)。它是法国最长的冰川,也是阿尔卑斯山脉的第二大冰川,长约7千米,厚200米,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自然景点之一。可是由于气候变暖,这条冰川每年以40米的速度融化向后退却。在过去的20年里,冰川的厚度已减少了80米。最直观的例子是1988年,参观冰川的人从缆车出来后,只需走三步就可以看到冰川。到了2019年需要走580 步,约等于430米,即现在游客需要走一条长长的梯子才能看到冰川,专家建议减少汽车排放量可以延缓冰川的退却。保护环境,为后代造福,人人有责。</p> <p class="ql-block">冰海冰川位于海拔1913米,蜿蜒曲折</p> <p class="ql-block">Min摄影,照片中的梯子表示出冰川已退却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英国诗人雪莱和他的妻子玛丽1816年6月在他们度假的旅行中曾到访冰海冰川,并被这个冰川震撼。之后他们多次写文章详细描写这个冰川和他们的感受,如他们两人合写的”六周游记“;雪莱的诗”勃朗峰“和玛丽的“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 人类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的故事都有提及冰海冰川。玛丽不仅将这个冰川作为她的科学怪人故事里的场景,还把她在这个冰川上的经历写进人物里。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的悲剧,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应该如何掌握和使用科学技术,做出了她自己的解释。她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应该保持一种敬畏,保持一种有限性,而不能无限制地追求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如果人类盲目地试图驾驭或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对自己的行为疏于理性的抑或伦理方面的周全考虑,不可预测的可怕后果将难以避免。</p> <p class="ql-block"><b><i>Les Houches</i></b> 离霞慕尼不远。被认为是TMB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的起点。那里有一个很大的TMB信息中心,室内的一侧贴满了各种有关TMB的路线地图,另一边是问询台,到这里寻找信息的人很多 ,排起了长队。小镇竖起了一个比较正式的起始之门,从这里出发,跟起始门拍张照会有一种满满的仪式感。不言而喻我们就是为了这个仪式而来的。环绕TMB徒步可以从任意地方出发,TMB没有官方指定的起点和终点。</p> <p class="ql-block">TMB起始门,全体队员蓄势待发</p> <p class="ql-block">队员们在TMB中心认真研究TMB路线</p> <p class="ql-block"><b><i>Les Contamines</i></b>是我们第一天走TMB到达的法国小镇。这个小镇风景美如画,沿着山脉走向而建的弯曲的街道,两旁的商店和人家的门前摆满或挂满了鲜花。一座背靠山脉的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 。尽管我们在山里徒步了一天,人又热又累又渴,但是看到这样优美的景色,心情马上愉悦起来 。尤其当在超市里买到冰镇的勃朗峰牌啤酒后,便迫不及待地开瓶喝起来。冰啤酒的透心凉和解渴立刻使人精神抖擞,笑逐颜开。</p> <p class="ql-block"><b><i>Courmayeur</i></b>是位于勃朗峰意大利一侧山脚下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以冬季滑雪著称,在这项运动上经常被滑雪爱好者跟霞慕尼比较。一进入Courmayeur,就被眼前的勃朗峰震撼了,巍峨的雪山和巨大的冰川近在眼前。一条河流从镇上穿过。这里的木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造型各异,淡雅别致。在蓝天白云下,被鲜花点缀,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街道不宽,多数是用砖头砌成 ,小镇整体感觉有点江南古镇的风味。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晚。</p> <p class="ql-block">Leslie,Holly和帆帆专门去一个网红冰淇淋店打卡。(Leslie摄影)</p> <p class="ql-block"><b><i>Champex-Lac</i></b>是位于勃朗峰瑞士一侧的一个小镇,依Champex湖而建。我们到的那天,阴天小雨, 即使是这样的天气也挡不住小镇的风采。沿湖而建的道路上种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不时地看到一些造型有趣的街边摆设。我们住的山屋收拾得整洁干净。那天是星期六,看到不少人穿着正装去教堂。在这点上觉得瑞士人比美国人去教堂更加严肃认真。</p> <p class="ql-block"><b>TMB食宿</b></p><p class="ql-block"><b><i>住宿:</i></b>TMB的住宿选择性很大,完全根据个人爱好和经济能力决定。多数人选择山屋,主要是因为它们就在TMB路线上,不需要再找车辆或走路就能入住。虽然酒店条件比山屋要好很多 ,但是酒店不在TMB路线上。山屋的条件千差万别。条件好的山屋有单间,双人间和宿舍式房间。有的山屋只有男女混合的宿舍式。从理论上讲,人们可能会认为坐落在高山上,交通不便的山屋,条件会差些,而离小镇近的山屋条件应当好些。我们这趟TMB,除了因为没有订到山屋而去住了一晚酒店外,其它时间都住山屋,我认为山屋的条件好坏跟它的地理位置无关,是管理问题。(我承认每处我只住了一晚,不可能全面了解情况。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因为我们人多,每次住的都是宿舍式,即不是多个上下铺的,就是大通铺。在Le Peuty住的是上下式的大通铺。出于卫生考虑,山屋要求游客自带内胆,即被子的里子。睡觉时要进入自带的内胆再盖被子。这次住山屋,对我来说就是回忆小时候在干校(大通铺)和上大学(上下铺)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重复当年的经历,让我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我觉得一家山屋里有多少间厕所和洗澡间很重要。碰到好几次,整个山屋只有两间厕所和两间洗澡间。那么多的人需要使用,出现排队现象,尤其傍晚人们结束一天的徒步都需要尽快洗澡,洗汗去污,消除疲倦。早上起床人人都需要用厕所。有些人不想排队,等晚些时候再洗澡,但热水没有了,或者要更早起床。排队问题给住宿者造成额外的负担。不过山屋一般将厕所和洗漱室分开,减少了洗漱需要的时间。</p><p class="ql-block">我们这队里很多人都喜欢Refuge Elisabetta和Refuge Bonatti山屋。因为山屋干净整洁,虽然住的都是通铺,但房间面积大,环境好,被子枕头干净,叠的也整齐。饭厅和公共的地方也清洁整齐。看得出这两间山屋的管理很好。这两家的山屋都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所有的东西要靠直升飞机运送。相比,在Tre-le- Champ的山屋(Gite Auberge la Boerne),走路20分钟就到小镇Argentiere,但它的房间又小又拥挤, 整个山屋只有两间厕所和两间洗澡房。而且它提供的早晚餐种类和质量被全体队员评为最差的。 其次是在Refuge Le Peuty, 整个山屋只有一个大房间的上下通铺,房间四边各有张梯子上到二层的通铺。我非常同情睡在二层中间的人半夜要上厕所的麻烦和痛苦。这家也是只有两间厕所和两间洗澡间。不过这家在蒙古包里的饭菜还是很可口的,种类和数量也不错。</p><p class="ql-block">在网上看到解释Gite和Refuge词义的不同: Refuge是位于山间为徒步者提供食宿的地方。Gîte位于村落,一般来说Gîte提供的食宿要优于Refuge,因为是在村子里,进货要比Refuge容易。(下面有关食宿的照片均由Leslie提供)</p> <p class="ql-block">好的山屋,干净整洁,不拥挤。</p> <p class="ql-block">差的山屋,拥挤,房间很小,转不开身。</p> <p class="ql-block">房间的大小不一定跟房子的大小成比例。下面图上的第三家房子看起来不小,但是它里面的房间很小,上面的第二和第三图出自于这家山屋。</p> <p class="ql-block">每个山屋都在入门处设有鞋子间和挂登山杖的钩子。登山鞋和登山杖不能带进房间,以便保持卫生。</p> <p class="ql-block"><b><i>TMB的饭菜</i></b>:我们住的山屋都包括早餐和晚餐。由于山屋的条件有限,谈不上吃的是美食,记录一下吃到的一些特色。最值得称赞的是不管饭菜是否可口,无论在哪间法意瑞的山屋里,晚餐一律是3道或4道菜的全席,而且最后一道一定是甜食。跟美国人的简单饮食相比,欧洲人在吃饭上的态度要严谨守旧得多。</p><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一餐是在瑞士的Bon Abri山屋吃瑞士奶酪火锅。尽管队友们知道瑞士名菜之一是奶酪火 锅,但是之前谁也没有吃过。那晚入座后,看到面前摆着的是一筐筐面包和小土豆,还有一个小型燃烧炉及几把细细的叉子,队里没有人猜出晚餐是什么。大家开始吃面包和小土豆。待面前筐里的面包和小土豆吃得快见底时,盛有化开的奶酪的小锅架起,燃烧炉点火,大家恍然大悟今天的晚餐是奶酪火锅。此时肚子已被面包和土豆填的差不多了。为了品尝瑞士名菜,再撑也得吃。好在山屋使用的奶酪味道不重,队友们都可以接受。不过我们这桌算是整个山屋晚餐中,奶酪剩得最多的。我们的邻桌的那些人把晚餐吃得一干二净,还用面包把锅底擦干净。相比我们就是尝一尝,而其它桌的人都是在大快朵颐。回到霞慕尼,逛街时,老远就闻道味道很重的奶酪,知道有人在吃奶酪火锅。我们庆幸山屋没有用味道重的奶酪,否则估计我们这个队里将没有几个人敢吃那顿了。</p> <p class="ql-block">下面依次介绍大家喜欢的前三名的晚餐。整个晚餐最好吃的是在意大利的Bonatti山屋。不仅有4道菜,其中一道还可以挑选,而且每道菜的味道都好吃,制作也精美雅致。说明山屋管理人员和厨师是以诚相待他们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在瑞士的La Fouly山屋的晚餐。这个山屋干净整洁,晚餐也很不错,也有4道菜。</p> <p class="ql-block">第三名是在瑞士的La Peuty山屋的晚餐。虽然山屋的住宿条件不好,但是它的晚餐还是不错的,有3道菜。</p> <p class="ql-block">附上有关这家蒙古包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蒙古包外晒满了洗干净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整个TMB期间的伙食,有两点令人费解。一是不少地方做的米饭是夹生的。看来除了亚洲人会做米饭,其它地方的人都做不好米饭😉。二是尽管我们一路上看到最多的是羊群和牛群。但是我们晚餐吃得最多的肉是猪肉,而且是那种淡而无味,烤箱里慢火烤出来的猪肉。为什么猪肉是TMB常见的主菜? 回家后网上搜索得知阿尔卑斯山脉一带,尤其法国那段,深受德国饮食影响,而德国食品里常用猪肉。</p> <p class="ql-block">所有山屋的早餐大同小异,一般两三种cereals,几种面包, 几种果酱和酸奶。记忆中早餐时我们 只吃过一到两次的煮熟鸡蛋。</p> <p class="ql-block">全体队员共进晚餐(第二张是早餐)</p> <p class="ql-block"><b>TMB护照</b></p><p class="ql-block">推荐买本TMB护照。这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证件。给参加者提供页面,在每个住过的山屋得到盖章以纪念到过此地。走前我们不知道有这种纪念护照。帆帆队长在一个山屋的前台偶然看见有人盖图章才知道这件有意义的事。不是每个山屋都有卖护照本及有印章的。我得到6个山屋的盖章,只有La Boerne那家有卖护照本,但它是我们住的最后一个山屋。如果去Les Houches - TMB的起点, 我觉得那里的TMB信息中心也许会有卖TMB护照本。</p> <p class="ql-block"><b>TMB的感想</b>:</p><ul class="ql-block"><li>发掘自身的潜能:连续数天长时间的徒步,而且是不断地上坡下坡,这是平时想不到也不会去做的事。这次圆满完成,实现了自我挑战,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不仅有成就感,也增长了自信心。</li><li>成功取决于不懈的坚持和拼搏的精神。这一路上的爬山和下坡的烦恼和痛苦,外加变幻莫测的天气干扰,每一位队员都经历了,深有体会。大家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来成功地完成任务。</li><li>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和心灵交流。常年在物欲横流和与人打交道的生活里,人的思维变得繁琐且迷失方向。这次徒步是一场人与大自然的交流和碰撞。回归平凡简单的生活,体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li><li>做事不分年龄,靠兴趣,信念和毅力。我们这个队伍里多数人已步入中老年人的行列。但是大家一样爬上爬下,健步如飞,做着年轻人喜欢做的事。看到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并身体力行是抗衰老的要素。</li><li>团结互助有爱心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我们这支队伍充满着友爱,有团结互助精神,这是我们能成功走完TMB的原因。</li><li>亲身感受到欧洲人对户外运动的热爱。一路上遇到很多一家老小一起徒步的,上到年迈的老年人,下到几岁的孩子,有的还带上自己的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主动融入大自然,到山间徒步不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陶冶情操,调节心情。</li><li>用Jenny的话做结束语。她在她的微信里精准地概括了这次TMB的收获 “徒步锻炼我们的坚持能力。每一步是一种感悟和收获。收获不仅是沿途的风景和经历,还有放松身心,沉浸心灵,和成就感。徒步是一场修炼,让自己成长。人生就像徒步旅行,先苦后甜。”👍🏅️🌹</li></ul><p class="ql-block"><br></p> <ul class="ql-block"><li>感谢帆帆队长组织这支队伍,不辞幸苦地事先做好计划,预订一路上需要的住宿和行李运输,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在TMB期间,关心每一位队员的情况,嘘寒问暖🌹 </li><li>感谢Leslie提供了大量的纪实照片,让这些美好的时刻成为我们的永恒记忆🌹。</li><li>感恩有幸参加这支有爱心并互相帮助的团队🙏。 </li><li>感谢每一位队员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没有你们的陪伴,我一人是不能完成这次徒步的旅行🌹。 </li><li>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跟大家一起奔赴下一场旅行🙏🌹🎈</li></ul><p class="ql-block"><br></p>